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412集

2017年1月7日 讲于 香港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科】癸五、余报无尽

【经】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实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这四句话很重要!“天地之间,自然有是”,有什么?因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第一部经书就是《易经》,大家都知道。《易经》讲什么?孔子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告诉我们的。这就是“自然有是”,这个“是”,就是因果报应。

注解里头有,我们看《注解》:

【解】“自然有是”者,义寂云:“作恶虽不乐欲苦果,苦果自应。”

人一生行善,“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一人有这“四好”,不希望什么享受,都不希望,“乐果自应”。这一句话跟《论语》夫子说的第一句话很相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贤教诲,你要是喜欢读它、喜欢想它,能把圣贤教诲、伦常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实在讲,浓缩到极处只有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不变。十二个字就是“孝、悌、忠、信”。“孝”,对父母;“悌”,对兄弟姐妹;“忠”,心摆在当中不偏不邪,用真心相处,不是妄心;“信”,言而有信,“信德”就是佛法讲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信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大圣大贤这十二个字全做到了,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他所表演的,和睦。

孔子的学生赞叹夫子,夫子有“五德”表现在外面——“温良恭俭让”。“温”是温和;“良”是善良;“恭”是恭敬,没有一样不恭敬,对人对事对物恭恭敬敬;“节俭”、“谦让”。这十二个字加上孔子外面现出来的“五德”。中国读书人所追求的、所希望得到的“读书志在圣贤,不在富贵”。他不争名、他不争利,生活能过去就很好,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快乐无极,这真乐!与地位不相干、与财富不相干,快乐自然就来了。这是中国读书人所追求的快乐,在中国产生很大的效果。这五千年来你读中国的历史,你看每一个朝代都有这些读书,幸福快乐的一生。

这也就是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圣贤的享受,中国古人所说的“孔颜之乐”。孔子的乐、颜回的乐,孔子代表一生没有做过高官,与富贵不相干,孔子与贵族不相干;颜回与财富不相干,他的物质生活,同学里面是最差的,每天这三餐饭都有问题,但是颜回快乐。这个快乐从哪里来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做到了,完全做到了,所以快乐。

修善虽然不希望乐果,乐果自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不求,它自己来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不希望有灾祸出现,灾祸来了。这些话都是讲因果报应,是天地之间自然的因果,善因一定感善果,恶因一定感恶报,不是假的。

注解不多,我们这文念一念:

【解】义寂云:“作恶虽不乐欲苦果,苦果自应。修善虽不希望乐果,乐果自应。义同影响(指如影随身,如响应声)。然此经多言自然者,为显因果决定法尔。”

“法尔”就是“自然”,这个法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叫“法尔”。

“此经”是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自然”讲得很多,这是“显因果决定如是”,决定是这样的,不会错的。

【解】又《会疏》曰:“因果必应,故云自然。”

有“因”必定有“果”,有“果”决定有“因”,“因果”是离不开的,所以叫“自然”。

【解】“暴应”,“暴”乃猛急突然之义。“应”指报应。善人行善,恶人作恶,应受之果报,或不当时立即显示。但因果不虚,于其后世,必受其报,故云“善恶会当归之”。

这桩事情佛家讲得清楚,“因果通三世”。孔夫子他的外公,就是孔子父亲的老丈人、岳父,把他的女儿嫁给孔家,嫁给孔子的父亲。当时这个老人见到孔家五世都行善,断恶修善五世,就想到这家一定出圣人,祖宗积德积得厚,所以把女儿嫁给他,生孔子。

我们今天整个世界乱了,乱了的原因是什么?马来西亚以前的老首相问过我,问这个问题,我答复是一句话:教育出了问题,这个时代没人教了。科学技术很发达,伦理道德没有了,人没有伦理道德,手上握着最厉害的武器,你说可怕不可怕?他想打就打、想杀就杀。

过去社会为什么那么样的令人怀念?太平盛世,那个时候有人教,西方有宗教教育,大家相信神、相信因果;东方有圣贤教育,从小孩就扎根,对于教育看的最重。什么事情最重要?这一家教育最重要,家家户户都如是。

