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情节概述.节点答案

《家》情节概述和节点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的浪潮也冲击了古老的四川省城。成都高公馆,这是一个有五房儿孙

的大家庭。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和他们的继母周

氏,还有继母的女儿淑华。18岁的觉民和弟弟觉慧是两个热衷于新思想的青年。这天傍晚,他俩刚从学校排完戏回到高公馆,16岁的婢女鸣凤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

的女儿琴。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级读书,正与觉民相爱,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觉民

告诉琴他们“外专”(男学堂)明年要招收女生,琴非常兴奋,要第一个去报名,但想到进男女

同校的学堂将遇到的阻力,她的心情又沉重起来。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

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从不抱怨,从不诉

苦的婢女。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觉慧明白鸣凤的命运在

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同时,他也想到了这个家的无数罪恶。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长孙。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

他的命运便被决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

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研究他喜欢的化学,

还想过去德国留学。本来他深深地爱着姨妈的女儿钱家的梅芬表妹,俩人青梅竹马,俩小无猜。

他幻想着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 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这时传来父亲为他订婚的消息,因为“爷爷希望有一个

重孙”,有意结亲的两家姑娘家情面都挺大,于是父亲用拈阄儿的方法决定下来他和自己不认识

的少女瑞珏结婚。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没有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蒙头大哭一

场,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为他破灭了的幻想痛哭。然后是订婚和结婚,他像傀儡似地被人

玩弄着。不久,梅也出嫁了。

婚后一个月,他到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去了。这时他才19岁。过了一年,父亲

死了,觉新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但他不久就发现了这个家庭的勾心斗角。二叔早就死了,

三叔克明跟他比较接近,四叔克安和五叔克定暗中和他作对。他不得不极力避免和他们冲突,

以便过几天安静日子。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奋

斗,可最终他的奋斗毫无结果。他也疲倦了,他活着只是为了挑起肩上的担子。所幸的是,觉

新的妻子瑞珏美丽善良,给了觉新不少安慰。他们第一个孩子海臣的出世,更使觉新无限欢喜,

使他觉得可以把他的抱负拿来在儿子身上实现。

两年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但他不如两个弟弟思想进步,

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

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人;

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他既痛恨旧势力,又在旧势力面前唯唯诺

诺;既真诚关心弟们的幸福,又时时提防着他们的言行出轨。因此,他便受着两方面的夹击:

一方面,长辈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指使、捉弄,甚至责骂他,另一方面,觉民、觉慧也常表现出

和对这位大哥的不满。面对这一切,他默默地忍受着,挣扎着。他依旧继续阅读先进思想的书

报,也继续过旧式的生活。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一了顿,不许他再出门。高老太爷年

近古稀,却娶了一个浓妆艳抹的陈姨太。觉慧觉得他不像自己的祖父,倒像敌人。觉慧被幽禁

在家里,他愤愤地想到这个家不过是一个 “狭的笼”。 他走进梅林,遇见折梅花的鸣凤,二人互诉情衷。觉慧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要

娶她。鸣凤却凄然地说,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这时觉民也来花园,觉慧觉民听到了觉

新哀怨的箫声,二人下决心不再重复哥哥和梅的悲剧。这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

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晓得梅从宜宾回

省城来了。梅出嫁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婆家待她又不好,她只好回到娘家来了。

旧历新年,高公馆里格外地热闹繁忙。堂屋里灯火辉煌, 全家坐了两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

长辈,下一桌坐的是觉新和他的弟妹们。高老太爷看到“四世同堂”的愿望已经实现,露出了

心满意足的微笑。瑞珏提议觉字辈行酒令喝酒,他们痛快地笑着喝着。“团年”饭后,觉慧信步走到公馆门外,一个讨饭的小孩在饥寒中轻声的哭泣。觉慧摸出两个银币放在小孩湿润的手里,他的内心很复杂,走回家里他仿佛听到有人在他耳边大声说:“„„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在花园的楼房里,觉新为了梅几天前在商业场碰到他有意避开而伤心。楼下,淑英几姐妹正在踢毽子,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

