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进度控制
第一章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概念
1.1 进度控制的概念
1.1.1 什么是进度控制?
计划—执行—检查—分析—调整 动态循环过程 1.1.2 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动用或提前交付使用,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 1.1.3 ―三大控制‖之间的关系
三大目标并列,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是矛盾对立统一关系。
质量、投资、工期是相互影响制约的。质量、工期不能同时达到最优值。但它们可以通过投资、协调达到较优或合理的目标。
三个目标绝不是三个同心圆,一箭不能同时射中三个靶心
三大目标中,哪一个是起主导作用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为质量目标。 一定程度上说,质量决定投资和进度。
节约投资,不能牺牲质量为代价。追求进度,也不能牺牲质量为代价。 1.2 影响进度的因素分析 1.2.1 分析的必要性
1.2.2 影响因素: (1)业主因素。(2)勘察设计因素。(3)施工技术因素。(4)自然环境因素。(5)社会环境因素。(6)组织管理因素。(7)材料、设备因素。(8)资金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进度的不利因素有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最大的干扰因素。 1.2.3 工期(工程)延误和工程延期(《书》P139)
(一)工程延期的申报与审批:工程延期是指非承包商的原因所造成的工期延期。 (1)申报工程延期的条件
①监理工程师发出工程变更指令而导致工程量增加;
②合同所涉及的任何可能造成工程延期的原因; ③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
④由业主造成的任何延误、干扰或障碍; ⑤除承包单位自身以外的其他任何原因。 (2)工程延期的审批程序(P140)
(3)工程延期的审批原则:①合同条件;②影响工期;③实际情况 (二)工程延期的控制:
(1)选择合适的时机下达工程开工令 ;
(2)提醒业主履行施工承包合同中所规定的职责; (3)妥善处理工程延期事件。 (三)工期延误的处理
工期延误:承包商自身的原因造成工期拖延。通常可以采用下列手段进行处理: (1)停止付款;(2)误期损失赔偿;(3)取消承包资格 1.3 进度控制的措施及主要任务
1.3.1 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二)技术措施:(三)经济措施:(四)合同措施。 1.3.2 项目实施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 (一)设计准备阶段进度控制的任务
(1)收集有关工期的信息,进行工期目标和进度控制决策; (2)编制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
(3)编制设计准备阶段详细工作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4)进行环境及施工现场条件的调查和分析。 (二)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任务
(1)编制设计阶段工作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2)编制详细的出图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三)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任务
(1)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2)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3)编制工程年、季、月实施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四)为了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进度,监理工程师要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要编制监理进度计划,以确保进度控制目标的实现。 1.4 工程建设进度控制计划系统 1.4.1 建设项目的划分
㈠ 单项工程:㈡ 单位(子单位)工程:㈢ 分部(子分部)工程:㈣ 分项工程:㈤ 检验批: 1.4.2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1.4.3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系统
㈠ 建设单位的进度计划: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和工程项目年度计划。 ㈡ 监理单位的进度计划:监理总进度计划及其按工程进展阶段、按时间分解的进度计划。 ㈢ 设计单位的进度计划:设计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设计进度计划和设计作业进度计划。
㈣ 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1.5 进度控制的表示方法和编制程序。
1.5.1 表示方法:建设工程进度计划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横道图和网络图两种表示方法。 A、横道图—匀速;非匀速。 B、网络图:
●双代号网络图: 时标网络计划图:(早时标网络、迟时标网络) 标时网络计划图
●单代号网络图 搭接网络计划 ●多级网络计划 ㈠横道图;(优、缺点)
优点:形象、直观,且易于编制和理解。
缺点:(1)不能明确地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2)不能明确地反映出影响工期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3)不能反映出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 (4)不能反映工程费用与工期之间的关系。
㈡ 网络图;(优、缺点)可以使建设工程进度得到有效控制。用于控制建设工程进度的最有效工具。 特点:(1)网络计划能够明确表达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2)通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找出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3)通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明确各项工作的机动时间。
第二章 流水施工原理
2.1 基本概念:
考虑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工艺流程、资源利用、平面或空间布置等要求,其施工可以采用依次、平行、流水等组织方式。 2.1.1 流水施工
(1)组织施工的方式、特点
(三)表达方式:横道图;垂直图。
流水施工的基本方式包括:● 固定节拍流水施工;●一般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非节奏流水施工。 (二)经济效果;
(1)施工工期较短,可以尽早发挥投资效益。
(2)实现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3)连续施工,可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4)提高工程质量,可以增加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节约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 (5)降低工程成本,可以提高承包单位的经济效益。 2.1.2 流水施工参数 (一)工艺参数:
(1) 施工过程:组织建设工程流水施工时,根据施工组织及计划安排需要而将计划任务划分成的子项称为施工过程。(过程数目n)
(2)流水强度:(V )是指流水施工的某施工过程(队)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也称为流水能力或生产能力。 (二)空间参数:
(1)工作面:供某专业工种的工人或某种施工机械进行施工的活动空间。
(2)施工段 ( m ) :将施工对象在平面或空间上划分成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落,称为施工段或流水段。
●目的:组织流水施工。 ●原则:
①劳动量大致相等; ②有足够的工作面;
③尽量与结构界限(沉降缝、伸缩缝等)相吻合; ④数目要满足合理组织流水施工的要求; ⑤可按楼层、分段组织流水施工。 (三) 时间参数:
(1)流水节拍(tj,i):某个专业工作队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施工时间。 (2)流水步距(kj,j+1):相邻两个施工过程(或专业工作队)相继开始施工的最小间隔时间。 (3)流水施工工期(T):从第一个专业工作队投入流水施工开始,到最后一个专业工作队完成流水施工为止的整个持续时间。 2.1.3基本组织方式
(一)有节奏流水施工:
●等节奏流水施工—----固定节拍流水施工。 ●异节奏流水施工:
异步距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一般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等步距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二)非节奏流水施工 2.2 有节奏流水施工
2.2.1 固定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和施工工期
(一)固定节拍流水施工是一种最理想的流水施工方式,其特点如下: 1)所有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
3)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即每一个施工过程成立一个专业工作队,由该队完成相应施工过程所有施工段上的任务;
4)各个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上能够连续作业,施工段之间没有空闲时间。 (二)固定节拍流水施工工期
(1)有间歇时间的固定节拍流水施工工期: T = (n-1) t +∑G+∑Z + m.t = (m+n-1) .t +∑G+∑Z
工艺间歇时间 G; 组织间歇时间 Z
(2)有提前插入时间(C)的固定节拍流水施工工期: T=(n-1)t+∑G+∑Z—∑C+m.t =(m+n-1).t+∑G+∑Z—∑C 2.2.2 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和工期;
(一)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如下:
1)同一施工过程在其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相等;不同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不等,但其值为倍数关系;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K);
3)专业工作队数大于施工过程数,即有的施工过程只成立一个专业工作队,而对于流水节拍大的施工过程,可按其倍数增加相应专业工作队数目;
4)各个专业工作队在施工段上能够连续作业,施工段之间没有空闲时间。 (二)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工期; T=(n-1)K+∑G+∑Z—∑C+m.K =(m+n-1).K+∑G+∑Z—∑C
2.3 非节奏流水施工:
(一)非节奏流水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的流水节拍不全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不尽相等; 3)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4)各专业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但有的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时间。 (二)确定流水步距:
(1)对每一个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依次累加,求得各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的累加数列; (2)将相邻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累加数列中的后者错后一位,相减后求得一个差数列; (3)在差数列中取最大值,即为这两个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 (三)确定施工工期:
T =∑K+∑tn +∑Z +∑G —∑C
∑tn—最后一个施工过程(或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流水节拍之和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3.1 基本概念:(JGJ/T121-99《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3.1.1 网络图: 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图形。 一个网络图表示一项计划任务。
3.1.2 网络计划:用网络图表达任务构成、工作顺序并加注工作时间参数的进度计划。 3.1.3 适用范围: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相关的计划子项目(工作)、工作之间逻辑关系及各工作的持续时间都肯定的情况下,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控制。
3.1.4 网络计划编制的前提及调整:在确定技术方案与组织方案、按需要粗细划分工作、确定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各持续时间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编制成的网络计划应满足预定的目标,否则修改原技术方案与组织方案,对计划进行调整。经反复修改方案和调整计划均不能达到原定目标时,应对原目标重新审定。 3.1.5 术语与符号 (一)术语: ―工作‖:计划任务按需要粗细程序划分而成的,消耗时间或同时也消耗资源的一个子项目或子任务。 ―虚工作‖: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只表示前后相邻工作之间的逻辑既不占用时间,也不耗用资源的虚拟工作。
―逻辑关系‖:工作之间相互制约或依赖的关系。包括: 工艺关系、组织关系 工艺关系:生产工艺上客观存在的先后顺序。
组织关系:在不违反工艺关系的前提下,人为安排的工作的先后顺序。 ―紧前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前的工作
