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鲁科版)

《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鲁科版)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1

授课时间:27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

模块课程目标

1.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历史,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学会对物质分类,认识胶体

2. 能够熟练应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化学中常用重要物理量

3. 会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氧化剂与还原剂,掌握离子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

4. 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例子,初步认识碳、氮、硫等元素

5. 了解并掌握与生活相关的一些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课程内容: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发展方向;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

基本方法和程序;明确摩尔的含义,能够熟练应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安排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1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课时

第三节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1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1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1课时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课程内容: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能够明白物质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初步认识胶体;会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重点把握氧化还原反应,能熟练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各个特征。

⊙教学安排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课时

第二节 电解质及其电离 1课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课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课时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1课时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课程内容:掌握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细致说出氮气、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肥、硝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氮的循环以及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明白硫的存在以及不同价态之间的转换,掌握硫的化合物对环

境的影响;了解海水这个资源宝库。

⊙教学安排

第一节

第二节 碳的多样性 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课时

氨和铵态氮肥 1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硫 1课时

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酸雨及其防治 1课时

第四节 海水——元素宝库 镁与海水提镁 1课时

溴与海水提溴 1课时

第四章 材料家族中的元素

⊙课程内容:认识硅以及二氧化硅,了解硅酸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掌握铝和铝合金,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了解复合材料。

⊙教学安排

第一节 单质硅与半导体材料 光导纤维 1课时

硅酸盐与非金属材料 1课时

第二节 铝与铝合金 1课时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1课时

金属与金属材料 1课时

第三节 复合材料 1课时

课程实施

一、 课程资源

1、

2、

3、 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 练习:课后习题,学案练习,《优化方案》 实验室:利用仪器和设备,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化学

二、 实施手段

1、

2、 编制学案:根据学校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分组实验:完成必要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操作实验

三、 学习方法

1、 问题驱动法: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收集、筛选,整合教材,设置有趣的

问题情景,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交流、讨论问题。

2、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中所有的探索性实验,经历科学探索

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索的方法研究化学问题,验证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而应用。

3、 小组讨论:以小组合作和同伴合作的方式,尝试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课程评价

1、 根据学生学习态度(注意力、参与活动、学案完成情况、实验技能、课堂

提问、完成作业情况、课堂纪律、出勤情况等)划分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情况。

2、 每学期的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获得80分以上为优秀,70—79分

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59分以及一下为不合格

3、 学分认定:学习态度、模块成绩合格者获得2个学分,不合格者不能获得

学分,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补考成绩合格者,可获得2个学分。

所需条件:

1、 授课教师认真备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能够做到教学相长,并能够

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

2、

3、 所教班级纪律良好,班级整体学习气氛良好,学习愿意参加相关活动。 学校以及有关单位给予硬件设备上的支持,并在适当时候,让老师去参加

相关培训活动,增长见识。

2012-09-01

《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纲要(鲁科版)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必修

教学材料: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1

授课时间:27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

模块课程目标

1. 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历史,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学会对物质分类,认识胶体

2. 能够熟练应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化学中常用重要物理量

3. 会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氧化剂与还原剂,掌握离子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

4. 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例子,初步认识碳、氮、硫等元素

5. 了解并掌握与生活相关的一些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课程内容: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发展方向;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

基本方法和程序;明确摩尔的含义,能够熟练应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安排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1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课时

第三节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1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1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1课时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课程内容: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能够明白物质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初步认识胶体;会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重点把握氧化还原反应,能熟练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各个特征。

⊙教学安排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课时

第二节 电解质及其电离 1课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课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课时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1课时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课程内容:掌握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细致说出氮气、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肥、硝酸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氮的循环以及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明白硫的存在以及不同价态之间的转换,掌握硫的化合物对环

境的影响;了解海水这个资源宝库。

⊙教学安排

第一节

第二节 碳的多样性 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课时

氨和铵态氮肥 1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课时

第三节 自然界中的硫 1课时

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酸雨及其防治 1课时

第四节 海水——元素宝库 镁与海水提镁 1课时

溴与海水提溴 1课时

第四章 材料家族中的元素

⊙课程内容:认识硅以及二氧化硅,了解硅酸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掌握铝和铝合金,了解金属和金属材料;了解复合材料。

⊙教学安排

第一节 单质硅与半导体材料 光导纤维 1课时

硅酸盐与非金属材料 1课时

第二节 铝与铝合金 1课时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1课时

金属与金属材料 1课时

第三节 复合材料 1课时

课程实施

一、 课程资源

1、

2、

3、 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 练习:课后习题,学案练习,《优化方案》 实验室:利用仪器和设备,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化学

二、 实施手段

1、

2、 编制学案:根据学校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分组实验:完成必要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操作实验

三、 学习方法

1、 问题驱动法: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收集、筛选,整合教材,设置有趣的

问题情景,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交流、讨论问题。

2、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中所有的探索性实验,经历科学探索

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索的方法研究化学问题,验证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而应用。

3、 小组讨论:以小组合作和同伴合作的方式,尝试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课程评价

1、 根据学生学习态度(注意力、参与活动、学案完成情况、实验技能、课堂

提问、完成作业情况、课堂纪律、出勤情况等)划分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情况。

2、 每学期的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获得80分以上为优秀,70—79分

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59分以及一下为不合格

3、 学分认定:学习态度、模块成绩合格者获得2个学分,不合格者不能获得

学分,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补考成绩合格者,可获得2个学分。

所需条件:

1、 授课教师认真备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能够做到教学相长,并能够

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

2、

3、 所教班级纪律良好,班级整体学习气氛良好,学习愿意参加相关活动。 学校以及有关单位给予硬件设备上的支持,并在适当时候,让老师去参加

相关培训活动,增长见识。

2012-09-01


相关内容

  • 高一备课组工作计划
  • 篇一:高一物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余文刚 在学校试行新课改 这个大的背景下, 我们将提前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处理 好传授知识与育人, 学生发展的关系, 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 身心体验. 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 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具 ...

  •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全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 ...

  • 教育研究课题及文献
  • 新课程高初中学段化学衔接教学的研究 1. 埃金等著,王维成等译. 北京:课堂教学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 .顾惠梁. 学与教的统一--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策略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3. 李晓文, 王莹. 教学策略.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邵瑞珍主编. 教育 ...

  • 普通高中课程安排的说明
  • 普通高中课程安排的说明 2007年6月30日 第一个问题:学制和教学时间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1周. 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一般情况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一)周教学时间 1 ...

  •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9).(10)班的化学科教学,一学期来,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如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高一化学必修1模块的教学.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 ,今年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编排有了大的改革, ...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加强我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大兴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   xx年-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我担任了高一(1)、(2)、班的化学科任。一学期来,我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如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高一化学必修1模块的教学。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 认真 ...

  • 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 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丹凤县竹林关中学:王克文 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代人的重大变革,是一件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学习成长的要事,也是一个逐渐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课程改革这一伟大事业中,作为课程主力军-教师,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一开始便接触的新 ...

  • 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命题意图和试卷整体情况 考查范围:必修2第一章.第二章1-2节.与教学进度要求相同.由于考虑到即将进行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因此在试卷中出现了几分的必修1重点内容(化学方程式). 命题意图:命题依据必修2课本和课程标准,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对高一学生来讲感觉试卷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