纵向一体化战略案例分析

企 业

战 班级姓名学号2011 管 理 作 业 会计0802 柳婷 [1**********]6 年 3 月 27 日 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定义、优势及其局限性。并通过分析目前煤炭市场和发电市场存在的矛盾,得出煤电纵向一体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纵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发电企业、煤电纵向一体化,竞价上网

一. 纵向一体化概述

经济学上,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一个战略性的计划,它是组织核心能力在企业内部扩张的一种形式。纵向一体化又叫垂直一体化,指企业将生产与原料供应,或者生产与产品销售联合在一起的战略形式,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向后扩展到原材料供应或向前扩展到销售终端的一种战略体系。包括前向一体化战略和后向一体化战略。

二. 纵向一体化的优势

1. 带来经济性。采取这种战略后,企业将外部市场活动内部化有如下经济性,内部控制和协调的经济性;信息的经济性;(信息的获得很关键)节约交易成本的经济性;稳定关系的经济性。

2. 有助于开拓技术。在某些情况下,纵向一体化提供了进一步熟悉上游或下游经营相关技术的机会。这种技术信息的对基础经营技术的开拓与发展非常重要。如许多领域内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发展前向一体化体系。就可以了解零部件是如何进行装配的技术信息。

3. 确保供给和需求。纵向一体化能够确保企业在产品供应紧缺时得到充足的供应,或在总需求很低时能有一个畅通的产品输出渠道。也就是说,纵向一体化能减少上下游企业随意中止交易的不确定性。当然,在交易的过程中,内部转让价格必须与市场接轨 。

4. 削弱供应商或顾客的价格谈判能力。如果一个企业在于它的供应商或顾客做生意时,供应商和顾客有较强的价格谈判能力,且他的投资收益超过了资本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需放弃的东西),那么,即使以他不会带来其他的益处,企业也值得去做。因为一体化削弱了对手的价格谈判能力,这不仅会降低采购成本(后向一体化),或者提高价格(前向一体化),还可以通过减少谈判的投入而提高效益。

5. 提高差异化能力。纵向一体化可以通过在管理层控制的范围内提供一系列额外价值,来改进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差异化能力。(核心能力的保持)例如云南玉溪烟厂为了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香烟,对周围各县的烟农进行扶持,使他们专为该烟厂提供高质量的烟草;葡萄酒厂拥有自己的葡萄产地也是一种一体化的例证。同样,有些企业在销售自己技术复杂的产品时(一汽),也需要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点,以便提供标准的售后服务。

6. 提高进入壁垒。企业实行一体化战略,特别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可以使关键的投入资源和销售渠道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而使行业的新进入者望而却步,防止竞争对手进入本企业的经营领域。企业通过实施一体化战略,不仅保护了自己原有的经营范围,而且扩大了经营业务,同时还限制了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使企业的定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从而获得较大的利润。例如IBM公司即使采用纵向一体化的典型。该公司生产微机的微处理器和记忆晶片,设计和组装微机,生产微机所需要的软件,并直接销售最终产品给用户。IBM采用纵向一体化的理由是,该公司生产的许多微机零部件和软件都有准里,只有在公司内部

生产,竞争对手才不能获得这些专利,从而形成进入障碍。

7. 进入高回报产业。企业现在利用的供应商或经销商有较高的利润,这意味着他们经营的领域属于十分值得进入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其总资产回报率,并可以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8、防止被排斥。 如果竞争者们是纵向一体化企业,一体化就具有防御的意义。因为竞争者的广泛一体化能够占有许多供应资源或者拥有许多称心的顾客或零售机会。因此,为了防御的目的,企业应该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否则面临着被排斥的处境。

三.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局限性

1. 带来风险。纵向一体化会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投资,提高退出壁垒,从而增加商业风险(行业低迷时该怎么办),有时甚至还会使企业不可能将其资源调往更有价值的地方。由于在所投资的设施耗尽以前放弃这些投资成本很大,所以,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常比非一体化企业要慢一些。

