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鹬蚌相争

25 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具准备:

1.“鹬”、“蚌”图片各一张。

2.战国七雄分布图。

教学流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

(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完成板书: 鹬 蚌

相争

↓↓

渔夫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

(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回顾历史故事。

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 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五、作业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3.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 鹬 蚌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夫得利

25 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创编故事的能力。

教具准备:

1.“鹬”、“蚌”图片各一张。

2.战国七雄分布图。

教学流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

(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完成板书: 鹬 蚌

相争

↓↓

渔夫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

(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回顾历史故事。

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 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五、作业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3.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 鹬 蚌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夫得利


相关内容

  • 第25课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 第25课 <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弱",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什么是寓言,明白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过程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

  • 教案--寓言故事
  • 教案--<寓言两则>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4课<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 二.教学目标 1.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对此进行表达与交流,培养 基本语文素养.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 ...

  • 三年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和反思
  • 三年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联小学 陈美丽 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是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里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 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 ...

  • 鹬蚌相争教案
  • 教学内容:第24课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2个生字,学会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领会寓意. 3.在自主探究课文怎么写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的过程中领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 ...

  • 8[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懂得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 教学 ...

  • 鹬蚌相争2课时教案
  • 鹬蚌相争(2课时) 一.复习,直接导入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初步鹬蚌相争这个故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课后三题的词语,齐读.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把故事复述一下吗?指名复述故事,师生评价. 2.师:这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顺序)回忆一下,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指名说,师板书: ...

  • 寓言二则说课稿鹬蚌相争
  • <寓言两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寓言两则>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两篇寓言小故事.其中,<揠苗助长> 是根据<孟子·公孙丑>所写的一则故事改编:<鹬蚌相争>则是根据<战国策·燕策二> 的记载改编的.这两则寓言一写宋国农夫 ...

  •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修改)
  • 鹬蚌相争 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心小学 孟文荣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说明了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这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所以读懂课文内容并不难.寓言故事的特点就是通过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寓言 ...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成语]: 鹬蚌相争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释]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