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节日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

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XX”“XX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

(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

(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

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

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X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导入

1、美丽的内蒙草原

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

2、热闹的那达慕

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那达慕!

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中写了什么?(请同学读词)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

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更深的了解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

(播放课件,《那达慕之歌》作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结合课件作补充,让学生了解“那达慕”的来历、节日活动内容、现在的“那达慕”等信息。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

教学反思:

学生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赛马、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比如摔跤,课本上规定了节奏X—∣XX∣X—∣X0∣,还规定了只能用56123五个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就有多种可能性,就要看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2/4

5—∣55∣55∣50∣5—∣65∣6—∣50∣1—∣56∣1—∣50∣

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1—∣66∣5—∣60∣

嗨嗨嗨嗨嗨

又如射箭,课本中只规定用X—∣X00∣X—∣X00∣的节奏,X—是表现箭飞出去的声音;X0是表现箭中靶的声音,现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模仿,这就要动脑筋了,可能要用上许多非常规的演奏方法,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还要请同学们注意第21页的排成圈状的图片,这图片表明了活动的路线,但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从加油歌开始,中间插入摔跤、射箭、歌唱、和赛马,最后在加油声中结束。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活动如果进行,每个组里谁表现摔交,如何伴唱,谁表演赛马,谁来用打击乐器伴奏,如何伴奏,谁表演射箭,谁来用打击乐器模仿其声音效果,如果模仿,谁来唱《那达慕之歌》,其他的人干什么,谁来唱加油歌,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几遍等。

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和赛马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形成高潮。 教学反思: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有创新能力。

人教新课标版音乐四上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教案2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3.发声练习。

4.节奏练习,强拍上弱起的节奏练习。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1)前5小节构成一个乐句,歌曲在强拍上弱起,紧接着又将第二小节第二拍的音延长至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又形成了第二次的弱起小节,这三处巧妙的设计打破了二四拍的工整格式,使歌曲一开始就呈现别具一格的特色。

(2)学生自学第1—5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后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4)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注意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三、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1.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2.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训练技能,激励发展,听、唱、想、做。

总结下课。

教学后记:

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学生能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

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XX”“XX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

(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

(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

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

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音乐活动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X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反思:学生能专心投入的欣赏音乐,学习用手鼓的为音乐伴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导入

1、美丽的内蒙草原

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

2、热闹的那达慕

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那达慕!

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中写了什么?(请同学读词)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

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更深的了解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

(播放课件,《那达慕之歌》作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结合课件作补充,让学生了解“那达慕”的来历、节日活动内容、现在的“那达慕”等信息。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

教学反思:

学生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赛马、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比如摔跤,课本上规定了节奏X—∣XX∣X—∣X0∣,还规定了只能用56123五个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就有多种可能性,就要看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2/4

5—∣55∣55∣50∣5—∣65∣6—∣50∣1—∣56∣1—∣50∣

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1—∣66∣5—∣60∣

嗨嗨嗨嗨嗨

又如射箭,课本中只规定用X—∣X00∣X—∣X00∣的节奏,X—是表现箭飞出去的声音;X0是表现箭中靶的声音,现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模仿,这就要动脑筋了,可能要用上许多非常规的演奏方法,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还要请同学们注意第21页的排成圈状的图片,这图片表明了活动的路线,但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从加油歌开始,中间插入摔跤、射箭、歌唱、和赛马,最后在加油声中结束。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活动如果进行,每个组里谁表现摔交,如何伴唱,谁表演赛马,谁来用打击乐器伴奏,如何伴奏,谁表演射箭,谁来用打击乐器模仿其声音效果,如果模仿,谁来唱《那达慕之歌》,其他的人干什么,谁来唱加油歌,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几遍等。

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和赛马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形成高潮。 教学反思: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有创新能力。

人教新课标版音乐四上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教案2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3.发声练习。

4.节奏练习,强拍上弱起的节奏练习。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1)前5小节构成一个乐句,歌曲在强拍上弱起,紧接着又将第二小节第二拍的音延长至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又形成了第二次的弱起小节,这三处巧妙的设计打破了二四拍的工整格式,使歌曲一开始就呈现别具一格的特色。

(2)学生自学第1—5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后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4)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唱后两个乐句的曲调,注意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三、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1.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2.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训练技能,激励发展,听、唱、想、做。

总结下课。

教学后记:

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学生能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相关内容

  • 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 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来,由于时尚文化和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导致青少年对传统节 日文化反倒淡漠了.其实,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中国特色", 连着民族的根,系着中华的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 够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 客观 ...

  • 教案[快乐的节日生活]
  •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教案 四年级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 主题二"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第三课"快乐的节日生活"(第二课时) 富锦小学 吕宏伟 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及节日习俗. 2通过让学生搜集少数民族的节日和节 ...

  • 全国性传统节庆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分析
  • 第31卷第2期(2013年第2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No.2Vol.31No.22013 全国性传统节庆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 ...

  • [精品]优质课多彩的节日教案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品社教学设计--<多彩的节日>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为我国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感到自豪,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感受民族悠久的历史.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目标: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

  • 关于福师大仓山校区大学生中国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研究报告
  • 关于福师大仓山校区大学生中国传 统节日意识的调查研究报告 学院:社会历史学院 年级:2012级 专业:图书馆学专业 调查员:陈俣([1**********]9) 陈赫男([1**********]0) 陈露([1**********]1) 林秀清([1**********]2) 目录 一.导言 (一 ...

  • 56个民族来历大全
  • 1.蒙古族 (m ě ng g 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 ' 逐水草而迁徙 ' 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 ' 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 ' 那达慕 ' 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 ...

  •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题目: 新疆大学生各民族节庆习俗调查 小 组 成 员: 院系专业班级: 2015年12月20日 调查报告正文: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 节庆习俗,是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在新疆生活学习 ...

  • 名族常识五.六年级教案
  • 名族常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 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2.过程与方法: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 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3.情感态度与 ...

  • 节日建构与民族身份表达_基于德昂族浇花节与傣族泼水节的比较研究
  • 第32卷第4期2012年7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32No.4Jul.2012 节日建构与民族身份表达 ---基于德昂族浇花 ...

  •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 摘 要: 古代诗歌与传统节日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文课本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了精挑细选,供学生诵读.学习并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重任.所以古诗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