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论文
题 目 浅谈抑郁症之心理治疗法
学 院 护理学院
专 业 护理学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12年 5 月
浅谈抑郁症之心理治疗法
【摘要】
有资料显示,抑郁症发病率已与冠心症持平,甚至高于癌症,已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据统计,自杀的人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抑郁症所致,因此,抑郁症被称为
【关键词】
抑郁症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正文】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抑郁症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和有死亡或自杀观念,其他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语言、行为、睡眠等异常方面的表现。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均导致患者人际关系、社会和职业功能的损害。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不断增加,心理压力增大,是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以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抑郁症,究竟哪种方法对患者最好,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的重要性。现今,精神科临床对抑郁症的处理越来越趋于药物与心理治疗的综合运用,合用不仅可以减轻或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的心理社会功能水平,改善其生命质量,是最具成本-效果干预的方式之一,有必要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本文简单综述目前精神科临床对抑郁症患者常用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选择。
一、心理治疗的方法
1、一般性心理治疗
这是目前进行最多,最普遍的心理治疗方法,常用的有:
倾听:心理治疗师与抑郁症患者接触,首先要倾听患者的问题,当好患者的倾诉对象是至关重要的,一则患者可以通过倾诉发泄胸中压积的郁闷会产生一种轻松感,二则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倾听了解病史,使患者感到工作人员是在关心和理解他。这时,心理治疗师在倾听过程中的非语言性集中注意的姿势和重复、回述、归纳患者所讲的内容会有助于提高倾听的效果。倾听本身也是所有治疗的核心。
解释指导:通过倾诉对患者有关躯体和精神问题给予解释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矫正有关不正确知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病人明白自己疾病的性质,对治疗康复的前景心中有数。
减轻逆遇和痛苦:通过患者的情绪表达或疏泄来减轻其心理痛苦或逆遇。如:人们遇到棘手问题或挫折时感到悲观、伤心、失望,但同时又会感到愤怒和不公平等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难以用言语表达,甚至感到这种心理上的痛苦比忍受生理上的痛苦还要艰难。鼓励其将有关问题或体验表达出来而不是压抑。
提高信心: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消极悲观,缺乏自信的特点,帮助他们鼓起勇
气,提高应付危机的信心,对患者仍存在的长处和优点以坚定的语言、肯定的态度令其固定下来。对生活帮助其学会“知足者常乐”。对抑郁症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强调自助:鼓励患者学会自助和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病人常常在心理治疗师面前失去主见,产生依赖,事事要心理治疗师或别人来做主,这就需要心理治疗师做好心理治疗的善后工作,让病人不依靠“拐杖”走路,这也是所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最终目标。
2、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是精神科心理治疗师为抑郁症治疗设计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目前最盛行的心理治疗,其治疗效果肯定。
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言语交谈和行为矫正技术相结合帮助病人识别、检验和改正曲解的概念,纠正其认知偏差或不恰当的思考方法,使得病人在症状和行为方面得到改善。
根据贝克的观点,抑郁症病人往往存在一定形式的认知偏见,而这种偏见与抑郁发作密切相关,并阻碍着病人的康复。目前观点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功能失调性认知是在童年的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通常无明确表达,不为意识所察觉,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它既是抑郁症的一种特征症状,也是人格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情感和行为。
认知治疗的作用就是改变病人的认知偏见,主要方法就是医生和病人一道来找出和矫正导致抑郁症状产生的“功能失调性信念”。近年来,临床上往往将认知和行为治疗合并起来应用,称之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仅适用于急性期过后的患者或轻性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针对病情缓解阶段出现的问题,对否定性认知要逐一确定。反推论,辨证地,由浅入深的进行。同时增强肯定性认知,在方法学上,要借鉴行为治疗与直接教育的经验,在内容上含有精神动力学要素,医生要帮助患者辨认他们的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让患者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认知假设,用改变行为来改变认知,用理性的信念代替非理性的信念,重建健康的认知结构,使患者能客观的对待自己,预测未来。认知治疗的疗效对复发的预防可能更好,其复发率为20 %~40 % ,而药物治疗的复发率为60 %~75 %。
