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P83 红点二,84页红点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运用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回顾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感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转化”、“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养成自觉系统梳理所学知识、善于反思提升的习惯。
3. 通过复习整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这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之间联系,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之间的联系。
难点:探索小数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及应用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自主整理复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整理的数的认识,并且每位同学已经利用课前自主整理复习材料(课件出示)做了提前复习,今天我们重点整理和复习数的基本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建构网络
(一)合作梳理
师:请根据你们的课前自主整理成果,在小组内交流数的关系、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联系,再独立举例说明怎样推导这些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课前整理的成果。
教师巡视,对于知识点整理困难或者不完善的小组及时予以指导。
(二)汇报交流 展示提升
结合汇报,师生评价。
1. 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
师:针对于第1个问题,从分数的角度来观察,整数、分数、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个小组愿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预设:学生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表达不是很清晰完整。
⑴整数和小数
学生汇报:①整数可以改写成小数形式,如:2=2.0=2.00…
②整数和小数都是采用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课件出示计数法
⑵整数和分数
123学生汇报:①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1=,2=,3=… 111
246 ②假分数中的分子是分母倍数的数都能化成整数:===2 123
⑶小数和分数
学生汇报:①小数和分数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小数可以看做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具体说即:一位小数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的分数,两位小数可以写成百分之几的分数。比如:0.1=112、0.12=„„ 10100
总结发现:小数就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小数可以看作分母是是10、100、1000„„的分数。
教师继续质疑:那么上述的数可以统一看作什么数?
学生思考后汇报:整数、小数都可以看作分数。
⑷百分数和分数(课件展示,举例复习)
区别: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①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
②分数可以有单位,而百分数决不能有单位。
教师进一步质疑:百分数和分数又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适时展台展示学生的归纳成果。
学生汇报后集体总结:百分数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学生展示总结成果
总结提升:我们学过的整数、小数、百分数都可以看作分数,从这里我们感悟到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观点。
教师质疑:你能不能用知识网来展现数之间的联系呢?
(学生思考,讨论,尝试。师生共同完成,板书如下)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各概念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自主构建来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能力。)
2. 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
质疑: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交流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进一步质疑:要求学生独立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
①对于小数的基本性质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学生汇报:可以去掉的“0”是最末尾的,其余的“0”是不能去掉的,否则会影响自身的大小。
教师引导: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生交流共同总结: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但不能说成小数后面的零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点是关键。例如5.7060=5.76是不对的,
5.7060中百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的作用,表示百分位上没有数,去掉它小数的大小就改变了。
教师质疑:小数的大小没变,但是什么变了?你能举例说明吗?
②总结: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如:2.10=2.1,大小没变,但是2.10精确到百分位,而2.1精确到十分位。
把下面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并说一说上题的计数单位各是什么?。 0.5000= 9.5 = 2.3 000 =
(2)分数的基本性质
质疑: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交流总结: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质疑: 你认为要注意哪些关键因素才能大小不变?
学生汇报:同时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
33⨯41515÷3 ===88⨯8÷3. 透析数的性质之间联系。 教师进一步质疑: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呢?你能整理一下吗?
学生汇报: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教师提出质疑: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什么是一致的呢?
学生汇报:小数是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小数的未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实际上也就是分子分母同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进一步质疑引导:哪位同学还有想法呢,最好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汇报:0.5=550,0.50==0.5 10100
教师课件出示:
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0.1= 0.10 = 0.100
↓ ↓ ↓
110100 = = 101001000
教师进一步质疑:我们学习过的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呢?
引导回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和通分;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改写小数。
(设计意图:先回忆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对比找出之间的关系,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和小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三)讨论交流
1.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呢?
学生畅谈,教师介绍数的产生背景,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2. 想一想,生活中如果缺少了数,将会怎样呢?
学生畅谈后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数字图片,出示消失数字之后的样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如果缺了数,则社会秩序不能正常运转,世界会变得一片混沌,后果将无法想象!
3. 除了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这些数,你还知道其他的数吗?
