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5 08:35:13)
转载▼
标签: 杂谈
何新希腊史札记:
希腊伪史包装的典型范例——伪”米诺斯“文明
几乎翻开所有介绍希腊历史的书籍,都首先会看到一个著名的”米诺斯文明“。这个文明被介绍为——”是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也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前驱。米诺斯王国以精美的王宫建筑、壁画及陶器、工艺品等著称于世,最早出现于希腊爱琴海的灿烂的古文明就是米诺斯文明“。
殊不知,历史地理中根本没有存在过什么真实的”米诺斯王国“或”米诺斯王朝“,米诺斯国王不是一位历史人物而是传说中的一个神。历史中从来没有存在一个属于希腊或者古代欧洲的什么”米诺斯“古文明。米诺斯的故事是一个纯粹的神话。它之所以成为早期希腊文明的代表,完全是作伪者用子虚乌有的神话包装一种考古发现的产物。米诺斯神话可谓正是近代希腊伪史制造者所炮制的一个典型的冒牌货——一个不折不扣的古文明赝品。
1
所谓的“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本来应叫做克里特文明。(Crete civilization)
克里特岛(Crete)位于地中海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地中海岛屿,有天然形成的港口,属地中海式气候。
克里特岛历史上曾被波斯、罗马、拜占庭、埃及和土耳其管辖,1913年方被归属希腊。
在此岛上曾发掘出公元前10000年前后至公元前3300年前后的新石器和早期青铜时代的若干文化遗迹。
最早有人类居住的迹象出现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128,000年。最早的定居者们引进了来自亚非草原的牛、羊、猪和狗,以及一些种植谷类和蔬菜。在纪元前5000年前后,克里特岛上出现了农业种植技术。
大约在纪元前3100年,克里特进入了青铜文明的初期时代。考古学家在岛上发现了一些宫殿遗址和文化遗物。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克里特——米诺斯城市拥有城墙,并且岛上很少有武器出土。
西方考古学界承认:克里特岛的早期居民不是希腊人,古代希腊作家称这个岛的居民不是米诺斯人,而是皮拉斯吉人、勒勒吉人和卡利亚人。语言学的分析认为,爱琴海地区有不少地名以nth、ss为词尾,如希腊半岛的科林斯、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和小亚西岸的哈利卡纳苏斯等地名。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词尾均非古希腊语所有——从而说明爱琴地区的原住居民不是较晚出现的希腊人。这些海岛古人种,人类学学者泛称之为”地中海民族“,在血缘上,他们并非与希腊人或欧洲白人有关系,而是与小亚细亚半岛的居民有较直接的血缘关系。
因此,克里特文明的来源,可能是来自古埃及和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地区的文明传播。从出土物看,克里特海岛曾经是早期地中海上一处良好的贸易港口,与古埃及和小亚细亚曾经有密切的商业联系。而从其器物和建筑的考古类型学角度考察,克里特文明也可以看做是亚非大陆古文明在地中海上的一处海岛次生文明。
2
因此,克里特文明与古希腊或雅典城邦从始到终根本没有丝毫的关联性。两地之间也不存在已经发现或可以实证存在的任何商业贸易的联系。实际上,无论在克里特文明出现或消亡的时候,历史及地理上的希腊或雅典城邦都还未出现。而当希腊人或者雅典城邦出现的时候,克里特文明已经在大海中消亡。
但是,纯粹是由于西方伪造希腊史的需要,克里特岛上所发现的这个非原生的考古文明,硬是被一个英国人莫名其妙地附会于荷马的神话——遂把一个神话中半神半人的怪物国王“米诺斯”予以人格化和历史化——这个海岛文明就由此而变成为代表古希腊青铜传统和爱琴海文明的范例。不仅如此,这个孤岛文明,还被西方史家封为古代爱琴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代表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
这个考古学上的伪造史,可以看做关于古希腊一系列伪史中最具典型的实例之一。
3
“米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Minos)。
在希腊神话中,米诺斯国王是希腊神话系统中主神宙斯和欧罗巴的儿子,它手握着象征人间与神世双重权利的“双刃斧”,称霸于地中海世界。后来奥林匹斯神系的海神波塞冬让米诺斯王杀掉一头公牛献祭自己,米诺斯王不愿意执行其旨意,却把公牛圈养起来。于是波塞冬大怒,就让公牛去奸污米诺斯王的妻子,于是生下了一头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据说这个神人米诺斯国王很精于建筑——曾经在克里特岛上建造过一座迷宫。
