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难辨梭菌所致抗生素相关腹泻的调查报告

一起难辨梭菌所致抗生素相关腹泻的调查报告

武汉总医院

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病房于1998年12月29日――1999年3月16日期间,先后发生了5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病情发展迅速,感染人数集中,经微生物学证实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3,女2,年龄平均71岁。基础疾病:脑梗塞1例,癫痫1例,糖尿病伴脑梗塞1例,脑出备2例。5例都属危重病人。5例均并发严重肺部感染,4例做了气管切开。5例都经胃管进食。

1.2临床表现

患者因肺部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在用药的第3-7天发生腹泻,4例解稀水便间或糊状便,1例以鲜红色备便为首发症状,其后糊状便。腹泻次数一般10余次/日,最多达40次/日,腹泻持续5-7天,,最长达53天。有2例停用抗生素症状好转,再用抗生素而复发。3例伴呕备,其中1例因大呕备致死。5例均有中低热。

1.3血液及大便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者4例。血液生化检查,血浆蛋白减少2例,血清电解质低2例。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球或红白球细胞3例。一般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雷菌培养阳性1例。选择性厌氧培养基(CCFA )培养4例,3例阳性,经鉴定,2例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1例为厌氧球菌。

1.4纤维肠镜检查

2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1例提示结肠多发性溃疡直肠粘膜多处黄色伪膜,另1例因小肠出血伴休养克,结肠显示苍白、水肿,未见明确病灶。

1.5治病与转归

5例病人,停用抗生素后自愈1例,死之2例,治愈2例。治病药物采用3霉素和替硝唑联合静脉用7-10天,腹泻症状好转后,先停用霉素,继续使用替硝唑至腹泻症状消失。同时并以其它对症及支持疗法

2. 流行病学特征

2.1暴露时间,首例病人腹泻症状出现在98年12月29日,于发病后第56天大出血休克致死。第2例病人于99.2.17出现症状,后3例病人集中在3月上旬发病。其中有4例病人同住一室。

2.2抗生素使用相关性

5例病人有2例单独使用复达欣后第4天出现腹泻症状。曾停滞不前用抗生纱必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腹泻好转。再次使用头孢必后又出现腹泻而再次停用抗生素。其中1例腹泻自行缓解,另一例腹泻迁延不愈死亡。

其它3例病人联合使用抗生素环丙沙星+头孢必,分别于用药后第3天,第4天,第7天出现症状。2例曾用抗真菌药治疗无效,改用万古霉素和替硝唑治疗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3.1

难辩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 是厌氧革兰阳性芽胞杆菌,属条件致病菌,1978年Bartlett 等首次证明CD 与AAD 有关。CD 常见于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肠道的主要菌群脆弱类杆菌与CD 竞争,使具有对抗的特异性厌氧菌--乳酸杆菌类被抑制,从而耐药性CD 过度增殖,并产生毒素引起肠道的炎症病理变化而发病。

本组病例除使用抗生素外,更与病人是高龄患者,尤其是插胃管鼻饲后影响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更易感染。但是,在同一时期内两间重症病房中,连续发生了5例同类病状的病人(56%,5/9),呈现出院内感染的小流行趋势,这一现象尚难完全以内源性感染解释。第1例至第2例间隔1个半月,随后3例在半个月内相继发生,提示本次CD 感染除内源性感染因素外,尚有外源性交叉感染可能的存在。但对环境检测中来得到外环境污染之证据。

3.2根据临床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发热,外地人周血白细胞增高,不易解释的球蛋白血症等症状,应考虑AAD 的存在。可停用抗生素观察,及做大便常规培养,霉菌培养及菌群比等相关检查。而对查找CD 菌,则有赖于大便标本中找出细菌或检测出细菌毒素。

目前实验室诊断采取头霉甲氧噻吩环影氨酸-果糖卵黄琼脂培养荃(简称CCFA) ,作为一种选择性培养荃,便难以培养人CD 菌较易生长。

CD产生肠毒素(毒素A) ,细菌毒素(毒素B) 及运动改变因子等3种致病因子。一般认为B 毒素是CD 引起伪膜性肠炎的标记物,而A 毒素在疾病的临床表现上更具有意义,运动因子有改变肠道运动机能激发腹泻之作用。CD 常侵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粘膜,重者可波及所有结肠、小肠及全消化道。可有粘膜充血、水肿、非特异性溃疡或伪膜形成,亦可破溃出血或穿孔。

