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建议

推动我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从人民群众需求的角度来看待轨道交通发展,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不能只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是要统筹兼顾,着眼于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强化城市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实际情况、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体制。要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应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需要,对原有建设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探索,力求通过改革,改变政府筹资的单一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要在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同时,构建有效的投融资模式,在统一规划和管理下,要积极吸引境外资金、各类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努力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效降低和控制成本。目前比较可行的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将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分割成公益性部分(包括车站、轨道、洞体等土建工程) 和盈利性部分(包括车辆、信号等设备) 。公益性部分由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而盈利性部分则由社会资本组建的项目公司来完成。建成后,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定,在项目成长期政府将公益性部分无偿或象征性地租赁给项目公司,以保证其正常收益,在项目成熟期政府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来平衡项目公司的超额利润。项目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无偿地将项目资产移交政府或续签合同。北京4号线和深圳4号线等采用了这种模式,不仅较好地实现了资金的价值、弥补了财政资金的不足,而且也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

(二)落实好土地并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轨道交通沿线和站口的土地开发,是轨道交通建设、弥补运营亏损以及还本付息的主要资金来源。要建立健全轨道交通专项土地储备制度,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建设“捆绑式”的综合性开发利用。现阶段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落实好原定的土地,一是在区域不变的情况下,对已进入相关区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调整土地储备级别,按成本价结算划归轨道交通或按比例分享收益;二是将划定范围内尚未进入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要尽快收储,同时厘清土地性质,将不属于建设用地的农保地和不适宜开发的地块及时调整或置换;三是要发挥好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做好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调整完善相关控制性详规,对于用地规划,应赋予轨道交通建设一定的优先权。在此基础上,要统筹开发利用和经营好各站点沿线土地资源,把轨道交通项目与沿线土地开发项目在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经营等五个环节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同步运作,实现规划更优、投资更省、客流更多、土地利用价值更高的积极效果。要从局部做起分类推进,成熟一块开发一块,不断依托运营业务拓展相关业务范畴,构建多元化业务模式,实现土地增值收益、物业开发经营收益、广告经营权拍卖收入等持续的经营收益,提升运营资产的赢利能力,逐步实现企业可持续的赢利模式和良性循环。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要在财政支撑有限的现实情况下,探索和研究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除了强化土地补偿外,灵活运用资本补偿、经营补偿和其他资源补偿等多种政府补偿机制,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开发模式,确保轨道交通建得起、用得起。我市目前采用的补偿模式可以称为前补偿模式,即政府对轨道交通运营前的建设进行补偿,承担工程土建投资。今后也可尝试后补偿模式,后补偿模式就是在运营后,土建投资作为市政道路资产不计入运营企业资产,企业可以不按投资总额提取折旧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

政府再作适当的补助,即对运营后的亏损以一定的补偿标准和约束机制为基础,用票价补贴、资源配置等形式予以补偿。

(四)建立适应上述运作机制的管理模式。要适合我市实际,建立起能够促进轨道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工作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投资建设体制和运营管理体制,创新有为,合力攻坚,破解难题,保证已有相关政策举措落到实处,确保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要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研究制订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加以应对解决;二是要实行政企分开,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既要明确政府在规划统筹、土地开发、功能布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筹融资、建设、管理方面的主体作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快制订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明晰政府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规范实施和监管。

(五)着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结构,实现公共交通便利化。要发挥好轨道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及其容量大、便捷舒适、准时高效的优势,必须借助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特别是与常规公交的有效衔接。要通过换乘枢纽、公交场站和线路的合理布局和完善优化来实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高效率衔接,借助常规公交的辐射功能提高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增强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并做好宣传,逐步引导乘客改变出行方式,提高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比例,为乘客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出行环境,也能使轨道交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推动我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从人民群众需求的角度来看待轨道交通发展,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不能只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是要统筹兼顾,着眼于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强化城市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实际情况、国内外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体制。要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应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需要,对原有建设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探索,力求通过改革,改变政府筹资的单一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要在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同时,构建有效的投融资模式,在统一规划和管理下,要积极吸引境外资金、各类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努力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效降低和控制成本。目前比较可行的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将完整的轨道交通项目分割成公益性部分(包括车站、轨道、洞体等土建工程) 和盈利性部分(包括车辆、信号等设备) 。公益性部分由政府负责投资建设,而盈利性部分则由社会资本组建的项目公司来完成。建成后,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定,在项目成长期政府将公益性部分无偿或象征性地租赁给项目公司,以保证其正常收益,在项目成熟期政府收取一定比例的租金来平衡项目公司的超额利润。项目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无偿地将项目资产移交政府或续签合同。北京4号线和深圳4号线等采用了这种模式,不仅较好地实现了资金的价值、弥补了财政资金的不足,而且也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