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爱文斯在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挖掘出古代的一处宫殿遗址(就是现在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王宫博物馆)。他认为,这处宫殿就是神话中的米诺斯国王制造的那座“迷宫”。因此,爱文斯将此遗址所代表的文明称为“米诺斯文明”。这个荒诞的神话,就这样从此转变为信史。于是克里特的全部考古文明,此后即都被命名为“米诺斯文明”。
4
实际上,由于没有任何史料或文字记载为据,西方历史学界从来未能确定神话传说中的米诺斯国王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人间统治者。
究竟克里特人自己如何称呼自己的文明也是一个未知数。历史上古埃及人和爱奥尼亚人可能以“Keftiu”和闪米特语言的“Kaftor”或“Caphtor”指克里特岛。也就是说——真实的历史上,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让人相信曾经存在过什么米诺斯岛,什么米诺斯王国,或什么米诺斯文明。
克里特岛人主要以从事海外贸易为主。有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克里特人在青铜时期重要的金属交易中可能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产自塞浦路斯岛的铜在这里中转到小亚细亚的用来制造青铜。此外,米诺斯人还进行番红花的贸易,这是一种产自爱琴海地区的自然产物。虽然并未找到关于这种贸易的实物证据,但在克里特岛的圣托里尼发现一幅著名的壁画“番红花采集图”:
克里特海岛史前时期的文化繁荣,可能是由于此海岛作为地中海上的一个大型岛屿,是往来于古埃及、塞浦路斯岛、叙利亚、小亚细亚、伊比利亚半岛及美索不达米亚海上商路的一座良港。
5
关于克里特的社会政治制度,西方考古学界根据各方面的证据,认为其制度接近于古埃及或巴比伦的东方制度。
有学者认为,在公元前1600年的第二克诺索斯时代, “社会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非常类似于古代东方(巴比伦、埃及)王国。……否则,便难以解释那些大建筑物、多种手工业、奢侈品以及雅致的玩艺从何而来。照东方的例子类推,当时这里也存在奴隶劳动制度,用奴隶来建官殿、筑道路、开石矿、做各种工艺,以至充当海员。 “
“正如埃及法老王那样,克里特的统治者一身兼任祭司和军事首领之职。有一幅后期彩色浮雕,清楚地证明了这点。这浮雕绘着一个人,高约三公尺,头戴王冠,冠上饰以一束彩色长羽毛,冠下露出长发卷,散垂于肩际,颈上有几排金项链,腕上有粗重的手镯。”由于克里特王的装饰类似埃及法老王,因此有的学者还推测克里特文明实际上是从埃及迁移过去的。
“所谓的米诺斯文明,是在青铜时代同时开始的,它就在这个时代繁荣于克里特岛的东部和中部……埃及的影响开始于第一王朝时代(公元前3500年),……以后,在前米诺斯第二期(公元前2800—2400年),埃及成分变得如此强烈,甚至在克里特可能建立了埃及的殖民地,就我们所能知道的而言,那是在第六王朝以下的事情。也许,发生于第一王朝之初和第五王朝倾覆时期的(埃及的)动乱,赶走了相当数量的人民集团,使他们到克里特去找和平和碰运气。而克里特原是住着有血缘关系的种族的。或者我们可以想象,冒险的克里特水手向南航行,——也可能被一阵风暴刮得离开他们的航程,——发现了尼罗河谷的奇迹。就这样,或者出于偶然,或者由于冒险,走上克里特到此为止从未享受过的文明道路的冲击力量来到了。”
6
在克里特人种学的研究上,考古学的发现则认为克里特岛上的最初居民也完全与欧陆白种人无关,而是来自亚非草原。
研究克里特人的体质人类学家认为: “分析克里特岛上最早居民体型遗迹的结果证明,这个岛上最初居民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长头颅’人(亚非草原最早居民),而‘宽头颅’人(安那托利亚的最早居民)虽然最后占了优势,可是在原来克里特的人口当中,他们却毫无代表性或仅仅占一个少数。这个人种学上的证据。肯定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最早在爱琴群岛上任何一个岛屿上居住的人民,乃是由于亚非草原的‘干燥’而迁来的移民。”
7
在克里特文明中,发现了某些象形文字的符号,以及被称为线形文字”A“和”B“的两种系统文字。这些记号发现于克里特岛出土的泥版上,时间大约为前1500年-前1200年。这种特异文字符号的发现,恰恰表明克里特文明迥然不同于后来的和异地的其他文明的独特性。
