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制作:杨艳梅 审题:石雪丽 2.5*1100 2015/4/24 1.上海市郊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A.平原地形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增 D.农业技术的推广
2.青藏高原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雨量充沛 B.CO2浓度高
C.气温低,蒸发弱 D.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3.三江平原沼泽地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热量
读某种作物在一定光照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减去呼吸量)和呼吸作用量的变化曲线图(图1),回答4-5题。
4.夏季晴朗的夜晚,下列四地农作物呼吸作用量最小的是 ( )
A.东京 B.汉城 C.北京 D.乌鲁木齐
5.若此作物为青藏高原上种植的青稞,其高产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势高,白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B.气温低,呼吸作用量小且生产期长 C.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光合作用量大D.年平均气温约20℃,光合作用量大 6. 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 )
A.美国 B.日本 C.加拿大 D.中国 7. 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8.下列气候区不属于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区的是( )
A.温带季风区 B.热带季风区 C.亚热带季风区 D.地中海气候区 苏轼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据此回答9~10题。 9.诗中的“岭”是指 ( )
A.秦岭 B.南岭 C.大兴安岭 D.乌鞘岭 10.江苏省不能种植荔枝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C.劳动力缺乏 D.降水稀少 11.岭南地区与江苏省均可以发展的农业是 ( )
A.迁移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水稻种植业 D.种植园农
12.读三角坐标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 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 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下图,回答13—16题。
13.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地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 B.B地农业发展引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C.C地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周边地区 D.D、E两地要大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 14.F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丰富森林资源 D.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 15.我国某省区农作物稻谷、小麦、甜菜播种的比例分别是20%、40%、10%,这个 省是 ( )
A.B B.C C.D D.F 16.与F区域农业发展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地区经济合作 D.国际局势多极化 读右图,完成17~18题。
17.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是 ( )
A.大牧场放牧业 B.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8.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荷兰素有“鲜花王国”的美誉,园艺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生产的花卉植物主要供出口。据此回答19~20题。 19.荷兰发展鲜花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 B.国际市场广阔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温度适宜 D.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 20.荷兰出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40%以上,这得益于 ( ) ①保鲜技术的发展 ②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③广阔廉价的耕地 ④发展玻璃温室,改造自然条件
⑤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⑥利用起伏的地势,发展花卉的立体种植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⑥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居民对野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城郊农民纷纷在自家地里种植野菜,但种植的野菜产量不高。之后,他们在自家地上建起塑料大棚,结果产量大增。现在利用塑料大棚种植野菜已成为时下城郊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回答21~22题。 21.将野菜移栽到塑料大棚,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土壤条件 D.水分条件
22.在市场上野菜的价格曾一度高于猪肉的价格。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
A.市场距离远近 B.市场需求变化 C.交通运输技术的提高 D.政府政策的优惠 下图为世界水稻种植区北界分布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确定水稻种植区北界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24.非洲大陆北部位于水稻种植区,但水稻种植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居民没有种植水稻的经验 B.稻米不是当地居民喜爱的粮食
C.完全没有种植水稻的地形条件 D.有种植水稻的光热条件,但降水少,不利于水稻生长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所示,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25-26题。 25.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下图为“世界甲、乙、丙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乙——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甲——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古巴企业化种植园农业 D.甲——我国城郊乳畜业
28.下列属于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多汁牧草分布和市场广阔
(2012·浙江杭州)江苏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是苏南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也是江苏省出口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蔬菜年产量
超110万吨,年生产各类出口蔬菜近万吨,产值逾6 000万元。2011年4月,全国蔬菜价格普遍下跌,蔬菜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广大蔬菜种植户的切身利益。结合材料回答29~30题。
29.常熟市发展蔬菜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A.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 B.交通便利,出口方便,市场广阔 C.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蔬菜质量好 D.终年高温多雨,水热充沛 30.面临“菜贱伤农”的窘境,农业生产部门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缩小经营规模,减少农业投资 ②摸准市场信息,发展订单农业 ③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④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32.(2009广东高考)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33.以下能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的是 ( )
A.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 B.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C.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D.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4-36题。