2. 代价昂贵。纵向一体化迫使企业依赖自己的场内活动而不是外部的供应源,而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比外部寻源还昂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纵向一体化可能切断来自供应商及客户的技术流动。如果企业不实施一体化,供应商经常愿意在研究,工程等方面积极支持企业。再如,纵向一体化意味着通过固定关系来进行购买和销售,上游单位的经营激励可能会因为实在内部销售而是竞争有所减弱。反过来在从一体化企业内部某个单位购买产品时,企业不会像与外部供应商做生意时那样激烈地讨价还价。因此,内部交易会减弱员工降低成本,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3. 不利于平衡。纵向一体化有一个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平衡生产能力的问题。价值链上各个活动最有效的生产运作规模可能不大一样,这就使得完全一体化很不容易达到。对于某项活动来说,如果它的内部能力不足以供应下一个阶段的话,差值部分就需要从外部购买。如果内部能力过剩,就必须为过剩部分寻找顾客,如果生产了副产品,就必须进行处理。

4. 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尽管存在一个纵向关系,但是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可能需要不同的成功关键因素,企业可能在结构,技术和管理上各有所不同。熟悉如何管理这样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企业是纵向一体化的主要成本。例如,很多制造企业会发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本来开发专有机能和特许经营技能以便前向一体化进入零售货批发领域,并不是总如他们想象的那样能够给他们的核心业务增值,而且拥有和运作批发,零售网络回答来很多棘手的问题。

5. 延长了时间。后向一体化进入零配件的生产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生产灵活性,延长对设计和模型进行变化的时间,延长企业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如果一家企业必须经常改变产品的设计和模具以适应购买者的偏好,他们通常发现后向一体化,即进入零配件的生产领域是一件负担很重,因为这样做必须经常改模和重新改进设计,必须花费时间来实施和协调由此所到来的变化。从外部购买零配件通常比自己制造便宜一些,简单一些,使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快捷地调节自己的产品以满足购买者的需求偏好。世界上绝大部分汽车制造商虽然拥有自动化的技术和生产线,但他们还是认为,从质量和成本和设计灵活性的角度来讲,从专业制造商那里购买零配件而不是自己生产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四.案例分析:煤电一体化

中国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存在上下游的纵向关系,这主要指上游的煤炭企业和下游的电力企业关于中间投入品煤的纵向生产和交易关系,表现在电煤供需上

的谈判和交易。但近年来,由于某些原因,存在这种纵向关系的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的矛盾却日益凸现,不断加剧。

(一)煤电矛盾的形成机制

1. 煤电纵向价格双轨制及其效率损失

纵向价格双轨制是指某一产品在它的整个生产过程的上游阶段实行市场定价或以市场定价为主,而在下游的最终产品阶段实行计划定价或以计划定价为主,或者相反电煤作为投入品,其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来决定;而电力企业的电价则主要由政府定价,虽然中国的厂、网分离工作正在进行,上网电价将根据各地电力供求情况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但电网输配电价则仍由政府部门核定。因此目前阶段电力产业的价格体制总体来看还是政府为定价主导、市场竞争为辅助手段。煤炭是发电厂的投入品,电价是煤炭价格的函数,当近年来煤炭随着市场需求波动价格不断上升时,由于电力企业与政府部门信息不对称,政府对电力价格的反应存在时滞。电力企业为赢得价格上升,采取减少电煤采购,限制电力产量的做法,甚至出现了煤炭重点产区电厂停机的例子。政府被迫同意上调电价,实行“煤电价格联动”,用以缓解日益激烈的煤电价格之争。但随着电价上涨,煤炭企业成本又增加了,进而导致电煤再涨价,引来新一轮涨价循环。如此反复,势必引发价格水平的扭曲,导致效率缺失,这种损失会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消费者福利下降。

2. 煤炭与火电生产的地区不对称性

全国各地区煤炭产量与其火力发电产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对称现象。从华北地区来看,2002年华北地区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的36.56%,但其火力发电产量却只占全国火力发电量的20.69%。这说明华北地区的煤炭在本区域内转化为电能的比率还不是很高。而与华北地区形成对照的是华东地区。2002年,华东地区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7.92%,而其火力发电量却占全国的 34.54%。这一方面说明华东地区的煤炭转化为电能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华东地区每年要从其它地区运进大量的煤炭以供应本地区的火电厂。这样,在全国运输能力紧张以及煤、电纵向价格双轨制的情况下就很难保证华东地区的火电厂不出现缺少电煤而停机的现象了。