―紧后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后的工作
―线路‖: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箭头方向顺序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达到终点节点的通络
―自由时差‖: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总时差‖ ―箭线‖:网络图中一端带箭头的实线 ―虚箭线‖:一端带箭头的虚线
―关键工作‖: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
―关键线路‖ (二) 常用符号代号:
Di-j :工作i-j的持续时间(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 EFi-j :工作i-j的最早完成时间 ESi-j :工作i-j的最早开始时间
LFi-j :在总工期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工作i-j最迟完成时间
LSi-j :在总工期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工作i-j最迟开始时间 TFi-j :工作i-j的总时差 FF:工作i-j的自由时差 Tp — 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 Tc — 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Tr — 网络计划的要求工期 3.2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3.2.1 一般规定: (一) 基本符号: 箭线:
①一条箭线表示一项工作;
②箭尾—----开始;箭头—---结束 ; ③宜水平,也可折线、斜线; ④自左向右。
节点:园圈表示。工作开始或结束的瞬间,编号表示节点顺序,从小到大,可不连续,但严禁重复。 (二) 一项工作应只有唯一的一条箭线和相对应的一对节点编号,且箭尾
(三)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不消耗资源,持续时间为0; 可垂直向上、下,也可水平向右。 3.2.2 绘图规则:
(一) 必须正确表达已定的逻辑关系。 (二) 严禁出现循环回路。
(三) 在节点之间严禁出现带双向箭关头或无箭头的连线。 (四)严禁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
(五)严禁在箭线上引入或引出箭线。但当网络图的起点节点有多条箭线引出(外向箭线)或终点节点有多条箭线引入(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用母线法绘图。
(六) 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指向法。
(七)双代号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在不分期完成任务的网络中,应只有一个终点节点;而其他所有节点均应是中间节点。
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与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 当网络图中有多项开始工作时,应增设一项虚拟的工作(S),作为该网络图的起点节点; 当网络图中有多项结束工作时,应增设一项虚拟的工作(F),作为该网络图的终点节点。 (例:双代号网络图:1、2、3、4、5、7) 3.2.3 绘制步骤
(一) 按节点位置号绘制网络图
为使网络图中不出现逆向箭头和竖向实线箭线,先确定节点位置号: ⑴无紧前工作开始节点为0
⑵有紧前工作始号=Max(紧前工作始节点号)+1 ⑶有紧后工作的终节点号=Min(紧后工作始节点值) ⑷无紧后工作终点号=Max(网络图最大节点位置号)+1 步骤:
⑴根据已知紧前工作确定的紧后工作(可用矩阵法确定紧后工作) ⑵确定各个工作的开始节点位置号和完成节点位置号 ⑶根据节点号和逻辑关系绘出初始网络图
⑷检查逻辑关系,如与已知条件不符,则可加竖向工作或横向虚工作进行改正。改正后的网络图中的各个节点位置号不一定与初始网络图中的节点位置相同。 [例3—4](《书》P40)
(二) 直接绘制: 前提已知紧前工作(从左向右绘制) ⑴无紧前工作:相同起始节点 ⑵依次给出:
a、只有一个紧前,工作则紧接其后 b、多个紧前工作
①紧前仅出现一次,则与此相接,其他用虚箭线连接
②只作为本工作的多项紧前则可,用虚箭线或直线合并,从合并后的节点连接
③几项紧前同时出现若干项,将紧前工作箭线合并(用虚线或直接合并)再从合并后的节点连接 ④上述三种情况均不存在,则单独在其紧前工作箭线之后的中部,用虚箭线按逻辑关系与此相连。 ⑶节点合并,保证只有一个终节点。 ⑷检查(去掉多余的虚工作),编号。
如已知紧后工作时,方法相同其顺序从右到左。 3.2.4 按工作计算法计算时间参数 (一) 时间参数的概念
(1)计算时间参数应在确定各项工作持续时间之后进行。 (2)参数计算结果应标注在箭线之上。
(3)工作持续时间: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 (4)工期: ①计算工期(Tc);②要求工期(Tr); ③计划工期(Tp) (5)六个时间参数: ●最早开始时间ES ●最早完成时间EF ●最迟完成 LF ●最迟开始 LS ●总时差 TF ●自由时差 FF
(二) 时间参数的计算和关键线路的确定 1、按工作计算法
以网络计划中的工作为对象,直接计算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
时间参数计算示意图
(1)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 最早开始时间(ES):从起始节点开始,顺箭头方向依次进行: ①开始节点的工作,其最早开始时间为0。 ES i---j = 0(i=1) ②只有一项紧前工作
ES i---j = ES h---I +D h---i ③ 有多个紧前工作
其他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应等于其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ES i---j = max [ ES h---i + D h---j ]
= max [EF h---j] (P45 3-4) ④最早完成时间
EF i---j = ES i---j + D i---j (P45 3-3) ⑤计算工期
等于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Tc = max [EF i-n]
= max [ES i-n+ D i-n] (P45 3-5) (2)确定计划工期 T p
①当已规定了要求工期Tr时
T p≤T r (计划工期Tp≤要求工期T r) ②当未规定要求工期时
Tp = Tc (计划工期Tp=计算工期Tc) (3)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
① 最迟完成时间LFi-j应从终点节点开始,逆箭线方向依次逐项计算。 ② 终节点(i = n)的最迟完成时间
LF i---n = T p (P46 3-6)
③其他工作i---j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LF i-j = min [LF j-k —D j-k ] (P46 3-8) ④最迟开始时间LS
LS i---j = LF i---j — D i---j (P46 3-7) (4)总时差 TF
TF i-j = LS i ---j —Es i--- j
= LF i---j —EF i--j (P46 3-9) (5)自由时差FF
①i---j 有紧后工作j---k 之间无虚工作时 FF i---j = min[ES j---k –ES i---j —D i---j ]
或 FF i---j = min [ES j---k —EF i---j ] (P47 3-10) 若紧后工作之间存在虚工作j---k时,Esi---k 则为 Esk---i ②无紧后工作。以终点节点(j = n)时的自由时差
FF i---n = Tp —Esi---n —Di---n
或FF i---n = Tp—Efi---n (P47 3-11) 当工作总时差为零时,其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必然为零。 (6)确定关键线路: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TF =0)
自始自终全部由关键工作(含虚工作)组成的线路为关键线路。 在网络计划中,至少有一条关键线路,也可能有多条关键线路。 注意:
关键线路用粗箭线(或双线、彩色线)标出。
关键线路各工作持续时间总和应等于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计算方法: 进大(+);退小(-)
例题 :(P44 ) 双代号网络计划(六时标注法)
双代号网络计划(二时标注法)
3.2.5 按节点计算法:先计算网络计划中各个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然后再据此计算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和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1.计算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
(1)计算节点的最早时间 :顺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①网络计划起点节点,如未规定最早时间时,其值等于零。 ②其他节点的最早时间应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ETj = max{ETi+D i---j } (3-12)
③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最早时间,即: Tc = ETn (3—13) ETn——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的最早时间
(2)确定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
①当已规定了要求工期Tr时 Tp≤Tr ②当未规定要求工期时 Tp = Tc (3)计算节点的最迟时间
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①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最迟时间等于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即; LTn=Tp (3—15)
②其他节点的最迟时间应按公式(3—16)进行计算: LTi = min{LTj--D i---j } (3-16)
2.根据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判定工作的六个时间参数 (1)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 ES i-j= FT i (3-17)
(2)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与其持续时间之和。 EFi-j = ET i+ D I-j (3-18)
(3)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即: LFi-j=LTj (3-19)
(4)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其持续时间之差,即: LSi-j= LTj-Di-j (3-20)
(5)工作的总时差可根据公式(3—9)、公式 (3—19)和公式(3-18)得到: TFi-j = LFi-j – EFi-j = LT j-(ETi+ Di-j)
= LT j- ETi- Di-j (3-21)
由公式(3-21)可知,工作的总时差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减去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所得差值再减其持续时间。
(6)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早时间减去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所得差值再减其持续时间。
Ffi---j = min{Esj---k—Esi---j—Di---j } = min{ES j--k }—Esi--j—Di--j
= min{ ET j }—ETi—Di--j (3-22)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工作与其各紧后工作之间存在虚工作时,其中的ETj应为本工作紧后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而不是本工作完成节点的最早时间。 3.确定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当利用关键节点判别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时,还要满足下列判别式: ETi+ Di--j = ETj 或 LTi+Di--j = LT j
如果两个关键节点之间的工作符合上述判别式,则该工作必然为关键工作,它应该在关键线路上。否则,该工作就不是关键工作,关键线路也就不会从此处通过。 4.关键节点的特性
(1)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均为关键节点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 (2)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
(3)当两个关键节点间有多项工作,且工作间的非关键节点无其他内向箭线和外向箭线时,则两个关键节点间各项工作的总时差均相等。
(4)关键节点间各项工作的总时差不一定相等。
双代号网络计划(节点法)
3.2.6 标号法:标号法是—种快速寻求网络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的方法。计算过程。 (1)网络计划起点节点的标号值为零。
(2)其他节点的标号值应根据公式(3-25)按节点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逐个进行计算: bj = max{bi+Di-j } (3-25)
(3)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就是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标号值。 (4)关键线路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按源节点确定。(进大退小,一步一回头。)
双代号网络计划(标号法)
工程进行到第10天末: 开挖3(A3)已进行2天; 砌筑2(B2)已进行1天; 回填1(C1)还未进行。 问题:
1、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并求计划工期。
2、分析开挖3,砌筑2,回填1各自的超前、正常或滞后情况。
3、上述哪项工作会对整个工程按期完成构成最大威协?如回填1延至第12天开工,对整个工期是否会产生影响?
