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论忠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回答7一15题。

冯立忠义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嘘唏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授右翊卫郎将。

愚按:冯立之言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此子路所谓食焉而不避其难也。谢叔方亦有慷慨杀身,从容受死之意。二人虽皆受爵,然亦可谓忠义也已。太宗旌之,此正兴王室之所宜然也。若薛万彻①亦可谓忠于所事,始焉与冯、谢无异也,然知进而不知退,终以邪谋就诛,宁不有愧乎!史臣是编,书冯、谢于忠义之首,万彻乃削而不书,厥有旨哉!

(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忠义》中的第一章)

注①:薛万彻:按《通鉴》,武德九年六月,冯立闻建成死,乃与护军薛万彻、齐府左车骑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赴玄武门。敬君弘、吕世衡力战,皆死之。万彻欲攻秦府,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将遂溃。万彻亡入终南山,冯立解兵逃于野。高祖既赦天下,冯立、谢叔方皆自出,万彻亡匿,屡使谕之,乃出。

7. 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立谓所亲曰      亲:亲属     B.微以报太子矣    微:无

C.太宗旌之        旌:表彰     D.宁不有愧乎      宁:难道

8.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遂解兵遁于野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B.将何以逃死          宫府兵将遂溃

C.乃持元吉首以示之    明日出首

D.愚按                按《通鉴》

9.对“之”和“以”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太子之死也    从容受死之意    (2)终以邪谋就诛  以死奉答

A.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10.全都能表现冯立对隐太子“忠义”的一组是  (    )

①率兵犯玄武门,苦战   ②当战之日,无所顾惮    ③授左屯卫中郎将

④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 ⑤俄而来请罪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⑤

11.对以上一段文字,理解、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立、谢叔方先司职东宫,效命太子,可谓忠义;后来虽然都接受了太宗的封爵,改事新主,作者认为也不失忠义。

B.薛万彻忠于李建成,始终隐匿不降,他不能顺应时政,臣服太宗,终被处死。对照万彻,愚者评价说冯、谢二人“宁不有愧乎”。

C.对玄武门事变这一史实,《贞观政要》和《通鉴》两部史书记载没有什么不同。

D.吴兢把冯、谢二人的事迹放在《论忠义》的第一篇中,并且根本不提薛万彻。

阅读答案:

7.A

8.A

9.A

10.C

11.D

12.D

13.C

14.A

15、C

16.(1)我冯立事奉主上,就要为他效命,作战那天,就没有什么顾忌和畏惧。

(2)如果急于同这些人不厌烦细地计较分文,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解析:

7.A(亲:亲信,亲近)  8.A[兵:军队。B.将:将要/将领;C.首:脑袋/自首;D.按:按语、作者评议的语言/依照]  9.A(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以:因/用)  10.C(③、⑤与题干不合)11.D(A.谢叔方原司职齐王府。B.屡使谕之,(万彻)乃出;作者(吴兢)感叹万彻“终以邪谋就诛,宁不有愧乎”;C.两部史书记载有同有异)  12.D(闲剧:缓急。) 13.C(其:代词,其中的。A.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事物”/与“为”字呼应,表被动;B.然:但是/这样;;D.以:介词,把/因为。)  14.A(①为史书作者评价④是知院官应做的。)  15、C(全文始终围绕着管理财政这个中心选材,A、B、D都失之偏颇。)

【参考译文】

冯立,武德年闻任东宫率,很受隐太子李建成的器重。太子被杀时,他左右的侍从大多逃散,冯立叹道:“怎能在太子生前受他的恩惠,而在他死后却逃避其难呢!”于是率兵攻打玄武门,奋力作战,杀了屯营将军敬君弘。他对部下说:“总算稍稍可以报答太子了。”于是解散部队,自己逃到乡野去了。不多久,他又回来请罪,唐太宗责备他说:“你先前出兵来战,杀了我不少士

