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中国民俗网2009/8/6 10:43:41 20179
祠堂,又称公厅,祖祠,潮汕城乡,几乎处处都有。
潮汕祠堂对联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以本族先祖的功名、宦绩创作出来的。如潮汕林姓为商代王子比干之后,开闽林氏第十六代始祖林披的九个儿子都考中进士,且都担任州刺史(又称州牧)。入潮林氏除了出文状元林大钦和武状元林德镛之外,还有文进士50人和武进士10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名贤辈出,潮汕林氏祠堂所贴的“本出三仁王子裔;宗承九牧大夫家。”、“九龙衍派家声远;十德流芳世泽长”。“唐宋元明十八状元三宰相;诗书礼乐八百进士五封候。”“北伐上书权贵犹惊名士笔;南归读易文明常系老臣心。”等对联取材的就是林氏先祖的这一史实。其他的如澄海上砂庄氏的祠堂对联“都督家声远;状元门第新。”潮汕张氏的祠堂对联:“古瀛州今粤地书香两省本支荣;唐正将宋乡贤名著异代世系远”。潮汕倪氏的祠堂对联“天降奎星望重千乘箬缨世仰宰相系;祖题雁塔功留金华青史入钦尚书家。”揭阳榕城凤围村邢氏宗祠正门的对联“中宪门第;提举家风”。揭阳五蔡新围村蔡氏宗祠对联“大夫门第;宰相家风。”潮汕蔡氏的祠堂对联“四谏经邦功昭赤县忠宋室;万安巨渡桥筑洛阳惠黎民。”等等都属于歌颂本族先贤功绩的对联。
四、祠堂灯笼与潮人先祖功名、官衔及姓氏雅称
潮汕祠堂的外观除了采用嵌瓷、木雕、石雕、灰塑、墙画、等装饰工艺之外,在厅堂门上悬挂上两盏灯笼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不过,现在很多祠堂的灯笼一般只在新春期间挂上,一过元宵即被收起。
潮汕祠堂的灯笼有两个作用:
一是褒扬先祖功业。不少潮汕祠堂的灯笼都要在上面写上本族祖先经科举途径考取的功名,或是写上捐纳所得的虚衔,或是写上前担任过的官职。比如揭东县月城镇赤岸村蔡氏祖祠“四晋公室”的灯笼上写的“岁进士”,即属该村六世祖四晋公通过捐纳所得的虚衔。而相邻的新围村蔡氏祖厅的灯笼上写着的“朝奉大夫”则是该村九世祖辉彩公生前担任过的官职。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潮汕姓氏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祠堂的灯笼上写着先祖的功名、官职实际上是潮人通过灯笼这一特殊的裁体,表现了对本族先祖的道德功名的缅怀和对祖宗所取得的业绩的赞美,同时也含有承先启后,激励后人奋发向上之意。
二是体现潮汕姓氏的雅称。潮汕地区有的乡村因创业时间较晚,历史上尚未有过考中功名或出仕的显赫人物等原因,其祠堂的灯笼则通常要用“XX世家”或“XX旧家”等格式写明本族的姓氏雅称。如潮汕吴氏雅称“延陵世家”,潮汕黄氏雅称“江夏世家,”潮汕萧氏雅称“兰陵世家”,潮汕倪氏雅称“金华世家”,潮汕刘氏雅称“彭城世家”,潮汕罗氏雅称“豫章世家”,潮汕许氏雅称“高阳世家”等等。
也有的潮汕姓氏直接将自己的姓氏雅称写在祠堂正门的匾额上,如潮汕陈氏公厅的门额“颖川旧家”,揭东县锡场浦南村吴氏祠堂的门额“延陵旧家”等等即属这种情况。
五、由祠堂的人物壁画看中原文化与潮汕文化的交融
壁画又称墙画,是直接在墙壁表面上运用彩绘的手法绘制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的一种装饰艺术。壁画没有木雕、石雕、灰塑、嵌瓷等装饰工艺那样费时费力和耗资多,而且用料简单,操作方便,因而成为众多祠堂采用最多的一种装饰工艺。
壁画广泛应用于祠堂的檐木、正壁、后壁等部位的装饰,题材有各种花草虫鱼、祥禽瑞兽、江河水族、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与潮汕木雕所刻的内容大同小异。其中的人物壁画,以其题材广泛、画工精细、意义祥和、美观耐用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潮汕祠堂的人物壁画的内容可分为下列五个方面:
(1)民间传说。如牛郎织女、七姐下凡、水漫金山寺、大闹天宫、嫦娥奔月、王母庆寿、仙姬送子、八仙过海、天女散花等。
(2)戏曲故事。如薛仁贵征西、王茂生进酒、六郎斩子、陈三五娘、穆桂花大破天门阵、余太君挂帅出征、桃花过渡等。
(3)名著片段。这些壁画取材于中国古曲名著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精彩片段创作而成。如《水浒》中的“三打祝家庄”、“智取大名府”;《隋唐演义》中的“郭子仪拜寿”、“李旦登基”、“薛仁贵挂帅”;《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三英战吕布”、“刘备招亲”、“草船借箭”、“空城计”;《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等。. (4)历史事件。这些祠堂人物壁画以历代的发生的有进步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如姜子牙八十遇文王、专诸刺王僚、伍子胥举鼎、将相和、苏武牧羊、昭君出塞、五虎平西、岳飞抗金、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及赞美韩愈被贬来潮州任刺史的“蓝关雪”,以明代潮州七贤进京考试为题材的“七贤进京”等。