4、施工中因暴雨使开挖3开工时间延后4天,承包商就此提出4天的工期索赔要求,监理工程师是否批准,应是多少天? 3.3 单代号网络计划
3.3.1 网络、工作、逻辑关系
⑴ 节点表示工作,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⑵ 每项工作必须有唯一的一个节点及相应的一个代号; ⑶ 虚工作只能出现在网络图的起始或终节点处。 3.3.2 绘制原则
⑴ 按已定的逻辑关系 ⑵ 严禁出现循环回路;
⑶ 箭线从左到右,不应有反向箭线(含斜线); ⑷ 严禁出现双箭和无箭线
⑸ 严禁无箭尾节点和无箭头节点的箭线; ⑹ 严禁在箭线上引出(入)箭线;
⑺ 尽量避免箭线交叉,当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
⑻ 网络图一般应只有一个起、终节点,如有多项起始(或结束)工作时,可设一项虚工作S(或F) 3.3.3 参数计算及关键线路(P54)
⑴ 最早开始时间: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ESi = Max [ EFi ] (3-28)
最早完成时间: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本持续时间 EFi = ESi + Di
(3-27)
⑵ 时间间隔:相邻两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LAGi.j = ESj — EFi (3-29)
⑶ 总时差:紧后工作总时差加本工作与各紧后工作之时间间隔之和的最小值 TFi =Min[TFj +LAGi.j ] (3-31)
⑷ 自由时差:本工作与紧后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FFi = Min [ LAGi.j ] (3-33)
⑸ 最迟开始时间: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加本工作的总时差 LSi = ESi + Tfi (3-35)
(6)最迟完成时间: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加本工作的总时差 LFi = EFi + Tfi (3-34)
(7)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必须完全是关键工作,且两相邻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零。 3.4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3.4.1 基本概念 (P57 图3-31)
⑴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在时间坐标上绘制的双代号网络计划。
⑵ 实箭线表示工作,水平长度工作持续时间;虚箭线为虚工作(用垂直线);波形线为工作的自由时差;
⑶箭线由水平和垂直线组成,不宜用斜向箭线。虚线(虚工作)水平线为波形线; ⑷时间坐标在上下方均可。
3.4.2 绘制方法:有两种方法:间接绘制、直接绘制法
按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绘制,应使每个节点、工作(含虚工作)尽量靠左,直至不出现逆向箭头为止。
⑴ 间接绘制法:先绘制普通标时网络计划,确定关键线路,再绘时标网络图。先绘关键线路的关键工作,再绘非关键工作,当工作箭线长度达不到完成节点时,用波形线补足并注箭头。 ⑵ 直接绘制法:
① 起点节点在时标表起始刻度线上;
② 按持续时间在时标表上从起始点绘制工作箭线;
③ 其他工作开始节点必须在该工作的全部紧前工作都绘出后,定在这些紧前工作最晚完成的时间上,不足节点用波形线补足。
④ 依次自左向右绘制,直至终节点。定位在无紧后工作的最晚完成的时间上。 3.4.3 参数的确定
(一) 图上直接确定:最早开始、完成时间和时间间隔; ⑴ 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左端节点时标值, ⑵ 最早完成时间:
①右无波形线:右端节点的时标值; ②右有波形线:右端实线端点的时标值。
③时间间隔:线上的波形线为前后工作的时间间隔。 (二) 计算时间参数
① 自由时差: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前提下,本工作可利用的机动时间; (本工作箭线中波形线的水平投影长度;或紧后虚工作最短波形线) FF i-n =Tp – EFi-n (3-41)
② 总时差: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利用的机动时间;(逆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TFi-n = Tp - EFi-n (3-39) TFi-j = min{TFj-k+LAGi-j,j-k} (3-40) ③最迟开始时间:
LSi-j = ESi-j +TFi-j (3-42) ④最迟完成时间:
LFi-j = EFi-j +TFi-j (3-43)
(三)坐标体系:( 计算坐标体系;工作日坐标体系;日历坐标体系 ) (四)形象进度计划表:(工作日形象进度计划表;日历形象进度计划表)
3.5 网络计划的优化:在一定条件下,按既定目标对网络进行不断检查、评价、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有:工期、费用、资源优化三种。
3.5.1 工期优化:在一定条件约束下使工期最短的过程。
是指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不满足要求工期时,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满足要求工期目标的过程。
(一) 优化的原则:
①压缩关键工作的时间达到优化;
②注意不要把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但关键工作可以不经压缩而变成非关键工作。 ③当出现多条关键线路时,必将各条关键线路 时间压缩同一值。 (二) 优化步骤: ⑴求出计算工期 Tc
⑵ 计算应压缩工期 :△T = Tc(计算工期)—Tr(要求工期) ⑶ 按下列因素择优压缩关键工作: ① 对质量、安全影响不大; ② 有充足备用资源 ③ 增加费用最小。
⑷ 择优压缩关键工作并确定关键线路。若变成非关键线路则释放为关键线路; ⑸ 重复上述步骤达到要求或最短为止;
⑹ 当压缩到最短工期仍达不到要求时应对原计划或工期进行调整。
初始网络计划
计算初始网络计划
(2) △T =Tc-Tr = 19-15 =4
将A缩短至极限时间(即3天)
第一次压缩后的网络计划(将A松驰1天)
第二次压缩后的网络计划
(二条关键线路同时压缩;优选系数最小)
优化后的网络计划(符合要求)
3.5.2 费用优化:
时间成本优化:最低成本时最短工期或按要求工期寻最低成本。 (一)费用和时间的关系:
(1)工程费用与工期的关系:工程费用=直接费+间接费。
工期缩短:直接费增加;间接费减少。所以要寻求一个费用最低的工期。
(2)直接费与持续时间的关系:直接费随持续时间的缩短而增加。近似直线关系。 (二)优化方法:
(1)计算正常持续时间的工期和关键线路。 (2)计算各工作的直接费率 (3)计算未优化的工程总费用
(4)找直接费率(或组合直接费率)最小的关键工作(或一组关键工作),为缩短持续时间的对象。 (5)计算直接费率,比较确定压缩对象(一项关键工作或一组关键工作) ①直接费
③直接费>间接费率 之前为优化方案; (6)压缩值必须符合的原则:
①压缩值的持续时间不能小于最短持续时间; ②压缩值不能变为非关键工作 (7)计算压缩后应增加的总费用
.
(8)重复(4)—(7),直至压缩后直接费率>间接费率为止。
费用优化例题:试求下网络图费用最少的工期? 已知间接费率为0.8万元/天
第一步:简化网络图,计算工期,找出关键线路
第二步:计算各工作直接费用率(按3—45公式计算) CC1-2—CN1-2 7.4—7.0
ΔC1-2 = ———----------- = ——---—— = 0.2万元/天 DN 1-2—DC1-2 4—2
△C1-3=1.0; △C2-3=0.3; △C2-4=0.5 ; △C3-4=0.2 ; △C3-5=0.8 ; △C4-5=0.7 ; △C4-6=0.5; △C5-6=0.2;
将工作直接费用率标注箭线上方 第三步:计算工程总费用: 直接费总和:Cd =62.2 间接费用总和:Ci =:15.2 工程总费用:Ct = Cd +Ci=77.4
第四步:找出关键线路上工作直接费用率最低的关键工作。
(1)第一次压缩:压缩E工作,最多可压缩3天,这时E工作就变为了非关键工作,为此E工作只能压缩为4天(释放1天)。网络图如下:
(2)第二次压缩:第一次压缩后有三条关键线路。有五个压缩方案: ①压缩B,直接费率:1.0
②压缩E.G,直接费率:0.2+0.8=1.0 ③压缩E.J,直接费率:0.2+0.2=0.4
④压缩G.H.I,直接费率:0.8+0.7+0.5=2.0 ⑤压缩I.J,直接费率:0.5+0.2=0.7
选用方案③,压缩E和J各1天。关键线路变为两条。原关键工作H未经压缩而被动地变为非关键工作。
(3)第三次压缩。有三个方案: ①压缩B,直接费率:1.0
②压缩G.I,直接费率:0.8+0.5=1.3 ③压缩I.J,直接费率:0.5+0.2=0.7 选用方案③,压缩I和J各1天。
(4)第四次压缩。有二个方案: ①压缩B,直接费率:1.0
②压缩G.I,直接费率:0.8+0.5=1.3
两方案的直接费率均大于间接费用率0.8,说明压缩工作后会使工程总费用增加。故不再压缩,优化方案已得到如上图。
(5)计算优化后的工程总费用: 直接费总和:Cd0= 63.5万元 间接费用总和Ci0 = 12.8万元
工程总费用:Ct0 = Cd0+Ci0= 76.3万元
3.5.3 资源优化:通过改变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时间,使资源(人、材、机、资金等)按时间的分布符合优化目标。
⑴ 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 ⑵ 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
3.6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用来表示工作之间搭接关系的网络计划为搭接网络计划。 (一)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及表达方式:(P82) (1)从结束到开始的搭接关系(FTS)。 (2)从开始到开始的搭接关系(STS)。 (3)从结束到结束的搭接关系(FTF)。 (4)从开始到结束的搭接关系(STF)。 (5)混合搭接关系。 (二)时间参数的计算
(1)最早开始和最早完成时间: (2)相邻两项工作的时间间隔
(3)工作时差:总时差;自由时差; (4)最迟完成和最迟开始时间 (5)确定关键线路 3.7多级网络计划系统
3.7.1多级网络计划系统及其特点 (一)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概念 (二)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特点: ①分阶段逐步深化;
②系统中的层级与建设工程规模、复杂程度及进度控制的需要有关。 ③不同层级的网络计划,应该由不同层级的进度控制人员编制。 ④多级网络计划系统可以随时进行分解和综合。 3.7.2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一)编制原则:①整体优化原则。②连续均衡原则。③简明适用原则。 (二)编制方法:必须采用自顶向下、分级编制的方法。 (1)先总体,后局部,到细部。
(2)分级多少应视工程规模、复杂程度及管理需要而定; (3)分级编制网络计划应与科学编码相结合。
第四章 进度计划实施中的监测与调整方法
4.1 监测与调整的系统过程
4.1.1 监测系统过程:跟踪检查(定期收集资料;现场实地检查,定期召开现场会)——数据处理(整理、统计、分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分析 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定期收集进度报表资料。 (2)现场实地检查工程进展情况。 (3)定期召开现场会议。 4.1.2 调整系统:
(一)分析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
(二)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 (三)确定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限制条件; (四)采取措施调整进度计划; (五)实施调整后的进度计划。
4.2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分析方法 4.2.1 横道线比较法
(1)匀速进度横道图比较法:
(2)双比例单侧横道图比较法(较复杂)
当工作的进展速度为匀速时,可以采用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如果工作的进展速度为非匀速,则只能采用非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 4.2.2 S 型曲线比较法
(一)绘制 :座标X—-时间 Y—-累计完成量
(二)比较。通过比较实际进度S曲线和计划进度S曲线,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1)工程项目实际进展状况。
(2)工程项目实际进度超前或拖后的时间。 (3)工程项目实际超额或拖欠的任务量。 (4)后期工程进度预测。