除夕日,家人放鞭炮,拜祖宗,互相行礼祝福,觉慧与鸣凤也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与爱情的甜蜜中。觉慧与觉民去给姑妈张太太拜年时,在琴的房中意外地遇见了梅表姐。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觉慧劝梅表姐多看些新书,但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

正月初八晚上,年轻人在花园的湖上驾船燃放烟花,夜空银花飞舞,水面上浮着红绿色的小灯笼。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觉民唱歌。让老一辈也感受到了快乐。初九晚上,克定请来了龙灯。克定让轿夫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竹筒花炮往玩龙灯的人身上射,玩龙灯的人赤身裸体,满身是伤,九节龙灯烧散了架,一帮观看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只有觉慧忿忿不平。

元宵节过后,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只好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的梅逃到了高公馆。觉新与梅在花园里再次相遇。觉新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相思。

两天后又传来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各房纷纷外出躲难,只留觉新这一房人。高府呈现了破败之象和内部的空虚。危险过去后,各房才陆续回来。这天下午,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梅也推说有事回到淑英的房里痛哭起来,瑞珏便去安慰梅。几天来,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为什么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诉说沉重地压着瑞珏温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使两个女人变成了情如手足的姊妹。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觉得自己与家庭更疏远了,只有想到鸣凤,他才感到一些亲切。觉慧还让琴撰文谈女子剪发的好处。琴对母亲说想学同学倩如的样子,剪短发,但遭到张太太的反对。

孔教会的头面人物60多岁的冯乐山看高家的丫头长得漂亮,向高老太爷要求讨一个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爷决定让17岁的鸣凤嫁给他。这天晚上,周太太告诉鸣凤老太爷的这个决定,鸣凤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将她嫁人,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鸣凤深深爱着觉慧,虽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命丫头决不会成为高家的少奶奶,但却希望留在觉慧身边,伺候他一辈子。这一线纯洁的爱情所带来的希望也给人家摧残了。

无望的鸣凤想向觉慧求救,可觉慧这阵忙于办报和上学,鸣凤总也没找到机会。出嫁前的那天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因为赶着写稿,他没有听完鸣凤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几次欲言又止。正在这时,觉民来了,鸣凤流泪消失在门外。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明白有一堵墙永远地将他和觉慧隔开了。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对三少爷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湖水中。初一日,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丫环婉儿替代鸣凤去给冯乐山做妾。

鸣凤的死觉慧并不知道,当从剑云的口中得知鸣凤投水自杀后,觉慧深深地自责,沉浸在痛苦的思念之中。他认为自己、自己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是杀死鸣凤的凶手。

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了。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言辞激烈,矛头指向整个旧制度。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

来看戏。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冯乐山在寿辰宴席上向高家提亲,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寿辰刚过,就主张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成婚。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知道了觉民逃婚的消息,勃然大怒。他威胁着要和觉民断绝关系,并命觉新立即找回觉民。觉新找不到觉民,他让觉慧捎信,劝觉民回家。觉民却回信劝他不要制造出第二个梅表姐来。觉新很难过,他感到没有一个人谅解他。有时他觉得应该帮觉民的忙,但向祖父讲情的结果只换来了一顿臭骂。高老太爷的权威受到了打击,他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觉民还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新不得已回头又要请三弟劝二弟屈服,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这时传来了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及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梅是在忧郁、苦闷、悲伤中孤独死去的,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一天,觉慧听到祖父房里闹成一片。原来他的五叔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传开了,五婶哭诉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重重责罚了克定。高老太爷一气病倒,而且病情越来越重,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提鬼。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决不让在自己房间里捉鬼,还痛骂了克明和觉新。使曾经留洋的三叔感到羞愧。

病中的高老太爷,显得非常衰弱、可怜。由于濒临死亡,他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了觉慧,并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不提冯家的亲事了,觉民、觉慧怀着胜利的喜悦归来了,在高家的爱情故事中,觉民与琴是唯一的胜利者。高老太爷在幻灭感中去世。第二天晚上,克字辈的弟兄们就为家产的分配发生了纠纷。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他反抗,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听从这一切,瑞珏没有说一句抱怨的话,只以哭声表示反抗,但这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