(二)纵向一体化解决煤电矛盾。

由于纵向一体化企业的上游和下游部分有着一致的利益关系,最终目标是使得整个企业利润最大化,中间投入品煤的价格属于内部转移价格,电力企业关于电煤的成本就仅仅是煤炭企业的成本价格,这样纵向价格双轨制带来的价格之争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区域内或周边区域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还能够解决煤炭与火电生产的地区不对称性带来的问题,保证地区内火电厂发电用煤的供应。因此,对华东这样的电力重点产区和华北这样的煤炭重点产区,这种纵向一体化似乎非常重要。

但问题是,鼓励煤电纵向一体化可能导致某些火电企业寡头垄断地位的加强,下游火电企业抬高电价,对消费者不利,从而违反了国家鼓励发电业务竞争的政策,会影响到发电侧竞价上网和电力体制改革进程。

实施煤电联动始于“煤电之争”。我国过去一直实行“以煤养电”政策。1992年,在放开煤价以后,国家对电力用煤实行双轨制,即对占煤炭总量60%的电煤实行政府价格,其余的40%则按市场定价。政府价格的制定标准是基于保证全社会用电前提下,因此价格比市场价格低,从而引发了电力和煤炭两大行业的矛盾。这就导致一方面电力企业难以承受市场化煤炭价格,另一方面合同内电煤价格却远远低于市场价,这正是导致电煤供应紧张的根源。

目前煤、电企业的市场势力相当,进而导致它们在市场博弈过程中会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这也是现阶段煤电冲突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由于现阶段煤、电的供求矛盾较大、市场的人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因素的影响以及电力产业的公共产品特性和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使得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的市场势力基本相当,从而导致电煤的成交价格难以确定。这时政府往往难以选择规制政策。

实际上,煤电价格联动方案出台的初衷也在于此。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确定建立市场化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将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在此基础上,把上网电价随煤炭价格变化调整,以弥补发电厂成本的增加。上网电价调整后,将相应调整电网企业对用户的销售电价。 但煤电联动方案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电煤价格上涨因素,其它70%可以通过电价的上涨来解决。这时仅仅依靠对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的规制已难以解决煤电冲突问题了,而应该从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的产业及企业组织结构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识是变“煤电联动”为“煤电一体化”,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词的变化,更是煤、电企业在矛盾变迁中不断磨合的结果。这其中包括促进煤、电产业的完全市场化,为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就电煤的正常交易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基础;二是当煤、电产业的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实现时,政府就应该对电力产业和煤炭产业的相互进入放松规制,努力促进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走建立战略联盟、组建企业集团和完全纵向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看,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是具有纵向生产关系的两类企业。其纵向关系主要表现在煤炭企业生产的电煤是电力企业的投入品。要想解决“煤电之争”,需要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联动起来,才能实现煤电一体化。因此,能源价格市场化是我国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努力方向,而煤、电企业现在存在纵向的价格双轨制,就是由于电力价格市场化没有跟上煤炭价格市场化造成的。因此,彻底解决煤电矛盾的关键,就是加快电价的市场化进程,使上下游能源价格市场化的步伐协调统一。

(三)政策建议

1.发电企业兼并煤炭企业的后向一体化的做法值得提倡。电企兼并煤企的纵向一体化企业,煤炭企业的煤专供发电厂发电,首先能够大量节约交易成本;其次有助于降低关系专用性投资,特别因为煤这种燃料用于发电要比其他用途污染要小得多。再者,电并煤一体化企业的发电厂还保留有“厂网分离”前原电网公司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会受到电网公司的其歧视。因此,煤电纵向一体化更值得提倡,竞价上网的难度也小些。

