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未来关系走向

浅谈中国与美国未来关系走向

二十一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已经过去,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将会面临全新的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之间既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冲突,同时也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未来的关系走向,不仅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对世界的整体形势也将起到重大影响。因此研究中美两国的未来关系走向,分析两国未来关系前景,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最大债权国与长期的战略性的经济接触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15至18日走访了中国的上海和北京,成为继尼克松1972年破冰之旅以来第七位在任期内踏上中国国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总统上任不到10个月就来华,且将亚洲行程的一半份量都安排在中国,这绝非偶然,而是有很多现实的紧迫性因素所致。

“美国的未来更多取决于我们对太平洋彼岸中国的立场,而非对大西洋彼岸欧洲的态度”。100多年前,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预测正印证着今天奥巴马的中国之行。危机上台的奥巴马不得不把中国视为当前乃至未来外交战略的重心。

从中美关系来说,未来的一段时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美签订发表《联合声明》是一个标志,指导今后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中美关系的发展。“伙伴关系”一词在官方文件当中首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美发展的一个内涵。

奥巴马在访华期间,以“中美应建立起长期的战略性的经济接触,以实现共同的利益”来定位中国与美国的未来关系走向。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奥巴马政府尤其需要获得这一最大债权人的支持。对于仍在不断发行创纪录政府债券的美国政府而言,海外投资人的增持对于弥补美国的巨额预算赤字至关重要。特别是中国。

德国《明镜》周刊曾以“没有战争的珍珠港事件”为题写道:“巴西超级模特吉赛尔·邦辰与中国有何共同之处?答案是两者都不信任美元。但是,名模的货币取向可以忽视,中国就不一样了。它是紧盯着美国的庞然大物。”文章说,“如果中国不愿购入近乎无限的美国债券,就不会有美国的消费奇迹。没有消费奇迹,就不会有经济增长。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倘若中国决定放弃美元,这无

异于一起没有战争的珍珠港事件”。这便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奥巴马将半数以上的亚洲访问时间放在了中国。

美国在经历金融危机后为平衡财政赤字需要继续发售国债来融资。两国对于双方都有依赖和牵制,所以双方现在在经贸关系上短期内不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双方也不会做出互相拆台的举动,合作谋求利益最大化是目前应该考虑的。中方很可能重申,美国当局要确保中国在美投资的安全。

除此之外,中美关系还在机制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一是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的整合。在胡主席与奥巴马的伦敦会晤期间,双方同意将布什政府时期建立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整合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种对话的规模和层级在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中也属罕见。

另外,两国关系也出现了新的重大议题,这包括,如何应付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开发新能源、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局势等等。尤其是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新能源合作成为奥巴马执政以来两国关系最热门的话题。两国在上述议题上的对话和磋商为中美关系开辟了新的领域,拓宽了合作的基础。同时,上述议题均为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最紧要的对外政策议题,这些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议题表明,奥巴马政府较上届政府更加重视中美关系,更加看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为此,美国的政界、学界、战略界出现了许多描述中美关系的新名词和提法,如“G2”、“中美国”、“中美共治”、“积极、合作、全面”、“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将塑造21世纪”等等。

二.台湾西藏汇率等问题,双方未来仍存在诸多争端

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初,一度在此问题上表现强硬,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虽然美国财政部10月15日发表报告明确承认,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但依然指责人民币币值被低估。

有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将解决货币问题的希望更多地寄望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和总裁卡恩都加紧向中国施压,要求使人民币升值,以帮助世界经济恢复平衡。

中美经贸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是美国何时承认中国市

场经济地位。在中美第20届商贸联委员会中,中国曾督促美国尽快给与中国市场经济待遇。

中国经济现在还是以市场为主的资料配置方式存在。这种方式局限就表现与中国存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电力、电信、石油等)。另外许多资源也把握在我国政府手中。而中国政府对于各种银行的影响力很大,这就导致国际上对于中国市场化经济的怀疑,对中国企业市场化程度没有信心。所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美国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助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公平待遇、减少贸易争端。这也会对欧盟、日本的决策产生影响,无疑是我国期望达成的效果。

对于台湾问题,中国坚持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得干预中国内政。而且大陆坚决反对美国对台军售,并呼吁台湾方面珍惜目前两岸来之不易的局面。而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在2009年2月表示,奥巴马政府不会停止对台湾军售,这项政策一贯遵循与台湾关系法及相关公报,不会有重大改变。 虽然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却宣布向台湾出售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双方在此问题上的争端势必会成为未来两国成为战略伙伴关系的一大阻碍。