3、行为治疗
早期对抑郁症的行为学习理论特别重视强化不足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抑郁症的产生不仅与适应性、积极的行为减少有关,而且与适应不良性行为的增加也有关,在行为治疗中,主要是让病人学会如何改变或矫正不恰当的行为。
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行为疗法主要有以下三类:
1)、自控疗法。治疗主要分两步骤:
自我监察和评估。每天记录问题行为及其出现的有关场合、时间、人物及其自我感觉;安排做一些心情愉快的活动,达到能够支配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监察情绪,学会自控。
自我强化。指导病人需要的自我强化项目,从而提高和维持做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的水平;当达到某一预定目标时,自我奖赏,如抑郁症病人完成预定的家务,可以买双袜子或看场电影。
2)、社交技巧和自信心训练,如让抑郁症患者学会表达自己的主张、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以及主动承担责任等。用于抑郁症病人的自卑和社交回避行为的处
理,帮助病人用社会所认可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可用集体心理治疗方式进行。如用心理剧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来了解或治疗疾病。
3)、社会学习疗法。治疗开始2周主要是进行行为诊断、监察记录每一天的情绪和活动,然后制定治疗计划,增加做一些高兴的事,改变环境,作自信心训练,放松训练,增加社会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和社会技巧。
4、人际心理治疗
人际心理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急性期,旨在改善抑郁病人的一些社交问题。抑郁症病人常见的人际问题包括四方面:不正常的悲伤反应、人际冲突、角色转变困难和人际交往缺乏。因此,给予病人实施正确的人际心理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状,解决病人人际关系的问题。
其主要技术包括:
(1) 采用直接或间接询问的技术,使病人面对和正视问题;
(2) 情感的鼓励;
(3) 确认靶症状, 澄清角色、沟通与分析、解释与释义;
(4) 治疗性医患关系的应用;
(5) 行为矫正治疗。
虽然目前对人际心理治疗的应用和研究没有认知治疗那样广泛,但一些临床对照研究已经报道了它的疗效在治疗急性抑郁发作方面与药物治疗相似,如果作为维持治疗的话,它具有长期预防复发的作用。
5、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是在经典弗洛伊得精神分析治疗方式上逐步改良和发展起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一是短程疗法,每周一次,一般进行10——20次。在治疗过程中帮助病人认识其障碍的潜意识内容,从而能自我控制症状和异常行为,并能更好地处理一些应激性境遇。
常用的技术为:建立治疗性医患关系,鼓励患者讲出其情绪苦恼的问题,明确焦点问题及其与既往经历的联系,积极的移情分析、良性忽视、不提倡压抑及用新的方式来思考等。二是长程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其目的为重新塑造人格特征或改变病人长期存在的思维或行为方式。基本的技术除短程心理治疗中提及的之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技术来了解和检查患者的潜意识内容,如自由联想、梦的回忆和解释、移情分析和深入,以及心理防御和应对机制分析等。一般认为长程动力学心理治疗或许可以用来治疗长期存在的情绪问题,如长期自卑和习惯于自责的人疗效尚难肯定。
二、抑郁症心理治疗的选择
抑郁症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内源性抑郁、体因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了解患者抑郁的主要来源和不同表现,以使心理治疗的选择有所侧重,也是对精神科临床医生的一个较高的要求。
1、内源性抑郁
这类患者发病往往缺乏明显的社会的心理因素背景。因此,许多医生对这种抑郁在治疗上只强调药物的作用。然而从心理动力学观点看,这种抑郁实际上仍存在潜在的日常生活事件。针对这样的患者,前期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 治疗只能在较浅的层面上进行。可给予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理解和安慰性支持性疗法。在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后,开始对其进行认知性的治疗,配合
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技术,一般能够完成这一阶段心理治疗的患者,其抵抗抑郁复发的能力明显增强。这样的治疗不仅对治疗医师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患者有较强的求治愿望和一定的领悟能力,临床上能够接受这一层次心理治疗的患者十分有限。许多心理医生相信,能够完成这一阶段治疗的患者可望最终彻底摆脱抑郁药物的依赖。
2、体因性抑郁
因性抑郁包括各种由躯体、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的抑郁。对这类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其心理治疗也是不容忽视的。前期可采用认知治疗,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疾病。对部分有一定领悟力和求治欲的患者,可作进一步的心理动力学治疗。大多数的体因性抑郁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矫正其不良的行为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对其躯体疾病治疗的疗效。如Clark等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明显影响病人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康复困难,且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4 倍。在对这些病人经过健康的神经心理治疗后,不仅可以改善抑郁症状,也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3、心因性抑郁
