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饥饿

  “到点了,吃饭去!”   “时间到了,该吃饭了!”   相信这样的声音您肯定不会陌生。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几乎每天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语,然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饭桌、食堂或餐馆美美地饱餐一顿。   可是,当您在尽情享受美食的时候,不知您是否认真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到了“该吃饭”的时间,您很自然地去大吃特吃的时候,您的肚子是不是真的感到了饥饿呢?您究竟是为了填饱辘辘的饥肠而进食,还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进食?   减肥为什么那么难?   众所周知,减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当今这个几近病态地追求以瘦为美的时代,很多女孩更是谈“肥”色变。虽然从医学角度来讲,人们通常认为肥胖是一种生理现象,减肥也多从生理角度去考虑。然而,很多心理学家却认为,心理因素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各类减肥产品和服务充斥我们的身边,实际上却似乎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控制肥胖。大部分肥胖的人尝试采用各种各样减肥的方法,但是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做到不再长胖,大部分减肥的人后来又重新得到了他们所失去的体重。结果就是,他们一生花了许多的时间一次又一次地要减轻那同样的一部分重量。   减肥真的就这么难么?抑或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掌握肥胖的真正原因?还有没有更好的减肥方法?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对这种种疑问做出了回答。   前面提到,很多人一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大吃特吃,却忽略了一项基本的事实——自己的肚子是不是真的饿了?自己此时此刻真的需要进食补充营养吗?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很多人,尤其是肥胖者,往往并不是以肚子是否饥饿这样的内部原因,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外部原因作为进食的依据。   时间上的“饥饿感”   在一次精心设计的心理学实验中,心理学家沙赫特和格罗斯发现,当你骗肥胖者使他相信吃饭时间(把钟表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到了,他们就会吃东西,而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饿了,而体重正常的人却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摄食。   这个有趣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参加实验的被试者在下午较晚的时候,被带入实验室参加实验。他们待的房间里面,有一个拨得比正常时间快一些或慢一些的座钟。比如,假定准确的时间是 17∶30,实验设计者会故意把钟弄的快一点(拨在 18∶05),或者弄的慢一些(拨在 17∶20)。实验者走进屋子,大声地咀嚼着饼干,手里还拿着一大盒饼干。他把饼干放在桌上,请参加实验的被试者随意取食,然后借故离开房间,留下被试者独自守着一大盒饼干。实验结束之后通过称量饼干盒里面所剩饼干的重量来计算出被试者吃掉了多少饼干。   这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时钟上的“虚假时间”指示为 18∶05,那么胖子所吃掉的饼干的量正好大约是“虚假时间”指示 17∶20 时的两倍;而体重正常的人就相反,他们在“虚假时间”指示为18∶05时吃的饼干比在“虚假时间”17∶20 时吃的较少。体重正常者对自己这种行为的解释是,他们不愿意多吃,因为担心这会影响到即将来临的正餐。与之相反,肥胖的人会更容易对钟表这一外部刺激做出反应,增加食物的摄取量,就因为他们认为到了“吃饭的时间”。   实际上,由于在时针拨快或拨慢两种情况下真实的时间都是 17∶30,受试者身体的内部刺激,如血糖、胃的排空程度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这两种情况之下,他们生理上的饥饿感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他们的饮食受内部环境生理状况控制,那么不管钟表指示18∶05 还是17∶20,他们应该摄取相同的食物量。因此,沙赫特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肥胖的人之所以难于控制他们的体重,是因为他们对环境里不可控制的外界因素作出反应而进食。换句话说,肥胖者更多的是根据时间上的“饥饿感”而不是生理上的饥饿感来进食的。   进食习惯与作息时间   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作息时间的缘故,也使得很多人养成了一到固定时间就必须吃饭的习惯。道理很简单——现在不吃饭,待会儿可能就没有时间吃啦!这当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是对于肥胖者,这进一步强化心理上随着时间出现的“饥饿感”,如果到了“吃饭的时间”却因故没有进食的话,有些人就会觉得焦虑不安、情绪烦躁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于是乎,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很多超出机体需要量的营养,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肥胖者减肥屡屡失败,体重频频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了,通过我们的文章明白了时间和进食的关系之后,肥胖的朋友下一次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又不由自主地准备大吃一顿的时候,不妨扪“肚”自问:“我肚子真的饿了吗?”

