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海洋地理知识总结

海洋地理

1. 观察海底地形图,了解海底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2. 运用海底地形图,归纳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3. 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 了解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收支的对比关系,即取决于海水的热平衡。还受季节、纬度、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的影响。

5. 运用地理图表,归纳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及不同海区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6. 了解海水盐度的定义。

为了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数量,我们采用盐度,即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7. 了解表层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中的总盐度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观测到的盐度是不同的,这就是说,盐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还有洋流的影响。

8. 运用地理图表,归纳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高,中纬度海区又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纬度海区最低。概括地说,亦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9.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理解海-气的相互作用。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份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所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着大气温度的变化。一方面,海洋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例如,海洋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和缓。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10. 以洋流为例,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11. 简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

延伸至赤道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附近的海

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厄尔尼诺的发生机制正好相反,当赤

道太平洋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

面暖水被吹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

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从而形成拉尼娜。拉

尼娜常与厄尔尼诺交替出现,但其发生频率

要低于厄尔尼诺。例如,80年代以来仅发生

了3次拉尼娜,是厄尔尼诺发生频率的一半。

12. 运用图表,综合分析厄尔尼诺和拉

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观点。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

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

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

均出现干旱

,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岛南美西岸

则多雨。许多观测事实还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

13. 说明波浪的主要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14. 说明潮汐的主要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海水的周期性涨落叫潮汐。一天有两次涨落

每个月的朔望两天,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潮差最大。

每个月的上弦、下弦两天,潮差最小。

15. 说明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主要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的主要成因:大气运动

风海流主要是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密度流是由于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补偿流是由相邻海区海水的盈亏形成的,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16. 阅读景观图片,概述海岸带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基岩海岸

沙质海岸

淤泥海岸

生物海岸

17. 了解海岸线和海岸带的定义。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海岸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海岸带,其主体是潮间带。广义的海岸带,是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18. 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以滩涂资源开发、港口建设及其相关产业为主,涉及渔业、港口运输、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许多方面。

19. 阅读图表,说明世界海平面变化的总体趋势。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也是温室效应增强的表现。

20. 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海岸带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特别是沿海国家和一些海岛国家,受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更甚,如荷兰、孟加拉国及热带大洋上的一些小岛国。

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资源等;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影响海岸带地区的渔业资源,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境。

21. 列举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对策措施,增强未来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22. 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水资源利用通常是指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

海水的直接利用,就是用末经淡化的海水代替淡水来利用。如,在农业利用上,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在生活利用上,将海水用于公厕冲洗、消防用水等;在工业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工业冷却水。大型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在三类地区:一类是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二类是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三类是沿海城市。

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尚未普及。(例: )

23. 了解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被称为“液体矿山”“盐的故乡”,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食盐、镁、溴等。

海盐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我国的主要盐场分布及形成原因?

24. 了解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分滨海砂矿、油气资源和多金属结核三大类。

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是一项主要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的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油气资源为主。

25. 运用地图,说出世界及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

世界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海岸等地区。

我国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东海和南海的北部湾。

26. 了解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

潮汐能发电需一定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波浪能的优点: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海面极少平静,波浪随时可以利用。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西风带海区。

27. 列举世界及我国著名的潮汐发电站,说明潮汐能、波浪能的开发前景。

世界上最大的潮汐能电站在法国朗斯。我国陆续在广东的顺德和东湾、山东的乳山、上海的崇明等地,建立了潮汐能发电站。

海洋能发电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有些技术也趋于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能必将成为重要能源。

28. 列举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海洋生物资源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另外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

舟山渔场的成因。

29. 阅读地图,了解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

海水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浅海大陆架海域。世界主要渔场有北太平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秘鲁沿海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和东北大西洋渔场。

30.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树立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过度捕捞,处于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的优质鱼类出现资源危机。珍稀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种类已几乎绝迹。

(2)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等,导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和沼泽资源减少,引起海洋生物物种种群减少。

(3)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2)合理捕捞,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1. 了解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2. 举例说明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方式。

目前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居住、通讯、储藏和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而且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33. 了解海洋旅游开发的意义。

海洋波澜壮阔,海岛景色优美,海滨气候宜人,这些都是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利条件。按空间范围可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和海底旅游;以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可分为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远洋旅游。

34. 简述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以丰富的滨海资源为依托,滨海地区已经成为当今最发达的全球性旅游带。随着世界滨海旅游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多样的海岸类型,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形成许多著名的旅游区;加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充满活力,因而沿海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5. 了解海洋灾害的不同类型。