心因性抑郁包括各种有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抑郁状态。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比,抑郁症与创伤经历的关系更为密切,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治疗并不复杂,一般给予合理的疏导和安慰,都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并且大多数患者都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欲望。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常常把求医行为作为平衡内部心理冲突的一种方式,而并非是解决心理冲突。因此,治疗医师最主要的是要具备足够好的共情技巧,以取得患者的认同。然后在正性移情的基础上逐步引导认识自己的潜意识动机,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三、总结
心理治疗的效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研究显示HPA 轴活性增高的患者对心理治疗反应较差,这支持了临床上对生物学特征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比心理治疗更有效的观点。多数研究认为抑郁的严重程度也可影响治疗效果。对轻到中度的抑郁单独进行心理治疗可取得与药物治疗相同的效果,且无副作用;而严重抑郁症应该选择药物治疗或与心理治疗联合进行。实践证明,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但心理治疗的疗效与抑郁症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与心理防护在临床上举足轻重,从临床实践看,患者需要的不是单纯的说教和一成不变的心理治疗,而是需要医生的人格、素养、经验与理论有机结合,需要创造性的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希林. 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J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 ,11 (3) :176 - 177。
[2]、肖征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与心理防护[J ] 。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15 (6) :45 - 46。
[3]、季建林.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策略[ J ] 。 临床医学杂志,1994 ,4(3) :176 - 178。
[4]、高勇,宫玉春,郭凤丽. 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照[J ]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3 ,12 (4) :460。
[5]、王春芳。 医学心理学[ M]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7 -233。
[6]、罗燕芬。 支持性心理治疗在焦虑、抑郁病人中的应用[J ] 。 现代康复,2001 ,5 (5) :142。
[7]、钟友彬。 心理分析[M] 。 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1996 :152 -165。
[8]、郭念峰。 临床心理学[M]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12 - 264。
[9]、力芳平。 音乐疗法的观察[J ]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 ,9 (4) :1。
[10]、张新媛。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心理治疗方法探讨[J ]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 ,12 (21) :90 - 91。
[11]、Brown J ,Cohen P ,Johnson J G,et al 。 childhood abuse and neg2lect : specificity of effect s on adolescent s and young adult de2pression and suicidality[J ] 。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2t ry ,1999 ,38 (12) :1 490 - 1 496。
[12]Gibb BE ,Alloy LB ,Abrdmson L Y,et al 。 Childhood malt reat2ment and college student s’current suicidal ideation : a test oft he hopelessness t heory[ J ] 。 Suicide Life Threat Behay ,2001 ,31 (4) :405 - 415。
[13]/Olsson GI , Von Knorring AL。 Adolescent depression : Preva2lence in Swidish high - school student s [ J ] 。 Acta Psychiat r Scand ,1999 ,99 (5) :324 - 329。
[14]、Ralph JA ,Mineka S。 Att ributional style and self - esteem: t heprediction of emotional dist ress following a midterm exam[J ] 。 J Abnorm Psychol ,1998 ,107 (2) :203 - 215。
[15]、Kaltiala - Heino R ,Rimpela M ,Marttnnen M ,et al 。 Bullying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finish adolescent s : schoolsurvey[J ] 。 BMJ ,1999 ,319 (7 206) :348 - 357。