教师课件介绍一下今后将学到实数、无理数、虚数等等。鼓励学生:由于生活的需要,也可能今后数不够用了,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数,那么去创造这种新数的人有可能就是你们,你们要有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体会学习这些数的实际价值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通过复习,我们通过系统梳理所学知识理解了整数、小数、百分数可以统一看作分数;进一步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明白了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写法,知道了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还感悟出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观点,总结出数与数之间相互转化、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
同学们,一定要养成梳理知识、勤于反思、善于提升的习惯。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灵活应用相关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教师谈话:上面的环节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对于这些数学知识应用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 请你诊断
22⨯481212÷62==== (2) 55⨯4202424÷64
33+2555+510= (4)== (3)= 77+291212+1224(1)
练习时,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⑴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
⑵交流思考过程、结果和判断方法。
⑶总结强调。具体如:对于每个题的正误学生一定要说出理由,说明是如何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只有第3题错误,第4小题可以看做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2,所以正确。
2.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进行改写。
练习时,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答案,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尤其要关注引导学生改成多位小数时一定注意小数点的位置这一点。
3. 填一填,课件出示补充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总结。重点关注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深化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关系。
4. 完成教材第85页第3题。
此题是在数轴上表示不同的数的练习题。重点引导学生复习分数、小数的互化,复习数的大小比较,检验学生对不同数的意义的理解。
5. 学生打开课本85页第7题。
温馨提示:练习时,要求学生按以下步骤练习。
⑴自主思考完成。
⑵集体订正答案,交流每个题的转化方法。
⑶总结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方法。
借以复习三种数之间的互化。
五、分享收获,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提高?对自己在这堂课中的表现怎么评价?
设计说明
1. 反思本课,亮点如下
(1)学生自主梳理在课前。自始至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放手由学生课前整理、课中交流,为学生提供先想先做的空间和时间,弥补了课堂内学生独立学习时间的不足。方法交由学生总结、反思,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得以全面展示;教师时而台下观看,时而旁敲侧击,间或充当组织者适时引导。整堂课学生学得积极、投入、高效。
(2)系统整理,加强联系,突破难点。
本节课不仅回顾和整理了各个知识点,而且重点指导学生弄清整数与小数、整数和分数、小数与分数以及分数和百分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回顾整理交流思考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3)落实整理、提升、培养三环节的复习策略。
自主整理后由个体思考到集体思维的碰撞;提升做到了从内部联系到思想方法,渗透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体验了“转化”、“迁移”、“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不断得到增强。
2. 使用建议: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尝试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这些数及相关性质之间的联系。
3. 需要破解的问题:整理和复习内容较多,知识点零碎,如何更好地形成数的性质联系网络开展教学?
数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P83 红点二,84页红点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运用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回顾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感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转化”、“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养成自觉系统梳理所学知识、善于反思提升的习惯。
3. 通过复习整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这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之间联系,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之间的联系。
难点:探索小数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及应用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自主整理复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整理的数的认识,并且每位同学已经利用课前自主整理复习材料(课件出示)做了提前复习,今天我们重点整理和复习数的基本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建构网络
(一)合作梳理
师:请根据你们的课前自主整理成果,在小组内交流数的关系、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联系,再独立举例说明怎样推导这些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课前整理的成果。
教师巡视,对于知识点整理困难或者不完善的小组及时予以指导。
(二)汇报交流 展示提升
结合汇报,师生评价。
1. 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
师:针对于第1个问题,从分数的角度来观察,整数、分数、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个小组愿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预设:学生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表达不是很清晰完整。
⑴整数和小数
学生汇报:①整数可以改写成小数形式,如:2=2.0=2.00…
②整数和小数都是采用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课件出示计数法
⑵整数和分数
123学生汇报:①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1=,2=,3=… 111
246 ②假分数中的分子是分母倍数的数都能化成整数:===2 123
⑶小数和分数
学生汇报:①小数和分数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小数可以看做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具体说即:一位小数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的分数,两位小数可以写成百分之几的分数。比如:0.1=112、0.12=„„ 10100
总结发现:小数就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形式。小数可以看作分母是是10、100、1000„„的分数。
教师继续质疑:那么上述的数可以统一看作什么数?
学生思考后汇报:整数、小数都可以看作分数。
⑷百分数和分数(课件展示,举例复习)
区别: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①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比,不能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
②分数可以有单位,而百分数决不能有单位。
教师进一步质疑:百分数和分数又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适时展台展示学生的归纳成果。
学生汇报后集体总结:百分数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学生展示总结成果
总结提升:我们学过的整数、小数、百分数都可以看作分数,从这里我们感悟到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观点。
教师质疑:你能不能用知识网来展现数之间的联系呢?
(学生思考,讨论,尝试。师生共同完成,板书如下)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确各概念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自主构建来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能力。)
2. 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
质疑: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交流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进一步质疑:要求学生独立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
①对于小数的基本性质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学生汇报:可以去掉的“0”是最末尾的,其余的“0”是不能去掉的,否则会影响自身的大小。
教师引导:你能举例说明吗?