2.在煤炭丰产地就地建设坑口电厂。在煤炭丰产地就地建设坑口电厂的煤电纵向一体化企业,煤炭如果用来发电,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关系专用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解决煤炭与火力发电地区不对称问题。

3.大力发展煤炭现货市场。减小发电企业因更换煤炭供应商产生的高额的转换成本,使得纵向兼并后发电市场竞争性更强。

4.促进煤炭现货市场和煤电纵向兼并同步发展。可以解决价格双轨制和煤电地区生产不对称引起的煤电矛盾和效率损失,尽量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

企 业

战 班级姓名学号2011 管 理 作 业 会计0802 柳婷 [1**********]6 年 3 月 27 日 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定义、优势及其局限性。并通过分析目前煤炭市场和发电市场存在的矛盾,得出煤电纵向一体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纵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发电企业、煤电纵向一体化,竞价上网

一. 纵向一体化概述

经济学上,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一个战略性的计划,它是组织核心能力在企业内部扩张的一种形式。纵向一体化又叫垂直一体化,指企业将生产与原料供应,或者生产与产品销售联合在一起的战略形式,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向后扩展到原材料供应或向前扩展到销售终端的一种战略体系。包括前向一体化战略和后向一体化战略。

二. 纵向一体化的优势

1. 带来经济性。采取这种战略后,企业将外部市场活动内部化有如下经济性,内部控制和协调的经济性;信息的经济性;(信息的获得很关键)节约交易成本的经济性;稳定关系的经济性。

2. 有助于开拓技术。在某些情况下,纵向一体化提供了进一步熟悉上游或下游经营相关技术的机会。这种技术信息的对基础经营技术的开拓与发展非常重要。如许多领域内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发展前向一体化体系。就可以了解零部件是如何进行装配的技术信息。

3. 确保供给和需求。纵向一体化能够确保企业在产品供应紧缺时得到充足的供应,或在总需求很低时能有一个畅通的产品输出渠道。也就是说,纵向一体化能减少上下游企业随意中止交易的不确定性。当然,在交易的过程中,内部转让价格必须与市场接轨 。

4. 削弱供应商或顾客的价格谈判能力。如果一个企业在于它的供应商或顾客做生意时,供应商和顾客有较强的价格谈判能力,且他的投资收益超过了资本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需放弃的东西),那么,即使以他不会带来其他的益处,企业也值得去做。因为一体化削弱了对手的价格谈判能力,这不仅会降低采购成本(后向一体化),或者提高价格(前向一体化),还可以通过减少谈判的投入而提高效益。

5. 提高差异化能力。纵向一体化可以通过在管理层控制的范围内提供一系列额外价值,来改进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差异化能力。(核心能力的保持)例如云南玉溪烟厂为了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香烟,对周围各县的烟农进行扶持,使他们专为该烟厂提供高质量的烟草;葡萄酒厂拥有自己的葡萄产地也是一种一体化的例证。同样,有些企业在销售自己技术复杂的产品时(一汽),也需要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点,以便提供标准的售后服务。

6. 提高进入壁垒。企业实行一体化战略,特别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可以使关键的投入资源和销售渠道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而使行业的新进入者望而却步,防止竞争对手进入本企业的经营领域。企业通过实施一体化战略,不仅保护了自己原有的经营范围,而且扩大了经营业务,同时还限制了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使企业的定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从而获得较大的利润。例如IBM公司即使采用纵向一体化的典型。该公司生产微机的微处理器和记忆晶片,设计和组装微机,生产微机所需要的软件,并直接销售最终产品给用户。IBM采用纵向一体化的理由是,该公司生产的许多微机零部件和软件都有准里,只有在公司内部

生产,竞争对手才不能获得这些专利,从而形成进入障碍。

7. 进入高回报产业。企业现在利用的供应商或经销商有较高的利润,这意味着他们经营的领域属于十分值得进入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其总资产回报率,并可以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8、防止被排斥。 如果竞争者们是纵向一体化企业,一体化就具有防御的意义。因为竞争者的广泛一体化能够占有许多供应资源或者拥有许多称心的顾客或零售机会。因此,为了防御的目的,企业应该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否则面临着被排斥的处境。