在西藏问题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官方人士以任何形式与达赖喇嘛进行接触,我们也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借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而在此之前,奥巴马高级顾问贾勒特刚刚与达赖在印度的达兰萨拉会面。可见西藏问题也是阻碍中美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面对这些争端和摩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摩擦时有发生,经历过不少波折。胡锦涛在与奥巴马会面时对这些问题并不讳言。他说:“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双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综前所诉,未来两国关系的基本态势将是稳中求进,建立长期性的战略经济接触。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经济、政治制度等原因,两国之间依然存在巨大分歧,面对分歧,求同存异、建立共识乃是最佳解决之道。

浅谈中国与美国未来关系走向

二十一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已经过去,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将会面临全新的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之间既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冲突,同时也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未来的关系走向,不仅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对世界的整体形势也将起到重大影响。因此研究中美两国的未来关系走向,分析两国未来关系前景,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最大债权国与长期的战略性的经济接触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15至18日走访了中国的上海和北京,成为继尼克松1972年破冰之旅以来第七位在任期内踏上中国国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总统上任不到10个月就来华,且将亚洲行程的一半份量都安排在中国,这绝非偶然,而是有很多现实的紧迫性因素所致。

“美国的未来更多取决于我们对太平洋彼岸中国的立场,而非对大西洋彼岸欧洲的态度”。100多年前,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预测正印证着今天奥巴马的中国之行。危机上台的奥巴马不得不把中国视为当前乃至未来外交战略的重心。

从中美关系来说,未来的一段时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美签订发表《联合声明》是一个标志,指导今后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中美关系的发展。“伙伴关系”一词在官方文件当中首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美发展的一个内涵。

奥巴马在访华期间,以“中美应建立起长期的战略性的经济接触,以实现共同的利益”来定位中国与美国的未来关系走向。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奥巴马政府尤其需要获得这一最大债权人的支持。对于仍在不断发行创纪录政府债券的美国政府而言,海外投资人的增持对于弥补美国的巨额预算赤字至关重要。特别是中国。

德国《明镜》周刊曾以“没有战争的珍珠港事件”为题写道:“巴西超级模特吉赛尔·邦辰与中国有何共同之处?答案是两者都不信任美元。但是,名模的货币取向可以忽视,中国就不一样了。它是紧盯着美国的庞然大物。”文章说,“如果中国不愿购入近乎无限的美国债券,就不会有美国的消费奇迹。没有消费奇迹,就不会有经济增长。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倘若中国决定放弃美元,这无

异于一起没有战争的珍珠港事件”。这便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奥巴马将半数以上的亚洲访问时间放在了中国。

美国在经历金融危机后为平衡财政赤字需要继续发售国债来融资。两国对于双方都有依赖和牵制,所以双方现在在经贸关系上短期内不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双方也不会做出互相拆台的举动,合作谋求利益最大化是目前应该考虑的。中方很可能重申,美国当局要确保中国在美投资的安全。

除此之外,中美关系还在机制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一是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的整合。在胡主席与奥巴马的伦敦会晤期间,双方同意将布什政府时期建立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整合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种对话的规模和层级在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中也属罕见。

另外,两国关系也出现了新的重大议题,这包括,如何应付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开发新能源、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局势等等。尤其是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新能源合作成为奥巴马执政以来两国关系最热门的话题。两国在上述议题上的对话和磋商为中美关系开辟了新的领域,拓宽了合作的基础。同时,上述议题均为奥巴马上台后面临的最紧要的对外政策议题,这些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议题表明,奥巴马政府较上届政府更加重视中美关系,更加看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为此,美国的政界、学界、战略界出现了许多描述中美关系的新名词和提法,如“G2”、“中美国”、“中美共治”、“积极、合作、全面”、“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将塑造21世纪”等等。

二.台湾西藏汇率等问题,双方未来仍存在诸多争端

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初,一度在此问题上表现强硬,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虽然美国财政部10月15日发表报告明确承认,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但依然指责人民币币值被低估。

有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将解决货币问题的希望更多地寄望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和总裁卡恩都加紧向中国施压,要求使人民币升值,以帮助世界经济恢复平衡。