瑞珏搬到了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远的庙里停着梅的灵柩。瑞珏说她真想去看看,觉新感到了不吉。四天后,觉新照常来看瑞珏。听见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觉新想冲进去,但陈姨太吩咐过不准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给他开门。瑞珏痛苦地叫着觉新的名字死去了,两人没能见到最后一面。觉新这才觉悟了,明白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封建礼教。

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庭的一切了。他要出走,觉新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长辈们一致反对。觉慧不愿屈服,他发出了“我要做一个叛徒”的呐喊,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觉新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帮助觉慧成功,并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群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家》情节概述和节点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的浪潮也冲击了古老的四川省城。成都高公馆,这是一个有五房儿孙

的大家庭。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和他们的继母周

氏,还有继母的女儿淑华。18岁的觉民和弟弟觉慧是两个热衷于新思想的青年。这天傍晚,他俩刚从学校排完戏回到高公馆,16岁的婢女鸣凤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

的女儿琴。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级读书,正与觉民相爱,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觉民

告诉琴他们“外专”(男学堂)明年要招收女生,琴非常兴奋,要第一个去报名,但想到进男女

同校的学堂将遇到的阻力,她的心情又沉重起来。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起

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良美丽,从不抱怨,从不诉

苦的婢女。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觉慧明白鸣凤的命运在

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同时,他也想到了这个家的无数罪恶。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长孙。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

他的命运便被决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

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研究他喜欢的化学,

还想过去德国留学。本来他深深地爱着姨妈的女儿钱家的梅芬表妹,俩人青梅竹马,俩小无猜。

他幻想着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 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这时传来父亲为他订婚的消息,因为“爷爷希望有一个

重孙”,有意结亲的两家姑娘家情面都挺大,于是父亲用拈阄儿的方法决定下来他和自己不认识

的少女瑞珏结婚。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没有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蒙头大哭一

场,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为他破灭了的幻想痛哭。然后是订婚和结婚,他像傀儡似地被人

玩弄着。不久,梅也出嫁了。

婚后一个月,他到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去了。这时他才19岁。过了一年,父亲

死了,觉新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但他不久就发现了这个家庭的勾心斗角。二叔早就死了,

三叔克明跟他比较接近,四叔克安和五叔克定暗中和他作对。他不得不极力避免和他们冲突,

以便过几天安静日子。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奋

斗,可最终他的奋斗毫无结果。他也疲倦了,他活着只是为了挑起肩上的担子。所幸的是,觉

新的妻子瑞珏美丽善良,给了觉新不少安慰。他们第一个孩子海臣的出世,更使觉新无限欢喜,

使他觉得可以把他的抱负拿来在儿子身上实现。

两年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但他不如两个弟弟思想进步,

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

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人;

他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他既痛恨旧势力,又在旧势力面前唯唯诺

诺;既真诚关心弟们的幸福,又时时提防着他们的言行出轨。因此,他便受着两方面的夹击:

一方面,长辈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指使、捉弄,甚至责骂他,另一方面,觉民、觉慧也常表现出

和对这位大哥的不满。面对这一切,他默默地忍受着,挣扎着。他依旧继续阅读先进思想的书

报,也继续过旧式的生活。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一了顿,不许他再出门。高老太爷年

近古稀,却娶了一个浓妆艳抹的陈姨太。觉慧觉得他不像自己的祖父,倒像敌人。觉慧被幽禁

在家里,他愤愤地想到这个家不过是一个 “狭的笼”。 他走进梅林,遇见折梅花的鸣凤,二人互诉情衷。觉慧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要

娶她。鸣凤却凄然地说,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这时觉民也来花园,觉慧觉民听到了觉

新哀怨的箫声,二人下决心不再重复哥哥和梅的悲剧。这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

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晓得梅从宜宾回

省城来了。梅出嫁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婆家待她又不好,她只好回到娘家来了。

旧历新年,高公馆里格外地热闹繁忙。堂屋里灯火辉煌, 全家坐了两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