4.2.3 香蕉型曲线比较法:是由两条S曲线组(ES、LS)合而成的闭合曲线。其主要作用有: (1)合理安排工程项目进度计划。
(2)定期比较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3)预测后期工程进展趋势。
4.2.4 前锋线比较法:通过实际进度前锋线与原进度计划中各工作箭线交点的位置来判断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进而判定该偏差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⑴ 绘制早时标网络计划图 ⑵ 绘制前锋线 (P109图4-18) ⑶ 比较(实际与计划) 4.2.5 列表比较法。 4.2.6 其他方法。
4.3 进度计划实施中的调整
4.3.1 分析偏差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的影响 (一) 方法、利用总时差和自由时差进行判断 (二)三种情况:
(1)偏差(△)<自由时差(FF) 计划无影响
(2)自由时差(FF)<偏差(△)<总时差(TF) 总工期无影响,后续工作有影响 (3)偏差(△)>总时差 总工期,后续工作都有影响 (三) 分析步骤:(1)出现偏差的工作是否关键工作 (2)出现偏差的工作是否大于总时差 (3)出现偏差的工作是否大于自由时差 4.3.2 调整的内容: ⑴ 关键线路长度的调整 ⑵ 非关键工作时差的调整 ⑶ 增减工作项目 ⑷ 调整逻辑关系
⑸ 重新估计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 ⑹ 对资源的投入作相应调整 4.3.3 调整方法:
(一) 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允许改变逻辑关系) (二)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
a、FF(自由时差)<△≤TF(总时差) 选择合理的方案,减少对后续工作的影响
b、△>TF(总时差)影响总工期及后续工作方法有: ① 总工期不变:工期优化 ② 总工期可变:重新计算网络 ③ 总工期有限:调整满足要求。 以限制工期=规定工期进行优化。
第五章 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5.1 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
5.1.1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意义
(一)设计进度控制是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重要内容。 (二)设计进度控制是施工进度控制的前提。
(三)设计进度控制是设备和材料供应进度控制的前提。
5.1.2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工作程序:建设工程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出图控制, 5.1.3 控制目标和计划体系
分阶段目标: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分专业目标:
5.1.4影响建设工程设计工作进度的因素 (1)建设意图及要求改变的影响。 (2)设计审批时间的影响。
(3)设计各专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影响。 (4)工程变更的影响。
(5)材料代用、设备选用失误的影响。 5.1.5建设工程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措施
(1)建立计划部门,负责设计单位年度计划的编制和工程项目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 (2)建立健全设计技术经济定额,按定额要求进行计划的编制与考核。 (3)实行设计工作技术经济责任制。
(4)编制切实可行的设计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设计进度计划和设计进度作业计划。 (5)认真实施设计进度计划,力争设计工作有节奏、有秩序、合理搭接地进行。
(6)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尽量避免进行
第六章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6.1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目标的确定 6.1.1施工进度控制目标体系:
保证工程项目按期建成交付使用,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 (1)按项目组成分解,确定各单位工程开工及交工动用日期; (2)按承包单位分解,明确分工条件和承包责任; (3)按施工阶段分解,划定进度控制分界点。 (4)按计划工期分解,组织综合施工。 6.1.2 施工进度控制目标的确定
主要依据有:建设工程总进度目标对施工工期的要求;工期定额、类似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工程难易程度和工程条件的落实情况等。
施工进度分解目标时,还要考虑以下各个方面:
(1)对于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应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建设。 (2)合理安排土建与设备的综合施工。
(3)参考同类建设工程的经验来确定施工进度目标。
(4)做好资金供应能力、施工力量配备、物资(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能力与施工进度的平衡工作,确保工程进度目标的要求而不使其落空。 (5)考虑外部协作条件的配合情况。
(6)考虑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限制条件。 6.2 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内容
6.2.1编制施工进度控制方案 (《监理规范》5.6.2条及条文说明) 施工进度控制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施工进度控制目标分解图;
(2)实现施工进度控制目标的风险分析; (3)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深度; (4)监理人员对进度控制的职责分工; (5)进度控制工作流程;
(6)进度控制的方法(包括进度检查周期、数据采集方式、进度报表格式、统计分析方法等); (7)进度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等); (8)尚待解决的有关问题。 6.2.2审核施工进度计划;
审核的内容主要有:(《监理规范》条文说明5.6.1条)
(1)进度安排是否符合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中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中开工、竣工日期的规定。
(2)施工总进度计划中的项目是否有遗漏,分期施工是否满足分批动用的需要和配套动用的要求。 (3)施工顺序的安排是否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
(4)劳动力、材料、构配件、设备及施工机具、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供应计划是否能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供应是否均衡、需求高峰期是否有足够能力实现计划供应。
(5)总包、分包单位分别编制的各项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之间是否相协调,专业分工与计划衔接是否明确合理。
(6)对于业主负责提供的施工条件(包括资金、施工图纸、施工场地、采供的物资等),在施工进度计划中安排得是否明确、合理,是否有造成因业主违约而导致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的可能存在。
如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施工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承包单位提出书面修改意见(也称整改通知书),并协助承包单位修改。其中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业主汇报。 6.2.3按年、季、月编制工程综合计划 6.2.4下达工程开工令
6.2.5协助承包单位实施进度计划 6.2.6监督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专业监理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 (1)检查和记录实际进度完成情况;
(2)通过下达监理指令、召开工地例会、各种层次的专题协调会议,督促承包单位按期完成进度计划; (3)当发现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时,总监理工程师应指令承包单位采取调整措施。 6.2.7组织现场协调会
6.2.8签发工程进度款支付凭证 6.2.9审批工程延期
6.2.10向业主提供进度报告
6.2.11督促承包单位整理技术资料
6.2.12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提交质量评估报告 6.2.13整理工程进度资料 6.2.14工程移交
6.3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6.3.1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计算工程量
(二)确定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
(三)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关系 (四)编制初步施工总进度计划 (五)编制正式施工总进度计划 6.3.2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 (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1.划分工作项目
2.确定施工顺序 3.计算工程量
4.计算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 5.确定工作项目的持续时间 6.绘制施工进度计划图
7.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6.4施工进度计划实施早的检查与调整 6.4.1影响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1)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影响。 (2)物资供应进度的影响。 (3)资金的影响。 (4)设计变更的影响。 (5)施工条件的影响。 (6)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
(7)承包单位自身管理水平的影响。 6.4.2施工进度的动态检查 (一)施工进度的检查方式:
(1)定期地、经常地收集由承包单位提交的有关进度报表资料。 (2)由驻地监理人员现场跟踪检查建设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 (二)施工进度的检查方法:主要方法是对比法。 6.4.3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缩短工期;一是通过组织搭接作业或平行作业来缩短工期。
(一)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1.组织措施;2.技术措施;3.经济措施;4.其他配套措施 (二)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5.3 工程建设物资供应的进度控制 5.3.1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 (一)物资需求计划的编制 (二)物资储备计划的编制 (三)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 (四)申请、订货计划的编制 (五)采购、加工计划的编制 (六)国外进口物资计划的编制
5.3.2监理工程师控制物资供应进度的工作内容 1.协助业主进行物资供应的决策 2.组织物资供应招标工作
3.编制、审核和控制物资供应计划
一、网络计划技术基本概念
三、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一)、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
第一章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概念
1.1 进度控制的概念
1.1.1 什么是进度控制?
