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博物院可行性报告

“数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保存着人类文明的样本,是文化传播、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发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也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

在现代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发展,数字博物馆在文博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字博物馆日益成为公众享受博物馆公益服务、接受文博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一章“数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 现今河南省内博物馆场馆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

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文物珍品,中原5000年的文化传承,浓缩成博物馆的经典。

河南省内博物馆众多,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郑州的“河南博物院”和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综合类博物馆,于一九九八年五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在国内属于比较大的博物馆了。目前馆藏文物达13万多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内设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展览馆等。但是还是局限于场地原因,日常展出的文物仅为3000多件。很对精美的文物都没

有机会与广大参观者见面。

为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国家从2008年起开放省级以上的博物馆给国民免费参观,但是受时间、区域、人流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博物馆的实际参看人数明显没有达到预期。很多参观的人群也是走马观花,不能很好的、很细致的观摩参展的每一个文物。

二、数字博物馆和现实博物馆的比较

博物馆建筑是供搜集、保管、研究、陈列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利学技术的实物与标本的公共建筑。但是,博物馆的维护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因此,博物馆事业在发展中国家常常呈现惨淡经营之状,中国也不例外。大量藏品只能滞留在库房,能够常年展出的极其有限,这无疑造成了我国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的展示技术已经很成熟,数字博物馆可以利用360度全景虚拟现实,让人们在呆在家中体验历史文化的冲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的终端上随意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文物,聆听专家对文物的介绍、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增长了知识,又节约了时间。所以说,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可以超越博物馆的围墙,将更具知识化的形象,智能地提供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文化信息,充当社会教育的主要力量。可以采用更丰富、更廉价的展示手段,寓传承文明于轻松娱乐之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三.河南省发展数字博物馆的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上在多个朝代繁荣昌盛,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座城市都位列我国“八大古都”,地上地下文物藏量丰富。河南博

物院也是全国同类博物院中的佼佼者,省市各级政府对博物馆业非常重视。数字出版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首批五十家互联网出版机构之一,吸纳和培育了足够数量的网络出版专业人才,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数字博物馆”项目的产生。

《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公布,为我们的“数字博物馆”项目提供了“天时”;河南文物大省,丰富的文物收藏为我们提供了“地利”;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强大的研发队伍,河南博物院强大的专家队伍又为我们提供了“人和”。综上所述,我社和河南省博物院共同启动的“数字博物馆”项目,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定能取得成功。

第二章 数字博物馆项目总体规划及初步设计

一. 项目基本内容:

数字博物馆是运用数字、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展示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具体来说,就是采用360度全景虚拟现实,供游览者浏览参观评价。将传统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上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构筑博物馆大环境所需要的信息传播交换的桥梁,使实体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充分实现。

其次,与实体博物馆相比较,“数字博物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等特点”。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藩篱,能在更广袤的范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参观,利用方便。

二. 总体目标:

开发并经营好以“河南博物院”为主体的数字博物馆开发出版项目,2009年至2010年 ,开发出“河南博物院”数字平台,2011年至2014年,移植到省内其他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为我省博物馆事业带来质的转变,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博物馆业的领军者。

三. 项目主要内容:

数字博物馆能对实体博物馆数字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 进行整合、加工、提升和频繁更换,并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逼真、形象、生动的展示效果,使提供的知识、信息丰富多彩。并且能在教育区域建立专家定期讲座和专题教育节目以及配合学校课程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料,进行网络远程教学,使知识的学习更为方便深入和系统。由于没有物理

空间的限制,它能在不同栏目和页面之间穿梭连接,无论是参观展览、欣赏藏品,还是浏览新闻、活动资讯或是参与学习讨论,都非常方便,有绝对的自主权。

读者还能利用论坛、留言版、公众信箱等发表意见和建议,相比实体博物馆展厅的“观众留言”和观众调查,更为客观、真实并体现对个人意愿的尊重。

1. 发展规划

本项目重在通过一个优化的网络平台,搭建一个集合“虚拟游览、陈列展览、教育服务、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等模块的立体化网站;面向大众,和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最终建立为全社会服务的综合性数字化平台。

2. 详细规划

1). 虚拟游览:虚拟游览类似模拟类游戏, 网民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形象如:大臣、皇帝、卫兵、学生、工人等各个虚拟形象, 然后可以自己随兴游逛河南省博物院, 也可以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各个角落发现导游小姐, 跟随他们游览不同主题的线路。相比起传统的实景旅游, 既有专业的导游讲解, 又不受景点关门时间的限制随意游览, 且无车马劳累之苦, 最重要的是完全免费。

