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 11级土木工程二班 周秀 学号:111501084 时间:周日一二节
学习中国古代瓷器鉴赏心得
在选择周末选修课时,我每次都是挑选自己喜欢的领域。平时就
对古代的文物颇感兴趣,终于有机会选到了这节瓷器鉴赏课,感觉周末的课也非常也意义,能学习到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之前总是惊叹于鉴宝专家一眼就能看出瓷器的朝代和属于什么窑,学习这个课之后,不难发现,这也只是不太难的事情,因为每个窑和朝代都具有很大的特点。这门课的收获不仅仅是课堂的文物鉴赏知识,还有老师课上提到的很多考古工作以及考古工作者的真实工作经验,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真实更学术的了解,让考古和文物从小说、电视中走了出来。
课上,我们领略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的物质结晶——纹饰古拙、记录大事的先秦青铜器,尤其是学校所在地安阳是商殷文化发源地,司母戊鼎的发掘震惊世界,了解了从陶器到瓷器的发展;了解到瓷器烧制的基本步骤;了解到每个朝代瓷器的基本特点;了解到每个窑的烧制特点,非常有意思。另外知道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从课上我学习到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原始瓷器起源于
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其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代
表。青花瓷釉质透明,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明净,不褪色。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中国古代瓷器,特别是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存世的古代著名瓷器形体优美,釉色鲜亮美观,整体单纯而有变化,精巧而有气魄,堪称美轮美奂。
中国历代瓷器的纹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晋印文多为兽类、虎子,西晋保留了这一传统,虎身一般刻划飞翅纹。西晋牛头罐,装饰上也借鉴铜器,多于壶、罐、洗、碗等器物的肩、腹部饰一条带状印纹装饰,间饰铺首衔环、兽纹等。
东晋瓷器种类与西晋相近,装饰上以光素为主,少量器物的口沿、肩腹部、动物眼睛等部位点以褐色斑点,形成了这一时期器物的装饰特点。从最具有代表性的鸡头壶(罐)的演变,由矮胖到瘦长,到南朝时期,鸡头壶壶身更长,柄向上发展,装饰上出现复线莲瓣纹。莲瓣纹的出现与东汉佛教传入有关。这一时期其它器物如盘、碗、罐等也有饰有莲瓣纹,形成了这一时期的装饰特点。
隋青釉印花四系壶印花为扇形花瓣组成的团花和叶纹。这是隋代瓷器的装饰特点。常见的有朵花、草叶、莲瓣、几何纹等,多为独立的花、叶,连续的花纹不多见。
唐代青釉黑斑壶,壶身画圆圈纹,系唐代特征。黑褐斑装饰西
晋晚期出现,东晋盛行,唐代沿用,但数量不多。唐青釉凤头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造型、纹饰受波斯文化影响,又有所区别。柄、流用中国传统的龙、凤装饰;纹饰中人物形像为西亚人,花叶与南北方青瓷亦不相同。贴花装饰最早见于唐三彩,在瓶、罐等器物上先贴花,后上釉,内容有奔兽、狮子、团花、宝相花等,与丝绸印染有关。北宋早期越窑盛行刻划莲瓣纹,南宋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釉中含铁量高一些,故大多数青白瓷釉发青。
宋代哥窑瓷器釉面上出现的“开片”是中国陶瓷史上成功地将偶然产生的效果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一例。多有鱼子纹、百圾碎、冰裂纹、蟹爪纹等纹饰。 明代瓷器彩绘以写意图案为主。植物纹饰的退居次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人们的新追求—动物图案的增多。宗教狂热到明代,特别经皇帝提倡和推崇, 更加光大发扬。反映在瓷器装饰上是一些道教题材逐渐增多,象八卦、八仙、暗八仙和云鹤等图案十分风行。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誉为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从纹饰题材方面看, 康熙时期与明代有很大的不同。明代瓷绘纹样多取材于锦缎, 康熙则大部分直接来源于生活, 与当时的政治风气、社会生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时出现的耕织图、刀马人、渔家乐、渔樵耕读„„
从学习这门课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瓷器与文化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瓷器的英文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称,足以见得中国瓷器在全世界的地位。另外学习这门课后,我也注意到中国的文物保
护不是特别完善,在古代战争时期很多很多珍贵的文物被掠夺、被摔碎毁灭,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是必要的。通过学习陶瓷的发展历程来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再破碎的瓷片上找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记忆。可以了解当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可以做出这些让后人感叹的旷世之作。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对瓷器给我们进行了详细,并掺插事例,形象生动的讲述。我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如果非要提出建议的话就是,希望老师的讲课方式更加生动些,另外点几次名也能敦促学生准时上课。