三.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局限性

1. 带来风险。纵向一体化会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投资,提高退出壁垒,从而增加商业风险(行业低迷时该怎么办),有时甚至还会使企业不可能将其资源调往更有价值的地方。由于在所投资的设施耗尽以前放弃这些投资成本很大,所以,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常比非一体化企业要慢一些。

2. 代价昂贵。纵向一体化迫使企业依赖自己的场内活动而不是外部的供应源,而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比外部寻源还昂贵。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纵向一体化可能切断来自供应商及客户的技术流动。如果企业不实施一体化,供应商经常愿意在研究,工程等方面积极支持企业。再如,纵向一体化意味着通过固定关系来进行购买和销售,上游单位的经营激励可能会因为实在内部销售而是竞争有所减弱。反过来在从一体化企业内部某个单位购买产品时,企业不会像与外部供应商做生意时那样激烈地讨价还价。因此,内部交易会减弱员工降低成本,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3. 不利于平衡。纵向一体化有一个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平衡生产能力的问题。价值链上各个活动最有效的生产运作规模可能不大一样,这就使得完全一体化很不容易达到。对于某项活动来说,如果它的内部能力不足以供应下一个阶段的话,差值部分就需要从外部购买。如果内部能力过剩,就必须为过剩部分寻找顾客,如果生产了副产品,就必须进行处理。

4. 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尽管存在一个纵向关系,但是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可能需要不同的成功关键因素,企业可能在结构,技术和管理上各有所不同。熟悉如何管理这样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企业是纵向一体化的主要成本。例如,很多制造企业会发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本来开发专有机能和特许经营技能以便前向一体化进入零售货批发领域,并不是总如他们想象的那样能够给他们的核心业务增值,而且拥有和运作批发,零售网络回答来很多棘手的问题。

5. 延长了时间。后向一体化进入零配件的生产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生产灵活性,延长对设计和模型进行变化的时间,延长企业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如果一家企业必须经常改变产品的设计和模具以适应购买者的偏好,他们通常发现后向一体化,即进入零配件的生产领域是一件负担很重,因为这样做必须经常改模和重新改进设计,必须花费时间来实施和协调由此所到来的变化。从外部购买零配件通常比自己制造便宜一些,简单一些,使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快捷地调节自己的产品以满足购买者的需求偏好。世界上绝大部分汽车制造商虽然拥有自动化的技术和生产线,但他们还是认为,从质量和成本和设计灵活性的角度来讲,从专业制造商那里购买零配件而不是自己生产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四.案例分析:煤电一体化

中国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存在上下游的纵向关系,这主要指上游的煤炭企业和下游的电力企业关于中间投入品煤的纵向生产和交易关系,表现在电煤供需上

的谈判和交易。但近年来,由于某些原因,存在这种纵向关系的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的矛盾却日益凸现,不断加剧。

(一)煤电矛盾的形成机制

1. 煤电纵向价格双轨制及其效率损失

纵向价格双轨制是指某一产品在它的整个生产过程的上游阶段实行市场定价或以市场定价为主,而在下游的最终产品阶段实行计划定价或以计划定价为主,或者相反电煤作为投入品,其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来决定;而电力企业的电价则主要由政府定价,虽然中国的厂、网分离工作正在进行,上网电价将根据各地电力供求情况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但电网输配电价则仍由政府部门核定。因此目前阶段电力产业的价格体制总体来看还是政府为定价主导、市场竞争为辅助手段。煤炭是发电厂的投入品,电价是煤炭价格的函数,当近年来煤炭随着市场需求波动价格不断上升时,由于电力企业与政府部门信息不对称,政府对电力价格的反应存在时滞。电力企业为赢得价格上升,采取减少电煤采购,限制电力产量的做法,甚至出现了煤炭重点产区电厂停机的例子。政府被迫同意上调电价,实行“煤电价格联动”,用以缓解日益激烈的煤电价格之争。但随着电价上涨,煤炭企业成本又增加了,进而导致电煤再涨价,引来新一轮涨价循环。如此反复,势必引发价格水平的扭曲,导致效率缺失,这种损失会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消费者福利下降。

