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复习练习(答案)

`《哲学生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段考复习练习

出题、校对:高二政治组

一、选择题(共24题) 1.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涵盖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多个领域,涉及经济、外交、资源等多个部门。这反映了( C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2.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寂寞可能部分是由于基因遗传,但如果你能够与其他人接触向外扩展、参加团体并且避免独自隔绝,可能你就可以建立一个丰富的人际网络。这说明( B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和多种多样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随意性 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3.(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3.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B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对这两句歌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前一句体现了整体的决定作用,后一句体现了整体对部分的影响

B.前一句体现了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后一句体现了整体的决定作用

C.前一句体现了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后一句体现了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D.作为部分的“家”不如作为整体的“家”重要

5.“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C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在发展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中央连续下发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务院深入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措施,同时还将继续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材料说明( A )

①搞好局部,能够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②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

性质 ③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D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8.(2010江苏盐城调考)事物变化与发展的区别在于( D )

A.变化是看得见的,发展是看不见的 B.变化是发展,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C.变化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发展则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D.变化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而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9.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蕴含的辩证法哲理相同的是( C )

A.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10.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B )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C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2.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蕴含哲学观点( C )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13.“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B )

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14.(2010江苏徐州调研)根据2010年4月15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其哲学依据在于矛盾具有( B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说明( B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

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6.我国目前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C )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只是短期存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17.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D )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今天电视屏幕上不少的广告语也充满哲学智慧。下列广告语中与“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哲理相对应的是( B )

A.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 B.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钙中钙)

C.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 D.品舍得酒,感悟智慧人生(舍得) 19.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在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时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在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 D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总负责,市县抓落实。材料告诉我们要( D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掌握系统分析的方法 ③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2010浙江慈溪中学期中)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温总理有关“蛋糕”的生动比喻告诉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 C )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重视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C.坚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 D.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22.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3.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C )

A.敢于怀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B.没有疑问的读书就不能取得进步

C.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 D.既肯定又否定是认识事物的源泉

24.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把汉字悄悄拉进画面(下图)。他紧紧咬住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不放,空间错觉打破常规,幽境新意跃然而出。由此可见,耕作“汉字田园”必须( B )

A.破戒律,法古人 B.寻创新,穷妙境 C.强意志,生规律 D.求价值,勤实践 二、材料题 34、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比如取消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强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如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等,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请用哲学有关原理谈谈对材料的看法。

【答案】(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经济建设、公平正义与人的全面发展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国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矛盾,所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坚持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存在大量问题,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看问题。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存在问题不重视,会引起社会更大不公,引起社会动荡,所以要重视不公平的一些方面加以解决。

32、上世纪50年代,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只占13%,1995年为29%,而2009年已提高到46%。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说:“选举法一个很重要的主旨就是选举权的平等,但这种平等又要按照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来看待。无论是1953年的8:1,还是1996年的4:1,都应该说是合理的,现在的!:1,也反映了今天的客观现实。”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你对选举法修改的理解。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农村和城市人大代表比例的调整,是与我国的客观历史条件相一致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选举制度进行调整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调整我国相应的政治制度。选举制度的改革,是顺应这一发展要求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抓住机遇,促成质变。选举法的修改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一过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哲学生活》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段考复习练习

出题、校对:高二政治组

一、选择题(共24题) 1.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涵盖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多个领域,涉及经济、外交、资源等多个部门。这反映了( C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2.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寂寞可能部分是由于基因遗传,但如果你能够与其他人接触向外扩展、参加团体并且避免独自隔绝,可能你就可以建立一个丰富的人际网络。这说明( B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和多种多样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随意性 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3.(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3.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B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对这两句歌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前一句体现了整体的决定作用,后一句体现了整体对部分的影响

B.前一句体现了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后一句体现了整体的决定作用

C.前一句体现了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后一句体现了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D.作为部分的“家”不如作为整体的“家”重要

5.“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C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在发展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中央连续下发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务院深入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措施,同时还将继续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材料说明( A )

①搞好局部,能够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②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

性质 ③必须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D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8.(2010江苏盐城调考)事物变化与发展的区别在于( D )

A.变化是看得见的,发展是看不见的 B.变化是发展,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C.变化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发展则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D.变化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而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9.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蕴含的辩证法哲理相同的是( C )

A.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10.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B )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C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2.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蕴含哲学观点( C )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13.“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B )