计划—执行—检查—分析—调整 动态循环过程 1.1.2 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动用或提前交付使用,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 1.1.3 ―三大控制‖之间的关系
三大目标并列,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是矛盾对立统一关系。
质量、投资、工期是相互影响制约的。质量、工期不能同时达到最优值。但它们可以通过投资、协调达到较优或合理的目标。
三个目标绝不是三个同心圆,一箭不能同时射中三个靶心
三大目标中,哪一个是起主导作用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为质量目标。 一定程度上说,质量决定投资和进度。
节约投资,不能牺牲质量为代价。追求进度,也不能牺牲质量为代价。 1.2 影响进度的因素分析 1.2.1 分析的必要性
1.2.2 影响因素: (1)业主因素。(2)勘察设计因素。(3)施工技术因素。(4)自然环境因素。(5)社会环境因素。(6)组织管理因素。(7)材料、设备因素。(8)资金因素。
影响建设工程进度的不利因素有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最大的干扰因素。 1.2.3 工期(工程)延误和工程延期(《书》P139)
(一)工程延期的申报与审批:工程延期是指非承包商的原因所造成的工期延期。 (1)申报工程延期的条件
①监理工程师发出工程变更指令而导致工程量增加;
②合同所涉及的任何可能造成工程延期的原因; ③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
④由业主造成的任何延误、干扰或障碍; ⑤除承包单位自身以外的其他任何原因。 (2)工程延期的审批程序(P140)
(3)工程延期的审批原则:①合同条件;②影响工期;③实际情况 (二)工程延期的控制:
(1)选择合适的时机下达工程开工令 ;
(2)提醒业主履行施工承包合同中所规定的职责; (3)妥善处理工程延期事件。 (三)工期延误的处理
工期延误:承包商自身的原因造成工期拖延。通常可以采用下列手段进行处理: (1)停止付款;(2)误期损失赔偿;(3)取消承包资格 1.3 进度控制的措施及主要任务
1.3.1 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二)技术措施:(三)经济措施:(四)合同措施。 1.3.2 项目实施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 (一)设计准备阶段进度控制的任务
(1)收集有关工期的信息,进行工期目标和进度控制决策; (2)编制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
(3)编制设计准备阶段详细工作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4)进行环境及施工现场条件的调查和分析。 (二)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任务
(1)编制设计阶段工作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2)编制详细的出图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三)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任务
(1)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2)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3)编制工程年、季、月实施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四)为了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进度,监理工程师要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要编制监理进度计划,以确保进度控制目标的实现。 1.4 工程建设进度控制计划系统 1.4.1 建设项目的划分
㈠ 单项工程:㈡ 单位(子单位)工程:㈢ 分部(子分部)工程:㈣ 分项工程:㈤ 检验批: 1.4.2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1.4.3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系统
㈠ 建设单位的进度计划: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和工程项目年度计划。 ㈡ 监理单位的进度计划:监理总进度计划及其按工程进展阶段、按时间分解的进度计划。 ㈢ 设计单位的进度计划:设计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设计进度计划和设计作业进度计划。
㈣ 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1.5 进度控制的表示方法和编制程序。
1.5.1 表示方法:建设工程进度计划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横道图和网络图两种表示方法。 A、横道图—匀速;非匀速。 B、网络图:
●双代号网络图: 时标网络计划图:(早时标网络、迟时标网络) 标时网络计划图
●单代号网络图 搭接网络计划 ●多级网络计划 ㈠横道图;(优、缺点)
优点:形象、直观,且易于编制和理解。
缺点:(1)不能明确地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2)不能明确地反映出影响工期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3)不能反映出工作所具有的机动时间; (4)不能反映工程费用与工期之间的关系。
㈡ 网络图;(优、缺点)可以使建设工程进度得到有效控制。用于控制建设工程进度的最有效工具。 特点:(1)网络计划能够明确表达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2)通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找出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3)通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可以明确各项工作的机动时间。
第二章 流水施工原理
2.1 基本概念:
考虑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工艺流程、资源利用、平面或空间布置等要求,其施工可以采用依次、平行、流水等组织方式。 2.1.1 流水施工
(1)组织施工的方式、特点
(三)表达方式:横道图;垂直图。
流水施工的基本方式包括:● 固定节拍流水施工;●一般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非节奏流水施工。 (二)经济效果;
(1)施工工期较短,可以尽早发挥投资效益。
(2)实现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3)连续施工,可以充分发挥施工机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4)提高工程质量,可以增加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节约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 (5)降低工程成本,可以提高承包单位的经济效益。 2.1.2 流水施工参数 (一)工艺参数:
(1) 施工过程:组织建设工程流水施工时,根据施工组织及计划安排需要而将计划任务划分成的子项称为施工过程。(过程数目n)
(2)流水强度:(V )是指流水施工的某施工过程(队)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也称为流水能力或生产能力。 (二)空间参数:
(1)工作面:供某专业工种的工人或某种施工机械进行施工的活动空间。
(2)施工段 ( m ) :将施工对象在平面或空间上划分成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落,称为施工段或流水段。
●目的:组织流水施工。 ●原则:
①劳动量大致相等; ②有足够的工作面;
③尽量与结构界限(沉降缝、伸缩缝等)相吻合; ④数目要满足合理组织流水施工的要求; ⑤可按楼层、分段组织流水施工。 (三) 时间参数:
(1)流水节拍(tj,i):某个专业工作队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施工时间。 (2)流水步距(kj,j+1):相邻两个施工过程(或专业工作队)相继开始施工的最小间隔时间。 (3)流水施工工期(T):从第一个专业工作队投入流水施工开始,到最后一个专业工作队完成流水施工为止的整个持续时间。 2.1.3基本组织方式
(一)有节奏流水施工:
●等节奏流水施工—----固定节拍流水施工。 ●异节奏流水施工:
异步距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一般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等步距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二)非节奏流水施工 2.2 有节奏流水施工
2.2.1 固定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和施工工期
(一)固定节拍流水施工是一种最理想的流水施工方式,其特点如下: 1)所有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
3)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即每一个施工过程成立一个专业工作队,由该队完成相应施工过程所有施工段上的任务;
4)各个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上能够连续作业,施工段之间没有空闲时间。 (二)固定节拍流水施工工期
(1)有间歇时间的固定节拍流水施工工期: T = (n-1) t +∑G+∑Z + m.t = (m+n-1) .t +∑G+∑Z
工艺间歇时间 G; 组织间歇时间 Z
(2)有提前插入时间(C)的固定节拍流水施工工期: T=(n-1)t+∑G+∑Z—∑C+m.t =(m+n-1).t+∑G+∑Z—∑C 2.2.2 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和工期;
(一)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如下:
1)同一施工过程在其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相等;不同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不等,但其值为倍数关系;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K);
3)专业工作队数大于施工过程数,即有的施工过程只成立一个专业工作队,而对于流水节拍大的施工过程,可按其倍数增加相应专业工作队数目;
4)各个专业工作队在施工段上能够连续作业,施工段之间没有空闲时间。 (二)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工期; T=(n-1)K+∑G+∑Z—∑C+m.K =(m+n-1).K+∑G+∑Z—∑C
2.3 非节奏流水施工:
(一)非节奏流水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的流水节拍不全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不尽相等; 3)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4)各专业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但有的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时间。 (二)确定流水步距:
(1)对每一个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依次累加,求得各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的累加数列; (2)将相邻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累加数列中的后者错后一位,相减后求得一个差数列; (3)在差数列中取最大值,即为这两个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 (三)确定施工工期:
T =∑K+∑tn +∑Z +∑G —∑C
∑tn—最后一个施工过程(或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流水节拍之和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3.1 基本概念:(JGJ/T121-99《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3.1.1 网络图: 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图形。 一个网络图表示一项计划任务。
3.1.2 网络计划:用网络图表达任务构成、工作顺序并加注工作时间参数的进度计划。 3.1.3 适用范围: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相关的计划子项目(工作)、工作之间逻辑关系及各工作的持续时间都肯定的情况下,进度计划的编制与控制。
3.1.4 网络计划编制的前提及调整:在确定技术方案与组织方案、按需要粗细划分工作、确定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各持续时间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编制成的网络计划应满足预定的目标,否则修改原技术方案与组织方案,对计划进行调整。经反复修改方案和调整计划均不能达到原定目标时,应对原目标重新审定。 3.1.5 术语与符号 (一)术语: ―工作‖:计划任务按需要粗细程序划分而成的,消耗时间或同时也消耗资源的一个子项目或子任务。 ―虚工作‖: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只表示前后相邻工作之间的逻辑既不占用时间,也不耗用资源的虚拟工作。
―逻辑关系‖:工作之间相互制约或依赖的关系。包括: 工艺关系、组织关系 工艺关系:生产工艺上客观存在的先后顺序。
组织关系:在不违反工艺关系的前提下,人为安排的工作的先后顺序。 ―紧前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前的工作
―紧后工作‖:紧排在本工作之后的工作
