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纸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掌握纸币的含义、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危害性,认识人民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觉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生活中“金钱万能”或“金钱万恶”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价值观。

具体要求

1. 知识要求:识记纸币的含义、职能、优点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2. 能力要求:掌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理解通货膨胀的实质及通货膨胀的危害性。

3. 思想觉悟要求:培养学生自觉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生活中“金钱万能”或“金钱万恶”的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纸币的含义及职能

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 通货膨胀的含义、实质及危害性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法 阅读法 讨论归纳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答略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在分析货币的第二个职能即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学到有关铸币的出现代替纯金银作为流通手段的代表,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提问:铸币的缺点有哪些?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归纳:其缺点表现在,铸币在流通中不断使用,逐渐磨损,分量减轻,使铸币的名义含金量和实际含金量逐渐脱离,由足值的货币变成不足值的货币。例如,一个银元原为七钱,经过不断磨损,实际上可能只有六钱五分了。但这时一个银元仍然 代表七钱的白银作为流通手段。因为作为流通手段,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只是在商品交换中瞬间即逝的媒介形式,只要社会继续承认它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就不会计较它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是否一致。商品生产者卖出商品,获得价值,取得货币,目的是再拿货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正是由于这个原故,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代表足值的铸币作为流通手段。这就进一步地为纸币代替铸币提供了可能性,即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一)纸币产生,含义,职能,优点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纸币。

1.纸币的产生过程(板书)

教师分析:金银条块——→富商打印记的金银条块——→铸币——→纸币(导入新课时已复习了货币的产生历程,这是可以简略讲)这说明,纸币是在铸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 纸币的含义(提问并指导学生划出其定义)(板书):

教师分析:这里要强调指出:一,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纸币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纸币,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三,纸币只是货币的一种符号,没有价值。

(2)纸币的职能(板书)

教师分析: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般来说,纸币不像金属货币那样具有五种职能。纸币只是一种货币的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大小的尺度,只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起间接价值尺度的作用。

讨论:课文P20“想一想”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银元是金属货币,可以到银行兑换人民币使用;但一万元人民币是纸币,根据“限期兑换,过期作废”原则,已经不能再使用了。

(3) 纸币的优点(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20的四个优点)

(4)人民币和主要国家的纸币(板书)

(这部分由学生阅读,老师简单价绍)

(过渡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如100元、50元、10元等),但国家能否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能否随意发行纸币数量呢?这又要涉及货币在市场中的运行规律了。

(二) 货币流通规律(板书)

教师分析: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而是受某种规律的支配。

1. 决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板书)

老师举例说明:

假设市场上等售商品有1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则所有商品的

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如果市场上每1元的货币只流通(购买)一次,那么市场上必须要有1000亿元的货币量,才能够使所有商品顺利成交;如果市场上只有600亿元的货币量,就会有400亿元的商品不能成交。这说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关系。如果市场上每1元货币流通(购买)两次,则市场上只需500亿元的货币量就可以使全部商品成交,这说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关系。(最后归纳总结出:)决定市场上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

(1) 待售商品的数量

(2) 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

(3) 货币流通速度

其中,(1)×(2)构成商品的价格总额。

提问:现实生活中,一张一定面值的纸币在市场上会不会只流通(购买)一次,然后就退出了流通领域,回到银行或者贮藏起来?

学生答:不会。

教师总结:正确,实际上,货币在市场上会流通多次。如上例,如果每1元货币流通(购买)4次,要使1000亿元的商品成交,只要250亿元的货币量就够了。

2. 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板书):(见课文P22页,略) (过渡段)提问: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像我国目前经济比较落后,可不可以多发行纸币,让人民生活水平快些富裕起来呢?

学生答:不能。

教师分析:是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却不能随意发行纸币的数量,而是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发行少了,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商品因缺少流通手段而不能流通;发行多了,就会降低一定面值纸币的购买力,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严重状况。

3. 通货膨胀(板书)

(1) 含义(提问并指导学生划出)(板书)

(2) 危害性(板书)

教师举例说明:

A.当纸币发行量=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如:

1000亿元(实际纸币发行量)=1000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此时

1元纸币相当于1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没有出现纸币贬值和物价上

涨,即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B.当纸币发行量﹥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如:

2000亿元(实际纸币发行量)﹥1000亿元(流通中所需要

的货币量),此时

1元纸币只相当于0.5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这说明纸币贬值了,

钱不值钱了,物价上涨了,引起了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的幅度超过人们货币收的增长幅度时,就会导致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例如,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经长时期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从1939年6月至于1949年5月的12年间物价上涨了八万五千多亿倍。有数据为证,193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如下:

1937年可以买黄牛2头 1938年可以买黄牛1头 1939年可以买猪1头 1941年可以买面粉1袋 1943年可以买鸡1只 1945年可以买鸡蛋1个

1946年可以买肥皂1/6块 1947年可以买煤球1个

1948年8月台19日可以买大米3粒 1949年5月可以买大米2.45/10,000,000粒

可见,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提问:1. 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2.物价上涨是不是通货膨胀?