2. 煤炭与火电生产的地区不对称性

全国各地区煤炭产量与其火力发电产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对称现象。从华北地区来看,2002年华北地区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的36.56%,但其火力发电产量却只占全国火力发电量的20.69%。这说明华北地区的煤炭在本区域内转化为电能的比率还不是很高。而与华北地区形成对照的是华东地区。2002年,华东地区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7.92%,而其火力发电量却占全国的 34.54%。这一方面说明华东地区的煤炭转化为电能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华东地区每年要从其它地区运进大量的煤炭以供应本地区的火电厂。这样,在全国运输能力紧张以及煤、电纵向价格双轨制的情况下就很难保证华东地区的火电厂不出现缺少电煤而停机的现象了。

(二)纵向一体化解决煤电矛盾。

由于纵向一体化企业的上游和下游部分有着一致的利益关系,最终目标是使得整个企业利润最大化,中间投入品煤的价格属于内部转移价格,电力企业关于电煤的成本就仅仅是煤炭企业的成本价格,这样纵向价格双轨制带来的价格之争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区域内或周边区域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还能够解决煤炭与火电生产的地区不对称性带来的问题,保证地区内火电厂发电用煤的供应。因此,对华东这样的电力重点产区和华北这样的煤炭重点产区,这种纵向一体化似乎非常重要。

但问题是,鼓励煤电纵向一体化可能导致某些火电企业寡头垄断地位的加强,下游火电企业抬高电价,对消费者不利,从而违反了国家鼓励发电业务竞争的政策,会影响到发电侧竞价上网和电力体制改革进程。

实施煤电联动始于“煤电之争”。我国过去一直实行“以煤养电”政策。1992年,在放开煤价以后,国家对电力用煤实行双轨制,即对占煤炭总量60%的电煤实行政府价格,其余的40%则按市场定价。政府价格的制定标准是基于保证全社会用电前提下,因此价格比市场价格低,从而引发了电力和煤炭两大行业的矛盾。这就导致一方面电力企业难以承受市场化煤炭价格,另一方面合同内电煤价格却远远低于市场价,这正是导致电煤供应紧张的根源。

目前煤、电企业的市场势力相当,进而导致它们在市场博弈过程中会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这也是现阶段煤电冲突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由于现阶段煤、电的供求矛盾较大、市场的人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因素的影响以及电力产业的公共产品特性和煤炭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使得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的市场势力基本相当,从而导致电煤的成交价格难以确定。这时政府往往难以选择规制政策。

实际上,煤电价格联动方案出台的初衷也在于此。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确定建立市场化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将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在此基础上,把上网电价随煤炭价格变化调整,以弥补发电厂成本的增加。上网电价调整后,将相应调整电网企业对用户的销售电价。 但煤电联动方案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电煤价格上涨因素,其它70%可以通过电价的上涨来解决。这时仅仅依靠对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的规制已难以解决煤电冲突问题了,而应该从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的产业及企业组织结构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识是变“煤电联动”为“煤电一体化”,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词的变化,更是煤、电企业在矛盾变迁中不断磨合的结果。这其中包括促进煤、电产业的完全市场化,为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就电煤的正常交易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基础;二是当煤、电产业的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实现时,政府就应该对电力产业和煤炭产业的相互进入放松规制,努力促进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走建立战略联盟、组建企业集团和完全纵向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看,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是具有纵向生产关系的两类企业。其纵向关系主要表现在煤炭企业生产的电煤是电力企业的投入品。要想解决“煤电之争”,需要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联动起来,才能实现煤电一体化。因此,能源价格市场化是我国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努力方向,而煤、电企业现在存在纵向的价格双轨制,就是由于电力价格市场化没有跟上煤炭价格市场化造成的。因此,彻底解决煤电矛盾的关键,就是加快电价的市场化进程,使上下游能源价格市场化的步伐协调统一。

