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是不是台湾的一部分?/ bonnae

一五一十部落/2008-02-01 22:21

大陆朋友可能不知道台湾《自由时报》最近一直紧咬的“矮化台湾”系列报道,今天再度出击。从2008年1月份起,《自由时报》就“契而不舍”地报道产自日本的地球仪涉嫌“矮化台湾”的新闻:

2008年1月11日,《自由时报》常驻东京记者张茂森报道,日本销售教育材料的商社“学习研究社”制造生产的地球仪,将台湾标记成“台湾岛”,在语音介绍部分则称台湾使用人民币、“元首为胡锦涛”。当然该报作为独派的喉舌,不要指望他的报道基调会保持在陈述客观事实上。所以,文中又交代了“经台湾驻日代表处的强烈抗议后,正式宣布停止出售矮化台湾的地球仪,已购买的顾客可退款。

紧接着,1月17日,《自由时报》编译日本《富士晚报》的新闻指出,在地图上以“台湾岛”标示“台湾”的厂商,是以立体拼图起家的老字号玩具厂商“YANOMAN”。基于《自由时报》处理涉中新闻的一贯手段,后面补了一句:“鉴于YANOMAN公关部部原本说明:‘产品是在中国制造,所以必须听从中国当局的指示。’日本媒体则直指,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应是中国施压所致。”

再来就是今天,2月1日,产品上标明由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监制的地球仪(见上图)再成炮轰对象。《自由时报》援引向该报投诉的读者的话说:“台湾和邻国版图颜色皆不同,且地球仪上国名都用红色字体标示,而台湾不但版图颜色与中国颜色相同,且和中国其他省份或城市都用黑色字体标示,让人误以为台湾是中国的一省。”

事情到此,如果没有下文也就不会有我的这篇文章了,关键在于《自由时报》找到了监制这个地球仪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吴信政,他给出一个有趣的回答:“为何不反过来说中国是台湾的一部分呢?”

是的,中国为什么就不是台湾的一部分?主张台独的政客和民间团体说不清楚,也无法说清楚、讲明白。依照《中华民国》宪法现行条文,她的领土涵盖大陆、台澎金马、香港、澳门,连早已独立的蒙古国都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所以,从独派最恨的《宪法》中解套是高明的,至少在修改宪法的领土范围前或台湾共和国成立前,吴信政教授的表述都是“合法”的。

不过这个地理系教授的“法理解释”能给身在大陆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长期以来,我们听到耳朵起老茧的调子总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的宣示让台湾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无论是主张统一的还是赞成独立的,没有不反感的。久而久之,类似的官方言论就被格式化、脸谱化了,台湾人也普遍有了“免疫力”,独派团体更是竭尽全力发动学者从台湾史入手,深挖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依据。但是,台湾主张统一的人们却始终找不到维护“两岸一中”的切入点,而被独派讥讽为“脑死亡”的中华民国更被当成“不爱台湾”的政治图腾加以鞭挞。

而吴信政教授还以“为何要小看自己呢?”发表了他对于两岸问题的见解。一直以来,统一几乎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专利,除了他没人可以碰。为什么台湾不能去统一大陆?同时借此逼迫中共回答他逃避了将近60年的“中华民国”问题,以及两岸事实分裂下的两个政权如何谋求台海和平,建立军事互信。统一不用低声下气地请求北京,而可以从两岸平等的角度“以统逼和”。

对台湾人尚且有如此巨大利用价值的策略,对大陆人也一样重要。北京官方长期宣扬的“民族统一、国家复兴”的战略是不是真心诚意的?尊重台湾同胞是不是一句流于政治宣传的空话?回到一个中国原则下的平等协商怎么个平等法?基于一中原则的和平协议,北京如何定义台北政权的事实存在?都将是检验北京推动两岸和平,并最终达致国家统一的诚意和智慧。此外,更可以考验北京官方是不是主观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为前提的两岸统一方案。

在两岸互不信任的当下,除了对奉行台独路线的民进党当局要保持警惕外,是否应该对北京当局真心谋求台海和平的诚意打几个“合情合理”的问号呢?尤其是对一个曾经有“引蛇出洞”前科的执政党,更需要拿出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我始终坚信,一万句的口头承诺抵不过一个实实在在地行动。寄希望于两岸和平的人们,维护和平请先从质疑两岸政府的诚信做起。

update: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杨锦麟先生今日发表在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如何理解‘软的更软,硬的更硬’?》一文中的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很难说,大陆的主流民意或者网络民意都能充分理解和配合北京对台当局的深思熟虑。长期接收单一资讯或者经过严格筛选的资讯,在不断潜移默化之下得出的结论是很难和实际接轨的。这是另一种“民粹”情绪的累积,对政策的落实未必是正面的。