护理心理学论文
题 目 浅谈抑郁症之心理治疗法
学 院 护理学院
专 业 护理学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12年 5 月
浅谈抑郁症之心理治疗法
【摘要】
有资料显示,抑郁症发病率已与冠心症持平,甚至高于癌症,已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据统计,自杀的人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抑郁症所致,因此,抑郁症被称为
【关键词】
抑郁症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正文】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抑郁症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和有死亡或自杀观念,其他症状包括认知功能、语言、行为、睡眠等异常方面的表现。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均导致患者人际关系、社会和职业功能的损害。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不断增加,心理压力增大,是抑郁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以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抑郁症,究竟哪种方法对患者最好,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的重要性。现今,精神科临床对抑郁症的处理越来越趋于药物与心理治疗的综合运用,合用不仅可以减轻或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的心理社会功能水平,改善其生命质量,是最具成本-效果干预的方式之一,有必要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本文简单综述目前精神科临床对抑郁症患者常用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选择。
一、心理治疗的方法
1、一般性心理治疗
这是目前进行最多,最普遍的心理治疗方法,常用的有:
倾听:心理治疗师与抑郁症患者接触,首先要倾听患者的问题,当好患者的倾诉对象是至关重要的,一则患者可以通过倾诉发泄胸中压积的郁闷会产生一种轻松感,二则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倾听了解病史,使患者感到工作人员是在关心和理解他。这时,心理治疗师在倾听过程中的非语言性集中注意的姿势和重复、回述、归纳患者所讲的内容会有助于提高倾听的效果。倾听本身也是所有治疗的核心。
解释指导:通过倾诉对患者有关躯体和精神问题给予解释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矫正有关不正确知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病人明白自己疾病的性质,对治疗康复的前景心中有数。
减轻逆遇和痛苦:通过患者的情绪表达或疏泄来减轻其心理痛苦或逆遇。如:人们遇到棘手问题或挫折时感到悲观、伤心、失望,但同时又会感到愤怒和不公平等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难以用言语表达,甚至感到这种心理上的痛苦比忍受生理上的痛苦还要艰难。鼓励其将有关问题或体验表达出来而不是压抑。
提高信心: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消极悲观,缺乏自信的特点,帮助他们鼓起勇
气,提高应付危机的信心,对患者仍存在的长处和优点以坚定的语言、肯定的态度令其固定下来。对生活帮助其学会“知足者常乐”。对抑郁症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
强调自助:鼓励患者学会自助和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病人常常在心理治疗师面前失去主见,产生依赖,事事要心理治疗师或别人来做主,这就需要心理治疗师做好心理治疗的善后工作,让病人不依靠“拐杖”走路,这也是所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最终目标。
2、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是精神科心理治疗师为抑郁症治疗设计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目前最盛行的心理治疗,其治疗效果肯定。
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言语交谈和行为矫正技术相结合帮助病人识别、检验和改正曲解的概念,纠正其认知偏差或不恰当的思考方法,使得病人在症状和行为方面得到改善。
根据贝克的观点,抑郁症病人往往存在一定形式的认知偏见,而这种偏见与抑郁发作密切相关,并阻碍着病人的康复。目前观点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功能失调性认知是在童年的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通常无明确表达,不为意识所察觉,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它既是抑郁症的一种特征症状,也是人格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情感和行为。
认知治疗的作用就是改变病人的认知偏见,主要方法就是医生和病人一道来找出和矫正导致抑郁症状产生的“功能失调性信念”。近年来,临床上往往将认知和行为治疗合并起来应用,称之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仅适用于急性期过后的患者或轻性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针对病情缓解阶段出现的问题,对否定性认知要逐一确定。反推论,辨证地,由浅入深的进行。同时增强肯定性认知,在方法学上,要借鉴行为治疗与直接教育的经验,在内容上含有精神动力学要素,医生要帮助患者辨认他们的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让患者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认知假设,用改变行为来改变认知,用理性的信念代替非理性的信念,重建健康的认知结构,使患者能客观的对待自己,预测未来。认知治疗的疗效对复发的预防可能更好,其复发率为20 %~40 % ,而药物治疗的复发率为60 %~75 %。