中美经贸之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是美国何时承认中国市

场经济地位。在中美第20届商贸联委员会中,中国曾督促美国尽快给与中国市场经济待遇。

中国经济现在还是以市场为主的资料配置方式存在。这种方式局限就表现与中国存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电力、电信、石油等)。另外许多资源也把握在我国政府手中。而中国政府对于各种银行的影响力很大,这就导致国际上对于中国市场化经济的怀疑,对中国企业市场化程度没有信心。所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美国承认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助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公平待遇、减少贸易争端。这也会对欧盟、日本的决策产生影响,无疑是我国期望达成的效果。

对于台湾问题,中国坚持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得干预中国内政。而且大陆坚决反对美国对台军售,并呼吁台湾方面珍惜目前两岸来之不易的局面。而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在2009年2月表示,奥巴马政府不会停止对台湾军售,这项政策一贯遵循与台湾关系法及相关公报,不会有重大改变。 虽然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却宣布向台湾出售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双方在此问题上的争端势必会成为未来两国成为战略伙伴关系的一大阻碍。

在西藏问题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官方人士以任何形式与达赖喇嘛进行接触,我们也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借涉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而在此之前,奥巴马高级顾问贾勒特刚刚与达赖在印度的达兰萨拉会面。可见西藏问题也是阻碍中美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面对这些争端和摩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中美建交以来,两国摩擦时有发生,经历过不少波折。胡锦涛在与奥巴马会面时对这些问题并不讳言。他说:“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双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综前所诉,未来两国关系的基本态势将是稳中求进,建立长期性的战略经济接触。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经济、政治制度等原因,两国之间依然存在巨大分歧,面对分歧,求同存异、建立共识乃是最佳解决之道。


相关内容

  • 矛盾的本能--关于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走向的一点思考
  • 矛盾的本能--关于未来美国对华政策 和中美关系走向的一点思考 [3255] (2012-02-23) 早报导读1周点评:千万富翁白手起家的秘密! 专家研究发现:青钱柳降糖有神效(图) 未来30年内美国对华战略将是极为矛盾的,这种矛盾现在已经显现出来.有两种我称之为的"本能性反应" ...

  •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现状 中美建交已经三十多年,在这些年里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有蜜月期也有冷淡期.我们必须要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摩擦和争论虽然不断,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对抗,两国关系总是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 ...

  • 论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的走向发展
  • 记不清到底是从哪里看到的一种观点:所谓国家关系,主要是指政府间关系,尤其涉及介入外交关系的某些人士:领袖人物.政府官员.外交人士,以及非官方的幕僚(主要是学术界人士)和新闻记者.两国间关系越多,相互依赖也就越深.然而不管深到何等程度,两国关系的实际发展总是无法预测的.于是自己也开始思考中美关系的种种 ...

  • 习主席访美:塑造中美关系与全球秩序的未来
  • 2015-09-21 09:2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我有话说 2015-09-21 09:20:13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责任编辑:蒋正翔 [光明理论·习近平出访专家谈四] 中美专家前瞻习近平访美 "习奥会"经典镜头回放 历次会晤谈了啥 虚拟圆桌:十问十答 良性互动增 ...

  • 美国大选后中美关系的走向
  • 2008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四年一度的大戏再度上演.随着大选进程的不断推移,奥巴马和麦凯恩的对外政策主张也逐渐浮出水面,使得我们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走向,包括未来的对华关系,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奥巴马:中国是竞争者 麦凯恩:对华"两面下注" 在奥巴马看来,中美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

  • 新时期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稿
  •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 Policy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安徽建筑大学思政部 2015年11月 新时期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中美关系的国际地位 (一)从全球视角看中美双边关系 (二)国际性事务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引擎 (三)中美关系效力外延的问题 二.& ...

  • "十二五"时期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 ● 张燕生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金融危机更是把中国推到了国际社会的前台.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成功应对挑战.实现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quo ...

  • 世界战略要地外交走向分析之以色列
  • 编者按: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趋于密切,确保全球陆海战略通道安全畅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鉴于此,对全球陆海战略通道沿线国家的外交战略予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估,已成为当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最为急迫的任务之一. 中国网策划推出"世界战略要地外交走向分析"系列,在全球范围内划定十余 ...

  •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
  • 总体上说,自2009年1月美国"新科"总统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稳定,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进展.但步入2010年后,中美关系将呈现大盘回调.局部震荡的格局. 回顾:2009年中美关系平稳增长 首先,中美关系发展的起点比较高.我们知道,在布什执政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乏善可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