2). 陈列展览:对河南省博物院现藏的10多万种文物,分类、拍照、扫描、上传到网站,配以专家讲解,文物本身的故事,出土过程等介绍,让浏览者了解到更多文物背后的知识。

3). 教育服务:可以为各个学校或者教育机构留取端口,方便学生了解历史,充分的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4). 学术研究:为各个研究所、大学留取端口,方便专家交流。

5). 文物保护:为社会上各类人群讲解文物保护等知识。

第三章 “数字博物馆”项目实施与进度计划安排

本项目实施分为项目筹备、项目开发、项目发展三个阶段。

一、项目筹备阶段

2009年9月份至2009年12月份,为项目的筹备期,我社和河南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多次讨论,商定方案。对于市场情况,我社组织人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参观考察和市场调研,从普通群众到专家学者,从省内外各个地方,取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对数字博物馆出版战略规划、发展方向、技术支持等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地论证,对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科学的评估。

此阶段已由我社和自行筹备资金完成,总计已利用资金50万。

二、项目开发建设阶段

2009年12月份至2010年12月,为项目的开发建设期。完成数字博物馆项目出版所需软硬件平台的开发建设、内容资源配臵、推广营销等工作,塑造网络出版品牌形象,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其中河南博物院部分已经完成虚拟游览和陈列展览模块的部分建设。

目前正与中国文字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开封博物馆等省内知名的博物馆联系,建立资源共享共建的内容基地。

此阶段为项目的基础建设期,需要大量持续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资金由我社和河南博物院自筹一部分,合计需要资金378万。

三、项目发展阶段

2010年12月到2012年9月,为项目的初步发展期,对项目所需软硬件平台进一步研发建设;从广度、深度、精度上配臵内容资源,重点建设虚拟游览、陈列展览、教育服务、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等模块。拓展如虚拟考古现场,专家讲解文物保护等,全方位宣传网站。将河南博物院数字博物馆成功经验在全省进行复制推广。打造河南数字博物馆著名品牌。

此阶段为项目的关键发展期,需要大量持续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此阶段的内容资源配臵和部分软硬件的升级开发,网站的宣传推广,网站在全省和全国的复制推广等。全面完成规划内容建设,步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全力进入经营时期。

此阶段为项目的关键发展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资金自主筹备一部分,项目自身产生一部分,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合计需要资金585万元。

第四章 “数字博物馆”项目成本分析

此项目运作周期长,产品并不以实物出现,需要至少三年的市场培育期,为客观进行成本核算,以项目开发建设期第二年预算。项目资金共需378万元。投资预算如下:

直接成本:

①网络出版平台建设:

硬件配臵(1500,000 )元+研发费用( 80,000 )元+系统软件费用(50,000 )+办公设备购臵(50,000 )元=(1680,000 )元

②网络通信费用

网络通信费用/月(25,000)元*(12)月*2=(600,000)元

说明:为解决国内通信网络互访堵塞问题,采取网通、电信双线路光纤100M 专线接入。

③网络出版内容建设:

项目内容资源配臵(1,500,000)元=(1,500,000)元()

总投入:3780,000元

第五章 结论

关注“数字博物馆”项目,我们不仅仅需要集团支持,更需要省级各部门领导单位支持。“数字博物馆”项目,是文化输出的一部分,是河南文化走出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种快捷方式。让我们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在新一届省委班子的领导下,将河南建设文化大省的步子迈的更大,走的更稳。

“数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博物馆保存着人类文明的样本,是文化传播、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发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也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

在现代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发展,数字博物馆在文博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字博物馆日益成为公众享受博物馆公益服务、接受文博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一章“数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 现今河南省内博物馆场馆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

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文物珍品,中原5000年的文化传承,浓缩成博物馆的经典。

河南省内博物馆众多,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郑州的“河南博物院”和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综合类博物馆,于一九九八年五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在国内属于比较大的博物馆了。目前馆藏文物达13万多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内设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展览馆等。但是还是局限于场地原因,日常展出的文物仅为3000多件。很对精美的文物都没

有机会与广大参观者见面。

为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国家从2008年起开放省级以上的博物馆给国民免费参观,但是受时间、区域、人流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博物馆的实际参看人数明显没有达到预期。很多参观的人群也是走马观花,不能很好的、很细致的观摩参展的每一个文物。