―线路‖: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箭头方向顺序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达到终点节点的通络
―自由时差‖: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总时差‖ ―箭线‖:网络图中一端带箭头的实线 ―虚箭线‖:一端带箭头的虚线
―关键工作‖: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
―关键线路‖ (二) 常用符号代号:
Di-j :工作i-j的持续时间(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 EFi-j :工作i-j的最早完成时间 ESi-j :工作i-j的最早开始时间
LFi-j :在总工期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工作i-j最迟完成时间
LSi-j :在总工期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工作i-j最迟开始时间 TFi-j :工作i-j的总时差 FF:工作i-j的自由时差 Tp — 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 Tc — 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Tr — 网络计划的要求工期 3.2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3.2.1 一般规定: (一) 基本符号: 箭线:
①一条箭线表示一项工作;
②箭尾—----开始;箭头—---结束 ; ③宜水平,也可折线、斜线; ④自左向右。
节点:园圈表示。工作开始或结束的瞬间,编号表示节点顺序,从小到大,可不连续,但严禁重复。 (二) 一项工作应只有唯一的一条箭线和相对应的一对节点编号,且箭尾
(三)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不消耗资源,持续时间为0; 可垂直向上、下,也可水平向右。 3.2.2 绘图规则:
(一) 必须正确表达已定的逻辑关系。 (二) 严禁出现循环回路。
(三) 在节点之间严禁出现带双向箭关头或无箭头的连线。 (四)严禁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
(五)严禁在箭线上引入或引出箭线。但当网络图的起点节点有多条箭线引出(外向箭线)或终点节点有多条箭线引入(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用母线法绘图。
(六) 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指向法。
(七)双代号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在不分期完成任务的网络中,应只有一个终点节点;而其他所有节点均应是中间节点。
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与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 当网络图中有多项开始工作时,应增设一项虚拟的工作(S),作为该网络图的起点节点; 当网络图中有多项结束工作时,应增设一项虚拟的工作(F),作为该网络图的终点节点。 (例:双代号网络图:1、2、3、4、5、7) 3.2.3 绘制步骤
(一) 按节点位置号绘制网络图
为使网络图中不出现逆向箭头和竖向实线箭线,先确定节点位置号: ⑴无紧前工作开始节点为0
⑵有紧前工作始号=Max(紧前工作始节点号)+1 ⑶有紧后工作的终节点号=Min(紧后工作始节点值) ⑷无紧后工作终点号=Max(网络图最大节点位置号)+1 步骤:
⑴根据已知紧前工作确定的紧后工作(可用矩阵法确定紧后工作) ⑵确定各个工作的开始节点位置号和完成节点位置号 ⑶根据节点号和逻辑关系绘出初始网络图
⑷检查逻辑关系,如与已知条件不符,则可加竖向工作或横向虚工作进行改正。改正后的网络图中的各个节点位置号不一定与初始网络图中的节点位置相同。 [例3—4](《书》P40)
(二) 直接绘制: 前提已知紧前工作(从左向右绘制) ⑴无紧前工作:相同起始节点 ⑵依次给出:
a、只有一个紧前,工作则紧接其后 b、多个紧前工作
①紧前仅出现一次,则与此相接,其他用虚箭线连接
②只作为本工作的多项紧前则可,用虚箭线或直线合并,从合并后的节点连接
③几项紧前同时出现若干项,将紧前工作箭线合并(用虚线或直接合并)再从合并后的节点连接 ④上述三种情况均不存在,则单独在其紧前工作箭线之后的中部,用虚箭线按逻辑关系与此相连。 ⑶节点合并,保证只有一个终节点。 ⑷检查(去掉多余的虚工作),编号。
如已知紧后工作时,方法相同其顺序从右到左。 3.2.4 按工作计算法计算时间参数 (一) 时间参数的概念
(1)计算时间参数应在确定各项工作持续时间之后进行。 (2)参数计算结果应标注在箭线之上。
(3)工作持续时间: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 (4)工期: ①计算工期(Tc);②要求工期(Tr); ③计划工期(Tp) (5)六个时间参数: ●最早开始时间ES ●最早完成时间EF ●最迟完成 LF ●最迟开始 LS ●总时差 TF ●自由时差 FF
(二) 时间参数的计算和关键线路的确定 1、按工作计算法
以网络计划中的工作为对象,直接计算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
时间参数计算示意图
(1)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 最早开始时间(ES):从起始节点开始,顺箭头方向依次进行: ①开始节点的工作,其最早开始时间为0。 ES i---j = 0(i=1) ②只有一项紧前工作
ES i---j = ES h---I +D h---i ③ 有多个紧前工作
其他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应等于其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ES i---j = max [ ES h---i + D h---j ]
= max [EF h---j] (P45 3-4) ④最早完成时间
EF i---j = ES i---j + D i---j (P45 3-3) ⑤计算工期
等于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Tc = max [EF i-n]
= max [ES i-n+ D i-n] (P45 3-5) (2)确定计划工期 T p
①当已规定了要求工期Tr时
T p≤T r (计划工期Tp≤要求工期T r) ②当未规定要求工期时
Tp = Tc (计划工期Tp=计算工期Tc) (3)最迟完成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
① 最迟完成时间LFi-j应从终点节点开始,逆箭线方向依次逐项计算。 ② 终节点(i = n)的最迟完成时间
LF i---n = T p (P46 3-6)
③其他工作i---j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其紧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LF i-j = min [LF j-k —D j-k ] (P46 3-8) ④最迟开始时间LS
LS i---j = LF i---j — D i---j (P46 3-7) (4)总时差 TF
TF i-j = LS i ---j —Es i--- j
= LF i---j —EF i--j (P46 3-9) (5)自由时差FF
①i---j 有紧后工作j---k 之间无虚工作时 FF i---j = min[ES j---k –ES i---j —D i---j ]
或 FF i---j = min [ES j---k —EF i---j ] (P47 3-10) 若紧后工作之间存在虚工作j---k时,Esi---k 则为 Esk---i ②无紧后工作。以终点节点(j = n)时的自由时差
FF i---n = Tp —Esi---n —Di---n
或FF i---n = Tp—Efi---n (P47 3-11) 当工作总时差为零时,其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必然为零。 (6)确定关键线路: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TF =0)
自始自终全部由关键工作(含虚工作)组成的线路为关键线路。 在网络计划中,至少有一条关键线路,也可能有多条关键线路。 注意:
关键线路用粗箭线(或双线、彩色线)标出。
关键线路各工作持续时间总和应等于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计算方法: 进大(+);退小(-)
例题 :(P44 ) 双代号网络计划(六时标注法)
双代号网络计划(二时标注法)
3.2.5 按节点计算法:先计算网络计划中各个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然后再据此计算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和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
1.计算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
(1)计算节点的最早时间 :顺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①网络计划起点节点,如未规定最早时间时,其值等于零。 ②其他节点的最早时间应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ETj = max{ETi+D i---j } (3-12)
③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最早时间,即: Tc = ETn (3—13) ETn——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的最早时间
(2)确定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
①当已规定了要求工期Tr时 Tp≤Tr ②当未规定要求工期时 Tp = Tc (3)计算节点的最迟时间
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①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最迟时间等于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即; LTn=Tp (3—15)
②其他节点的最迟时间应按公式(3—16)进行计算: LTi = min{LTj--D i---j } (3-16)
2.根据节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判定工作的六个时间参数 (1)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 ES i-j= FT i (3-17)
(2)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与其持续时间之和。 EFi-j = ET i+ D I-j (3-18)
(3)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即: LFi-j=LTj (3-19)
(4)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与其持续时间之差,即: LSi-j= LTj-Di-j (3-20)
(5)工作的总时差可根据公式(3—9)、公式 (3—19)和公式(3-18)得到: TFi-j = LFi-j – EFi-j = LT j-(ETi+ Di-j)
= LT j- ETi- Di-j (3-21)
由公式(3-21)可知,工作的总时差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迟时间减去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所得差值再减其持续时间。
(6)工作的自由时差等于该工作完成节点的最早时间减去该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所得差值再减其持续时间。
Ffi---j = min{Esj---k—Esi---j—Di---j } = min{ES j--k }—Esi--j—Di--j
= min{ ET j }—ETi—Di--j (3-22)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工作与其各紧后工作之间存在虚工作时,其中的ETj应为本工作紧后工作开始节点的最早时间,而不是本工作完成节点的最早时间。 3.确定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当利用关键节点判别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时,还要满足下列判别式: ETi+ Di--j = ETj 或 LTi+Di--j = LT j
如果两个关键节点之间的工作符合上述判别式,则该工作必然为关键工作,它应该在关键线路上。否则,该工作就不是关键工作,关键线路也就不会从此处通过。 4.关键节点的特性
(1)开始节点和完成节点均为关键节点的工作,不一定是关键工作。 (2)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必然相等。
(3)当两个关键节点间有多项工作,且工作间的非关键节点无其他内向箭线和外向箭线时,则两个关键节点间各项工作的总时差均相等。
(4)关键节点间各项工作的总时差不一定相等。
双代号网络计划(节点法)
3.2.6 标号法:标号法是—种快速寻求网络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的方法。计算过程。 (1)网络计划起点节点的标号值为零。
(2)其他节点的标号值应根据公式(3-25)按节点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逐个进行计算: bj = max{bi+Di-j } (3-25)
(3)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就是网络计划终点节点的标号值。 (4)关键线路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按源节点确定。(进大退小,一步一回头。)
双代号网络计划(标号法)
工程进行到第10天末: 开挖3(A3)已进行2天; 砌筑2(B2)已进行1天; 回填1(C1)还未进行。 问题:
1、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并求计划工期。
2、分析开挖3,砌筑2,回填1各自的超前、正常或滞后情况。
3、上述哪项工作会对整个工程按期完成构成最大威协?如回填1延至第12天开工,对整个工期是否会产生影响?