34.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35.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6.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37.从产业结构角度看,下图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8.要在城区周围安排小麦、奶牛、花卉、鱼苗、果树 五种农业,则ABCDE应分别是( ) A.鱼苗、果树、奶牛、花卉、小麦 B.鱼苗、小麦、花卉、奶牛、果树 C.花卉、果树、小麦、奶牛、鱼苗 D.花卉、果树、小麦、鱼苗、奶牛 读下图,回答39-40题
39.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特点是( ) ①技术要求低,生产过程简单 ②劳动强度大,投入的劳动力多
③不适合使用机械化操作 ④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亚洲发展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有( )
①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②人口稠密,经验丰富 ③雨热同期 ④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41.读图3,完成下面问题。
(1)请将城市周围的A、B、C、D四个区位合理安排花卉业、果园、乳牛业、粮食或经济作物的生产: A B C 。
(2)适宜该地区大范围种植的农作物和水果:粮食作物有: 、 ,经济作物
有 ;水果是 。 (3)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大规模载桑养蚕,后因国际市场价格大跌,而银杏叶提取物价格看好,农民纷纷毁掉桑园而发展银杏叶圃,然而5年后市场上银杏叶提取物需求量锐减,农民又开始刨银杏树。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该案例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是 。 (4)该地区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有 等。 (5)制约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
42、下图是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甲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乙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c 和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2)比较:甲和乙所示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差异。
(4)a和b区域气候的共同特点是。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 灾
地理答案页
41、(1) (2)
(3) (4) (5)
42.(1)
(2)
(3)
(4) 43.(1) (2) (3) (4)
地理参考答案
1-5 CDAAD 6-10 ACDBA 11-15 CCCAD 16-20 DBDBC 21、[解析]塑料大棚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改造的是热量条件。 [答案]A
22、[解析]市场的需求量往往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答案]B
23、[解析]水稻种植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图中水稻种植区北界依据为热量。 [答案]B
24、[解析]水稻种植还需要大量的水分,非洲大陆北部降水少,不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D 25.B 26.A 27.B 28.D
析:第1题,甲地属于混合农业,乙地属于乳畜业,丙地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乳畜业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广泛分布,有多汁牧草的饲料条件和广阔的市场条件。 29答案:B
解析:从题目所给材料可以判断,该地蔬菜种植是以出口为主,商品率高,因此交通便利,出口方便,市场广阔是其最大优势。 30答案:D
解析:缩小经营规模,减少农业投资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失去原有优势,导致经济效益变差。 31-35 BBBCD 36-40 ABADB
41.(1)乳牛业 花卉业 粮食或经济作物 果园 (2)小麦 玉米 棉花 苹果
(3)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可能的变化作出科学的预测 (4)寒潮 春旱 (5)水资源紧缺
42.(1) 水稻种植业 水稻 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 玉米 (2)
(3)A
(4)雨热同期 水旱
43、(1)棉花 平坦 (2分) (2)水源 市场 (2分) (3)公路 市场 (2分) (4)水果 丘陵(2分)
农业区位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制作:杨艳梅 审题:石雪丽 2.5*1100 2015/4/24 1.上海市郊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A.平原地形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增 D.农业技术的推广
2.青藏高原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雨量充沛 B.CO2浓度高
C.气温低,蒸发弱 D.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3.三江平原沼泽地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热量
读某种作物在一定光照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减去呼吸量)和呼吸作用量的变化曲线图(图1),回答4-5题。
4.夏季晴朗的夜晚,下列四地农作物呼吸作用量最小的是 ( )
A.东京 B.汉城 C.北京 D.乌鲁木齐
5.若此作物为青藏高原上种植的青稞,其高产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势高,白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B.气温低,呼吸作用量小且生产期长 C.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光合作用量大D.年平均气温约20℃,光合作用量大 6. 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 )
A.美国 B.日本 C.加拿大 D.中国 7. 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8.下列气候区不属于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区的是( )
A.温带季风区 B.热带季风区 C.亚热带季风区 D.地中海气候区 苏轼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据此回答9~10题。 9.诗中的“岭”是指 ( )
A.秦岭 B.南岭 C.大兴安岭 D.乌鞘岭 10.江苏省不能种植荔枝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C.劳动力缺乏 D.降水稀少 11.岭南地区与江苏省均可以发展的农业是 ( )
A.迁移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水稻种植业 D.种植园农
12.读三角坐标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 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 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下图,回答13—16题。
13.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地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 B.B地农业发展引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C.C地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周边地区 D.D、E两地要大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 14.F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 ) A.当地广阔的市场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丰富森林资源 D.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 15.我国某省区农作物稻谷、小麦、甜菜播种的比例分别是20%、40%、10%,这个 省是 ( )
A.B B.C C.D D.F 16.与F区域农业发展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地区经济合作 D.国际局势多极化 读右图,完成17~18题。
17.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是 ( )
A.大牧场放牧业 B.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8.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荷兰素有“鲜花王国”的美誉,园艺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生产的花卉植物主要供出口。据此回答19~20题。 19.荷兰发展鲜花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 B.国际市场广阔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温度适宜 D.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 20.荷兰出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40%以上,这得益于 ( ) ①保鲜技术的发展 ②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③广阔廉价的耕地 ④发展玻璃温室,改造自然条件