(三)政策建议

1.发电企业兼并煤炭企业的后向一体化的做法值得提倡。电企兼并煤企的纵向一体化企业,煤炭企业的煤专供发电厂发电,首先能够大量节约交易成本;其次有助于降低关系专用性投资,特别因为煤这种燃料用于发电要比其他用途污染要小得多。再者,电并煤一体化企业的发电厂还保留有“厂网分离”前原电网公司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会受到电网公司的其歧视。因此,煤电纵向一体化更值得提倡,竞价上网的难度也小些。

2.在煤炭丰产地就地建设坑口电厂。在煤炭丰产地就地建设坑口电厂的煤电纵向一体化企业,煤炭如果用来发电,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关系专用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解决煤炭与火力发电地区不对称问题。

3.大力发展煤炭现货市场。减小发电企业因更换煤炭供应商产生的高额的转换成本,使得纵向兼并后发电市场竞争性更强。

4.促进煤炭现货市场和煤电纵向兼并同步发展。可以解决价格双轨制和煤电地区生产不对称引起的煤电矛盾和效率损失,尽量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


相关内容

  • 纵向一体化战略
  •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纵向一体化战略(Vertical integration strategy) 目录 [隐藏] 1 纵向一体化战略概述 2 纵向一体化的优势 3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局限性 4 纵向一体化战略应用分析 4.1 案例一:雅戈尔纵向一体化 ...

  • 5.1.2一体化战略
  • 5.1.2一体化战略 [小资料3] 英国研究管理思维的大师德·波诺谠过这样一段话,美国企业界存在的一个很大问 题是:当它们遇到麻烦时只会按照原方向加倍努力.这就像挖金子,当挖20英尺没有发 现金子时,你的战略会是再挖2倍的深度.如果金子是在横向20英尺处,不论挖多久也 永远找不到金子.英国人总是喜欢 ...

  • 也谈纵向一体化战略
  • 围绕顾客创造价值增加值,像刺猬一样专注三件事情. 作为纯半导体企业的三星电子公司决定进行业务转型后,它便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短短四年之内,三星电子DRAM(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产品的市场份额与利润就攀升至全球首位. 但是,这只不过是个开始.该公司把生产半导体获得的利润投入到无线通讯及计算机等新兴产业 ...

  • 市场营销与实务
  • 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形成性考核"一村一"答案 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 第1题: 企业在制定竞争战略时,要抓住的关键战略关系是[BCDE]. A.企业与投资者 B. 企业与顾客 C. 企业与供应商 D.企业与竞争者 E. 企业与经销商 第2题: 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技能包括[ACD]. A. ...

  • 成长型战略
  • 成长型战略,是指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水平上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的战略.它以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向导,引导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管理方式.生产方式,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在实践中,成长型战略分为密集增长战略.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等多种类型. 一体化战略按照业务拓展的方 ...

  • 现代酒店一体化
  • 现代酒店一体化战略详解 2010-03-28 09:18:00查看(357)/ 评论(1)上一篇/ 下一篇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发展总会经历两条路径:一是在区域上,从小范围扩大到大范围:一是在内涵上,从一种产品扩大到多种产品.而这最终会使企业从单体运营走向集团化发展.现代酒店的发展道路也是如此,而在其 ...

  • 强生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 一.对HSG 公司制度设立的分析 (1)公司建立HSG 实是一种公司战略,为共享活动:从各产品分部(子公司)来看,是一种竞争战略(纵向手段)或(纵向一体化型的)多样化战略:对于已有经销业务的产品分部看,是其在纵向竞争手段上的更新与强化,对于原本无销售业务的分部,属(纵向一体化型的)多样化战略. (2 ...

  • 不完全契约
  • 不完全契约 不完全契约(Incomplete Contract) [编辑] 什么是不完全契约 不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不能完全预见契约履行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成内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 [编辑] 不完全契约的成因 导致契约不完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有限理性,即人的理性.思维是有限 ...

  • [第三方物流]复习思考题答案
  • <第三方物流>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1章 第三方物流概述 1.解释广义的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狭义的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答:广义的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自营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可以包含在第三方物流范围之内,至于第三方物流是从事的哪一个阶段的物流.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