4、施工中因暴雨使开挖3开工时间延后4天,承包商就此提出4天的工期索赔要求,监理工程师是否批准,应是多少天? 3.3 单代号网络计划
3.3.1 网络、工作、逻辑关系
⑴ 节点表示工作,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⑵ 每项工作必须有唯一的一个节点及相应的一个代号; ⑶ 虚工作只能出现在网络图的起始或终节点处。 3.3.2 绘制原则
⑴ 按已定的逻辑关系 ⑵ 严禁出现循环回路;
⑶ 箭线从左到右,不应有反向箭线(含斜线); ⑷ 严禁出现双箭和无箭线
⑸ 严禁无箭尾节点和无箭头节点的箭线; ⑹ 严禁在箭线上引出(入)箭线;
⑺ 尽量避免箭线交叉,当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
⑻ 网络图一般应只有一个起、终节点,如有多项起始(或结束)工作时,可设一项虚工作S(或F) 3.3.3 参数计算及关键线路(P54)
⑴ 最早开始时间: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ESi = Max [ EFi ] (3-28)
最早完成时间: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本持续时间 EFi = ESi + Di
(3-27)
⑵ 时间间隔:相邻两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LAGi.j = ESj — EFi (3-29)
⑶ 总时差:紧后工作总时差加本工作与各紧后工作之时间间隔之和的最小值 TFi =Min[TFj +LAGi.j ] (3-31)
⑷ 自由时差:本工作与紧后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FFi = Min [ LAGi.j ] (3-33)
⑸ 最迟开始时间: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加本工作的总时差 LSi = ESi + Tfi (3-35)
(6)最迟完成时间: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加本工作的总时差 LFi = EFi + Tfi (3-34)
(7)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必须完全是关键工作,且两相邻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零。 3.4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3.4.1 基本概念 (P57 图3-31)
⑴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在时间坐标上绘制的双代号网络计划。
⑵ 实箭线表示工作,水平长度工作持续时间;虚箭线为虚工作(用垂直线);波形线为工作的自由时差;
⑶箭线由水平和垂直线组成,不宜用斜向箭线。虚线(虚工作)水平线为波形线; ⑷时间坐标在上下方均可。
3.4.2 绘制方法:有两种方法:间接绘制、直接绘制法
按各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绘制,应使每个节点、工作(含虚工作)尽量靠左,直至不出现逆向箭头为止。
⑴ 间接绘制法:先绘制普通标时网络计划,确定关键线路,再绘时标网络图。先绘关键线路的关键工作,再绘非关键工作,当工作箭线长度达不到完成节点时,用波形线补足并注箭头。 ⑵ 直接绘制法:
① 起点节点在时标表起始刻度线上;
② 按持续时间在时标表上从起始点绘制工作箭线;
③ 其他工作开始节点必须在该工作的全部紧前工作都绘出后,定在这些紧前工作最晚完成的时间上,不足节点用波形线补足。
④ 依次自左向右绘制,直至终节点。定位在无紧后工作的最晚完成的时间上。 3.4.3 参数的确定
(一) 图上直接确定:最早开始、完成时间和时间间隔; ⑴ 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左端节点时标值, ⑵ 最早完成时间:
①右无波形线:右端节点的时标值; ②右有波形线:右端实线端点的时标值。
③时间间隔:线上的波形线为前后工作的时间间隔。 (二) 计算时间参数
① 自由时差: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前提下,本工作可利用的机动时间; (本工作箭线中波形线的水平投影长度;或紧后虚工作最短波形线) FF i-n =Tp – EFi-n (3-41)
② 总时差: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利用的机动时间;(逆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TFi-n = Tp - EFi-n (3-39) TFi-j = min{TFj-k+LAGi-j,j-k} (3-40) ③最迟开始时间:
LSi-j = ESi-j +TFi-j (3-42) ④最迟完成时间:
LFi-j = EFi-j +TFi-j (3-43)
(三)坐标体系:( 计算坐标体系;工作日坐标体系;日历坐标体系 ) (四)形象进度计划表:(工作日形象进度计划表;日历形象进度计划表)
3.5 网络计划的优化:在一定条件下,按既定目标对网络进行不断检查、评价、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有:工期、费用、资源优化三种。
3.5.1 工期优化:在一定条件约束下使工期最短的过程。
是指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不满足要求工期时,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满足要求工期目标的过程。
(一) 优化的原则:
①压缩关键工作的时间达到优化;
②注意不要把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但关键工作可以不经压缩而变成非关键工作。 ③当出现多条关键线路时,必将各条关键线路 时间压缩同一值。 (二) 优化步骤: ⑴求出计算工期 Tc
⑵ 计算应压缩工期 :△T = Tc(计算工期)—Tr(要求工期) ⑶ 按下列因素择优压缩关键工作: ① 对质量、安全影响不大; ② 有充足备用资源 ③ 增加费用最小。
⑷ 择优压缩关键工作并确定关键线路。若变成非关键线路则释放为关键线路; ⑸ 重复上述步骤达到要求或最短为止;
⑹ 当压缩到最短工期仍达不到要求时应对原计划或工期进行调整。
初始网络计划
计算初始网络计划
(2) △T =Tc-Tr = 19-15 =4
将A缩短至极限时间(即3天)
第一次压缩后的网络计划(将A松驰1天)
第二次压缩后的网络计划
(二条关键线路同时压缩;优选系数最小)
优化后的网络计划(符合要求)
3.5.2 费用优化:
时间成本优化:最低成本时最短工期或按要求工期寻最低成本。 (一)费用和时间的关系:
(1)工程费用与工期的关系:工程费用=直接费+间接费。
工期缩短:直接费增加;间接费减少。所以要寻求一个费用最低的工期。
(2)直接费与持续时间的关系:直接费随持续时间的缩短而增加。近似直线关系。 (二)优化方法:
(1)计算正常持续时间的工期和关键线路。 (2)计算各工作的直接费率 (3)计算未优化的工程总费用
(4)找直接费率(或组合直接费率)最小的关键工作(或一组关键工作),为缩短持续时间的对象。 (5)计算直接费率,比较确定压缩对象(一项关键工作或一组关键工作) ①直接费
③直接费>间接费率 之前为优化方案; (6)压缩值必须符合的原则:
①压缩值的持续时间不能小于最短持续时间; ②压缩值不能变为非关键工作 (7)计算压缩后应增加的总费用
.
(8)重复(4)—(7),直至压缩后直接费率>间接费率为止。
费用优化例题:试求下网络图费用最少的工期? 已知间接费率为0.8万元/天
第一步:简化网络图,计算工期,找出关键线路
第二步:计算各工作直接费用率(按3—45公式计算) CC1-2—CN1-2 7.4—7.0
ΔC1-2 = ———----------- = ——---—— = 0.2万元/天 DN 1-2—DC1-2 4—2
△C1-3=1.0; △C2-3=0.3; △C2-4=0.5 ; △C3-4=0.2 ; △C3-5=0.8 ; △C4-5=0.7 ; △C4-6=0.5; △C5-6=0.2;
将工作直接费用率标注箭线上方 第三步:计算工程总费用: 直接费总和:Cd =62.2 间接费用总和:Ci =:15.2 工程总费用:Ct = Cd +Ci=77.4
第四步:找出关键线路上工作直接费用率最低的关键工作。
(1)第一次压缩:压缩E工作,最多可压缩3天,这时E工作就变为了非关键工作,为此E工作只能压缩为4天(释放1天)。网络图如下:
(2)第二次压缩:第一次压缩后有三条关键线路。有五个压缩方案: ①压缩B,直接费率:1.0
②压缩E.G,直接费率:0.2+0.8=1.0 ③压缩E.J,直接费率:0.2+0.2=0.4
④压缩G.H.I,直接费率:0.8+0.7+0.5=2.0 ⑤压缩I.J,直接费率:0.5+0.2=0.7
选用方案③,压缩E和J各1天。关键线路变为两条。原关键工作H未经压缩而被动地变为非关键工作。
(3)第三次压缩。有三个方案: ①压缩B,直接费率:1.0
②压缩G.I,直接费率:0.8+0.5=1.3 ③压缩I.J,直接费率:0.5+0.2=0.7 选用方案③,压缩I和J各1天。
(4)第四次压缩。有二个方案: ①压缩B,直接费率:1.0
②压缩G.I,直接费率:0.8+0.5=1.3
两方案的直接费率均大于间接费用率0.8,说明压缩工作后会使工程总费用增加。故不再压缩,优化方案已得到如上图。
(5)计算优化后的工程总费用: 直接费总和:Cd0= 63.5万元 间接费用总和Ci0 = 12.8万元
工程总费用:Ct0 = Cd0+Ci0= 76.3万元
3.5.3 资源优化:通过改变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时间,使资源(人、材、机、资金等)按时间的分布符合优化目标。
⑴ 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 ⑵ 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
3.6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用来表示工作之间搭接关系的网络计划为搭接网络计划。 (一)工作之间的搭接关系及表达方式:(P82) (1)从结束到开始的搭接关系(FTS)。 (2)从开始到开始的搭接关系(STS)。 (3)从结束到结束的搭接关系(FTF)。 (4)从开始到结束的搭接关系(STF)。 (5)混合搭接关系。 (二)时间参数的计算
(1)最早开始和最早完成时间: (2)相邻两项工作的时间间隔
(3)工作时差:总时差;自由时差; (4)最迟完成和最迟开始时间 (5)确定关键线路 3.7多级网络计划系统
3.7.1多级网络计划系统及其特点 (一)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概念 (二)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特点: ①分阶段逐步深化;
②系统中的层级与建设工程规模、复杂程度及进度控制的需要有关。 ③不同层级的网络计划,应该由不同层级的进度控制人员编制。 ④多级网络计划系统可以随时进行分解和综合。 3.7.2多级网络计划系统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一)编制原则:①整体优化原则。②连续均衡原则。③简明适用原则。 (二)编制方法:必须采用自顶向下、分级编制的方法。 (1)先总体,后局部,到细部。
(2)分级多少应视工程规模、复杂程度及管理需要而定; (3)分级编制网络计划应与科学编码相结合。
第四章 进度计划实施中的监测与调整方法
4.1 监测与调整的系统过程
4.1.1 监测系统过程:跟踪检查(定期收集资料;现场实地检查,定期召开现场会)——数据处理(整理、统计、分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分析 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定期收集进度报表资料。 (2)现场实地检查工程进展情况。 (3)定期召开现场会议。 4.1.2 调整系统:
(一)分析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
(二)分析进度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 (三)确定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限制条件; (四)采取措施调整进度计划; (五)实施调整后的进度计划。
4.2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分析方法 4.2.1 横道线比较法
(1)匀速进度横道图比较法:
(2)双比例单侧横道图比较法(较复杂)
当工作的进展速度为匀速时,可以采用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如果工作的进展速度为非匀速,则只能采用非匀速进展横道图比较法。 4.2.2 S 型曲线比较法
(一)绘制 :座标X—-时间 Y—-累计完成量
(二)比较。通过比较实际进度S曲线和计划进度S曲线,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1)工程项目实际进展状况。