3.3

CD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对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的腹泻、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应高度警惕AAD 的发生,应及时、反复送大便

做厌氧菌培养,及早识别和确诊,以免病情加重或延误。在积极寻找病原菌同时应给予万古霉素或替硝唑试验治疗。病区一旦发生CD 病例,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办公室及医疗管理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和防止CD 扩散。

一起难辨梭菌所致抗生素相关腹泻的调查报告

武汉总医院

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病房于1998年12月29日――1999年3月16日期间,先后发生了5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病情发展迅速,感染人数集中,经微生物学证实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3,女2,年龄平均71岁。基础疾病:脑梗塞1例,癫痫1例,糖尿病伴脑梗塞1例,脑出备2例。5例都属危重病人。5例均并发严重肺部感染,4例做了气管切开。5例都经胃管进食。

1.2临床表现

患者因肺部感染而使用抗生素,在用药的第3-7天发生腹泻,4例解稀水便间或糊状便,1例以鲜红色备便为首发症状,其后糊状便。腹泻次数一般10余次/日,最多达40次/日,腹泻持续5-7天,,最长达53天。有2例停用抗生素症状好转,再用抗生素而复发。3例伴呕备,其中1例因大呕备致死。5例均有中低热。

1.3血液及大便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者4例。血液生化检查,血浆蛋白减少2例,血清电解质低2例。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球或红白球细胞3例。一般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雷菌培养阳性1例。选择性厌氧培养基(CCFA )培养4例,3例阳性,经鉴定,2例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1例为厌氧球菌。

1.4纤维肠镜检查

2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1例提示结肠多发性溃疡直肠粘膜多处黄色伪膜,另1例因小肠出血伴休养克,结肠显示苍白、水肿,未见明确病灶。

1.5治病与转归

5例病人,停用抗生素后自愈1例,死之2例,治愈2例。治病药物采用3霉素和替硝唑联合静脉用7-10天,腹泻症状好转后,先停用霉素,继续使用替硝唑至腹泻症状消失。同时并以其它对症及支持疗法

2. 流行病学特征

2.1暴露时间,首例病人腹泻症状出现在98年12月29日,于发病后第56天大出血休克致死。第2例病人于99.2.17出现症状,后3例病人集中在3月上旬发病。其中有4例病人同住一室。

2.2抗生素使用相关性

5例病人有2例单独使用复达欣后第4天出现腹泻症状。曾停滞不前用抗生纱必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腹泻好转。再次使用头孢必后又出现腹泻而再次停用抗生素。其中1例腹泻自行缓解,另一例腹泻迁延不愈死亡。

其它3例病人联合使用抗生素环丙沙星+头孢必,分别于用药后第3天,第4天,第7天出现症状。2例曾用抗真菌药治疗无效,改用万古霉素和替硝唑治疗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3.1

难辩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 是厌氧革兰阳性芽胞杆菌,属条件致病菌,1978年Bartlett 等首次证明CD 与AAD 有关。CD 常见于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肠道的主要菌群脆弱类杆菌与CD 竞争,使具有对抗的特异性厌氧菌--乳酸杆菌类被抑制,从而耐药性CD 过度增殖,并产生毒素引起肠道的炎症病理变化而发病。

本组病例除使用抗生素外,更与病人是高龄患者,尤其是插胃管鼻饲后影响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更易感染。但是,在同一时期内两间重症病房中,连续发生了5例同类病状的病人(56%,5/9),呈现出院内感染的小流行趋势,这一现象尚难完全以内源性感染解释。第1例至第2例间隔1个半月,随后3例在半个月内相继发生,提示本次CD 感染除内源性感染因素外,尚有外源性交叉感染可能的存在。但对环境检测中来得到外环境污染之证据。