兵,你怎能逃过一死呢?"冯立哭着答道:我冯立事奉主上,就要为他效命,作战那天,就没有什么顾忌和畏惧。”于是悲泣不止,太宗慰勉他,授予他左屯卫中郎将官职。冯立对他的亲信说:“我承受了莫大的恩惠我承受了莫大的恩惠并免于责罚,定要以死相报。不久,突厥进犯到便桥,冯立率领几百骑兵与敌虏在咸阳大战,杀伤俘获了很多敌人,所向披靡。唐太宗听说后非常赞赏。玄武门事变时还有齐王李元吉府中的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冯立联合攻打秦王,及至二人杀了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秦王李世民的军队士气不振,秦府护军尉尉迟敬德手持李元吉首级示众,谢叔方下马大哭,拜别齐王李元吉遗体而逃。第二天前来自首,唐太宗说:“这是个义士呀!"下令免了他的罪,授与他右翊卫郎将官职。

作者按语:冯立说“怎能在太子生前受他的恩惠,而在他死后却逃避其难”的话,与子路曾经说过的话“吃了人家的就不回避他的灾难”是一致的。谢叔方也有慷慨杀身,从容受死的意思。二人虽然最后都接受了太宗的封爵,然而也可以说他们是忠义之臣了。唐太宗奖赏他们,这正是唐王室兴盛所必然采取的行动。像薛万彻也可以说是在干忠心的事,开始时他与冯立、谢叔方没有什么差别,然而他只知进却不知退,最终因邪谋而被杀,难道不觉得惭愧吗!编写史实的人,在记叙忠义臣子的首篇只写冯立、谢叔方,而不书写薛万彻,这是有道理的啊!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回答7一15题。

冯立忠义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嘘唏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授右翊卫郎将。

愚按:冯立之言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此子路所谓食焉而不避其难也。谢叔方亦有慷慨杀身,从容受死之意。二人虽皆受爵,然亦可谓忠义也已。太宗旌之,此正兴王室之所宜然也。若薛万彻①亦可谓忠于所事,始焉与冯、谢无异也,然知进而不知退,终以邪谋就诛,宁不有愧乎!史臣是编,书冯、谢于忠义之首,万彻乃削而不书,厥有旨哉!

(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论忠义》中的第一章)

注①:薛万彻:按《通鉴》,武德九年六月,冯立闻建成死,乃与护军薛万彻、齐府左车骑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赴玄武门。敬君弘、吕世衡力战,皆死之。万彻欲攻秦府,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将遂溃。万彻亡入终南山,冯立解兵逃于野。高祖既赦天下,冯立、谢叔方皆自出,万彻亡匿,屡使谕之,乃出。

7. 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立谓所亲曰      亲:亲属     B.微以报太子矣    微:无

C.太宗旌之        旌:表彰     D.宁不有愧乎      宁:难道

8.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遂解兵遁于野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B.将何以逃死          宫府兵将遂溃

C.乃持元吉首以示之    明日出首

D.愚按                按《通鉴》

9.对“之”和“以”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太子之死也    从容受死之意    (2)终以邪谋就诛  以死奉答

A.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10.全都能表现冯立对隐太子“忠义”的一组是  (    )

①率兵犯玄武门,苦战   ②当战之日,无所顾惮    ③授左屯卫中郎将

④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 ⑤俄而来请罪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⑤

11.对以上一段文字,理解、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立、谢叔方先司职东宫,效命太子,可谓忠义;后来虽然都接受了太宗的封爵,改事新主,作者认为也不失忠义。

B.薛万彻忠于李建成,始终隐匿不降,他不能顺应时政,臣服太宗,终被处死。对照万彻,愚者评价说冯、谢二人“宁不有愧乎”。

C.对玄武门事变这一史实,《贞观政要》和《通鉴》两部史书记载没有什么不同。

D.吴兢把冯、谢二人的事迹放在《论忠义》的第一篇中,并且根本不提薛万彻。

阅读答案:

7.A

8.A

9.A

10.C

11.D

12.D

13.C

14.A

15、C

16.(1)我冯立事奉主上,就要为他效命,作战那天,就没有什么顾忌和畏惧。

(2)如果急于同这些人不厌烦细地计较分文,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解析:

7.A(亲:亲信,亲近)  8.A[兵:军队。B.将:将要/将领;C.首:脑袋/自首;D.按:按语、作者评议的语言/依照]  9.A(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以:因/用)  10.C(③、⑤与题干不合)11.D(A.谢叔方原司职齐王府。B.屡使谕之,(万彻)乃出;作者(吴兢)感叹万彻“终以邪谋就诛,宁不有愧乎”;C.两部史书记载有同有异)  12.D(闲剧:缓急。) 13.C(其:代词,其中的。A.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事物”/与“为”字呼应,表被动;B.然:但是/这样;;D.以:介词,把/因为。)  14.A(①为史书作者评价④是知院官应做的。)  15、C(全文始终围绕着管理财政这个中心选材,A、B、D都失之偏颇。)