(2)工程项目实际进度超前或拖后的时间。 (3)工程项目实际超额或拖欠的任务量。 (4)后期工程进度预测。
4.2.3 香蕉型曲线比较法:是由两条S曲线组(ES、LS)合而成的闭合曲线。其主要作用有: (1)合理安排工程项目进度计划。
(2)定期比较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3)预测后期工程进展趋势。
4.2.4 前锋线比较法:通过实际进度前锋线与原进度计划中各工作箭线交点的位置来判断工作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进而判定该偏差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⑴ 绘制早时标网络计划图 ⑵ 绘制前锋线 (P109图4-18) ⑶ 比较(实际与计划) 4.2.5 列表比较法。 4.2.6 其他方法。
4.3 进度计划实施中的调整
4.3.1 分析偏差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的影响 (一) 方法、利用总时差和自由时差进行判断 (二)三种情况:
(1)偏差(△)<自由时差(FF) 计划无影响
(2)自由时差(FF)<偏差(△)<总时差(TF) 总工期无影响,后续工作有影响 (3)偏差(△)>总时差 总工期,后续工作都有影响 (三) 分析步骤:(1)出现偏差的工作是否关键工作 (2)出现偏差的工作是否大于总时差 (3)出现偏差的工作是否大于自由时差 4.3.2 调整的内容: ⑴ 关键线路长度的调整 ⑵ 非关键工作时差的调整 ⑶ 增减工作项目 ⑷ 调整逻辑关系
⑸ 重新估计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 ⑹ 对资源的投入作相应调整 4.3.3 调整方法:
(一) 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允许改变逻辑关系) (二)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
a、FF(自由时差)<△≤TF(总时差) 选择合理的方案,减少对后续工作的影响
b、△>TF(总时差)影响总工期及后续工作方法有: ① 总工期不变:工期优化 ② 总工期可变:重新计算网络 ③ 总工期有限:调整满足要求。 以限制工期=规定工期进行优化。
第五章 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5.1 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
5.1.1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意义
(一)设计进度控制是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重要内容。 (二)设计进度控制是施工进度控制的前提。
(三)设计进度控制是设备和材料供应进度控制的前提。
5.1.2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工作程序:建设工程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出图控制, 5.1.3 控制目标和计划体系
分阶段目标:设计准备、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分专业目标:
5.1.4影响建设工程设计工作进度的因素 (1)建设意图及要求改变的影响。 (2)设计审批时间的影响。
(3)设计各专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影响。 (4)工程变更的影响。
(5)材料代用、设备选用失误的影响。 5.1.5建设工程设计阶段进度控制的措施
(1)建立计划部门,负责设计单位年度计划的编制和工程项目设计进度计划的编制。 (2)建立健全设计技术经济定额,按定额要求进行计划的编制与考核。 (3)实行设计工作技术经济责任制。
(4)编制切实可行的设计总进度计划、阶段性设计进度计划和设计进度作业计划。 (5)认真实施设计进度计划,力争设计工作有节奏、有秩序、合理搭接地进行。
(6)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尽量避免进行
第六章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6.1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目标的确定 6.1.1施工进度控制目标体系:
保证工程项目按期建成交付使用,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 (1)按项目组成分解,确定各单位工程开工及交工动用日期; (2)按承包单位分解,明确分工条件和承包责任; (3)按施工阶段分解,划定进度控制分界点。 (4)按计划工期分解,组织综合施工。 6.1.2 施工进度控制目标的确定
主要依据有:建设工程总进度目标对施工工期的要求;工期定额、类似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工程难易程度和工程条件的落实情况等。
施工进度分解目标时,还要考虑以下各个方面:
(1)对于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应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建设。 (2)合理安排土建与设备的综合施工。
(3)参考同类建设工程的经验来确定施工进度目标。
(4)做好资金供应能力、施工力量配备、物资(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能力与施工进度的平衡工作,确保工程进度目标的要求而不使其落空。 (5)考虑外部协作条件的配合情况。
(6)考虑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限制条件。 6.2 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内容
6.2.1编制施工进度控制方案 (《监理规范》5.6.2条及条文说明) 施工进度控制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施工进度控制目标分解图;
(2)实现施工进度控制目标的风险分析; (3)施工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深度; (4)监理人员对进度控制的职责分工; (5)进度控制工作流程;
(6)进度控制的方法(包括进度检查周期、数据采集方式、进度报表格式、统计分析方法等); (7)进度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等); (8)尚待解决的有关问题。 6.2.2审核施工进度计划;
审核的内容主要有:(《监理规范》条文说明5.6.1条)
(1)进度安排是否符合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中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中开工、竣工日期的规定。
(2)施工总进度计划中的项目是否有遗漏,分期施工是否满足分批动用的需要和配套动用的要求。 (3)施工顺序的安排是否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
(4)劳动力、材料、构配件、设备及施工机具、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供应计划是否能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供应是否均衡、需求高峰期是否有足够能力实现计划供应。
(5)总包、分包单位分别编制的各项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之间是否相协调,专业分工与计划衔接是否明确合理。
(6)对于业主负责提供的施工条件(包括资金、施工图纸、施工场地、采供的物资等),在施工进度计划中安排得是否明确、合理,是否有造成因业主违约而导致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的可能存在。
如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施工进度计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承包单位提出书面修改意见(也称整改通知书),并协助承包单位修改。其中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业主汇报。 6.2.3按年、季、月编制工程综合计划 6.2.4下达工程开工令
6.2.5协助承包单位实施进度计划 6.2.6监督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专业监理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 (1)检查和记录实际进度完成情况;
(2)通过下达监理指令、召开工地例会、各种层次的专题协调会议,督促承包单位按期完成进度计划; (3)当发现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时,总监理工程师应指令承包单位采取调整措施。 6.2.7组织现场协调会
6.2.8签发工程进度款支付凭证 6.2.9审批工程延期
6.2.10向业主提供进度报告
6.2.11督促承包单位整理技术资料
6.2.12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提交质量评估报告 6.2.13整理工程进度资料 6.2.14工程移交
6.3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6.3.1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计算工程量
(二)确定各单位工程的施工期限
(三)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开竣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关系 (四)编制初步施工总进度计划 (五)编制正式施工总进度计划 6.3.2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 (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1.划分工作项目
2.确定施工顺序 3.计算工程量
4.计算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 5.确定工作项目的持续时间 6.绘制施工进度计划图
7.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6.4施工进度计划实施早的检查与调整 6.4.1影响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1)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的影响。 (2)物资供应进度的影响。 (3)资金的影响。 (4)设计变更的影响。 (5)施工条件的影响。 (6)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
(7)承包单位自身管理水平的影响。 6.4.2施工进度的动态检查 (一)施工进度的检查方式:
(1)定期地、经常地收集由承包单位提交的有关进度报表资料。 (2)由驻地监理人员现场跟踪检查建设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 (二)施工进度的检查方法:主要方法是对比法。 6.4.3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缩短工期;一是通过组织搭接作业或平行作业来缩短工期。
(一)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1.组织措施;2.技术措施;3.经济措施;4.其他配套措施 (二)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5.3 工程建设物资供应的进度控制 5.3.1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 (一)物资需求计划的编制 (二)物资储备计划的编制 (三)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 (四)申请、订货计划的编制 (五)采购、加工计划的编制 (六)国外进口物资计划的编制
5.3.2监理工程师控制物资供应进度的工作内容 1.协助业主进行物资供应的决策 2.组织物资供应招标工作
3.编制、审核和控制物资供应计划
一、网络计划技术基本概念
三、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一)、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