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学生教育新思路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学生教育新思路

——《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读书笔记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潮流,它的兴起一方面是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心理学自身的开放性。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分别从做孩子积极的榜样、让孩子的心理在生活中获得免疫力、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利用仪式和故事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青少年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榜样;时间贫困;空间贫困;仪式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教育实践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遵循了病理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研究的范式,重点是对中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预防、干预与矫正。但这种研究范式下的结果却适得其反,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也不能引导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此严酷的社会现实急需人们在中学生教育方面研究新思路,因而产生于20世纪末美国的积极心理学给我们中学生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研究基础。在学习了任俊老师的《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我整理了如下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学校和家庭如何用积极心理学来进行中学生教育,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做孩子积极的榜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精神依托;孩子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繁荣、民族兴旺的重要保证。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是全社会的期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积极心理形成非常重要。试想一个母亲一边搓麻将,一边督促自己的孩子要认真看书,大家觉得这种督促会有用吗?当然,父母和孩子由于身份的不同,生活方式会有差异,但父母一定要了解,其实你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方式,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的、志趣高尚的、有进取心的孩子,自己首先就要做一个积极的榜样——至少当着孩子的面要这样。

1.孩子不只是在生理上像父母

“孩子的眼睛像妈妈”“孩子的嘴巴像爸爸”“孩子的脾气像爷爷”,这些描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确,当为人父母者听见这种话语,会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当然,孩子肯定会遗传父母的相貌,也可能遗传父母的脾气秉性,但

更有意思的事情是,孩子不仅局限生理上与父母相似,其做事风格、做事原则等方面也会与父母有着很大的相似。一项“影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的研究表明,父母问题言行是导致儿童问题言行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种结果肯定不主要是由遗传基因导致的,有研究者对10对同卵双生子的行为及其家庭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考察在吸烟和饮酒行为影响上遗传与环境的作用,结果发现,学校、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不同或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行为差异。这个研究提示我们,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甚至是对待事物的态度等,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并进而使孩子也表现出与父母相似的做法或态度。事实上,父母可能是影响孩子发展的第一榜样。当孩子的叛逆期过长,或心理承受能力过差时,这其中固然有孩子的原因,但我认为父母应承担更多地责任。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除了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环境之外,还应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而这个积极的心理环境主要要靠父母的积极榜样作用。

2.增加孩子的接触性愉快体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除了耳濡目染的向父母学习之外,老师对孩子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心理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心理依恋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老师产生依恋之后,学生会在和老师相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愉快性体验,从而喜欢科任老师,更喜欢科任老师的教导,相信学生相关学科的成绩必然不会太差。

加拿大人艾斯沃斯女士把孩子的依恋划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有研究表明,如果在青春期前形成了安全型依恋,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就有可能避免青春期危机,与另外两种依恋的类型相比,这些孩子的社交能力会更出众,他们会有更少的攻击行为;当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成人后,他们会更乐观地面对威胁性环境,即使处于一种压力环境下,他们也会坚定人类善良的信念,会选择一种更为愉快的方式去寻求帮助,或是运用更有建设性的应对策略等。反之如果青春期前未形成安全型依恋,那么大多数学生轻则变成问题学生,重则害人害己。安全型依恋的形成,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双重努力,更需要我们树立积极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度过安全型依恋的时期。

二、让孩子的心理在生活中获得免疫力

心理免疫力是孩子自我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孩子只有在生活中自己接触各种问题、自己处理各种问题后,他才能获得心理免疫能力。可以说,自由和自主是孩子提高免疫力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中学生迫切需求的基本标准。

1.让孩子远离“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

从本质上说,孩子受惠于父母之日,就是孩子受制于父母之时。如果父母都随时随地守护在自己孩子的身旁,更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实际上使孩子

出现了“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这种贫困等于去除了孩子在生活中获得免疫功能的机会。很多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孩子会上当、失败、做不好事情等,但这些小的挫折其实是种在孩子心理上的疫苗,正是这些经历才会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免除更大的痛苦或灾难。“两只刺猬取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适当距离的情况下,双方才能实现双赢,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不例外。爱孩子不意味着要为孩子包办一切,很多父母把自己定位为做一个“完美型”父母,从而过分将自己的角色理想化,决心为孩子付出一切,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却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不利于孩子“心理断乳”或心理免疫。