一直有学者试图破解部分线形文字。有人认为,线形文字B似乎可以与闪米特文字或者早期希腊文字母建立某种联系。但事实上,由于这两种文字与意义的联系很难界定,也由于克里特——米诺斯语言已完全失传,所以很难判定后人对它的破译究竟可否成功。
8
克里特人的宗教形态接近小亚细亚以及埃及和巴比伦的多神自然神系统。
克里特人特别崇拜女神,比如掌管生育的母神。其中包括女性的动物神灵,城市、家庭、收获、冥界的女性保护者,等等。她们通常显现为蛇、鸟、罂粟,或一个头为某种动物的形象。男性神有一个由牛和太阳代表的男性形象,他每个秋天死去,在下个春天复生。一些印章表现了鸟头或带鸟面具的神祇。(Walter Burkert Burkert 1985 p 21)
执蛇女神的形象似乎也显示克里特宗教与崇拜蛇神的古埃及信仰的某种关联性
一些宗教遗址内发现了金属和粘土制的崇拜物:双面斧、船只小雕塑、人造品的模型、动物、人形等。这些遗址,包括克里特岛上的无数小神灶、山的峰顶及为数众多的神圣洞穴——已经发现了300多个(Kerenyi 1976 p 18; Burkert 1985 p 24f)然而未发现大型神庙(Burkert 1985)。
以上叙述所参考的资料,都是源自西方权威的考古和百科全书著作。可以肯定地说,克里特岛所发现的远古文明,与晚出的希腊—雅典城邦文明无论在文献、考古、人类学或者语言和宗教文化上,绝对找不到任何事实性的联系。但是一个英国人通过对这里一处考古遗址的神话解释——为了给欧罗巴文明认一个好祖宗,就硬是把它说成了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以及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
这是一种多么大胆、无耻而又何其荒谬绝伦的伪造,令人不禁叹为观止!
克里特文明的各阶段:
* 前7000 定居
* 前3100-前2100 米诺斯文明前期(EMI,II,III)
* 前2100-前1700 米诺斯文明中期(MMI,II,III)= Old Palace Age
* 前1700-前1420 米诺斯文明晚期(LMI,II,III) = Young Palace Age
* 前1420-前1050 迈锡尼时期
【附录】关于米诺斯的神话
根据荷马记述的神话传说:米诺斯是雷神宙斯的儿子。米诺斯的母亲是腓尼基(迦南犹太人)国王的女儿欧罗巴。
有一天欧罗巴和朋友们到海边玩耍,被多情的宙斯看见,并一见钟情,决定把她抢走。为了不惊动所爱之人,宙斯就变成一头非常美丽的公牛。公牛的毛象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又弯又长的双角象银色的新月一样可爱。公牛宙斯走到欧罗巴跟前,温驯地躺在她的脚旁,好象请她骑在背上。欧罗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果然骑上公牛。可是当欧罗巴骑上牛的一刹那,公牛突然跃起而奔向大海。波浪涛天的大海立即平静下来,公牛宙斯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浮游。这时欧罗巴惊慌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海岸已看不到了,只有蔚兰的天空和无边无际的海洋可以看到。欧罗巴十分困惑地问道;“古怪的牛,你是谁?你要把我背到那去?”宙斯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并告诉她不必害伯,他抢她的目的,是要同她结婚,现在他们要到克里特岛去。这样,欧罗巴就成了宙斯的妻子,并相继生育了米诺斯、萨尔贝顿和拉达曼提斯三个儿子。
米诺斯作为众神之王宙斯的儿子,做了克里特的国王。他以神的儿子自居,不可一世。宙斯给他一个警告:让他生了几个正常的儿女之外,还生了一个牛头人身的崎形儿子,名为米诺牛。米诺牛不食五谷,专吃人肉。因而给平民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就在这个时候,艺术家德达鲁斯来到克里特。米诺斯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委以从事宏大建筑的重任。德达鲁斯在克里特岛有很多建树,其中以兴建迷宫最为出色。迷宫是专为米诺牛建造的宏伟宫殿。宫殿的中间部分是米诺牛的住所,有很多曲折错杂的道路通到这里。一般人进入迷宫之后,或者被米诺牛吃掉,或者陷入迷宫不可辨认的暗道而被饿死,活着出来是不可能的。可见,迷宫的建筑艺术是何等高超。
[1900年,英国考古学者伊文思宣称他所发掘出来的克里特宫殿,就是这座神奇的米诺斯迷宫。于是,一个神奇的神话就历史化称为考古学的实存了。]
于是,克里特文化此后就被命名为米诺斯文明。不仅如此,西方史家还宣称,米诺斯王朝不仅统一克里特岛和建设了宏伟宫殿,而且还建立了爱琴海地区的霸权。爱琴海诸岛屿和希腊半岛都从属于克里特。建立了爱琴海希腊殖民地,就这样,全部的爱奥尼亚的东方文明就被归属给克里特——并且嫁接给希腊和雅典了。而这一嫁接的根据则是来自又一个神话:
据说米诺斯时代的希腊半岛已经有了雅典城邦——国王名叫爱琴。一天,正当爱琴王运筹国务的时候,突然祸从天降,米诺斯王的来访王子安得洛勾斯死在雅典。米诺斯王怀疑其子为雅典人所害,便立即率领强大舰队包围了雅典城,迫使雅典投降议和。从此,雅典就成为米诺斯王朝的属国。
后来,米诺斯的公主阿里亚涅爱上了雅典爱琴王的王子特修斯。阿里亚涅决定跟随心上人远走高飞,于是他们他们扬帆出海,到达那克索斯岛。但是海神在王子的梦里出现,宣布:特修斯必须把阿里亚涅留在这个岛上,因为神已选定她作妻子。特修斯不敢违抗神的意志。当阿里亚涅人睡之后,特修斯和其他雅典人乘船离开海岛。
特修斯怀念留在海岛上的阿里亚涅,心里十分忧伤,结果死在海上。年老体弱的雅典爱琴王在儿子出走后,一直站在海边翘首遥望海洋,企盼儿子的归来。然而,他视线里出现的是挂着黑帆的雅典船时,他立即意识到儿子已经死了。于是爱琴王十分悲伤地投进大海的怀抱。人们为了纪念雅典爱琴王,便把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大海称之为爱琴海。
通过这一连串虚无缥缈莫须有的神话,就把克里特岛与希腊半岛连接在一起,并且变成了希腊史书中言之凿凿的信史:克里特、爱奥尼亚都曾经是克里特米诺斯王国的殖民地——因此也都是一个大希腊的殖民地。
这就是希腊古史和克里特——米诺斯考古史的由来。
参考文献
Nanno Marinatos, 1993. Minoan Religion: Ritual, Image, and Symbol. Columbia, SC: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Sir Arthur Evans, 1921-35. The Palace of Minos: A Comparative Account of the Successive Stages of the Early Cretan Civilization as Illustrated by the Discoveries at Knossos, 4 vols. in 6 (reissued 1964). The classic work has partly been superseded.
Richard W. Hutchinson, 1962. Prehistoric Crete (reprinted 1968)
Spyridon Marinatos, 1972. "Life and Art in Prehistoric Thera," in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vol 57.
Sinclair Hood, 1971. The Minoans: The Story of Bronze Age Crete
Keith Branigan, 1970. The Foundations of Palatial Crete.
Walter Burkert, 1985. Greek Religion. J. Raffan, tra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 Press.
I. Schoep, 2004. "Assessing the role of architecture in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n the Middle Minoan I-II Periods". Oxford Journal of Archaeology vol 23/3, pp, 243-269
Spyridon Marinatos, 1960. Crete and Mycena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Greek, 1959), photographs by Max Hirmer.
Reynold Higgins, 1981. Minoan and Mycenaean Art (revised edition).
S.W. Manning, 1995. "An approximate Minoan Bronze Age chronology" in A.B. Knapp, editor, The absolute chronology of the Aegean Early Bronze Age: Archaeology, radiocarbon and history (Appendix 8), in series Monographs in Mediterranean Archaeology, Vol. 1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A standard current Minoan chronology.