建筑工程学院 11级土木工程二班 周秀 学号:111501084 时间:周日一二节
学习中国古代瓷器鉴赏心得
在选择周末选修课时,我每次都是挑选自己喜欢的领域。平时就
对古代的文物颇感兴趣,终于有机会选到了这节瓷器鉴赏课,感觉周末的课也非常也意义,能学习到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之前总是惊叹于鉴宝专家一眼就能看出瓷器的朝代和属于什么窑,学习这个课之后,不难发现,这也只是不太难的事情,因为每个窑和朝代都具有很大的特点。这门课的收获不仅仅是课堂的文物鉴赏知识,还有老师课上提到的很多考古工作以及考古工作者的真实工作经验,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真实更学术的了解,让考古和文物从小说、电视中走了出来。
课上,我们领略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的物质结晶——纹饰古拙、记录大事的先秦青铜器,尤其是学校所在地安阳是商殷文化发源地,司母戊鼎的发掘震惊世界,了解了从陶器到瓷器的发展;了解到瓷器烧制的基本步骤;了解到每个朝代瓷器的基本特点;了解到每个窑的烧制特点,非常有意思。另外知道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从课上我学习到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原始瓷器起源于
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其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代
表。青花瓷釉质透明,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明净,不褪色。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中国古代瓷器,特别是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存世的古代著名瓷器形体优美,釉色鲜亮美观,整体单纯而有变化,精巧而有气魄,堪称美轮美奂。
中国历代瓷器的纹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晋印文多为兽类、虎子,西晋保留了这一传统,虎身一般刻划飞翅纹。西晋牛头罐,装饰上也借鉴铜器,多于壶、罐、洗、碗等器物的肩、腹部饰一条带状印纹装饰,间饰铺首衔环、兽纹等。
东晋瓷器种类与西晋相近,装饰上以光素为主,少量器物的口沿、肩腹部、动物眼睛等部位点以褐色斑点,形成了这一时期器物的装饰特点。从最具有代表性的鸡头壶(罐)的演变,由矮胖到瘦长,到南朝时期,鸡头壶壶身更长,柄向上发展,装饰上出现复线莲瓣纹。莲瓣纹的出现与东汉佛教传入有关。这一时期其它器物如盘、碗、罐等也有饰有莲瓣纹,形成了这一时期的装饰特点。
隋青釉印花四系壶印花为扇形花瓣组成的团花和叶纹。这是隋代瓷器的装饰特点。常见的有朵花、草叶、莲瓣、几何纹等,多为独立的花、叶,连续的花纹不多见。
唐代青釉黑斑壶,壶身画圆圈纹,系唐代特征。黑褐斑装饰西
晋晚期出现,东晋盛行,唐代沿用,但数量不多。唐青釉凤头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造型、纹饰受波斯文化影响,又有所区别。柄、流用中国传统的龙、凤装饰;纹饰中人物形像为西亚人,花叶与南北方青瓷亦不相同。贴花装饰最早见于唐三彩,在瓶、罐等器物上先贴花,后上釉,内容有奔兽、狮子、团花、宝相花等,与丝绸印染有关。北宋早期越窑盛行刻划莲瓣纹,南宋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白瓷,釉中含铁量高一些,故大多数青白瓷釉发青。
宋代哥窑瓷器釉面上出现的“开片”是中国陶瓷史上成功地将偶然产生的效果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一例。多有鱼子纹、百圾碎、冰裂纹、蟹爪纹等纹饰。 明代瓷器彩绘以写意图案为主。植物纹饰的退居次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人们的新追求—动物图案的增多。宗教狂热到明代,特别经皇帝提倡和推崇, 更加光大发扬。反映在瓷器装饰上是一些道教题材逐渐增多,象八卦、八仙、暗八仙和云鹤等图案十分风行。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誉为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从纹饰题材方面看, 康熙时期与明代有很大的不同。明代瓷绘纹样多取材于锦缎, 康熙则大部分直接来源于生活, 与当时的政治风气、社会生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时出现的耕织图、刀马人、渔家乐、渔樵耕读„„
从学习这门课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瓷器与文化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瓷器的英文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称,足以见得中国瓷器在全世界的地位。另外学习这门课后,我也注意到中国的文物保
护不是特别完善,在古代战争时期很多很多珍贵的文物被掠夺、被摔碎毁灭,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是必要的。通过学习陶瓷的发展历程来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再破碎的瓷片上找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记忆。可以了解当时中国发展的进程,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可以做出这些让后人感叹的旷世之作。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对瓷器给我们进行了详细,并掺插事例,形象生动的讲述。我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如果非要提出建议的话就是,希望老师的讲课方式更加生动些,另外点几次名也能敦促学生准时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