二、数字博物馆和现实博物馆的比较

博物馆建筑是供搜集、保管、研究、陈列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利学技术的实物与标本的公共建筑。但是,博物馆的维护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因此,博物馆事业在发展中国家常常呈现惨淡经营之状,中国也不例外。大量藏品只能滞留在库房,能够常年展出的极其有限,这无疑造成了我国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的展示技术已经很成熟,数字博物馆可以利用360度全景虚拟现实,让人们在呆在家中体验历史文化的冲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的终端上随意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文物,聆听专家对文物的介绍、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增长了知识,又节约了时间。所以说,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可以超越博物馆的围墙,将更具知识化的形象,智能地提供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文化信息,充当社会教育的主要力量。可以采用更丰富、更廉价的展示手段,寓传承文明于轻松娱乐之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三.河南省发展数字博物馆的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上在多个朝代繁荣昌盛,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座城市都位列我国“八大古都”,地上地下文物藏量丰富。河南博

物院也是全国同类博物院中的佼佼者,省市各级政府对博物馆业非常重视。数字出版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首批五十家互联网出版机构之一,吸纳和培育了足够数量的网络出版专业人才,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数字博物馆”项目的产生。

《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公布,为我们的“数字博物馆”项目提供了“天时”;河南文物大省,丰富的文物收藏为我们提供了“地利”;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强大的研发队伍,河南博物院强大的专家队伍又为我们提供了“人和”。综上所述,我社和河南省博物院共同启动的“数字博物馆”项目,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定能取得成功。

第二章 数字博物馆项目总体规划及初步设计

一. 项目基本内容:

数字博物馆是运用数字、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展示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具体来说,就是采用360度全景虚拟现实,供游览者浏览参观评价。将传统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上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构筑博物馆大环境所需要的信息传播交换的桥梁,使实体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充分实现。

其次,与实体博物馆相比较,“数字博物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等特点”。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藩篱,能在更广袤的范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参观,利用方便。

二. 总体目标:

开发并经营好以“河南博物院”为主体的数字博物馆开发出版项目,2009年至2010年 ,开发出“河南博物院”数字平台,2011年至2014年,移植到省内其他有影响力的博物馆,为我省博物馆事业带来质的转变,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博物馆业的领军者。

三. 项目主要内容:

数字博物馆能对实体博物馆数字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 进行整合、加工、提升和频繁更换,并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逼真、形象、生动的展示效果,使提供的知识、信息丰富多彩。并且能在教育区域建立专家定期讲座和专题教育节目以及配合学校课程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料,进行网络远程教学,使知识的学习更为方便深入和系统。由于没有物理

空间的限制,它能在不同栏目和页面之间穿梭连接,无论是参观展览、欣赏藏品,还是浏览新闻、活动资讯或是参与学习讨论,都非常方便,有绝对的自主权。

读者还能利用论坛、留言版、公众信箱等发表意见和建议,相比实体博物馆展厅的“观众留言”和观众调查,更为客观、真实并体现对个人意愿的尊重。

1. 发展规划

本项目重在通过一个优化的网络平台,搭建一个集合“虚拟游览、陈列展览、教育服务、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等模块的立体化网站;面向大众,和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最终建立为全社会服务的综合性数字化平台。

2. 详细规划

1). 虚拟游览:虚拟游览类似模拟类游戏, 网民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形象如:大臣、皇帝、卫兵、学生、工人等各个虚拟形象, 然后可以自己随兴游逛河南省博物院, 也可以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各个角落发现导游小姐, 跟随他们游览不同主题的线路。相比起传统的实景旅游, 既有专业的导游讲解, 又不受景点关门时间的限制随意游览, 且无车马劳累之苦, 最重要的是完全免费。

2). 陈列展览:对河南省博物院现藏的10多万种文物,分类、拍照、扫描、上传到网站,配以专家讲解,文物本身的故事,出土过程等介绍,让浏览者了解到更多文物背后的知识。

3). 教育服务:可以为各个学校或者教育机构留取端口,方便学生了解历史,充分的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4). 学术研究:为各个研究所、大学留取端口,方便专家交流。

5). 文物保护:为社会上各类人群讲解文物保护等知识。

第三章 “数字博物馆”项目实施与进度计划安排

本项目实施分为项目筹备、项目开发、项目发展三个阶段。

一、项目筹备阶段

2009年9月份至2009年12月份,为项目的筹备期,我社和河南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多次讨论,商定方案。对于市场情况,我社组织人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参观考察和市场调研,从普通群众到专家学者,从省内外各个地方,取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对数字博物馆出版战略规划、发展方向、技术支持等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地论证,对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科学的评估。