3、行为治疗
早期对抑郁症的行为学习理论特别重视强化不足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抑郁症的产生不仅与适应性、积极的行为减少有关,而且与适应不良性行为的增加也有关,在行为治疗中,主要是让病人学会如何改变或矫正不恰当的行为。
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行为疗法主要有以下三类:
1)、自控疗法。治疗主要分两步骤:
自我监察和评估。每天记录问题行为及其出现的有关场合、时间、人物及其自我感觉;安排做一些心情愉快的活动,达到能够支配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监察情绪,学会自控。
自我强化。指导病人需要的自我强化项目,从而提高和维持做有积极意义的活动的水平;当达到某一预定目标时,自我奖赏,如抑郁症病人完成预定的家务,可以买双袜子或看场电影。
2)、社交技巧和自信心训练,如让抑郁症患者学会表达自己的主张、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以及主动承担责任等。用于抑郁症病人的自卑和社交回避行为的处
理,帮助病人用社会所认可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可用集体心理治疗方式进行。如用心理剧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来了解或治疗疾病。
3)、社会学习疗法。治疗开始2周主要是进行行为诊断、监察记录每一天的情绪和活动,然后制定治疗计划,增加做一些高兴的事,改变环境,作自信心训练,放松训练,增加社会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提高病人的活动能力和社会技巧。
4、人际心理治疗
人际心理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急性期,旨在改善抑郁病人的一些社交问题。抑郁症病人常见的人际问题包括四方面:不正常的悲伤反应、人际冲突、角色转变困难和人际交往缺乏。因此,给予病人实施正确的人际心理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状,解决病人人际关系的问题。
其主要技术包括:
(1) 采用直接或间接询问的技术,使病人面对和正视问题;
(2) 情感的鼓励;
(3) 确认靶症状, 澄清角色、沟通与分析、解释与释义;
(4) 治疗性医患关系的应用;
(5) 行为矫正治疗。
虽然目前对人际心理治疗的应用和研究没有认知治疗那样广泛,但一些临床对照研究已经报道了它的疗效在治疗急性抑郁发作方面与药物治疗相似,如果作为维持治疗的话,它具有长期预防复发的作用。
5、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是在经典弗洛伊得精神分析治疗方式上逐步改良和发展起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一是短程疗法,每周一次,一般进行10——20次。在治疗过程中帮助病人认识其障碍的潜意识内容,从而能自我控制症状和异常行为,并能更好地处理一些应激性境遇。
常用的技术为:建立治疗性医患关系,鼓励患者讲出其情绪苦恼的问题,明确焦点问题及其与既往经历的联系,积极的移情分析、良性忽视、不提倡压抑及用新的方式来思考等。二是长程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其目的为重新塑造人格特征或改变病人长期存在的思维或行为方式。基本的技术除短程心理治疗中提及的之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技术来了解和检查患者的潜意识内容,如自由联想、梦的回忆和解释、移情分析和深入,以及心理防御和应对机制分析等。一般认为长程动力学心理治疗或许可以用来治疗长期存在的情绪问题,如长期自卑和习惯于自责的人疗效尚难肯定。
二、抑郁症心理治疗的选择
抑郁症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内源性抑郁、体因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了解患者抑郁的主要来源和不同表现,以使心理治疗的选择有所侧重,也是对精神科临床医生的一个较高的要求。
1、内源性抑郁
这类患者发病往往缺乏明显的社会的心理因素背景。因此,许多医生对这种抑郁在治疗上只强调药物的作用。然而从心理动力学观点看,这种抑郁实际上仍存在潜在的日常生活事件。针对这样的患者,前期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 治疗只能在较浅的层面上进行。可给予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理解和安慰性支持性疗法。在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后,开始对其进行认知性的治疗,配合
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技术,一般能够完成这一阶段心理治疗的患者,其抵抗抑郁复发的能力明显增强。这样的治疗不仅对治疗医师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患者有较强的求治愿望和一定的领悟能力,临床上能够接受这一层次心理治疗的患者十分有限。许多心理医生相信,能够完成这一阶段治疗的患者可望最终彻底摆脱抑郁药物的依赖。
2、体因性抑郁
因性抑郁包括各种由躯体、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的抑郁。对这类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其心理治疗也是不容忽视的。前期可采用认知治疗,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疾病。对部分有一定领悟力和求治欲的患者,可作进一步的心理动力学治疗。大多数的体因性抑郁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矫正其不良的行为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对其躯体疾病治疗的疗效。如Clark等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明显影响病人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康复困难,且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2.4 倍。在对这些病人经过健康的神经心理治疗后,不仅可以改善抑郁症状,也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3、心因性抑郁