一个至今需要依靠GFW和中宣部红头文件“引导”主旋律的中国大陆,是北京官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助力还是阻力?这是曾经备受国民党报禁政策禁锢的台湾经历过的,但愿有朝一日大陆能给出自己的答案。

一五一十部落/2008-02-01 22:21

大陆朋友可能不知道台湾《自由时报》最近一直紧咬的“矮化台湾”系列报道,今天再度出击。从2008年1月份起,《自由时报》就“契而不舍”地报道产自日本的地球仪涉嫌“矮化台湾”的新闻:

2008年1月11日,《自由时报》常驻东京记者张茂森报道,日本销售教育材料的商社“学习研究社”制造生产的地球仪,将台湾标记成“台湾岛”,在语音介绍部分则称台湾使用人民币、“元首为胡锦涛”。当然该报作为独派的喉舌,不要指望他的报道基调会保持在陈述客观事实上。所以,文中又交代了“经台湾驻日代表处的强烈抗议后,正式宣布停止出售矮化台湾的地球仪,已购买的顾客可退款。

紧接着,1月17日,《自由时报》编译日本《富士晚报》的新闻指出,在地图上以“台湾岛”标示“台湾”的厂商,是以立体拼图起家的老字号玩具厂商“YANOMAN”。基于《自由时报》处理涉中新闻的一贯手段,后面补了一句:“鉴于YANOMAN公关部部原本说明:‘产品是在中国制造,所以必须听从中国当局的指示。’日本媒体则直指,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应是中国施压所致。”

再来就是今天,2月1日,产品上标明由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监制的地球仪(见上图)再成炮轰对象。《自由时报》援引向该报投诉的读者的话说:“台湾和邻国版图颜色皆不同,且地球仪上国名都用红色字体标示,而台湾不但版图颜色与中国颜色相同,且和中国其他省份或城市都用黑色字体标示,让人误以为台湾是中国的一省。”

事情到此,如果没有下文也就不会有我的这篇文章了,关键在于《自由时报》找到了监制这个地球仪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吴信政,他给出一个有趣的回答:“为何不反过来说中国是台湾的一部分呢?”

是的,中国为什么就不是台湾的一部分?主张台独的政客和民间团体说不清楚,也无法说清楚、讲明白。依照《中华民国》宪法现行条文,她的领土涵盖大陆、台澎金马、香港、澳门,连早已独立的蒙古国都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所以,从独派最恨的《宪法》中解套是高明的,至少在修改宪法的领土范围前或台湾共和国成立前,吴信政教授的表述都是“合法”的。

不过这个地理系教授的“法理解释”能给身在大陆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长期以来,我们听到耳朵起老茧的调子总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的宣示让台湾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无论是主张统一的还是赞成独立的,没有不反感的。久而久之,类似的官方言论就被格式化、脸谱化了,台湾人也普遍有了“免疫力”,独派团体更是竭尽全力发动学者从台湾史入手,深挖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依据。但是,台湾主张统一的人们却始终找不到维护“两岸一中”的切入点,而被独派讥讽为“脑死亡”的中华民国更被当成“不爱台湾”的政治图腾加以鞭挞。

而吴信政教授还以“为何要小看自己呢?”发表了他对于两岸问题的见解。一直以来,统一几乎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专利,除了他没人可以碰。为什么台湾不能去统一大陆?同时借此逼迫中共回答他逃避了将近60年的“中华民国”问题,以及两岸事实分裂下的两个政权如何谋求台海和平,建立军事互信。统一不用低声下气地请求北京,而可以从两岸平等的角度“以统逼和”。

对台湾人尚且有如此巨大利用价值的策略,对大陆人也一样重要。北京官方长期宣扬的“民族统一、国家复兴”的战略是不是真心诚意的?尊重台湾同胞是不是一句流于政治宣传的空话?回到一个中国原则下的平等协商怎么个平等法?基于一中原则的和平协议,北京如何定义台北政权的事实存在?都将是检验北京推动两岸和平,并最终达致国家统一的诚意和智慧。此外,更可以考验北京官方是不是主观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为前提的两岸统一方案。