2.既做孩子的自己人,又跳出“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目前已经在许多领域成为一种普遍的策略与技能,在师生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青少年喜欢哪个老师,那么那一科的成绩也会比较好,并且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反之,不管老师是不是为自己好,都容易产生抗拒感。家长或老师要想成为孩子的自己人,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首先,平时应多和孩子沟通,多强调或有意显露双方的共同和相似之处,从而得到对方的认同。

其次,要努力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

最后,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们不仅要学会做青少年的自己人,同时也要跳出自己人效应。自己人效应是一种社会性定势,它可以产生正面效果,也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因为自己人效应有时会缩小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要向真正做到跳出自己人效应,至少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合理地表扬孩子,二是给孩子必要的惩罚。

三、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个体的影响非常大,教育者怎样才能着力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呢?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相关研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一般认为和谐的教育环境会导致父母与孩子间、老师与学生间的情绪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成熟、情感控制和自我认知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1.帮青少年学会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焦虑

青少年绝大部分处于高中阶段,在“减负”、“大学扩招”、“新课改”这种新形势下,好像高中变得轻松了,其实不然,以前10个人中,1人考上大学,那么大家基本不上大学很正常。但是现在,10个人中间,就有7、8名同学上大学,所以不仅家长、老师给孩子压力,孩子自己也会和自己较劲。高中生的学习焦虑、情感焦虑比大人来得更为严重。积极心理学根据已有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两个改善青少年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

一是逐渐的放松训练。亲自体会肌肉放松所带来的轻松感。当然活泼的青少

年可以通过大量运动之后的放松来释放焦虑。

二是练习冥想。普通人可能可以通过瑜伽,但是我认为适合中学生的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冥想解题或整理知识,这样可以在放松中学习,也是摆脱焦虑的有效途径。

2.运用积极心理学最推崇的ABCDE模式

ABCDE模式起源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克和艾利斯的认知心理疗法。A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所碰到或面临的不愉快事件;B指对该不愉快事件的信念;C是指由信念所导致的后果;D是指通过多个途径或多个角度反驳自己通常的信念;E是指给自己不断地加油和激励。

近几年高考之后有个现象,分数一出来,各个中学补习班的报名热火朝天。但最终补习班的成绩总体上大学没问题,但高分段太少,更甚者有的同学从600分补到了500多分,这个主要就是对待补习这件事上的消极信念或积极信念影响的。我们如果可以在补习过程中时时运用到ABCDE模式,如果补习时三模成绩没考好(A),有了今年又考不好的思想(B),要想到如果不好好复习,会让自己失望,并且又白浪费了自己365天(C),那我们就要反驳(D),试卷刚好是我模糊的知识点,如果我把试卷上不清楚的知识点都弄通,到高考的时候我就都会了,那么一定能考出好成绩(E)。

四、利用仪式和讲故事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世界文明的礼仪之邦,祖宗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有关仪式、礼节和故事等方面的遗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才对。

1.用好的仪式帮孩子留住教育内容

学校中的仪式很多,如开学典礼、升旗、加入中国共青团、加入中国共产党和校庆等,还有日常上下课起立、有问题举手等。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的这些仪式不仅塑造了中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能尽早适应社会秩序,而且构造了社会制度和学校课程之间的桥梁。高中生有两大主要的仪式是我们好多学校忽视了的,一是毕业典礼,二是成人仪式。对于我现在只记得大学毕业典礼。我呼吁各个中学注重保持这两个仪式的完整,尤其是成人仪式是明确告诉中学生已经长大成人,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

家庭仪式同样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一项有关早餐仪式的研究表明,一起用餐家庭成员准备应对新一天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早餐期间,家庭成员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自我确认的过程,会产生归宿感和群体意识。中学生基本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会和父母关系有所下降,更注重同伴关系。因而家庭的日常生活常规可以促进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有利于父母实施监护人职责,让孩子在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均得到进步。