现在很多人看好中国会复兴,是祖宗积德行善的果报

中国教圣贤教育,“五伦”、“五常”、“八德”教因果教育、教伦理,所以中国人有“伦常”、有道德、有因果、有圣贤教育,这一个族群传了五千年还在地球上,现在很多人看好了,中国会复兴起来,我相信。凭什么相信?就凭这里所讲的因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的老祖宗,我们历代的圣贤,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积善之家,这两百年来果报不好,现在我们看到果报在转变,缘成熟了,中国传统文化不但能救中国,还能救全世界。

为什么能救全世界?今天全世界灾祸连连,什么原因?道德没有了,爱心没有了,都是自私自利,因果没有了。周安士说得好: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安士全书》对于“因果”这两个字讲得非常透彻,举出许许多多实例来证明。

看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它要积不善就必有余秧

我们今天读到这段经文也是讲的因果报应,我们祖宗既然世世代代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那么他的子孙一定有好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你看一个社会、看一个国家,如果它要积不善,“必有余秧”,它有灾祸现前,人不能处罚它,天会罚它。这就讲,“天地之间,自然有是”,皇天后土会惩罚它、会有报应。所以恶人作恶,应受的果报是恶报,当时没有看到这个果报现前。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412集

2017年1月7日 讲于 香港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科】癸五、余报无尽

【经】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实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这四句话很重要!“天地之间,自然有是”,有什么?因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第一部经书就是《易经》,大家都知道。《易经》讲什么?孔子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告诉我们的。这就是“自然有是”,这个“是”,就是因果报应。

注解里头有,我们看《注解》:

【解】“自然有是”者,义寂云:“作恶虽不乐欲苦果,苦果自应。”

人一生行善,“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一人有这“四好”,不希望什么享受,都不希望,“乐果自应”。这一句话跟《论语》夫子说的第一句话很相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贤教诲,你要是喜欢读它、喜欢想它,能把圣贤教诲、伦常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实在讲,浓缩到极处只有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不变。十二个字就是“孝、悌、忠、信”。“孝”,对父母;“悌”,对兄弟姐妹;“忠”,心摆在当中不偏不邪,用真心相处,不是妄心;“信”,言而有信,“信德”就是佛法讲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信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大圣大贤这十二个字全做到了,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他所表演的,和睦。

孔子的学生赞叹夫子,夫子有“五德”表现在外面——“温良恭俭让”。“温”是温和;“良”是善良;“恭”是恭敬,没有一样不恭敬,对人对事对物恭恭敬敬;“节俭”、“谦让”。这十二个字加上孔子外面现出来的“五德”。中国读书人所追求的、所希望得到的“读书志在圣贤,不在富贵”。他不争名、他不争利,生活能过去就很好,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快乐无极,这真乐!与地位不相干、与财富不相干,快乐自然就来了。这是中国读书人所追求的快乐,在中国产生很大的效果。这五千年来你读中国的历史,你看每一个朝代都有这些读书,幸福快乐的一生。

这也就是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圣贤的享受,中国古人所说的“孔颜之乐”。孔子的乐、颜回的乐,孔子代表一生没有做过高官,与富贵不相干,孔子与贵族不相干;颜回与财富不相干,他的物质生活,同学里面是最差的,每天这三餐饭都有问题,但是颜回快乐。这个快乐从哪里来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做到了,完全做到了,所以快乐。

修善虽然不希望乐果,乐果自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不求,它自己来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不希望有灾祸出现,灾祸来了。这些话都是讲因果报应,是天地之间自然的因果,善因一定感善果,恶因一定感恶报,不是假的。

注解不多,我们这文念一念:

【解】义寂云:“作恶虽不乐欲苦果,苦果自应。修善虽不希望乐果,乐果自应。义同影响(指如影随身,如响应声)。然此经多言自然者,为显因果决定法尔。”

“法尔”就是“自然”,这个法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叫“法尔”。

“此经”是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自然”讲得很多,这是“显因果决定如是”,决定是这样的,不会错的。

【解】又《会疏》曰:“因果必应,故云自然。”

有“因”必定有“果”,有“果”决定有“因”,“因果”是离不开的,所以叫“自然”。

【解】“暴应”,“暴”乃猛急突然之义。“应”指报应。善人行善,恶人作恶,应受之果报,或不当时立即显示。但因果不虚,于其后世,必受其报,故云“善恶会当归之”。

这桩事情佛家讲得清楚,“因果通三世”。孔夫子他的外公,就是孔子父亲的老丈人、岳父,把他的女儿嫁给孔家,嫁给孔子的父亲。当时这个老人见到孔家五世都行善,断恶修善五世,就想到这家一定出圣人,祖宗积德积得厚,所以把女儿嫁给他,生孔子。