在两岸互不信任的当下,除了对奉行台独路线的民进党当局要保持警惕外,是否应该对北京当局真心谋求台海和平的诚意打几个“合情合理”的问号呢?尤其是对一个曾经有“引蛇出洞”前科的执政党,更需要拿出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所言不虚。我始终坚信,一万句的口头承诺抵不过一个实实在在地行动。寄希望于两岸和平的人们,维护和平请先从质疑两岸政府的诚信做起。

update: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杨锦麟先生今日发表在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如何理解‘软的更软,硬的更硬’?》一文中的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很难说,大陆的主流民意或者网络民意都能充分理解和配合北京对台当局的深思熟虑。长期接收单一资讯或者经过严格筛选的资讯,在不断潜移默化之下得出的结论是很难和实际接轨的。这是另一种“民粹”情绪的累积,对政策的落实未必是正面的。

一个至今需要依靠GFW和中宣部红头文件“引导”主旋律的中国大陆,是北京官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助力还是阻力?这是曾经备受国民党报禁政策禁锢的台湾经历过的,但愿有朝一日大陆能给出自己的答案。


相关内容

  • 广告是否有利于大众消费的辩论稿品质保证
  • 正方:广告有利于大众消费(墨尔本大学) 反方:广告不利于大众消费(世新大学) 立论陈词 正方 杨昶:广告和大众消费两个现代社会的产物各自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首先我们都是消费者,我们看大众消费,它的概念其实很明白,就是依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经济能力去选购产品服务或者获得各种信息的一种方式.一种行为,你 ...

  • 船政文化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 船政文化知识竞赛题 1.1934年7月10日,海军部为提高军官素质,培训在职舰长,在马尾创办中国第一个海军大学,请问曾任海军大学校长是谁? A.萨镇冰 B.陈绍宽 C. 刘冠雄 D.黄钟瑛 2.曾任中国第一个海军大学校长的陈绍宽是哪里人? A.泉州 B.厦门 C.福州 D.宁德 3.福州海军学校学员 ...

  • 辩论内容3
  • 开篇立论稿: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在钓鱼岛事件中,面对日本的挑衅应该使用武力还击!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附属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严重侵犯,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面对 ...

  • 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就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回答记者提问
  • 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就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回答记者提问 [姜恩柱]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我们高兴地邀请到李肇星外长,就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回答记者们的提问.现在我先请李部长讲几句话. [李肇星]各位下午好.温家宝总理在本次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全面阐述了我国的对外政策,我们要继 ...

  • 一个人的成长
  • 最近这几天,有一个 最近这几天,有一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悉.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听起来和姚明,易建联一样的中国名字--林书豪.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台湾籍的运动员,后来才知道他的确是台湾移民. 这个看上去非常亲切的黑头发黄皮肤的家伙开始了在NBA近乎神奇的表演,众人哗然,媒体热捧.中 ...

  • 2011年全国两会闭幕后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2011.3.14 [人民网]:离记者会开始还有30分钟,人民网人员已经到达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各项直播准备工作展开. [09:26] [人民网]:来自海内外的媒体记者正耐心等待着记者会的开始. [09:56] [人民网]:工作人员宣读会场纪律,记者会翻译人员已经就坐. ...

  • 最早出现出什么时候
  • 最早出现出什么时候? ->19世纪50年代, 豆芽菜主要是由什么发育而来?->胚根, 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基础是?->蛋白质, 以下国家中,实行"君主立宪"的是?->英国, 库尔斯克会战中,指挥德军南方集团军的司令官是?->曼斯坦因, 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 ...

  • 这是今年的台湾历史高考题,你能做出多少
  • 『天涯杂谈』这是今年的台湾历史高考题,你能做出多少? 作者:雁度千山 提交日期:2005-7-13 13:35:00 壹.单一选择题(76%) (A)1.学者整理出土文物,甲遗址有数量不多.用转轮制成的陶器:乙遗址只发现数量可观的骨制器具,如骨针等:丙遗址有少量谷子和大量的各种动物骨骸.这三个遗 ...

  • 台湾大学教授王晓波在武大的精彩演讲
  • 台湾大学教授王晓波在武大的精彩演讲 各位武汉大学的同学:大家好! 大家晚安! (掌声) 我很高兴知道大陆的年轻朋友关心祖国的统一问题.所以,我深深地感觉到:「德不孤,必有邻.」 我在台湾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已奋斗了三十年.祖国大陆的年轻一代,有这么多人关心着祖国的统一,关心着祖国的前途.所以更使我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