  “到点了,吃饭去!”   “时间到了,该吃饭了!”   相信这样的声音您肯定不会陌生。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几乎每天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语,然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饭桌、食堂或餐馆美美地饱餐一顿。   可是,当您在尽情享受美食的时候,不知您是否认真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到了“该吃饭”的时间,您很自然地去大吃特吃的时候,您的肚子是不是真的感到了饥饿呢?您究竟是为了填饱辘辘的饥肠而进食,还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进食?   减肥为什么那么难?   众所周知,减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当今这个几近病态地追求以瘦为美的时代,很多女孩更是谈“肥”色变。虽然从医学角度来讲,人们通常认为肥胖是一种生理现象,减肥也多从生理角度去考虑。然而,很多心理学家却认为,心理因素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各类减肥产品和服务充斥我们的身边,实际上却似乎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控制肥胖。大部分肥胖的人尝试采用各种各样减肥的方法,但是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做到不再长胖,大部分减肥的人后来又重新得到了他们所失去的体重。结果就是,他们一生花了许多的时间一次又一次地要减轻那同样的一部分重量。   减肥真的就这么难么?抑或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掌握肥胖的真正原因?还有没有更好的减肥方法?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对这种种疑问做出了回答。   前面提到,很多人一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大吃特吃,却忽略了一项基本的事实——自己的肚子是不是真的饿了?自己此时此刻真的需要进食补充营养吗?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很多人,尤其是肥胖者,往往并不是以肚子是否饥饿这样的内部原因,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外部原因作为进食的依据。   时间上的“饥饿感”   在一次精心设计的心理学实验中,心理学家沙赫特和格罗斯发现,当你骗肥胖者使他相信吃饭时间(把钟表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到了,他们就会吃东西,而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饿了,而体重正常的人却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摄食。   这个有趣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参加实验的被试者在下午较晚的时候,被带入实验室参加实验。他们待的房间里面,有一个拨得比正常时间快一些或慢一些的座钟。比如,假定准确的时间是 17∶30,实验设计者会故意把钟弄的快一点(拨在 18∶05),或者弄的慢一些(拨在 17∶20)。实验者走进屋子,大声地咀嚼着饼干,手里还拿着一大盒饼干。他把饼干放在桌上,请参加实验的被试者随意取食,然后借故离开房间,留下被试者独自守着一大盒饼干。实验结束之后通过称量饼干盒里面所剩饼干的重量来计算出被试者吃掉了多少饼干。   这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时钟上的“虚假时间”指示为 18∶05,那么胖子所吃掉的饼干的量正好大约是“虚假时间”指示 17∶20 时的两倍;而体重正常的人就相反,他们在“虚假时间”指示为18∶05时吃的饼干比在“虚假时间”17∶20 时吃的较少。体重正常者对自己这种行为的解释是,他们不愿意多吃,因为担心这会影响到即将来临的正餐。与之相反,肥胖的人会更容易对钟表这一外部刺激做出反应,增加食物的摄取量,就因为他们认为到了“吃饭的时间”。   实际上,由于在时针拨快或拨慢两种情况下真实的时间都是 17∶30,受试者身体的内部刺激,如血糖、胃的排空程度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这两种情况之下,他们生理上的饥饿感应该是一样的。如果他们的饮食受内部环境生理状况控制,那么不管钟表指示18∶05 还是17∶20,他们应该摄取相同的食物量。因此,沙赫特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肥胖的人之所以难于控制他们的体重,是因为他们对环境里不可控制的外界因素作出反应而进食。换句话说,肥胖者更多的是根据时间上的“饥饿感”而不是生理上的饥饿感来进食的。   进食习惯与作息时间   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作息时间的缘故,也使得很多人养成了一到固定时间就必须吃饭的习惯。道理很简单——现在不吃饭,待会儿可能就没有时间吃啦!这当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是对于肥胖者,这进一步强化心理上随着时间出现的“饥饿感”,如果到了“吃饭的时间”却因故没有进食的话,有些人就会觉得焦虑不安、情绪烦躁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于是乎,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很多超出机体需要量的营养,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肥胖者减肥屡屡失败,体重频频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了,通过我们的文章明白了时间和进食的关系之后,肥胖的朋友下一次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又不由自主地准备大吃一顿的时候,不妨扪“肚”自问:“我肚子真的饿了吗?”