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14.(2010江苏徐州调研)根据2010年4月15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其哲学依据在于矛盾具有( B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说明( B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

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6.我国目前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C )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只是短期存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17.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D )

①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②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④互联网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今天电视屏幕上不少的广告语也充满哲学智慧。下列广告语中与“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哲理相对应的是( B )

A.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 B.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钙中钙)

C.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 D.品舍得酒,感悟智慧人生(舍得) 19.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在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时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在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 D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总负责,市县抓落实。材料告诉我们要( D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掌握系统分析的方法 ③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2010浙江慈溪中学期中)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温总理有关“蛋糕”的生动比喻告诉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 C )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重视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C.坚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 D.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22.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3.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C )

A.敢于怀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B.没有疑问的读书就不能取得进步

C.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 D.既肯定又否定是认识事物的源泉

24.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把汉字悄悄拉进画面(下图)。他紧紧咬住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不放,空间错觉打破常规,幽境新意跃然而出。由此可见,耕作“汉字田园”必须( B )

A.破戒律,法古人 B.寻创新,穷妙境 C.强意志,生规律 D.求价值,勤实践 二、材料题 34、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比如取消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强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如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等,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请用哲学有关原理谈谈对材料的看法。

【答案】(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经济建设、公平正义与人的全面发展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国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矛盾,所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坚持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存在大量问题,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看问题。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存在问题不重视,会引起社会更大不公,引起社会动荡,所以要重视不公平的一些方面加以解决。

32、上世纪50年代,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只占13%,1995年为29%,而2009年已提高到46%。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说:“选举法一个很重要的主旨就是选举权的平等,但这种平等又要按照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来看待。无论是1953年的8:1,还是1996年的4:1,都应该说是合理的,现在的!:1,也反映了今天的客观现实。”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你对选举法修改的理解。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农村和城市人大代表比例的调整,是与我国的客观历史条件相一致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选举制度进行调整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调整我国相应的政治制度。选举制度的改革,是顺应这一发展要求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抓住机遇,促成质变。选举法的修改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一过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试卷大全
  •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2. 六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各类试题知识点汇总 4.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知识点汇总 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周周练试卷 6.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周周练试卷 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周周练试卷 8.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 初一期中复习计划
  • 为了使学生在期末南岗区统考中取得好成绩,发挥出他们应有的 水平,经过全体英语老师的讨论,作出以下的几点期末复习计划: 1.精心备课,狠抓课堂有效性. 本次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计划采取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复 习时以课本知识为主,兼顾习题.单词.语法.习题三项要彼此兼顾,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 ...

  •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 英 语 教 案 课 题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in the park. 分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总课时 1 1.能听懂.会说新单词swing,slide,bench,bark,chain,bite,stones:2.能理解并复述课文.3.能正确运用现在进行时描述人物正 ...

  •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基本句型练习题
  • 2014-04-14  | 英语 练习 小学 PEP四年级上册各单元句型总汇 第一单元 What's in the classroom? 教室里有什么? This is Zhang Peng, our new classmate. 这是张朋,我们的新同学. We have a new classro ...

  • [高等数学]详细答案 下册(八--十二)
  • 2014届高联高级钻石卡基础阶段学习计划 <高等数学> 下册(八-十二) 第八章.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计划对应教材:高等数学上册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六版 本单元中我们应当学习-- 1. 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 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 ...

  • 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 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数学单元复习课就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其基本任务就是整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清晰化,并具有拓展性.长期以来,复习课难上,复习课教学几乎成了小学数学改革的一大难题.有人说:"平时数 ...

  •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Hello./ Hi.Goodbye./ Bye-bye.I'm .... What'syour name? My name's ....,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够听说.认读crayon, ...

  • 五年级英语
  • 5 Unit 1 Get Up On Time! 单元总目标 本单元教学共分为4课时.第一课时以词汇教学为主,主要是对时间的复习并学习有关活动的词汇,"词不离句"是本课时教学要遵循的原则.第二课时为会话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重点词汇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运用对话What time is ...

  • 100测评网PEP英语小学英语第四册第四单元评价试卷
  • 小学英语第四册第四单元评价试卷 一.听音圈出你听到的单词.(10分) 1.black brown 2. pink purple 3. read write 4. hat cat 5.cookies cake 二.听录音,选出正确的答语,将其字母标号填入前面的括号内.(10分) ( )1. A. I ...

  • 七年级期中复习资料
  •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