(5)名宦传奇。如罗诤教子、包公会李后等。
由上面的列举不难看出,潮汕祠堂的人物壁画的题材绝大多数来自中原地区历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涌现出来的备受后人传颂的历史人物、流行于中原地区的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古代中原地区文学家所著的文学名著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精彩片段等等;这可以充分说明,潮人的先祖从中原地区南迁入潮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由潮汕祠堂的人物壁画可以看出,潮汕文化是由包括中原文化在内的许多外来文化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发展而成的。
六、结论
潮汕祠堂是潮人对祖宗先人的崇拜,追念“祖功宗德”的活动场所,是潮人“慎远追宗”“敬宗睦族”精神的物质表现,是维系潮人宗族内部的团结,增强宗族凝聚力和相互之间的联络沟通的特殊载体。
潮汕祠堂的建筑讲究风水,从外到内极其注重装饰,集嵌瓷、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工艺美术于一体,终合施用,交相辉映,从而达到金碧辉煌、豪华典雅、宏伟壮丽和自然和谐的建筑效果。整座潮汕祠堂可以说是一座艺术宝库,不愧“潮州厝,皇宫起”和“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雅称。
潮汕祠堂的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不仅向世人展示出历代潮汕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和杰出的聪明才智,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潮汕文化是一种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等外来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多元性文化。
责任编辑:田梦怡
民俗文化|中国民俗网2009/8/6 10:43:41 20179
祠堂,又称公厅,祖祠,潮汕城乡,几乎处处都有。
潮汕祠堂对联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以本族先祖的功名、宦绩创作出来的。如潮汕林姓为商代王子比干之后,开闽林氏第十六代始祖林披的九个儿子都考中进士,且都担任州刺史(又称州牧)。入潮林氏除了出文状元林大钦和武状元林德镛之外,还有文进士50人和武进士10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名贤辈出,潮汕林氏祠堂所贴的“本出三仁王子裔;宗承九牧大夫家。”、“九龙衍派家声远;十德流芳世泽长”。“唐宋元明十八状元三宰相;诗书礼乐八百进士五封候。”“北伐上书权贵犹惊名士笔;南归读易文明常系老臣心。”等对联取材的就是林氏先祖的这一史实。其他的如澄海上砂庄氏的祠堂对联“都督家声远;状元门第新。”潮汕张氏的祠堂对联:“古瀛州今粤地书香两省本支荣;唐正将宋乡贤名著异代世系远”。潮汕倪氏的祠堂对联“天降奎星望重千乘箬缨世仰宰相系;祖题雁塔功留金华青史入钦尚书家。”揭阳榕城凤围村邢氏宗祠正门的对联“中宪门第;提举家风”。揭阳五蔡新围村蔡氏宗祠对联“大夫门第;宰相家风。”潮汕蔡氏的祠堂对联“四谏经邦功昭赤县忠宋室;万安巨渡桥筑洛阳惠黎民。”等等都属于歌颂本族先贤功绩的对联。
四、祠堂灯笼与潮人先祖功名、官衔及姓氏雅称
潮汕祠堂的外观除了采用嵌瓷、木雕、石雕、灰塑、墙画、等装饰工艺之外,在厅堂门上悬挂上两盏灯笼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不过,现在很多祠堂的灯笼一般只在新春期间挂上,一过元宵即被收起。
潮汕祠堂的灯笼有两个作用:
一是褒扬先祖功业。不少潮汕祠堂的灯笼都要在上面写上本族祖先经科举途径考取的功名,或是写上捐纳所得的虚衔,或是写上前担任过的官职。比如揭东县月城镇赤岸村蔡氏祖祠“四晋公室”的灯笼上写的“岁进士”,即属该村六世祖四晋公通过捐纳所得的虚衔。而相邻的新围村蔡氏祖厅的灯笼上写着的“朝奉大夫”则是该村九世祖辉彩公生前担任过的官职。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潮汕姓氏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祠堂的灯笼上写着先祖的功名、官职实际上是潮人通过灯笼这一特殊的裁体,表现了对本族先祖的道德功名的缅怀和对祖宗所取得的业绩的赞美,同时也含有承先启后,激励后人奋发向上之意。