学生答略

教师分析: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条件下才可能出现,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是不会产生的。(结合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因为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有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当金属货币的数量超过商品流通的需要量时,一部分的金属货币便会退出流通领域,被贮藏起来,而不会贬值,所以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另外,物价上涨也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因为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国家通过政策性的价格调整(如棉花、粮食等农作物的价格),只有当物价持续地、大幅度地上涨,并引起纸币实际购买力下降后,才算是通货膨胀。

4.(讨论):如何辩证地对待金钱?

(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关于纸币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纸币也是一种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 . 纸币是劳动产品,所以它具有价值。

C . 纸币只是货币的符号,没有价值。

D .纸币能够买到商品,所以它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 假如市场上有待售商品2000亿件,每件商品的价格为5元,现纸币的

发行量为200亿元。如果要使全部待售商品成交,那么,每一元纸币需要在市场上流通( )

A . 10次

B . 20次

C . 40次

D .50次

3. 关于通货膨胀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要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上涨,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B . 只要市场中流通纸币,就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C . 通货膨胀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是不会发生的。

D .通货膨胀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不会产生

的。

4. 决定市场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 待售商品的数量。

B . 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

C . 市场中货币的流通速度。

D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

二.小论文

你是如何看待金钱的? )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纸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掌握纸币的含义、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危害性,认识人民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觉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生活中“金钱万能”或“金钱万恶”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价值观。

具体要求

1. 知识要求:识记纸币的含义、职能、优点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2. 能力要求:掌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理解通货膨胀的实质及通货膨胀的危害性。

3. 思想觉悟要求:培养学生自觉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生活中“金钱万能”或“金钱万恶”的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纸币的含义及职能

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 通货膨胀的含义、实质及危害性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讲授法 阅读法 讨论归纳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答略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在分析货币的第二个职能即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学到有关铸币的出现代替纯金银作为流通手段的代表,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提问:铸币的缺点有哪些?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归纳:其缺点表现在,铸币在流通中不断使用,逐渐磨损,分量减轻,使铸币的名义含金量和实际含金量逐渐脱离,由足值的货币变成不足值的货币。例如,一个银元原为七钱,经过不断磨损,实际上可能只有六钱五分了。但这时一个银元仍然 代表七钱的白银作为流通手段。因为作为流通手段,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只是在商品交换中瞬间即逝的媒介形式,只要社会继续承认它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就不会计较它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是否一致。商品生产者卖出商品,获得价值,取得货币,目的是再拿货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正是由于这个原故,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代表足值的铸币作为流通手段。这就进一步地为纸币代替铸币提供了可能性,即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一)纸币产生,含义,职能,优点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纸币。

1.纸币的产生过程(板书)

教师分析:金银条块——→富商打印记的金银条块——→铸币——→纸币(导入新课时已复习了货币的产生历程,这是可以简略讲)这说明,纸币是在铸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 纸币的含义(提问并指导学生划出其定义)(板书):

教师分析:这里要强调指出:一,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纸币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纸币,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三,纸币只是货币的一种符号,没有价值。

(2)纸币的职能(板书)

教师分析: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般来说,纸币不像金属货币那样具有五种职能。纸币只是一种货币的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大小的尺度,只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起间接价值尺度的作用。

讨论:课文P20“想一想”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银元是金属货币,可以到银行兑换人民币使用;但一万元人民币是纸币,根据“限期兑换,过期作废”原则,已经不能再使用了。

(3) 纸币的优点(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20的四个优点)

(4)人民币和主要国家的纸币(板书)

(这部分由学生阅读,老师简单价绍)

(过渡段)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如100元、50元、10元等),但国家能否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能否随意发行纸币数量呢?这又要涉及货币在市场中的运行规律了。

(二) 货币流通规律(板书)

教师分析: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而是受某种规律的支配。

1. 决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板书)

老师举例说明:

假设市场上等售商品有1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则所有商品的

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如果市场上每1元的货币只流通(购买)一次,那么市场上必须要有1000亿元的货币量,才能够使所有商品顺利成交;如果市场上只有600亿元的货币量,就会有400亿元的商品不能成交。这说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关系。如果市场上每1元货币流通(购买)两次,则市场上只需500亿元的货币量就可以使全部商品成交,这说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关系。(最后归纳总结出:)决定市场上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

(1) 待售商品的数量

(2) 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

(3) 货币流通速度

其中,(1)×(2)构成商品的价格总额。

提问:现实生活中,一张一定面值的纸币在市场上会不会只流通(购买)一次,然后就退出了流通领域,回到银行或者贮藏起来?

学生答:不会。

教师总结:正确,实际上,货币在市场上会流通多次。如上例,如果每1元货币流通(购买)4次,要使1000亿元的商品成交,只要250亿元的货币量就够了。

2. 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板书):(见课文P22页,略) (过渡段)提问: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像我国目前经济比较落后,可不可以多发行纸币,让人民生活水平快些富裕起来呢?