长辈,下一桌坐的是觉新和他的弟妹们。高老太爷看到“四世同堂”的愿望已经实现,露出了

心满意足的微笑。瑞珏提议觉字辈行酒令喝酒,他们痛快地笑着喝着。“团年”饭后,觉慧信步走到公馆门外,一个讨饭的小孩在饥寒中轻声的哭泣。觉慧摸出两个银币放在小孩湿润的手里,他的内心很复杂,走回家里他仿佛听到有人在他耳边大声说:“„„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在花园的楼房里,觉新为了梅几天前在商业场碰到他有意避开而伤心。楼下,淑英几姐妹正在踢毽子,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

除夕日,家人放鞭炮,拜祖宗,互相行礼祝福,觉慧与鸣凤也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与爱情的甜蜜中。觉慧与觉民去给姑妈张太太拜年时,在琴的房中意外地遇见了梅表姐。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觉慧劝梅表姐多看些新书,但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

正月初八晚上,年轻人在花园的湖上驾船燃放烟花,夜空银花飞舞,水面上浮着红绿色的小灯笼。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觉民唱歌。让老一辈也感受到了快乐。初九晚上,克定请来了龙灯。克定让轿夫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竹筒花炮往玩龙灯的人身上射,玩龙灯的人赤身裸体,满身是伤,九节龙灯烧散了架,一帮观看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只有觉慧忿忿不平。

元宵节过后,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只好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的梅逃到了高公馆。觉新与梅在花园里再次相遇。觉新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二人相对而泣,互诉相思。

两天后又传来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各房纷纷外出躲难,只留觉新这一房人。高府呈现了破败之象和内部的空虚。危险过去后,各房才陆续回来。这天下午,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梅也推说有事回到淑英的房里痛哭起来,瑞珏便去安慰梅。几天来,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为什么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诉说沉重地压着瑞珏温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诚的同情与对命运的相互理解,使两个女人变成了情如手足的姊妹。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觉得自己与家庭更疏远了,只有想到鸣凤,他才感到一些亲切。觉慧还让琴撰文谈女子剪发的好处。琴对母亲说想学同学倩如的样子,剪短发,但遭到张太太的反对。

孔教会的头面人物60多岁的冯乐山看高家的丫头长得漂亮,向高老太爷要求讨一个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爷决定让17岁的鸣凤嫁给他。这天晚上,周太太告诉鸣凤老太爷的这个决定,鸣凤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将她嫁人,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鸣凤深深爱着觉慧,虽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命丫头决不会成为高家的少奶奶,但却希望留在觉慧身边,伺候他一辈子。这一线纯洁的爱情所带来的希望也给人家摧残了。

无望的鸣凤想向觉慧求救,可觉慧这阵忙于办报和上学,鸣凤总也没找到机会。出嫁前的那天晚上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找觉慧,觉慧因为赶着写稿,他没有听完鸣凤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几次欲言又止。正在这时,觉民来了,鸣凤流泪消失在门外。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冲出门去寻找鸣凤,但没有找到。鸣凤明白有一堵墙永远地将他和觉慧隔开了。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对三少爷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湖水中。初一日,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丫环婉儿替代鸣凤去给冯乐山做妾。

鸣凤的死觉慧并不知道,当从剑云的口中得知鸣凤投水自杀后,觉慧深深地自责,沉浸在痛苦的思念之中。他认为自己、自己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是杀死鸣凤的凶手。

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了。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言辞激烈,矛头指向整个旧制度。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