师生交流共同总结: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但不能说成小数后面的零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点是关键。例如5.7060=5.76是不对的,
5.7060中百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的作用,表示百分位上没有数,去掉它小数的大小就改变了。
教师质疑:小数的大小没变,但是什么变了?你能举例说明吗?
②总结: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如:2.10=2.1,大小没变,但是2.10精确到百分位,而2.1精确到十分位。
把下面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并说一说上题的计数单位各是什么?。 0.5000= 9.5 = 2.3 000 =
(2)分数的基本性质
质疑: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交流总结: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质疑: 你认为要注意哪些关键因素才能大小不变?
学生汇报:同时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
33⨯41515÷3 ===88⨯8÷3. 透析数的性质之间联系。 教师进一步质疑: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呢?你能整理一下吗?
学生汇报: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教师提出质疑: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什么是一致的呢?
学生汇报:小数是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小数的未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实际上也就是分子分母同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师进一步质疑引导:哪位同学还有想法呢,最好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汇报:0.5=550,0.50==0.5 10100
教师课件出示:
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0.1= 0.10 = 0.100
↓ ↓ ↓
110100 = = 101001000
教师进一步质疑:我们学习过的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呢?
引导回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约分和通分;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改写小数。
(设计意图:先回忆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对比找出之间的关系,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和小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三)讨论交流
1.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呢?
学生畅谈,教师介绍数的产生背景,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2. 想一想,生活中如果缺少了数,将会怎样呢?
学生畅谈后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数字图片,出示消失数字之后的样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如果缺了数,则社会秩序不能正常运转,世界会变得一片混沌,后果将无法想象!
3. 除了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这些数,你还知道其他的数吗?
教师课件介绍一下今后将学到实数、无理数、虚数等等。鼓励学生:由于生活的需要,也可能今后数不够用了,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数,那么去创造这种新数的人有可能就是你们,你们要有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体会学习这些数的实际价值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通过复习,我们通过系统梳理所学知识理解了整数、小数、百分数可以统一看作分数;进一步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明白了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写法,知道了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还感悟出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观点,总结出数与数之间相互转化、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
同学们,一定要养成梳理知识、勤于反思、善于提升的习惯。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灵活应用相关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教师谈话:上面的环节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对于这些数学知识应用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 请你诊断
22⨯481212÷62==== (2) 55⨯4202424÷64
33+2555+510= (4)== (3)= 77+291212+1224(1)
练习时,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⑴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
⑵交流思考过程、结果和判断方法。
⑶总结强调。具体如:对于每个题的正误学生一定要说出理由,说明是如何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只有第3题错误,第4小题可以看做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2,所以正确。
2.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进行改写。
练习时,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答案,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尤其要关注引导学生改成多位小数时一定注意小数点的位置这一点。
3. 填一填,课件出示补充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总结。重点关注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深化理解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关系。
4. 完成教材第85页第3题。
此题是在数轴上表示不同的数的练习题。重点引导学生复习分数、小数的互化,复习数的大小比较,检验学生对不同数的意义的理解。
5. 学生打开课本85页第7题。
温馨提示:练习时,要求学生按以下步骤练习。
⑴自主思考完成。
⑵集体订正答案,交流每个题的转化方法。
⑶总结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方法。
借以复习三种数之间的互化。
五、分享收获,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提高?对自己在这堂课中的表现怎么评价?
设计说明
1. 反思本课,亮点如下
(1)学生自主梳理在课前。自始至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放手由学生课前整理、课中交流,为学生提供先想先做的空间和时间,弥补了课堂内学生独立学习时间的不足。方法交由学生总结、反思,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得以全面展示;教师时而台下观看,时而旁敲侧击,间或充当组织者适时引导。整堂课学生学得积极、投入、高效。
(2)系统整理,加强联系,突破难点。
本节课不仅回顾和整理了各个知识点,而且重点指导学生弄清整数与小数、整数和分数、小数与分数以及分数和百分数、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回顾整理交流思考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3)落实整理、提升、培养三环节的复习策略。
自主整理后由个体思考到集体思维的碰撞;提升做到了从内部联系到思想方法,渗透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体验了“转化”、“迁移”、“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不断得到增强。
2. 使用建议: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尝试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这些数及相关性质之间的联系。
3. 需要破解的问题:整理和复习内容较多,知识点零碎,如何更好地形成数的性质联系网络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