2.讲家庭故事让孩子获得信念

家庭故事根据其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以前的光荣或先前的生活经验,它主要以肯定或赞扬为主,保存的大多是一个家庭价值体系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硬核精神,一般具有积极的性质。另一类是指家庭成员各自独特的人生经验或经历,有时甚至是碰到的各种生活或工作琐事等,这一部分是每个成员个性化的东西,其内容并不一定完全积极。对于孩子来说,这两种故事都是他们成长的维生素。如一个家族中若有人考上了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那么不出意外,接下来的孩子大都会好好学习。这也是现在学生择校不仅看升学率,还要看名校录取率,因为往届学长学姐们的傲人成绩,本身就是激励后届的传奇故事。

五、结语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主要方向,它的许多研究成果相对都比较新。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应强调以增进青少年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青少年的积极人格为目标,同时要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的外在保障。因此,我们在此提出的以积极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青少年教育新思路,虽然四条思路认识比较浅薄,但它们是我们学校和家庭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事情,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以上四个方面,或许这些建议不是改善青少年危机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确保青少年不会变的更糟糕。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学生教育新思路

——《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读书笔记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潮流,它的兴起一方面是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心理学自身的开放性。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分别从做孩子积极的榜样、让孩子的心理在生活中获得免疫力、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利用仪式和故事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青少年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榜样;时间贫困;空间贫困;仪式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教育实践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遵循了病理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研究的范式,重点是对中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预防、干预与矫正。但这种研究范式下的结果却适得其反,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也不能引导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此严酷的社会现实急需人们在中学生教育方面研究新思路,因而产生于20世纪末美国的积极心理学给我们中学生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研究基础。在学习了任俊老师的《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我整理了如下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学校和家庭如何用积极心理学来进行中学生教育,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做孩子积极的榜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精神依托;孩子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繁荣、民族兴旺的重要保证。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是全社会的期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积极心理形成非常重要。试想一个母亲一边搓麻将,一边督促自己的孩子要认真看书,大家觉得这种督促会有用吗?当然,父母和孩子由于身份的不同,生活方式会有差异,但父母一定要了解,其实你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方式,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的、志趣高尚的、有进取心的孩子,自己首先就要做一个积极的榜样——至少当着孩子的面要这样。

1.孩子不只是在生理上像父母

“孩子的眼睛像妈妈”“孩子的嘴巴像爸爸”“孩子的脾气像爷爷”,这些描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确,当为人父母者听见这种话语,会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当然,孩子肯定会遗传父母的相貌,也可能遗传父母的脾气秉性,但

更有意思的事情是,孩子不仅局限生理上与父母相似,其做事风格、做事原则等方面也会与父母有着很大的相似。一项“影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的研究表明,父母问题言行是导致儿童问题言行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种结果肯定不主要是由遗传基因导致的,有研究者对10对同卵双生子的行为及其家庭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考察在吸烟和饮酒行为影响上遗传与环境的作用,结果发现,学校、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不同或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行为差异。这个研究提示我们,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甚至是对待事物的态度等,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并进而使孩子也表现出与父母相似的做法或态度。事实上,父母可能是影响孩子发展的第一榜样。当孩子的叛逆期过长,或心理承受能力过差时,这其中固然有孩子的原因,但我认为父母应承担更多地责任。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除了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环境之外,还应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而这个积极的心理环境主要要靠父母的积极榜样作用。

2.增加孩子的接触性愉快体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除了耳濡目染的向父母学习之外,老师对孩子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心理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心理依恋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老师产生依恋之后,学生会在和老师相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愉快性体验,从而喜欢科任老师,更喜欢科任老师的教导,相信学生相关学科的成绩必然不会太差。

加拿大人艾斯沃斯女士把孩子的依恋划分为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有研究表明,如果在青春期前形成了安全型依恋,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就有可能避免青春期危机,与另外两种依恋的类型相比,这些孩子的社交能力会更出众,他们会有更少的攻击行为;当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成人后,他们会更乐观地面对威胁性环境,即使处于一种压力环境下,他们也会坚定人类善良的信念,会选择一种更为愉快的方式去寻求帮助,或是运用更有建设性的应对策略等。反之如果青春期前未形成安全型依恋,那么大多数学生轻则变成问题学生,重则害人害己。安全型依恋的形成,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双重努力,更需要我们树立积极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度过安全型依恋的时期。