来看戏。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冯乐山在寿辰宴席上向高家提亲,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寿辰刚过,就主张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成婚。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知道了觉民逃婚的消息,勃然大怒。他威胁着要和觉民断绝关系,并命觉新立即找回觉民。觉新找不到觉民,他让觉慧捎信,劝觉民回家。觉民却回信劝他不要制造出第二个梅表姐来。觉新很难过,他感到没有一个人谅解他。有时他觉得应该帮觉民的忙,但向祖父讲情的结果只换来了一顿臭骂。高老太爷的权威受到了打击,他最后说,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觉民还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新不得已回头又要请三弟劝二弟屈服,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这时传来了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及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梅是在忧郁、苦闷、悲伤中孤独死去的,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表姐,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一天,觉慧听到祖父房里闹成一片。原来他的五叔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传开了,五婶哭诉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重重责罚了克定。高老太爷一气病倒,而且病情越来越重,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拜菩萨,祭天,提鬼。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决不让在自己房间里捉鬼,还痛骂了克明和觉新。使曾经留洋的三叔感到羞愧。

病中的高老太爷,显得非常衰弱、可怜。由于濒临死亡,他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了觉慧,并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不提冯家的亲事了,觉民、觉慧怀着胜利的喜悦归来了,在高家的爱情故事中,觉民与琴是唯一的胜利者。高老太爷在幻灭感中去世。第二天晚上,克字辈的弟兄们就为家产的分配发生了纠纷。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有一天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他反抗,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听从这一切,瑞珏没有说一句抱怨的话,只以哭声表示反抗,但这没有用,因为她没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

瑞珏搬到了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远的庙里停着梅的灵柩。瑞珏说她真想去看看,觉新感到了不吉。四天后,觉新照常来看瑞珏。听见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觉新想冲进去,但陈姨太吩咐过不准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给他开门。瑞珏痛苦地叫着觉新的名字死去了,两人没能见到最后一面。觉新这才觉悟了,明白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封建礼教。

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庭的一切了。他要出走,觉新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长辈们一致反对。觉慧不愿屈服,他发出了“我要做一个叛徒”的呐喊,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觉新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帮助觉慧成功,并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群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相关内容

  • 京东违规节点考试答案
  • 保证金不足额时,卖家应在出现该等情况后几个自然日内及时补缴足额的保证金? A 5 B 10 C 15 D 30 正确答案:A 02商家应当保证其客服团队(或人员)每天几点至几点处于售后系统在线的状态 A 8点至18点 B 9点至18点 C 9点至19点 D 8点至19点 正确答案:B 03卖家就已付 ...

  • [欧也妮·葛朗台]内容梗概和真题演练
  • <欧也妮·葛朗台>情节梗概与重要节点 [情节梗概] 古老的索漠县城阴郁.荒凉,在一条起伏不平的大街深处,有一座灰暗.阴森.静寂的老屋,住着远近闻名的大富 翁葛朗台先生.[节点1] 葛朗台本是一个箍捅匠,1789年共和政府索漠标卖教会 产业时,他正好40岁,有幸娶了一个有钱的木材商的女儿, ...

  •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 ...

  • 两学一做考试试题(17)
  • 2016年两学一做专题知识讲座活动 试题及答案 题型:选择题 分值:2.5分/题 1.<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 )工龄和( )基层工作经历.( ) A.一年以上.半年以上 B.两年以上.一年以上 C.三年以上.两年以上 D.五年以上.两年以上 ...

  • 计算机网络基础书本练习题答案
  • 各章竞技擂台答案 第一章 话说网络------网络概述 一. 填空题 1.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与负载均衡: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综合信息服务 2. LAN;WAN;MAN 3. 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4.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5. 交换节点:访问节点 6. 广播式:点到点 ...

  • 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归纳与训练题
  •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归纳与复习 考题: 第一组: 1.<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 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_________粗中有细,豁达明理:_________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答案:鲁智深 ...

  • 集散控制系统(DCS)复习题+答案
  • 集散控制系统(DCS )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集散型控制系统采用危险分散.控制分散,而操作和管理集中的基本设计思想,形成"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结构形式,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要求. 2,集散型控制系统是计算机 (Computer) .通信 (Communication ). ...

  • 做阅读题的方法
  • 阅读方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

  • 小说故事情节答题技巧
  • 故事情节 [题型归纳] 1概括情节类: 2情节展开类: 3情节作用类 4情节安排及情节之间的关系类 5情节赏析类 6情节探究类 [规律解析] (一)概括情节类 1出题方式: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或者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