我们今天整个世界乱了,乱了的原因是什么?马来西亚以前的老首相问过我,问这个问题,我答复是一句话:教育出了问题,这个时代没人教了。科学技术很发达,伦理道德没有了,人没有伦理道德,手上握着最厉害的武器,你说可怕不可怕?他想打就打、想杀就杀。

过去社会为什么那么样的令人怀念?太平盛世,那个时候有人教,西方有宗教教育,大家相信神、相信因果;东方有圣贤教育,从小孩就扎根,对于教育看的最重。什么事情最重要?这一家教育最重要,家家户户都如是。

现在很多人看好中国会复兴,是祖宗积德行善的果报

中国教圣贤教育,“五伦”、“五常”、“八德”教因果教育、教伦理,所以中国人有“伦常”、有道德、有因果、有圣贤教育,这一个族群传了五千年还在地球上,现在很多人看好了,中国会复兴起来,我相信。凭什么相信?就凭这里所讲的因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的老祖宗,我们历代的圣贤,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积善之家,这两百年来果报不好,现在我们看到果报在转变,缘成熟了,中国传统文化不但能救中国,还能救全世界。

为什么能救全世界?今天全世界灾祸连连,什么原因?道德没有了,爱心没有了,都是自私自利,因果没有了。周安士说得好: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安士全书》对于“因果”这两个字讲得非常透彻,举出许许多多实例来证明。

看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它要积不善就必有余秧

我们今天读到这段经文也是讲的因果报应,我们祖宗既然世世代代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那么他的子孙一定有好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你看一个社会、看一个国家,如果它要积不善,“必有余秧”,它有灾祸现前,人不能处罚它,天会罚它。这就讲,“天地之间,自然有是”,皇天后土会惩罚它、会有报应。所以恶人作恶,应受的果报是恶报,当时没有看到这个果报现前。


相关内容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读易经坤卦时读到此句,反复阅读是耐人寻味的过程,印象深刻,意义深远. 从那简单的意思理解便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积累善缘,善始善终.聚福气,家才和谐稳定:积极向上,家才飞黄腾达:恩爱和睦,家才会人丁兴旺.正所谓的家和万事兴. 邪念恶意,影响一个人的 ...

  • 积善行德的理论思考
  • 易经最早提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一条思想,是构成现代积善行德的思想主线.也是全赢人生理论的核心思想.很多人在上完全赢人生课程之后,基本上都会认为全赢人生的课程很好.但回到现实社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我个人以为,以下观点,需要和大家探讨. 1. ...

  • 日行一善名人名言推荐
  • 日行一善名人名言推荐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2.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5.君子 ...

  • 关于日行一善的名言大全
  •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2.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5.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 積善必有餘慶,積不善必有餘殃,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原因.
  • 讲解:钟茂森  博士  2010.12.23 摘录:金定章  2012.05.09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不离因果 儒家,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书经曰:作之善 降之百祥,作不善 降之百殃. 道家,太上(老子)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佛家,欲知前世因,今生受 ...

  •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 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首 万法皆空 因果不空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有福莫享尽 福尽身贫穷 有势莫使尽 势尽冤相逢 福多常自惜 势大常自谦 人生交与奢 有始多无终 人生最智慧的经营是利人 人生最愚痴的经营是利己 人之所以快乐 不是因为得到的多 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为善必昌 若为善不昌其自身或祖上必有余殃 ...

  • 因果揭秘:婚姻不顺该怎么办?
  • 俗话说:"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所谓"夫妻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很多人却得不到幸福的婚姻.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呢?怎样才能得到如意的婚姻呢?下面将从佛法的立场来分析一下. 一.首先是"邪淫".所谓&quo ...

  • 孝道教育意义和时机
  • 浅析孝道教育的意义和时机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道德教育的伦理基础.加强孝道教育有助于纠正现行教育体制"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倾向,也符合党和政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孝教育意义时机 "孝" ...

  • 科学易与易科学
  • 科学易与易科学 --纪念业师<易>学大师黄寿祺教授逝世二十周年 江国樑 <黄寿祺论易学>(黄高宪教授编)于二00三年六月,由台湾"学易斋"出版,并被列选为台湾出版的代表性图书(TOP1),这是当代易学史上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它之所以深受海峡两岸及各地读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