二、让孩子的心理在生活中获得免疫力

心理免疫力是孩子自我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孩子只有在生活中自己接触各种问题、自己处理各种问题后,他才能获得心理免疫能力。可以说,自由和自主是孩子提高免疫力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中学生迫切需求的基本标准。

1.让孩子远离“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

从本质上说,孩子受惠于父母之日,就是孩子受制于父母之时。如果父母都随时随地守护在自己孩子的身旁,更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这实际上使孩子

出现了“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这种贫困等于去除了孩子在生活中获得免疫功能的机会。很多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孩子会上当、失败、做不好事情等,但这些小的挫折其实是种在孩子心理上的疫苗,正是这些经历才会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免除更大的痛苦或灾难。“两只刺猬取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适当距离的情况下,双方才能实现双赢,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不例外。爱孩子不意味着要为孩子包办一切,很多父母把自己定位为做一个“完美型”父母,从而过分将自己的角色理想化,决心为孩子付出一切,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却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不利于孩子“心理断乳”或心理免疫。

2.既做孩子的自己人,又跳出“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目前已经在许多领域成为一种普遍的策略与技能,在师生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青少年喜欢哪个老师,那么那一科的成绩也会比较好,并且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反之,不管老师是不是为自己好,都容易产生抗拒感。家长或老师要想成为孩子的自己人,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首先,平时应多和孩子沟通,多强调或有意显露双方的共同和相似之处,从而得到对方的认同。

其次,要努力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

最后,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们不仅要学会做青少年的自己人,同时也要跳出自己人效应。自己人效应是一种社会性定势,它可以产生正面效果,也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因为自己人效应有时会缩小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要向真正做到跳出自己人效应,至少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合理地表扬孩子,二是给孩子必要的惩罚。

三、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个体的影响非常大,教育者怎样才能着力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呢?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相关研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一般认为和谐的教育环境会导致父母与孩子间、老师与学生间的情绪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成熟、情感控制和自我认知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1.帮青少年学会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焦虑

青少年绝大部分处于高中阶段,在“减负”、“大学扩招”、“新课改”这种新形势下,好像高中变得轻松了,其实不然,以前10个人中,1人考上大学,那么大家基本不上大学很正常。但是现在,10个人中间,就有7、8名同学上大学,所以不仅家长、老师给孩子压力,孩子自己也会和自己较劲。高中生的学习焦虑、情感焦虑比大人来得更为严重。积极心理学根据已有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两个改善青少年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

一是逐渐的放松训练。亲自体会肌肉放松所带来的轻松感。当然活泼的青少

年可以通过大量运动之后的放松来释放焦虑。

二是练习冥想。普通人可能可以通过瑜伽,但是我认为适合中学生的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冥想解题或整理知识,这样可以在放松中学习,也是摆脱焦虑的有效途径。

2.运用积极心理学最推崇的ABCDE模式

ABCDE模式起源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克和艾利斯的认知心理疗法。A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所碰到或面临的不愉快事件;B指对该不愉快事件的信念;C是指由信念所导致的后果;D是指通过多个途径或多个角度反驳自己通常的信念;E是指给自己不断地加油和激励。

近几年高考之后有个现象,分数一出来,各个中学补习班的报名热火朝天。但最终补习班的成绩总体上大学没问题,但高分段太少,更甚者有的同学从600分补到了500多分,这个主要就是对待补习这件事上的消极信念或积极信念影响的。我们如果可以在补习过程中时时运用到ABCDE模式,如果补习时三模成绩没考好(A),有了今年又考不好的思想(B),要想到如果不好好复习,会让自己失望,并且又白浪费了自己365天(C),那我们就要反驳(D),试卷刚好是我模糊的知识点,如果我把试卷上不清楚的知识点都弄通,到高考的时候我就都会了,那么一定能考出好成绩(E)。