(2012-08-15 08:35:13)
转载▼
标签: 杂谈
何新希腊史札记:
希腊伪史包装的典型范例——伪”米诺斯“文明
几乎翻开所有介绍希腊历史的书籍,都首先会看到一个著名的”米诺斯文明“。这个文明被介绍为——”是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也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前驱。米诺斯王国以精美的王宫建筑、壁画及陶器、工艺品等著称于世,最早出现于希腊爱琴海的灿烂的古文明就是米诺斯文明“。
殊不知,历史地理中根本没有存在过什么真实的”米诺斯王国“或”米诺斯王朝“,米诺斯国王不是一位历史人物而是传说中的一个神。历史中从来没有存在一个属于希腊或者古代欧洲的什么”米诺斯“古文明。米诺斯的故事是一个纯粹的神话。它之所以成为早期希腊文明的代表,完全是作伪者用子虚乌有的神话包装一种考古发现的产物。米诺斯神话可谓正是近代希腊伪史制造者所炮制的一个典型的冒牌货——一个不折不扣的古文明赝品。
1
所谓的“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本来应叫做克里特文明。(Crete civilization)
克里特岛(Crete)位于地中海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地中海岛屿,有天然形成的港口,属地中海式气候。
克里特岛历史上曾被波斯、罗马、拜占庭、埃及和土耳其管辖,1913年方被归属希腊。
在此岛上曾发掘出公元前10000年前后至公元前3300年前后的新石器和早期青铜时代的若干文化遗迹。
最早有人类居住的迹象出现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128,000年。最早的定居者们引进了来自亚非草原的牛、羊、猪和狗,以及一些种植谷类和蔬菜。在纪元前5000年前后,克里特岛上出现了农业种植技术。
大约在纪元前3100年,克里特进入了青铜文明的初期时代。考古学家在岛上发现了一些宫殿遗址和文化遗物。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克里特——米诺斯城市拥有城墙,并且岛上很少有武器出土。
西方考古学界承认:克里特岛的早期居民不是希腊人,古代希腊作家称这个岛的居民不是米诺斯人,而是皮拉斯吉人、勒勒吉人和卡利亚人。语言学的分析认为,爱琴海地区有不少地名以nth、ss为词尾,如希腊半岛的科林斯、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和小亚西岸的哈利卡纳苏斯等地名。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词尾均非古希腊语所有——从而说明爱琴地区的原住居民不是较晚出现的希腊人。这些海岛古人种,人类学学者泛称之为”地中海民族“,在血缘上,他们并非与希腊人或欧洲白人有关系,而是与小亚细亚半岛的居民有较直接的血缘关系。
因此,克里特文明的来源,可能是来自古埃及和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地区的文明传播。从出土物看,克里特海岛曾经是早期地中海上一处良好的贸易港口,与古埃及和小亚细亚曾经有密切的商业联系。而从其器物和建筑的考古类型学角度考察,克里特文明也可以看做是亚非大陆古文明在地中海上的一处海岛次生文明。
2
因此,克里特文明与古希腊或雅典城邦从始到终根本没有丝毫的关联性。两地之间也不存在已经发现或可以实证存在的任何商业贸易的联系。实际上,无论在克里特文明出现或消亡的时候,历史及地理上的希腊或雅典城邦都还未出现。而当希腊人或者雅典城邦出现的时候,克里特文明已经在大海中消亡。
但是,纯粹是由于西方伪造希腊史的需要,克里特岛上所发现的这个非原生的考古文明,硬是被一个英国人莫名其妙地附会于荷马的神话——遂把一个神话中半神半人的怪物国王“米诺斯”予以人格化和历史化——这个海岛文明就由此而变成为代表古希腊青铜传统和爱琴海文明的范例。不仅如此,这个孤岛文明,还被西方史家封为古代爱琴文明的发源地——被称为”代表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中心“。
这个考古学上的伪造史,可以看做关于古希腊一系列伪史中最具典型的实例之一。
3
“米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Minos)。
在希腊神话中,米诺斯国王是希腊神话系统中主神宙斯和欧罗巴的儿子,它手握着象征人间与神世双重权利的“双刃斧”,称霸于地中海世界。后来奥林匹斯神系的海神波塞冬让米诺斯王杀掉一头公牛献祭自己,米诺斯王不愿意执行其旨意,却把公牛圈养起来。于是波塞冬大怒,就让公牛去奸污米诺斯王的妻子,于是生下了一头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据说这个神人米诺斯国王很精于建筑——曾经在克里特岛上建造过一座迷宫。