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

36.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

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剧烈增水现象,致使海面异常升高,造成大量海水漫溢,席卷码头、仓库、城镇街道和村庄。风暴潮可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两大类。海啸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最猛烈的由地震引起的海洋灾害。

以孟加拉湾为例,说明为什么在这里风暴潮在这里比较严重。

37. 阐述风暴潮、海啸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有计划地加固和修建防潮工程、完善全国海洋灾害预警系统

38.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集中分布在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海洋污染物特别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自身。

39.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态环境 破坏问题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海岸工程建设和海岸带的开发,破坏了海岸湿地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使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不断减少,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导致海洋生境不断恶化,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40. 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保护海洋是全球共同的责任。海洋环境保护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

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海洋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

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41. 了解海洋权益的定义。

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

42. 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范围及享有的权利。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的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在此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1海里=1.852公里,即千米) 。由此可知,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2,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43.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树立中华民族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认识我国的海洋国情,维护海洋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人类共有一个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国际合作,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是全球共同的愿望和追求。

44. 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对建立国际海洋秩序的意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面积和管辖权力,确认沿海国家对于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国家管辖海域按其法律地位的差别,可分为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这四种主要区域。从先例资源主权权利方面讲,国家管辖海域可以被视为海洋国土,这些管辖海域中的海洋资源应当与陆地国土一样,得到重视和开发。

45. 举例说明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为建立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明确之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海域,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就可能存在着重叠,还有一些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相邻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国际冲突的新的因素。因此,相邻国家间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要求有关国家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海洋地理

1. 观察海底地形图,了解海底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2. 运用海底地形图,归纳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3. 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4. 了解表层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收支的对比关系,即取决于海水的热平衡。还受季节、纬度、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的影响。

5. 运用地理图表,归纳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及不同海区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6. 了解海水盐度的定义。

为了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数量,我们采用盐度,即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7. 了解表层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海洋中的总盐度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观测到的盐度是不同的,这就是说,盐度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变化。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还有洋流的影响。

8. 运用地理图表,归纳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盐度按纬度呈“马鞍形”分布的规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归线附近最高,中纬度海区又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纬度海区最低。概括地说,亦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9.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理解海-气的相互作用。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份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所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

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着大气温度的变化。一方面,海洋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例如,海洋对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要比陆地晚一个月左右。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和缓。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10. 以洋流为例,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11. 简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

延伸至赤道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附近的海

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厄尔尼诺的发生机制正好相反,当赤

道太平洋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

面暖水被吹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

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从而形成拉尼娜。拉

尼娜常与厄尔尼诺交替出现,但其发生频率

要低于厄尔尼诺。例如,80年代以来仅发生

了3次拉尼娜,是厄尔尼诺发生频率的一半。

12. 运用图表,综合分析厄尔尼诺和拉

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观点。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

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

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

均出现干旱

,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岛南美西岸

则多雨。许多观测事实还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

13. 说明波浪的主要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14. 说明潮汐的主要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海水的周期性涨落叫潮汐。一天有两次涨落

每个月的朔望两天,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潮差最大。

每个月的上弦、下弦两天,潮差最小。

15. 说明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主要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的主要成因:大气运动

风海流主要是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密度流是由于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补偿流是由相邻海区海水的盈亏形成的,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16. 阅读景观图片,概述海岸带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基岩海岸

沙质海岸

淤泥海岸

生物海岸

17. 了解海岸线和海岸带的定义。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海岸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海岸带,其主体是潮间带。广义的海岸带,是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18. 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以滩涂资源开发、港口建设及其相关产业为主,涉及渔业、港口运输、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许多方面。

19. 阅读图表,说明世界海平面变化的总体趋势。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也是温室效应增强的表现。

20. 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海岸带是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强烈的地区,特别是沿海国家和一些海岛国家,受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更甚,如荷兰、孟加拉国及热带大洋上的一些小岛国。

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资源等;加剧风暴潮、洪涝等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影响海岸带地区的渔业资源,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境。

21. 列举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对策措施,增强未来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3)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5)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22. 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水资源利用通常是指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

海水的直接利用,就是用末经淡化的海水代替淡水来利用。如,在农业利用上,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在生活利用上,将海水用于公厕冲洗、消防用水等;在工业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工业冷却水。大型海水淡化厂主要分布在三类地区:一类是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二类是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三类是沿海城市。

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较高,尚未普及。(例: )

23. 了解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被称为“液体矿山”“盐的故乡”,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食盐、镁、溴等。

海盐不仅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我国的主要盐场分布及形成原因?