四、利用仪式和讲故事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世界文明的礼仪之邦,祖宗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有关仪式、礼节和故事等方面的遗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才对。

1.用好的仪式帮孩子留住教育内容

学校中的仪式很多,如开学典礼、升旗、加入中国共青团、加入中国共产党和校庆等,还有日常上下课起立、有问题举手等。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的这些仪式不仅塑造了中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能尽早适应社会秩序,而且构造了社会制度和学校课程之间的桥梁。高中生有两大主要的仪式是我们好多学校忽视了的,一是毕业典礼,二是成人仪式。对于我现在只记得大学毕业典礼。我呼吁各个中学注重保持这两个仪式的完整,尤其是成人仪式是明确告诉中学生已经长大成人,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

家庭仪式同样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一项有关早餐仪式的研究表明,一起用餐家庭成员准备应对新一天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早餐期间,家庭成员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自我确认的过程,会产生归宿感和群体意识。中学生基本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会和父母关系有所下降,更注重同伴关系。因而家庭的日常生活常规可以促进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有利于父母实施监护人职责,让孩子在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均得到进步。

2.讲家庭故事让孩子获得信念

家庭故事根据其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以前的光荣或先前的生活经验,它主要以肯定或赞扬为主,保存的大多是一个家庭价值体系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硬核精神,一般具有积极的性质。另一类是指家庭成员各自独特的人生经验或经历,有时甚至是碰到的各种生活或工作琐事等,这一部分是每个成员个性化的东西,其内容并不一定完全积极。对于孩子来说,这两种故事都是他们成长的维生素。如一个家族中若有人考上了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那么不出意外,接下来的孩子大都会好好学习。这也是现在学生择校不仅看升学率,还要看名校录取率,因为往届学长学姐们的傲人成绩,本身就是激励后届的传奇故事。

五、结语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主要方向,它的许多研究成果相对都比较新。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应强调以增进青少年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青少年的积极人格为目标,同时要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的外在保障。因此,我们在此提出的以积极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的青少年教育新思路,虽然四条思路认识比较浅薄,但它们是我们学校和家庭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事情,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以上四个方面,或许这些建议不是改善青少年危机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确保青少年不会变的更糟糕。


相关内容

  •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思路
  •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提高其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的行为能力,引导其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增强时代责任感和社会使感.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

  • 2011年市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感想
  • 2011年7月15日到25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在聊城大学教育科学院举办的聊城市骨干教师培训,在这段时间里聆听了许多专家和名师的报告.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在培训中,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听讲座和学习交流使我从教学 ...

  • 礐石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 礐石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 一.学校整体情况. 礐石小学是一所有100多年办学的学校,地理位置独特,在礐石4A级礐石名胜风景区青山绿水的环绕中,与驻汕海军部队为邻.主要服务礐石社区.红星社区.红旗社区等.社区环境复杂而丰富,与汕头市金山中学.礐石名胜风景区.海军警卫连.修理所.装备部为共建单位.德育阵 ...

  • 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设计学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 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万长林 [内容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 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文章从构建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出发,提出了高校设计教学的创新人才培 养新思路,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培养平台,促 ...

  • 构建教育新模式 读后感
  • 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读张卓玉先生<构建教育新模式>有感 作者: 张艳 "教高中数学是个苦差,且不说高强度训练.大课时量能把人熬死,光是浩如烟海的数学题就能让你做疯--" 从我调入高中的第一天起,就有不少同事给我吹风,让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走进高中课堂,我还 ...

  • 教育新理念
  • 教育新理念 1.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课堂是学 ...

  • 2015年下半年心理辅导站工作计划
  • 2015年下半年庐阳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庐阳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遵循未 ...

  • 新媒体条件下关于中小学教育新模式的思考_崔依冉
  • 远程教育 新媒体条件下关于中小学教育新模式的思考 崔依冉,张竞丹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分析微课 摘 要: 程.翻转课堂和MOO探索其在我国中小学教育C三种新媒体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教育模式 ...

  • 2010-2011学年度小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 刚刚过去的2010--2010学年第二学期,王常乡中心校在县教文体局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本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教育创新、教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王常教育新特色,打造王常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