心因性抑郁包括各种有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抑郁状态。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比,抑郁症与创伤经历的关系更为密切,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治疗并不复杂,一般给予合理的疏导和安慰,都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并且大多数患者都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欲望。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常常把求医行为作为平衡内部心理冲突的一种方式,而并非是解决心理冲突。因此,治疗医师最主要的是要具备足够好的共情技巧,以取得患者的认同。然后在正性移情的基础上逐步引导认识自己的潜意识动机,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三、总结
心理治疗的效果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研究显示HPA 轴活性增高的患者对心理治疗反应较差,这支持了临床上对生物学特征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比心理治疗更有效的观点。多数研究认为抑郁的严重程度也可影响治疗效果。对轻到中度的抑郁单独进行心理治疗可取得与药物治疗相同的效果,且无副作用;而严重抑郁症应该选择药物治疗或与心理治疗联合进行。实践证明,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但心理治疗的疗效与抑郁症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与心理防护在临床上举足轻重,从临床实践看,患者需要的不是单纯的说教和一成不变的心理治疗,而是需要医生的人格、素养、经验与理论有机结合,需要创造性的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希林. 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J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 ,11 (3) :176 - 177。
[2]、肖征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与心理防护[J ] 。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15 (6) :45 - 46。
[3]、季建林.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策略[ J ] 。 临床医学杂志,1994 ,4(3) :176 - 178。
[4]、高勇,宫玉春,郭凤丽. 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照[J ]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3 ,12 (4) :460。
[5]、王春芳。 医学心理学[ M]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 7 -233。
[6]、罗燕芬。 支持性心理治疗在焦虑、抑郁病人中的应用[J ] 。 现代康复,2001 ,5 (5) :142。
[7]、钟友彬。 心理分析[M] 。 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1996 :152 -165。
[8]、郭念峰。 临床心理学[M]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12 - 264。
[9]、力芳平。 音乐疗法的观察[J ]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 ,9 (4) :1。
[10]、张新媛。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心理治疗方法探讨[J ]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 ,12 (21) :90 - 91。
[11]、Brown J ,Cohen P ,Johnson J G,et al 。 childhood abuse and neg2lect : specificity of effect s on adolescent s and young adult de2pression and suicidality[J ] 。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2t ry ,1999 ,38 (12) :1 490 - 1 496。
[12]Gibb BE ,Alloy LB ,Abrdmson L Y,et al 。 Childhood malt reat2ment and college student s’current suicidal ideation : a test oft he hopelessness t heory[ J ] 。 Suicide Life Threat Behay ,2001 ,31 (4) :405 - 415。
[13]/Olsson GI , Von Knorring AL。 Adolescent depression : Preva2lence in Swidish high - school student s [ J ] 。 Acta Psychiat r Scand ,1999 ,99 (5) :324 - 329。
[14]、Ralph JA ,Mineka S。 Att ributional style and self - esteem: t heprediction of emotional dist ress following a midterm exam[J ] 。 J Abnorm Psychol ,1998 ,107 (2) :203 - 215。
[15]、Kaltiala - Heino R ,Rimpela M ,Marttnnen M ,et al 。 Bullying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finish adolescent s : schoolsurvey[J ] 。 BMJ ,1999 ,319 (7 206) :348 -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