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织融入世界的“蓝海丝路”
——聚焦郑州电子商务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成 燕
20多年前,郑州亚细亚用“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嘹亮吹响国内商业变革冲锋号。当前,“互联网+”催生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作为全国唯一综合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郑州正在“买全球、卖全球”征途上开疆拓土,密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商都”的“蓝海丝路”。
跨境E贸易呈井喷增长
盛夏时节,走进河南保税物流中心E贸易分拣查验中心,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一字排开,从大宗货箱进场,再到打单、配货、包装、封箱、贴单、出库,最快仅需几分钟。
郑州开展跨境E贸易服务试点以来,业务呈井喷式增长。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发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截至6月23日,该试点进出口业务总量达1526万单,货值近14亿元;累计进口贸易国达56个,出口贸易国达71个,海关备案企业达609家,共吸引103家企业入驻。
千年商都向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华丽转身,靠的是实力。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徐平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利用综合保税监管场所进行试点的城市,郑州率先推动开展海关制度及监管流程创新,创新推出“1210试点模式”,目前,郑州跨境E贸易业务量和关税总额在全国试点城市中位居第一。
据市商务局电商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功能继续提升,国内外电商快速集聚。全市拥有保税仓库约8.3万平方米,已吸引“唯品会”“全速通”“泊品汇”等多家知名电商入驻。网易、菜鸟等多家知名企业已与我市签约。
从“一枝独秀”到“培育花丛”
如果把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比作第一枝“报春花”,经过几年艰苦实践,正在精心培育的郑州跨境电商“花丛”逐渐散发出浓郁芬芳。
放眼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河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已在郑州机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中心开启实单测试运行,开始办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政策一般模式通关业务,并实现海关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合作推行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该区口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部门正争分夺秒,着力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软、硬件建设,重点加快平台模块测试和系统的联调联试,完善配套,优化环境,力争早日在港区全面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
走进新开业的“万国万购”跨境电商O2O保税展示商城,不少市民正在选购“洋货”。该商城一期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展示展销来自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全球核心贸易国近2万种商品,品类涵盖母婴用品、营养保健、家具电器、进口汽车等,后期随着美国馆、英国馆等相继开业,营业面积将陆续扩展至2万多平方米。 位于管城区的另一本土跨境电商——“保税国际”则提出打造“垂直跨境B2C+逆向O2O+全国会员代理制”新模式,通过建设境外仓等提高物流配送时效。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O2O体验店正在紧张筹备,很快市民就可体验“海淘”乐趣。
构建全球分拨集散物流体系
越织越密的“陆地+空中”立体物流通道,为郑州打造多式联运中心夯实基础。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相关部门正与中国邮政合作,打造“E速达”物流特色产品,郑州—俄罗斯专线、郑州—新西兰—巴西专线、郑州—比利时专线均在测试进行中。E贸易客户从全球至郑州集疏进出的物流难题正在逐一攻破。
为将郑州跨境E贸易试点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推广,不久前,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一突出”(突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三并举”(跨境电商贸易和境内电商贸易并举、一般跨境贸易和保税跨境贸易并举、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与专门化电子商务发展并举)、“三多”(多区域、多主体、多模式)发展原则,依托航空一类口岸、铁路一类口岸、邮政口岸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新郑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及其他符合条件的海关监管场所,以信息平台、商业模式、供应体系、电商主体、仓储物流、快递配送、电子支付等为突破口,创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管理机制,扩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按照“业务全模式发展、商品多通道集疏”思路,我市将努力实现保税模式、一般模式业务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多式联运,致力于打造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利用航空港国际物流集疏网络和国际陆港多式联运集疏网络,构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商品全球分拨集散的物流体系,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扩大规模。
放眼未来,到2017年,全市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0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0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以上,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认为,跨境E贸易连通世界,以郑州航空港建设为引领的多式联运中心呼之欲出,将夯实郑州打造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基石。
跨境电商驰骋,绿城“蓝海”逐梦。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劲节拍,跃动在融入世界的电商发展大舞台上,商都郑州正翩翩起舞,演绎美丽“蝶变”。