学生答:不能。

教师分析:是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却不能随意发行纸币的数量,而是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发行少了,就有可能使一部分商品因缺少流通手段而不能流通;发行多了,就会降低一定面值纸币的购买力,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严重状况。

3. 通货膨胀(板书)

(1) 含义(提问并指导学生划出)(板书)

(2) 危害性(板书)

教师举例说明:

A.当纸币发行量=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如:

1000亿元(实际纸币发行量)=1000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此时

1元纸币相当于1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没有出现纸币贬值和物价上

涨,即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B.当纸币发行量﹥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如:

2000亿元(实际纸币发行量)﹥1000亿元(流通中所需要

的货币量),此时

1元纸币只相当于0.5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这说明纸币贬值了,

钱不值钱了,物价上涨了,引起了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的幅度超过人们货币收的增长幅度时,就会导致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例如,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经长时期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从1939年6月至于1949年5月的12年间物价上涨了八万五千多亿倍。有数据为证,193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如下:

1937年可以买黄牛2头 1938年可以买黄牛1头 1939年可以买猪1头 1941年可以买面粉1袋 1943年可以买鸡1只 1945年可以买鸡蛋1个

1946年可以买肥皂1/6块 1947年可以买煤球1个

1948年8月台19日可以买大米3粒 1949年5月可以买大米2.45/10,000,000粒

可见,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提问:1. 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2.物价上涨是不是通货膨胀?

学生答略

教师分析: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条件下才可能出现,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是不会产生的。(结合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因为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有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当金属货币的数量超过商品流通的需要量时,一部分的金属货币便会退出流通领域,被贮藏起来,而不会贬值,所以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另外,物价上涨也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因为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国家通过政策性的价格调整(如棉花、粮食等农作物的价格),只有当物价持续地、大幅度地上涨,并引起纸币实际购买力下降后,才算是通货膨胀。

4.(讨论):如何辩证地对待金钱?

(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关于纸币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纸币也是一种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 . 纸币是劳动产品,所以它具有价值。

C . 纸币只是货币的符号,没有价值。

D .纸币能够买到商品,所以它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 假如市场上有待售商品2000亿件,每件商品的价格为5元,现纸币的

发行量为200亿元。如果要使全部待售商品成交,那么,每一元纸币需要在市场上流通( )

A . 10次

B . 20次

C . 40次

D .50次

3. 关于通货膨胀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要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上涨,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B . 只要市场中流通纸币,就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C . 通货膨胀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是不会发生的。

D .通货膨胀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不会产生

的。

4. 决定市场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 待售商品的数量。

B . 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

C . 市场中货币的流通速度。

D .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

二.小论文

你是如何看待金钱的? )


相关内容

  • 论货币的本质及货币发展的两个阶段
  • 作者:王彦国 金融教学与研究 1995年05期 货币"商品论"曾剥下了货币神秘的外衣,但在不兑换纸币和其它现代货币形式出现之后,人们又在货币的"迷宫"中徘徊.如果象货币"商品论"那样,将货币的本质最终归结为"商品",我们 ...

  • 宋朝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问题
  • 摘 要:北宋益州铁钱行用不便是纸币交子产生的直接原因。交子经过民办和官办两个阶段,由初期存单性质的凭据演变为市场流通手段,发行制度亦经过了由兑换券向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的变化。官交子产生后,行用范围不断扩大,弥补国家财用不足的作用日益明显,最后终因发行过滥,导致贬值严重,商民嗟怨。 关键词:交子;发行 ...

  • 货币的职能
  • 神奇的货币 [使用说明]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好课本的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出疑难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在预习的同时熟记基础知识. 2.在熟记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认真完成当堂检测,提升理解能力. 3.必须熟记的知识:商品.货币.一般等价物.使 ...

  • 神奇的货币1-1
  •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点1 货币的本质 [考纲考点解读]考点1: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 [考点精讲精析]一.知识梳理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基本含义.①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 ...

  • 从货币的演变看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 学号:1121109210 专业:历史学 姓名:张倩 任课教师:张祥云 摘要: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 ...

  •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 ...

  • 试论我国货币供求均衡
  • 作者:汪渝 思想战线 1995年11期 货币均衡就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与社会对货币的供给基本一致.经济学理论中的均衡概念指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所谓货币均衡反映的是货币供求及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一种大致趋向的变化状态,也就是说,货币均衡的含义是指货币供求之间存在的基本一致的趋势. 在纸币流通时期 ...

  • 金属货币与纸币
  • ●知识点3: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 ① 产生及优点: ② 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全面理解纸币的含义 ①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 ②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③国家有权决定纸币发行的数量.面值(面额).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 ③ 发 ...

  • 人民币小面额货币硬币化之路径选择
  • 摘要:如何管理小面额货币的流通,事关整个人民币流通的质量与管理水平,认真研究其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当前人民币监管当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小面额货币:流通规律:对策:人民币券别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08―0052―03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