24. 了解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分滨海砂矿、油气资源和多金属结核三大类。

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是一项主要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的工程。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油气资源为主。

25. 运用地图,说出世界及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

世界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海岸等地区。

我国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东海和南海的北部湾。

26. 了解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

潮汐能发电需一定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的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施工。

波浪能的优点: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海面极少平静,波浪随时可以利用。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西风带海区。

27. 列举世界及我国著名的潮汐发电站,说明潮汐能、波浪能的开发前景。

世界上最大的潮汐能电站在法国朗斯。我国陆续在广东的顺德和东湾、山东的乳山、上海的崇明等地,建立了潮汐能发电站。

海洋能发电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有些技术也趋于成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能必将成为重要能源。

28. 列举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海洋生物资源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另外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

舟山渔场的成因。

29. 阅读地图,了解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

海水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浅海大陆架海域。世界主要渔场有北太平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秘鲁沿海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和东北大西洋渔场。

30.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树立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过度捕捞,处于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的优质鱼类出现资源危机。珍稀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种类已几乎绝迹。

(2)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等,导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和沼泽资源减少,引起海洋生物物种种群减少。

(3)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管理;

(2)合理捕捞,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1. 了解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2. 举例说明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方式。

目前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居住、通讯、储藏和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而且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33. 了解海洋旅游开发的意义。

海洋波澜壮阔,海岛景色优美,海滨气候宜人,这些都是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利条件。按空间范围可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和海底旅游;以距陆域的远近为标准,可分为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远洋旅游。

34. 简述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以丰富的滨海资源为依托,滨海地区已经成为当今最发达的全球性旅游带。随着世界滨海旅游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多样的海岸类型,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形成许多著名的旅游区;加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充满活力,因而沿海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5. 了解海洋灾害的不同类型。

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

36.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

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剧烈增水现象,致使海面异常升高,造成大量海水漫溢,席卷码头、仓库、城镇街道和村庄。风暴潮可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两大类。海啸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最猛烈的由地震引起的海洋灾害。

以孟加拉湾为例,说明为什么在这里风暴潮在这里比较严重。

37. 阐述风暴潮、海啸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有计划地加固和修建防潮工程、完善全国海洋灾害预警系统

38.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集中分布在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海洋污染物特别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损害人类自身。

39.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态环境 破坏问题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海岸工程建设和海岸带的开发,破坏了海岸湿地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使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不断减少,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导致海洋生境不断恶化,赤潮等生态灾害频繁发生。

40. 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保护海洋是全球共同的责任。海洋环境保护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

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海洋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

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等

41. 了解海洋权益的定义。

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

42. 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范围及享有的权利。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的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在此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1海里=1.852公里,即千米) 。由此可知,我国管辖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2,因此,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43.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树立中华民族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认识我国的海洋国情,维护海洋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人类共有一个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国际合作,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是全球共同的愿望和追求。

44. 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对建立国际海洋秩序的意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面积和管辖权力,确认沿海国家对于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国家管辖海域按其法律地位的差别,可分为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这四种主要区域。从先例资源主权权利方面讲,国家管辖海域可以被视为海洋国土,这些管辖海域中的海洋资源应当与陆地国土一样,得到重视和开发。

45. 举例说明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为建立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明确之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海域,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就可能存在着重叠,还有一些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相邻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国际冲突的新的因素。因此,相邻国家间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要求有关国家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相关内容

  • 高二地理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 高二地理教研组期末工作总结 一.本组状况及面临的形势分析 本组教师结构合理,都是有着十多年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而且都进行过高中地理的循环教学,组内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浓.组内同志都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教学业务上既能各擅所长,又能互帮互学.本学期我组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搞好一轮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复 ...

  • 高二地理复习资料(2)
  • 高二地理复习资料2 世界地理概况 整 理: 2014/12/10 高二地理备课组 编号: 段长签字;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 ...

  • 高二世界地理复习[世界的气候]练习题
  • <世界的气候>练习题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2.图2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

  •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
  •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 ...

  • 地理教师教学工作年终个人总结
  • 2009年下学期我担任了xxx学校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 ...

  • 地理教师j教学工作年终个人总结
  • 2010年下学期我担任了xxx学校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 ...

  • 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三中段考试题
  • 高二第一学期地理必修三中段考试题(06.11)一.单项选择题(68分,每小题2分)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流程最长.流量最大的支流B.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全为平原C. ...

  • 2015--2016高二地理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
  •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180°经线为界,东侧是东经,西侧是西经 B .经线指示东西 ...

  • 高二世界地理自测试题
  • 地理综合试题精编(世界地理)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共60分) 一.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1. 被世界上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 关于各洲分界线的正确叙述是: ( ) 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