二是体现潮汕姓氏的雅称。潮汕地区有的乡村因创业时间较晚,历史上尚未有过考中功名或出仕的显赫人物等原因,其祠堂的灯笼则通常要用“XX世家”或“XX旧家”等格式写明本族的姓氏雅称。如潮汕吴氏雅称“延陵世家”,潮汕黄氏雅称“江夏世家,”潮汕萧氏雅称“兰陵世家”,潮汕倪氏雅称“金华世家”,潮汕刘氏雅称“彭城世家”,潮汕罗氏雅称“豫章世家”,潮汕许氏雅称“高阳世家”等等。
也有的潮汕姓氏直接将自己的姓氏雅称写在祠堂正门的匾额上,如潮汕陈氏公厅的门额“颖川旧家”,揭东县锡场浦南村吴氏祠堂的门额“延陵旧家”等等即属这种情况。
五、由祠堂的人物壁画看中原文化与潮汕文化的交融
壁画又称墙画,是直接在墙壁表面上运用彩绘的手法绘制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的一种装饰艺术。壁画没有木雕、石雕、灰塑、嵌瓷等装饰工艺那样费时费力和耗资多,而且用料简单,操作方便,因而成为众多祠堂采用最多的一种装饰工艺。
壁画广泛应用于祠堂的檐木、正壁、后壁等部位的装饰,题材有各种花草虫鱼、祥禽瑞兽、江河水族、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与潮汕木雕所刻的内容大同小异。其中的人物壁画,以其题材广泛、画工精细、意义祥和、美观耐用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潮汕祠堂的人物壁画的内容可分为下列五个方面:
(1)民间传说。如牛郎织女、七姐下凡、水漫金山寺、大闹天宫、嫦娥奔月、王母庆寿、仙姬送子、八仙过海、天女散花等。
(2)戏曲故事。如薛仁贵征西、王茂生进酒、六郎斩子、陈三五娘、穆桂花大破天门阵、余太君挂帅出征、桃花过渡等。
(3)名著片段。这些壁画取材于中国古曲名著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精彩片段创作而成。如《水浒》中的“三打祝家庄”、“智取大名府”;《隋唐演义》中的“郭子仪拜寿”、“李旦登基”、“薛仁贵挂帅”;《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三英战吕布”、“刘备招亲”、“草船借箭”、“空城计”;《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等。. (4)历史事件。这些祠堂人物壁画以历代的发生的有进步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如姜子牙八十遇文王、专诸刺王僚、伍子胥举鼎、将相和、苏武牧羊、昭君出塞、五虎平西、岳飞抗金、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及赞美韩愈被贬来潮州任刺史的“蓝关雪”,以明代潮州七贤进京考试为题材的“七贤进京”等。
(5)名宦传奇。如罗诤教子、包公会李后等。
由上面的列举不难看出,潮汕祠堂的人物壁画的题材绝大多数来自中原地区历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涌现出来的备受后人传颂的历史人物、流行于中原地区的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古代中原地区文学家所著的文学名著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精彩片段等等;这可以充分说明,潮人的先祖从中原地区南迁入潮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由潮汕祠堂的人物壁画可以看出,潮汕文化是由包括中原文化在内的许多外来文化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发展而成的。
六、结论
潮汕祠堂是潮人对祖宗先人的崇拜,追念“祖功宗德”的活动场所,是潮人“慎远追宗”“敬宗睦族”精神的物质表现,是维系潮人宗族内部的团结,增强宗族凝聚力和相互之间的联络沟通的特殊载体。
潮汕祠堂的建筑讲究风水,从外到内极其注重装饰,集嵌瓷、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工艺美术于一体,终合施用,交相辉映,从而达到金碧辉煌、豪华典雅、宏伟壮丽和自然和谐的建筑效果。整座潮汕祠堂可以说是一座艺术宝库,不愧“潮州厝,皇宫起”和“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雅称。
潮汕祠堂的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不仅向世人展示出历代潮汕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和杰出的聪明才智,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潮汕文化是一种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等外来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多元性文化。
责任编辑:田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