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爱文斯在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挖掘出古代的一处宫殿遗址(就是现在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王宫博物馆)。他认为,这处宫殿就是神话中的米诺斯国王制造的那座“迷宫”。因此,爱文斯将此遗址所代表的文明称为“米诺斯文明”。这个荒诞的神话,就这样从此转变为信史。于是克里特的全部考古文明,此后即都被命名为“米诺斯文明”。
4
实际上,由于没有任何史料或文字记载为据,西方历史学界从来未能确定神话传说中的米诺斯国王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人间统治者。
究竟克里特人自己如何称呼自己的文明也是一个未知数。历史上古埃及人和爱奥尼亚人可能以“Keftiu”和闪米特语言的“Kaftor”或“Caphtor”指克里特岛。也就是说——真实的历史上,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让人相信曾经存在过什么米诺斯岛,什么米诺斯王国,或什么米诺斯文明。
克里特岛人主要以从事海外贸易为主。有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克里特人在青铜时期重要的金属交易中可能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产自塞浦路斯岛的铜在这里中转到小亚细亚的用来制造青铜。此外,米诺斯人还进行番红花的贸易,这是一种产自爱琴海地区的自然产物。虽然并未找到关于这种贸易的实物证据,但在克里特岛的圣托里尼发现一幅著名的壁画“番红花采集图”:
克里特海岛史前时期的文化繁荣,可能是由于此海岛作为地中海上的一个大型岛屿,是往来于古埃及、塞浦路斯岛、叙利亚、小亚细亚、伊比利亚半岛及美索不达米亚海上商路的一座良港。
5
关于克里特的社会政治制度,西方考古学界根据各方面的证据,认为其制度接近于古埃及或巴比伦的东方制度。
有学者认为,在公元前1600年的第二克诺索斯时代, “社会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非常类似于古代东方(巴比伦、埃及)王国。……否则,便难以解释那些大建筑物、多种手工业、奢侈品以及雅致的玩艺从何而来。照东方的例子类推,当时这里也存在奴隶劳动制度,用奴隶来建官殿、筑道路、开石矿、做各种工艺,以至充当海员。 “
“正如埃及法老王那样,克里特的统治者一身兼任祭司和军事首领之职。有一幅后期彩色浮雕,清楚地证明了这点。这浮雕绘着一个人,高约三公尺,头戴王冠,冠上饰以一束彩色长羽毛,冠下露出长发卷,散垂于肩际,颈上有几排金项链,腕上有粗重的手镯。”由于克里特王的装饰类似埃及法老王,因此有的学者还推测克里特文明实际上是从埃及迁移过去的。
“所谓的米诺斯文明,是在青铜时代同时开始的,它就在这个时代繁荣于克里特岛的东部和中部……埃及的影响开始于第一王朝时代(公元前3500年),……以后,在前米诺斯第二期(公元前2800—2400年),埃及成分变得如此强烈,甚至在克里特可能建立了埃及的殖民地,就我们所能知道的而言,那是在第六王朝以下的事情。也许,发生于第一王朝之初和第五王朝倾覆时期的(埃及的)动乱,赶走了相当数量的人民集团,使他们到克里特去找和平和碰运气。而克里特原是住着有血缘关系的种族的。或者我们可以想象,冒险的克里特水手向南航行,——也可能被一阵风暴刮得离开他们的航程,——发现了尼罗河谷的奇迹。就这样,或者出于偶然,或者由于冒险,走上克里特到此为止从未享受过的文明道路的冲击力量来到了。”
6
在克里特人种学的研究上,考古学的发现则认为克里特岛上的最初居民也完全与欧陆白种人无关,而是来自亚非草原。
研究克里特人的体质人类学家认为: “分析克里特岛上最早居民体型遗迹的结果证明,这个岛上最初居民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长头颅’人(亚非草原最早居民),而‘宽头颅’人(安那托利亚的最早居民)虽然最后占了优势,可是在原来克里特的人口当中,他们却毫无代表性或仅仅占一个少数。这个人种学上的证据。肯定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最早在爱琴群岛上任何一个岛屿上居住的人民,乃是由于亚非草原的‘干燥’而迁来的移民。”
7
在克里特文明中,发现了某些象形文字的符号,以及被称为线形文字”A“和”B“的两种系统文字。这些记号发现于克里特岛出土的泥版上,时间大约为前1500年-前1200年。这种特异文字符号的发现,恰恰表明克里特文明迥然不同于后来的和异地的其他文明的独特性。