密织融入世界的“蓝海丝路”
——聚焦郑州电子商务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成 燕
20多年前,郑州亚细亚用“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嘹亮吹响国内商业变革冲锋号。当前,“互联网+”催生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作为全国唯一综合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郑州正在“买全球、卖全球”征途上开疆拓土,密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商都”的“蓝海丝路”。
跨境E贸易呈井喷增长
盛夏时节,走进河南保税物流中心E贸易分拣查验中心,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一字排开,从大宗货箱进场,再到打单、配货、包装、封箱、贴单、出库,最快仅需几分钟。
郑州开展跨境E贸易服务试点以来,业务呈井喷式增长。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发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截至6月23日,该试点进出口业务总量达1526万单,货值近14亿元;累计进口贸易国达56个,出口贸易国达71个,海关备案企业达609家,共吸引103家企业入驻。
千年商都向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华丽转身,靠的是实力。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徐平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利用综合保税监管场所进行试点的城市,郑州率先推动开展海关制度及监管流程创新,创新推出“1210试点模式”,目前,郑州跨境E贸易业务量和关税总额在全国试点城市中位居第一。
据市商务局电商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功能继续提升,国内外电商快速集聚。全市拥有保税仓库约8.3万平方米,已吸引“唯品会”“全速通”“泊品汇”等多家知名电商入驻。网易、菜鸟等多家知名企业已与我市签约。
从“一枝独秀”到“培育花丛”
如果把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比作第一枝“报春花”,经过几年艰苦实践,正在精心培育的郑州跨境电商“花丛”逐渐散发出浓郁芬芳。
放眼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河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已在郑州机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中心开启实单测试运行,开始办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政策一般模式通关业务,并实现海关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合作推行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该区口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部门正争分夺秒,着力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软、硬件建设,重点加快平台模块测试和系统的联调联试,完善配套,优化环境,力争早日在港区全面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
走进新开业的“万国万购”跨境电商O2O保税展示商城,不少市民正在选购“洋货”。该商城一期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展示展销来自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全球核心贸易国近2万种商品,品类涵盖母婴用品、营养保健、家具电器、进口汽车等,后期随着美国馆、英国馆等相继开业,营业面积将陆续扩展至2万多平方米。 位于管城区的另一本土跨境电商——“保税国际”则提出打造“垂直跨境B2C+逆向O2O+全国会员代理制”新模式,通过建设境外仓等提高物流配送时效。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O2O体验店正在紧张筹备,很快市民就可体验“海淘”乐趣。
构建全球分拨集散物流体系
越织越密的“陆地+空中”立体物流通道,为郑州打造多式联运中心夯实基础。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相关部门正与中国邮政合作,打造“E速达”物流特色产品,郑州—俄罗斯专线、郑州—新西兰—巴西专线、郑州—比利时专线均在测试进行中。E贸易客户从全球至郑州集疏进出的物流难题正在逐一攻破。
为将郑州跨境E贸易试点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推广,不久前,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一突出”(突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三并举”(跨境电商贸易和境内电商贸易并举、一般跨境贸易和保税跨境贸易并举、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与专门化电子商务发展并举)、“三多”(多区域、多主体、多模式)发展原则,依托航空一类口岸、铁路一类口岸、邮政口岸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新郑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及其他符合条件的海关监管场所,以信息平台、商业模式、供应体系、电商主体、仓储物流、快递配送、电子支付等为突破口,创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管理机制,扩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按照“业务全模式发展、商品多通道集疏”思路,我市将努力实现保税模式、一般模式业务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多式联运,致力于打造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利用航空港国际物流集疏网络和国际陆港多式联运集疏网络,构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商品全球分拨集散的物流体系,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业务扩大规模。
放眼未来,到2017年,全市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0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0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以上,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认为,跨境E贸易连通世界,以郑州航空港建设为引领的多式联运中心呼之欲出,将夯实郑州打造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基石。
跨境电商驰骋,绿城“蓝海”逐梦。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劲节拍,跃动在融入世界的电商发展大舞台上,商都郑州正翩翩起舞,演绎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