此阶段已由我社和自行筹备资金完成,总计已利用资金50万。

二、项目开发建设阶段

2009年12月份至2010年12月,为项目的开发建设期。完成数字博物馆项目出版所需软硬件平台的开发建设、内容资源配臵、推广营销等工作,塑造网络出版品牌形象,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其中河南博物院部分已经完成虚拟游览和陈列展览模块的部分建设。

目前正与中国文字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开封博物馆等省内知名的博物馆联系,建立资源共享共建的内容基地。

此阶段为项目的基础建设期,需要大量持续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资金由我社和河南博物院自筹一部分,合计需要资金378万。

三、项目发展阶段

2010年12月到2012年9月,为项目的初步发展期,对项目所需软硬件平台进一步研发建设;从广度、深度、精度上配臵内容资源,重点建设虚拟游览、陈列展览、教育服务、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等模块。拓展如虚拟考古现场,专家讲解文物保护等,全方位宣传网站。将河南博物院数字博物馆成功经验在全省进行复制推广。打造河南数字博物馆著名品牌。

此阶段为项目的关键发展期,需要大量持续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此阶段的内容资源配臵和部分软硬件的升级开发,网站的宣传推广,网站在全省和全国的复制推广等。全面完成规划内容建设,步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全力进入经营时期。

此阶段为项目的关键发展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资金自主筹备一部分,项目自身产生一部分,银行贷款解决一部分。合计需要资金585万元。

第四章 “数字博物馆”项目成本分析

此项目运作周期长,产品并不以实物出现,需要至少三年的市场培育期,为客观进行成本核算,以项目开发建设期第二年预算。项目资金共需378万元。投资预算如下:

直接成本:

①网络出版平台建设:

硬件配臵(1500,000 )元+研发费用( 80,000 )元+系统软件费用(50,000 )+办公设备购臵(50,000 )元=(1680,000 )元

②网络通信费用

网络通信费用/月(25,000)元*(12)月*2=(600,000)元

说明:为解决国内通信网络互访堵塞问题,采取网通、电信双线路光纤100M 专线接入。

③网络出版内容建设:

项目内容资源配臵(1,500,000)元=(1,500,000)元()

总投入:3780,000元

第五章 结论

关注“数字博物馆”项目,我们不仅仅需要集团支持,更需要省级各部门领导单位支持。“数字博物馆”项目,是文化输出的一部分,是河南文化走出河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种快捷方式。让我们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在新一届省委班子的领导下,将河南建设文化大省的步子迈的更大,走的更稳。


相关内容

  • 文化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 [文化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 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 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 ...

  • "航天创意杯"新概念飞行器创新大赛
  • "航天创意杯"新概念飞行器创新大赛 通知 进入21世纪太空时代,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长征火箭托举巍峨东方数千载的问天之路,神州飞船圆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理想,嫦娥卫星成就炎黄子孙轻拂月宫的神秘面纱,天宫一号满载华夏儿女对璀璨星空的无尽思恋.中国航天人的下一个太空驿站在哪 ...

  • 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极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的特殊载体,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文物文化资源管理工作中,对于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并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文物:文化 ...

  • 考古学毕业论文题目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 ...

  •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
  • 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 --以宝鸡地区为例 摘要:建设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宝鸡民俗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从理论框架.平台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了民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的构想. 关键字:民俗文化,特色库,资源建设 ...

  • 从变异理论看导游词_苏州博物馆_的英译
  • 2012年第03期 第28卷(总279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EDUCATIONALINSTITUTEOFJILINPROVINCE No.03,2012 Vol.28TotalNo.279 <苏州博物馆>从变异理论看导游词的英译 李华丽 (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

  •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报告
  •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报告(2008-2009年度) 时间:2011-06-29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未知 为加强博物馆分类管理,引导博物馆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博物馆运营水平,国家文物局于2008年5月确定并公布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83家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
  • 学号: 中 共 湖 北 省 委 党 校 职研究生毕业论文 题目和副题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 作 者 姓 名 指导教师姓名 孙 才 华 专 业 名 称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阅 人 2014年 月 日 内 容 提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q ...

  • 博物馆陈列
  • 第六讲:博物馆陈列 •目的: –理解博物馆陈列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策划和组织博物馆陈列的原则和程序.–了解博物馆陈列实现社会教育作用的途径. 一.博物馆陈列基础 •定义: –博物馆展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