【参考译文】

冯立,武德年闻任东宫率,很受隐太子李建成的器重。太子被杀时,他左右的侍从大多逃散,冯立叹道:“怎能在太子生前受他的恩惠,而在他死后却逃避其难呢!”于是率兵攻打玄武门,奋力作战,杀了屯营将军敬君弘。他对部下说:“总算稍稍可以报答太子了。”于是解散部队,自己逃到乡野去了。不多久,他又回来请罪,唐太宗责备他说:“你先前出兵来战,杀了我不少士

兵,你怎能逃过一死呢?"冯立哭着答道:我冯立事奉主上,就要为他效命,作战那天,就没有什么顾忌和畏惧。”于是悲泣不止,太宗慰勉他,授予他左屯卫中郎将官职。冯立对他的亲信说:“我承受了莫大的恩惠我承受了莫大的恩惠并免于责罚,定要以死相报。不久,突厥进犯到便桥,冯立率领几百骑兵与敌虏在咸阳大战,杀伤俘获了很多敌人,所向披靡。唐太宗听说后非常赞赏。玄武门事变时还有齐王李元吉府中的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冯立联合攻打秦王,及至二人杀了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秦王李世民的军队士气不振,秦府护军尉尉迟敬德手持李元吉首级示众,谢叔方下马大哭,拜别齐王李元吉遗体而逃。第二天前来自首,唐太宗说:“这是个义士呀!"下令免了他的罪,授与他右翊卫郎将官职。

作者按语:冯立说“怎能在太子生前受他的恩惠,而在他死后却逃避其难”的话,与子路曾经说过的话“吃了人家的就不回避他的灾难”是一致的。谢叔方也有慷慨杀身,从容受死的意思。二人虽然最后都接受了太宗的封爵,然而也可以说他们是忠义之臣了。唐太宗奖赏他们,这正是唐王室兴盛所必然采取的行动。像薛万彻也可以说是在干忠心的事,开始时他与冯立、谢叔方没有什么差别,然而他只知进却不知退,最终因邪谋而被杀,难道不觉得惭愧吗!编写史实的人,在记叙忠义臣子的首篇只写冯立、谢叔方,而不书写薛万彻,这是有道理的啊!


相关内容

  • 贞观政要中文阅读
  • <贞观政要>------ 中文阅读网 贞 观 政 要 贞观政要·10卷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以时逢圣明,位居宰辅,寅亮帝道,弼谐王政,恐一物之乖所,虑四维之不张,每克己励精,缅怀故实,未尝有乏.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於垂世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词,可以 ...

  • 贞观政要_在线阅读_吴兢
  •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君道第一 政体第二 任贤第三 求谏第四 纳谏第五 君臣鉴戒第六 择官第七 封建第 ...

  • [贞观政要·贪鄙]阅读答案
  • (09年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 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 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 既露,其身亦殒 ...

  • [贞观政要]全文翻译目录
  • <贞观政要>全文翻译目录:                                                                      最后整理:2012.2 1.卷一 君道第一 12.卷三 诫太子诸王第十一 23.卷五 慎言语第二十二 34.卷七 贡赋第三 ...

  • [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兼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裁障碍
  • 一 对于袁枢的史学成就,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四库全书总目>盛赞纪事本末体的创造:"包括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晰,节目详具,前后始末,一览了然.遂使纪传.编年贯通为一,实前古之所未见也",并称赞袁枢"去取剪裁,其义例极为精密".[1](P437下) ...

  • 后汉书?张纲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张纲传>,慕而改之.周齐王宪引为参军.宣帝将害宪,召僚属证成其罪,纲誓之以死,终无挠辞.及宪遇害,露车载尸而出,故吏皆散,唯纲抚棺号恸,躬自埋瘗,哭拜而去. 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 ...

  • "鱼,我所欲也,熊掌,--"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 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 中国古代人物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课程标准 1.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识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 用(运用). 3.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基础 ...

  •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
  •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 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 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 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