相关内容

  • 饥饿营销的死胡同
  • 作者: 销售与市场 2015年02期 "饥饿营销"一词容易让人联想所谓"效率工资".两者颇为相似,都是无根浮萍,臆想之物,没有参照物. 不靠谱的"饥饿营销" 所谓"饥饿营销",按其本意是说商家刻意控制出货量,造成商品紧俏 ...

  • 饥饿的莫言
  • 莫言一直是饥饿着的,既有腹欲的饥饿,也有心灵的饥饿,还有理想的饥饿. 莫言出身乡村,和那时许多出身底层的许多人们一样,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记得莫言在一篇赴宴的短文中,描述过他对宴席上美味的向往,本来家里是安排他赴宴的,他母亲还是要他先去上学,放学回来再去赴宴,可惜的是等他回来,那宴席已开了,是母亲去的 ...

  • 浅析"小米"手机饥饿营销
  • [摘要]以小米手机成功的营销技术为载体,通过浅析小米手机的营销手段,介绍了饥饿营销的实施条件,以及小米手机饥饿营销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不足,供其他企业参考. [关键词]小米手机:饥饿营销 一.饥饿营销概述 饥饿营销通过有计划的放货节奏控制,造成市面上大面积缺货的现状或假象,物以稀为贵,进而引发消费者的 ...

  • 浅析小米手机饥饿营销策略
  • 浅析小米手机饥饿营销策略 [摘 要]近4年来,小米手机神话般的崛起引发了人们对国产手机的关注,神话般崛地而起的小米缘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们将视角锁定小米手机,发现了饥饿营销的魅力,透过小米一窥饥饿营销的奥秘,并通过分析小米手机的营销手段挖掘饥饿营销给国产手机营销策略带来了哪些启示. [关键词]饥饿 ...

  • 时间上的"饥饿感"
  • 众所周知,减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当今这个几近病态地追求"以瘦为美"的时代,很多女孩更是谈"肥"色变. 减肥为什么那么难 虽然从医学角度来讲,人们通常认为肥胖是一种生理现象,减肥也多从生理角度去考虑.然而,很多心理学家却认为,心理因素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

  • 电影[饥饿游戏]中学舌鸟的象征意义
  • [摘要]本文从象征人类学视角解读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饥饿游戏>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饥饿游戏>中学舌鸟的象征意义.学舌鸟在<饥饿游戏>中的不同时空背景下体现出了四个层面的象征意义,包括政治意义.族群意义.文化意义以及精神意义.通过对学舌鸟的 ...

  • 像莫言那样铭记"饥饿"
  • 10月16日是第21个"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局向全国广大粮食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国家粮食局倡导本系统职工进行"24小时饥饿体验",当然不错.并 ...

  • 浅析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
  • 浅析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 摘要: 在现今的中国手机市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手机市场呈现多 样化,因此,选择正确的营销方式对提高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至关重要.在此背 景下,本论文以小米手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米手机在市场中如何选择.确定饥 饿营销方式,并且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手机市场开拓一片天地.同时本 ...

  • 阅读遭遇饥饿
  • 阅读遭遇饥饿 怎样学习语文?怎样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不仅是许多学生关心的事情,也是不少家长经常询问的问题.我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解决语文的"源头活水".那么,语文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学生除了有限的生活"源头"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