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视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作者:谷新婷

来源:《学周刊·C 》2013年第11期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背公式、定理,并反复做大量的练习。教师认为这样做学生的成绩肯定会不错的,但结果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教师觉得非常纳闷:“这道题老师已经讲了很多遍,学生也做了很多次,怎么还会出错呢?”

一、让学生体验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是学生理解这些公式、定理的前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上的结论。”这就是说,对探索结论过程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其重要性决不亚于结论本身。其实,很多教师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数学公式、定理是解题的工具,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公式、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常常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把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省略掉,有时虽有展示公式、定理的来源,但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公式、定理发现的全过程。所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节省时间,但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只有公式、定理的外壳,忽略了他们的因果关系,不清楚他们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当需要使用公式时总是不能记住,如果能记住也不懂使用。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学生不是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的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自我探索,将学习过程变成自己积极参与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是理解这些公式、定理的前提;而理解这些公式、定理就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明白它们的来龙去脉、运用的条件和范围。

二、重视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推导过程中使用这些解题工具

数学公式、定理、定律等结论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归纳和类比法等方法得出猜想,然后寻求合乎逻辑的证明;或者从理论推导出发得出结论。因此,在公式、定理、定律等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结论的探索发现的推导过程,不断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找出每个结论因果关系,让学生经历创造性思维活动,并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以前在教导完全平方公式(a±b )2=a2±2ab+b2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认为他们会用就行了。让学生背熟公式后只要通大量的练习学生一定会掌握公式。但事实上还有很多学生由于不理解公式形成过程,只是把公式的的外形记住了,到用起来的时候,不是漏了2ab ,就是错写b2的符号。于是在我所教的两个班当中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一个班继续是直接给公式,让他们背熟后直接做题。一个班让他们亲自动手推到公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视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作者:谷新婷

来源:《学周刊·C 》2013年第11期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背公式、定理,并反复做大量的练习。教师认为这样做学生的成绩肯定会不错的,但结果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教师觉得非常纳闷:“这道题老师已经讲了很多遍,学生也做了很多次,怎么还会出错呢?”

一、让学生体验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是学生理解这些公式、定理的前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上的结论。”这就是说,对探索结论过程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其重要性决不亚于结论本身。其实,很多教师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数学公式、定理是解题的工具,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公式、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常常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把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省略掉,有时虽有展示公式、定理的来源,但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公式、定理发现的全过程。所以,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节省时间,但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只有公式、定理的外壳,忽略了他们的因果关系,不清楚他们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当需要使用公式时总是不能记住,如果能记住也不懂使用。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学生不是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的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自我探索,将学习过程变成自己积极参与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是理解这些公式、定理的前提;而理解这些公式、定理就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明白它们的来龙去脉、运用的条件和范围。

二、重视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推导过程中使用这些解题工具

数学公式、定理、定律等结论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归纳和类比法等方法得出猜想,然后寻求合乎逻辑的证明;或者从理论推导出发得出结论。因此,在公式、定理、定律等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结论的探索发现的推导过程,不断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下,找出每个结论因果关系,让学生经历创造性思维活动,并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以前在教导完全平方公式(a±b )2=a2±2ab+b2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认为他们会用就行了。让学生背熟公式后只要通大量的练习学生一定会掌握公式。但事实上还有很多学生由于不理解公式形成过程,只是把公式的的外形记住了,到用起来的时候,不是漏了2ab ,就是错写b2的符号。于是在我所教的两个班当中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一个班继续是直接给公式,让他们背熟后直接做题。一个班让他们亲自动手推到公式。


相关内容

  • 高考复习时如何读课本
  • 高考复习时如何读课本 高考复习不同初学,要系统,以重要知识点为核心,相关知识点集中在一起. 以函数为例.将四个知识点集中,即定义.性质.图象和应用. 复习定义时,要准确默写出来,然后再分析. 集合是非空数集,要进一步思考:我们学过那些数集,有那些函数以自然数为定义域,那些函数定义域是全集,那些是子集 ...

  • 2004-2005年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
  • 2004-2005年第二学期高二数学教材分析 高级中学 王文新 第九章(A)"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简介 一.内容与要求 (一)本章主要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本章的具体知识点主要包括:平面及其基本性质,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对应 ...

  • 余弦定理的说课稿
  • 余弦定理说课稿 A-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余弦定理,余弦定理选自高中数学必修五解斜三角形的第二节.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将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分为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 ...

  • 余弦定理2
  • 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余弦定理 上海市古美高级中学 徐新远 [课题]5.6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余弦定理 [授课日期]2007.3.29 [授课班级]青浦高级中学高一2班 [课型]新授课 [授课方式]启发.探究.讲解.练习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现在,我将向大家讲述"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这节课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我的讲述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对这节教材的理解和根据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确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是在 ...

  • 余弦定理教案
  • 教案设计: 余弦定理 [ 教材 ] 湘教版必修4第9页至12页. [教学对象] 高二(上)学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了解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正弦定理解决已知两边及夹角问题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这就促使学生去探索如何求解该 ...

  • 数学经验总结
  •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 一.数与代数 1.有理数 要求加强的方面: (1)重视数轴的应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 (2)重视对乘方意义的理解: (3)重视对有理数运算律意义的理解和运用:强调明白其中的算理: (4)新增对含有较大(或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要求降低的 ...

  • 科学松鼠会 ? 正态分布的前世今生(上)
  • 作 者: rickjin(靳志辉??) 校 对: 汤涛,香港浸会大学数学讲座教授 神说,要有正态分布,就有了正态分布. 神看正态分布是好的,就让随机误差就服从了正态分布. 创世纪-数理统计 一.正态分布,熟悉的陌生人 学过基础统计学的同学大都对正态分布非常熟悉.这个钟型的分布曲线不但形状优雅,其密度 ...

  • 15.3余弦定理说课稿
  • 余弦定理说课稿 一.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节选自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第四册第十五章三角计算及其 应用,第四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中的第二课时. 2.教材地位: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