⑤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⑥利用起伏的地势,发展花卉的立体种植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⑥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居民对野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城郊农民纷纷在自家地里种植野菜,但种植的野菜产量不高。之后,他们在自家地上建起塑料大棚,结果产量大增。现在利用塑料大棚种植野菜已成为时下城郊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回答21~22题。 21.将野菜移栽到塑料大棚,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光照条件 C.土壤条件 D.水分条件
22.在市场上野菜的价格曾一度高于猪肉的价格。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
A.市场距离远近 B.市场需求变化 C.交通运输技术的提高 D.政府政策的优惠 下图为世界水稻种植区北界分布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确定水稻种植区北界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24.非洲大陆北部位于水稻种植区,但水稻种植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当地居民没有种植水稻的经验 B.稻米不是当地居民喜爱的粮食
C.完全没有种植水稻的地形条件 D.有种植水稻的光热条件,但降水少,不利于水稻生长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所示,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25-26题。 25.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下图为“世界甲、乙、丙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乙——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甲——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古巴企业化种植园农业 D.甲——我国城郊乳畜业
28.下列属于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多汁牧草分布和市场广阔
(2012·浙江杭州)江苏常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是苏南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也是江苏省出口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蔬菜年产量
超110万吨,年生产各类出口蔬菜近万吨,产值逾6 000万元。2011年4月,全国蔬菜价格普遍下跌,蔬菜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广大蔬菜种植户的切身利益。结合材料回答29~30题。
29.常熟市发展蔬菜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A.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 B.交通便利,出口方便,市场广阔 C.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蔬菜质量好 D.终年高温多雨,水热充沛 30.面临“菜贱伤农”的窘境,农业生产部门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缩小经营规模,减少农业投资 ②摸准市场信息,发展订单农业 ③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④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32.(2009广东高考)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33.以下能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的是 ( )
A.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 B.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C.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D.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4-36题。
34.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35.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6.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37.从产业结构角度看,下图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8.要在城区周围安排小麦、奶牛、花卉、鱼苗、果树 五种农业,则ABCDE应分别是( ) A.鱼苗、果树、奶牛、花卉、小麦 B.鱼苗、小麦、花卉、奶牛、果树 C.花卉、果树、小麦、奶牛、鱼苗 D.花卉、果树、小麦、鱼苗、奶牛 读下图,回答39-40题
39.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特点是( ) ①技术要求低,生产过程简单 ②劳动强度大,投入的劳动力多
③不适合使用机械化操作 ④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亚洲发展图中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有( )
①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②人口稠密,经验丰富 ③雨热同期 ④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41.读图3,完成下面问题。
(1)请将城市周围的A、B、C、D四个区位合理安排花卉业、果园、乳牛业、粮食或经济作物的生产: A B C 。
(2)适宜该地区大范围种植的农作物和水果:粮食作物有: 、 ,经济作物
有 ;水果是 。 (3)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大规模载桑养蚕,后因国际市场价格大跌,而银杏叶提取物价格看好,农民纷纷毁掉桑园而发展银杏叶圃,然而5年后市场上银杏叶提取物需求量锐减,农民又开始刨银杏树。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该案例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是 。 (4)该地区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有 等。 (5)制约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
42、下图是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甲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乙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c 和d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2)比较:甲和乙所示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差异。
(4)a和b区域气候的共同特点是。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 灾
地理答案页
41、(1) (2)
(3) (4) (5)
42.(1)
(2)
(3)
(4) 43.(1) (2) (3) (4)
地理参考答案
1-5 CDAAD 6-10 ACDBA 11-15 CCCAD 16-20 DBDBC 21、[解析]塑料大棚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改造的是热量条件。 [答案]A
22、[解析]市场的需求量往往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答案]B
23、[解析]水稻种植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图中水稻种植区北界依据为热量。 [答案]B
24、[解析]水稻种植还需要大量的水分,非洲大陆北部降水少,不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D 25.B 26.A 27.B 28.D
析:第1题,甲地属于混合农业,乙地属于乳畜业,丙地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乳畜业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广泛分布,有多汁牧草的饲料条件和广阔的市场条件。 29答案:B
解析:从题目所给材料可以判断,该地蔬菜种植是以出口为主,商品率高,因此交通便利,出口方便,市场广阔是其最大优势。 30答案:D
解析:缩小经营规模,减少农业投资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失去原有优势,导致经济效益变差。 31-35 BBBCD 36-40 ABADB
41.(1)乳牛业 花卉业 粮食或经济作物 果园 (2)小麦 玉米 棉花 苹果
(3)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信息,对市场可能的变化作出科学的预测 (4)寒潮 春旱 (5)水资源紧缺
42.(1) 水稻种植业 水稻 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 玉米 (2)
(3)A
(4)雨热同期 水旱
43、(1)棉花 平坦 (2分) (2)水源 市场 (2分) (3)公路 市场 (2分) (4)水果 丘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