3.2根据临床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发热,外地人周血白细胞增高,不易解释的球蛋白血症等症状,应考虑AAD 的存在。可停用抗生素观察,及做大便常规培养,霉菌培养及菌群比等相关检查。而对查找CD 菌,则有赖于大便标本中找出细菌或检测出细菌毒素。

目前实验室诊断采取头霉甲氧噻吩环影氨酸-果糖卵黄琼脂培养荃(简称CCFA) ,作为一种选择性培养荃,便难以培养人CD 菌较易生长。

CD产生肠毒素(毒素A) ,细菌毒素(毒素B) 及运动改变因子等3种致病因子。一般认为B 毒素是CD 引起伪膜性肠炎的标记物,而A 毒素在疾病的临床表现上更具有意义,运动因子有改变肠道运动机能激发腹泻之作用。CD 常侵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粘膜,重者可波及所有结肠、小肠及全消化道。可有粘膜充血、水肿、非特异性溃疡或伪膜形成,亦可破溃出血或穿孔。

3.3

CD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对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的腹泻、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应高度警惕AAD 的发生,应及时、反复送大便

做厌氧菌培养,及早识别和确诊,以免病情加重或延误。在积极寻找病原菌同时应给予万古霉素或替硝唑试验治疗。病区一旦发生CD 病例,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办公室及医疗管理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和防止CD 扩散。


相关内容

  • 六大措施预防艰难梭菌感染
  • 最新数据显示,艰难梭菌感染增多且医院相关性感染更严重,如何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医脉通抗感染 艰难梭菌感染现状 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在2011年已感染近50万人,并造成29000人的相关死亡.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项研究对美国难 ...

  • 内科常见院内感染控制及预防
  • 内科常见院内感染控制及预防 罗永平 医院感染定义:入院48h后发生的,伴有发热.咳嗽.腹泻.尿频和局部伤口的红肿热痛症状中之一,同时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所列条件者. 一.易感人群: (1)极危重患者.(2)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3)婴幼儿及老年人.(4)营养不 ...

  • 整肠生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 716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第29卷第9期2013年9月(总第167期) 整肠生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MechaIlismandclillicalapplication ofliVe 圈圈 Bacm吣HcheniforIIlispreparation 任乃刚1,陈伟2,彭 勃2, 李雪龙2 (1.东 ...

  • 超市"鳕鱼"真假难辨
  • 近期,有网友称自己从超市买到了"毒鳕鱼",微博称:"在大型超市给宝宝买鳕鱼,后来发现是油鱼,油鱼在欧洲被列为有毒鱼种,是禁止上市的,太特么坑爹了!"帖子发出后,不少年轻母亲附和,称给孩子食用从超市买的鳕鱼后,宝宝出现了腹泻.便油等不良症状.知名艺人马伊琍也讲述 ...

  • 儿科学考试重点集合
  • [绪论 ] 分期(一)胎儿期(二)新生儿期(三)婴儿期(四)幼儿期(五)学龄前期(六)学龄期(七)青春期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 ...

  • 粪菌移植综述
  • [email protected] 文献综述 REVIEW 粪菌移植: 公元4世纪至2013年 崔伯塔, 王 敏, 季国忠, 范志宁, 张发明 ■背景资料 崔伯塔, 王敏, 季国忠, 范志宁, 张发明,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人离不开肠道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消化内镜研究所 江苏群而存在, 但是 ...

  •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分析
  • 论文摘要 摘 要: 目的:分析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病例资料,探讨其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CNKI 全文数据库检索1990-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分类.归纳.分析. 结果:78例 ...

  • 2015年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说明书
  • 核准日期:2006年11月26日 修改日期:2007年03月13日 2007年11月09日 2009年11月16日 2011年09月01日 2013年01月22日 2013年11月07日 2015年07月16日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 ...

  • 临床抗菌药物案例分析
  • 1.患者,男,46岁,患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肺感染.反复发热,给予抗感染治疗.用药医嘱:0.9%NS 100ml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gtt q8h用药7天后,改用头孢呋辛酯片 0.25g bid 口服,患者用头孢呋辛酯口服用药后第3日出现腹泻,每日6-8次,伴高热,体温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