(二)落实好土地并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轨道交通沿线和站口的土地开发,是轨道交通建设、弥补运营亏损以及还本付息的主要资金来源。要建立健全轨道交通专项土地储备制度,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建设“捆绑式”的综合性开发利用。现阶段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落实好原定的土地,一是在区域不变的情况下,对已进入相关区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调整土地储备级别,按成本价结算划归轨道交通或按比例分享收益;二是将划定范围内尚未进入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要尽快收储,同时厘清土地性质,将不属于建设用地的农保地和不适宜开发的地块及时调整或置换;三是要发挥好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做好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调整完善相关控制性详规,对于用地规划,应赋予轨道交通建设一定的优先权。在此基础上,要统筹开发利用和经营好各站点沿线土地资源,把轨道交通项目与沿线土地开发项目在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经营等五个环节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同步运作,实现规划更优、投资更省、客流更多、土地利用价值更高的积极效果。要从局部做起分类推进,成熟一块开发一块,不断依托运营业务拓展相关业务范畴,构建多元化业务模式,实现土地增值收益、物业开发经营收益、广告经营权拍卖收入等持续的经营收益,提升运营资产的赢利能力,逐步实现企业可持续的赢利模式和良性循环。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要在财政支撑有限的现实情况下,探索和研究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除了强化土地补偿外,灵活运用资本补偿、经营补偿和其他资源补偿等多种政府补偿机制,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开发模式,确保轨道交通建得起、用得起。我市目前采用的补偿模式可以称为前补偿模式,即政府对轨道交通运营前的建设进行补偿,承担工程土建投资。今后也可尝试后补偿模式,后补偿模式就是在运营后,土建投资作为市政道路资产不计入运营企业资产,企业可以不按投资总额提取折旧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

政府再作适当的补助,即对运营后的亏损以一定的补偿标准和约束机制为基础,用票价补贴、资源配置等形式予以补偿。

(四)建立适应上述运作机制的管理模式。要适合我市实际,建立起能够促进轨道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工作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投资建设体制和运营管理体制,创新有为,合力攻坚,破解难题,保证已有相关政策举措落到实处,确保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要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研究制订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加以应对解决;二是要实行政企分开,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既要明确政府在规划统筹、土地开发、功能布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筹融资、建设、管理方面的主体作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快制订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明晰政府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规范实施和监管。

(五)着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结构,实现公共交通便利化。要发挥好轨道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作用及其容量大、便捷舒适、准时高效的优势,必须借助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特别是与常规公交的有效衔接。要通过换乘枢纽、公交场站和线路的合理布局和完善优化来实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高效率衔接,借助常规公交的辐射功能提高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增强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并做好宣传,逐步引导乘客改变出行方式,提高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比例,为乘客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出行环境,也能使轨道交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关内容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问题分析及建议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问题分析及建议 摘要 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基础之一,影响整个规划过程,既是前期轨道交通投资决策的基础,又是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拟定的依据,也是网络客流预测的直接工具,还是多方案评选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普遍存在着规划阶段的预测结果与运营之后的实际 客 ...

  • 昆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架构建议报告
  • 昆明市轨道交通运营策划相关建议报告 昆明市轨道交通 运营组织架构建议报告 铁四院 叶芹禄 二○○九年十二月五日 武汉 1.编制运营组织架构的原则 1.1 任务与目的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组织架构策划的目的,旨在搭建一个科学.高 效.精简的组织机构,经审核批准后,能有计划.有系统地组建企业 的各管理部门和 ...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验收评价细则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验收评价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验收评价的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编制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验收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 ...

  • 中国城市发展史
  • 城 市 发 展 史 城市规划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应用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 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 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 势不断加强,国家促 ...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技术 课程标准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行车组织和调度指挥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城市 ...

  • 铁路轨道介绍
  • "铁路轨道"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L313Q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课程层次及学位课否:专业主修课程.学位课 学 时 数:32 学 分 数:2 执 笔 者:高 亮 编写日期:2003年12月 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 <铁路轨道>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主修课程及学位课, ...

  • 昆明市呈贡新区交通现状分析及交通规划建议
  • 胡明武 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51 [摘 要]以昆明市呈贡新区的发展建设为基础,简单的介绍了呈贡新区的经济.人口发展情况及交通现状,分析了制约新区未来发展的 交通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改善换乘环境和按功能性路网规划分流四点交通规划建 ...

  • 北京地铁信号系统综述及其发展建议_张志力
  • 都市快轨交通·第28卷第3期2015年6 月 机电工程 doi:10.3969/j.issn.1672-6073.2015.03.026 北京地铁信号系统综述 及其发展建议 张志力 (1.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1 王春强 2 张文强 2 北京100044:2.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 ...

  • 直线电机地铁线路设计关键技术
  • 第25卷,第2期 中国铁道科学2004年4月 CHINARAILWAYSCIENCE 文章编号:1001-4632(2004)02-0130-04 Vol 25No 2 April,2004 直线电机地铁线路设计关键技术 时 瑾,魏庆朝,万传风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