一直有学者试图破解部分线形文字。有人认为,线形文字B似乎可以与闪米特文字或者早期希腊文字母建立某种联系。但事实上,由于这两种文字与意义的联系很难界定,也由于克里特——米诺斯语言已完全失传,所以很难判定后人对它的破译究竟可否成功。
8
克里特人的宗教形态接近小亚细亚以及埃及和巴比伦的多神自然神系统。
克里特人特别崇拜女神,比如掌管生育的母神。其中包括女性的动物神灵,城市、家庭、收获、冥界的女性保护者,等等。她们通常显现为蛇、鸟、罂粟,或一个头为某种动物的形象。男性神有一个由牛和太阳代表的男性形象,他每个秋天死去,在下个春天复生。一些印章表现了鸟头或带鸟面具的神祇。(Walter Burkert Burkert 1985 p 21)
执蛇女神的形象似乎也显示克里特宗教与崇拜蛇神的古埃及信仰的某种关联性
一些宗教遗址内发现了金属和粘土制的崇拜物:双面斧、船只小雕塑、人造品的模型、动物、人形等。这些遗址,包括克里特岛上的无数小神灶、山的峰顶及为数众多的神圣洞穴——已经发现了300多个(Kerenyi 1976 p 18; Burkert 1985 p 24f)然而未发现大型神庙(Burkert 1985)。
以上叙述所参考的资料,都是源自西方权威的考古和百科全书著作。可以肯定地说,克里特岛所发现的远古文明,与晚出的希腊—雅典城邦文明无论在文献、考古、人类学或者语言和宗教文化上,绝对找不到任何事实性的联系。但是一个英国人通过对这里一处考古遗址的神话解释——为了给欧罗巴文明认一个好祖宗,就硬是把它说成了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以及整个西方文明的起源。
这是一种多么大胆、无耻而又何其荒谬绝伦的伪造,令人不禁叹为观止!
克里特文明的各阶段:
* 前7000 定居
* 前3100-前2100 米诺斯文明前期(EMI,II,III)
* 前2100-前1700 米诺斯文明中期(MMI,II,III)= Old Palace Age
* 前1700-前1420 米诺斯文明晚期(LMI,II,III) = Young Palace Age
* 前1420-前1050 迈锡尼时期
【附录】关于米诺斯的神话
根据荷马记述的神话传说:米诺斯是雷神宙斯的儿子。米诺斯的母亲是腓尼基(迦南犹太人)国王的女儿欧罗巴。
有一天欧罗巴和朋友们到海边玩耍,被多情的宙斯看见,并一见钟情,决定把她抢走。为了不惊动所爱之人,宙斯就变成一头非常美丽的公牛。公牛的毛象黄金一样闪闪发光,又弯又长的双角象银色的新月一样可爱。公牛宙斯走到欧罗巴跟前,温驯地躺在她的脚旁,好象请她骑在背上。欧罗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果然骑上公牛。可是当欧罗巴骑上牛的一刹那,公牛突然跃起而奔向大海。波浪涛天的大海立即平静下来,公牛宙斯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浮游。这时欧罗巴惊慌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海岸已看不到了,只有蔚兰的天空和无边无际的海洋可以看到。欧罗巴十分困惑地问道;“古怪的牛,你是谁?你要把我背到那去?”宙斯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并告诉她不必害伯,他抢她的目的,是要同她结婚,现在他们要到克里特岛去。这样,欧罗巴就成了宙斯的妻子,并相继生育了米诺斯、萨尔贝顿和拉达曼提斯三个儿子。
米诺斯作为众神之王宙斯的儿子,做了克里特的国王。他以神的儿子自居,不可一世。宙斯给他一个警告:让他生了几个正常的儿女之外,还生了一个牛头人身的崎形儿子,名为米诺牛。米诺牛不食五谷,专吃人肉。因而给平民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就在这个时候,艺术家德达鲁斯来到克里特。米诺斯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委以从事宏大建筑的重任。德达鲁斯在克里特岛有很多建树,其中以兴建迷宫最为出色。迷宫是专为米诺牛建造的宏伟宫殿。宫殿的中间部分是米诺牛的住所,有很多曲折错杂的道路通到这里。一般人进入迷宫之后,或者被米诺牛吃掉,或者陷入迷宫不可辨认的暗道而被饿死,活着出来是不可能的。可见,迷宫的建筑艺术是何等高超。
[1900年,英国考古学者伊文思宣称他所发掘出来的克里特宫殿,就是这座神奇的米诺斯迷宫。于是,一个神奇的神话就历史化称为考古学的实存了。]
于是,克里特文化此后就被命名为米诺斯文明。不仅如此,西方史家还宣称,米诺斯王朝不仅统一克里特岛和建设了宏伟宫殿,而且还建立了爱琴海地区的霸权。爱琴海诸岛屿和希腊半岛都从属于克里特。建立了爱琴海希腊殖民地,就这样,全部的爱奥尼亚的东方文明就被归属给克里特——并且嫁接给希腊和雅典了。而这一嫁接的根据则是来自又一个神话:
据说米诺斯时代的希腊半岛已经有了雅典城邦——国王名叫爱琴。一天,正当爱琴王运筹国务的时候,突然祸从天降,米诺斯王的来访王子安得洛勾斯死在雅典。米诺斯王怀疑其子为雅典人所害,便立即率领强大舰队包围了雅典城,迫使雅典投降议和。从此,雅典就成为米诺斯王朝的属国。
后来,米诺斯的公主阿里亚涅爱上了雅典爱琴王的王子特修斯。阿里亚涅决定跟随心上人远走高飞,于是他们他们扬帆出海,到达那克索斯岛。但是海神在王子的梦里出现,宣布:特修斯必须把阿里亚涅留在这个岛上,因为神已选定她作妻子。特修斯不敢违抗神的意志。当阿里亚涅人睡之后,特修斯和其他雅典人乘船离开海岛。
特修斯怀念留在海岛上的阿里亚涅,心里十分忧伤,结果死在海上。年老体弱的雅典爱琴王在儿子出走后,一直站在海边翘首遥望海洋,企盼儿子的归来。然而,他视线里出现的是挂着黑帆的雅典船时,他立即意识到儿子已经死了。于是爱琴王十分悲伤地投进大海的怀抱。人们为了纪念雅典爱琴王,便把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大海称之为爱琴海。
通过这一连串虚无缥缈莫须有的神话,就把克里特岛与希腊半岛连接在一起,并且变成了希腊史书中言之凿凿的信史:克里特、爱奥尼亚都曾经是克里特米诺斯王国的殖民地——因此也都是一个大希腊的殖民地。
这就是希腊古史和克里特——米诺斯考古史的由来。
参考文献
Nanno Marinatos, 1993. Minoan Religion: Ritual, Image, and Symbol. Columbia, SC: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Sir Arthur Evans, 1921-35. The Palace of Minos: A Comparative Account of the Successive Stages of the Early Cretan Civilization as Illustrated by the Discoveries at Knossos, 4 vols. in 6 (reissued 1964). The classic work has partly been superseded.
Richard W. Hutchinson, 1962. Prehistoric Crete (reprinted 1968)
Spyridon Marinatos, 1972. "Life and Art in Prehistoric Thera," in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vol 57.
Sinclair Hood, 1971. The Minoans: The Story of Bronze Age Crete
Keith Branigan, 1970. The Foundations of Palatial Crete.
Walter Burkert, 1985. Greek Religion. J. Raffan, tra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 Press.
I. Schoep, 2004. "Assessing the role of architecture in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n the Middle Minoan I-II Periods". Oxford Journal of Archaeology vol 23/3, pp, 243-269
Spyridon Marinatos, 1960. Crete and Mycena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Greek, 1959), photographs by Max Hirmer.
Reynold Higgins, 1981. Minoan and Mycenaean Art (revised edition).
S.W. Manning, 1995. "An approximate Minoan Bronze Age chronology" in A.B. Knapp, editor, The absolute chronology of the Aegean Early Bronze Age: Archaeology, radiocarbon and history (Appendix 8), in series Monographs in Mediterranean Archaeology, Vol. 1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A standard current Minoan chro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