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物理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课
摘要:作为新教师要备好一节课应该经过这么几个环节:一要备好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即:熟悉教学大纲、其次是要熟悉教材、最后是要正确地确立知识目标;二是要备好学生,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三要备好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确保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的完成。当然,在新课改中,这“三备”要与传统教学的“三备”有所不同,要全面贯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精神。
作为新教师,虽然经过一定量的教师能力、教师素质、教育技能的培训,但毕竟是刚刚出道,经验不足,或多或少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而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不好课就根本谈不上上好一节课。因此,知道怎样备好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而备好一节课一般应该包括:备好教学知识内容、备好学生、备好教学方法这几个环节。
一、备好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确立知识目标
要备好知识内容的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其次是要熟悉教材、最后是要正确地确立知识目标。
1、熟悉新课程标准:
只有对新课程标准熟悉,才能够明确该教哪些、不该教哪些,教学目标才明确,才会有针对性地教学,以至不会盲目地教学。要围绕《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来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可概括为:教授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高尚品德。而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①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品德
教育。
2、熟悉教材:
只有熟悉教材,才会明确该教哪些,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于理解,哪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作为新教师,要做到熟悉教材,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真阅读教材并思考:教材中的每一环节的安排是有何种目的、教学先后顺序的安排有何用途。
②要做相应的习题,熟悉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方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应该教哪些物理知识,哪些知识难教,哪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难懂的,又是如何教才能使学生易学易懂易于理解。而习题集本身就是物理知识应用的一个仓库。做一定量的习题可以使我们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能够做到有的放失。
③看一定量的参考书:
补充和完善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吸收与学习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因为
在备课的过程可能出现漏备的知识点,或授课的方法可能不够恰当、甚至可能会讲错。
例如在二“力”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举这样的例子:地球吸引月球,月球也吸引地球;或是磁铁吸引铁屑,铁屑也吸引磁铁。前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难以想象;后者学生会提出异议,因为他们只看到铁屑向磁铁运动,并“粘”在磁铁上,而磁铁未动,所以不相信“铁屑也会吸引磁铁”。所以,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转变一下角度:两根弹簧对拉,二者均被拉长;两只皮球挤压,两者均被挤瘪;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两辆小车,车上各放一条形磁铁,使之演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
3、确立知识目标:
确立知识目标,通俗地讲,就是要传授哪些科学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学得哪些知识物理知识,把这些知识要点整理好!这就要理清以下内容:
(1)哪些知识点为本节课主要传授的知识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2)哪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于理解?哪些知识比较难于解释?(确定教学难点)
(3)哪些知识内容是使学生在认识上容易产生误区:
如学习凹凸透镜这一课中,主要是了解它们的光学性质。而学生在认识上容易产生这样的误区: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的所用的就是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发散的所用的就是凹透镜。所谓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都是相对入射光线而言的。就应该指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线会聚了,其折射光线不一定是会聚;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线发散了,其折射光线不一定是发散的。
(4)要使学生能够学到什么样的程度?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标准?
是让学生记得这些物理知识?是让学生理解这一物理知识?还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物理知识来分析存在的物理现象、解决存在的物理问题?
二、备好学生
现代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主体性是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知识具有强烈的学习的欲望,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兴趣是人要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物理智力活动由最初发生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由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向自觉学习的意志,让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出抢劫学习、提高效率的巨大作用。
初中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对形象的直观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物理教学中:(1)、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事例的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变为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再通过教给学生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
的方法,引导他们入门,甚至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3)、最后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的意志。
如初中生在学习“密度”这一课时,就不会像“电路”这一课那样直观,若一直给学生处在紧张、抽象的环境中学习,不免会出现厌烦的情绪。但若出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智力竞赛题:“副食店的售货员由于一时找不到盛油的提子,而给一位顾客用盛酱油的提子盛了‘500克’的花生油,顾客说:‘你把我的油盛少了,这些油不够500克。’售货员却不高兴的说,‘我用500克的提子给你盛得满满的,怎么会不够呢?’那么到底油够不够500克呢?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无不对此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通过问题的讨论、解答,既活跃了课堂的紧张气氛,又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2、培养科学态度:态度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行动,而科学的态度是指人对事物符合自然、社会、思维等规律的看法和行动。一般来讲,科学态度主要是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
3、培养科学的习惯,树立科学的观点和远大的理想:习惯是人在一定情景中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科学的观点、理想、信念:科学的观点指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核心是物质观、运动观、联系发展观、规律观、实践观。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物理教学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物质运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备好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把教学方法只看作是教师教的方法,这是片面的,与教学双边性相违背。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约翰?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学生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在教学过程中要唤起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作用就是将模糊的、疑难的情境,转变为清晰的、确定的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有以下五个步骤:
①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课题的情境,情境必须与实际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产生了要了解它的兴趣;
②给学生足够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的观察、分析、研究该课题的性质和问题所在;
③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暂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不同的解答方案; ④学生自己根据设想,进行推理,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⑤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要根据明确的假设方案亲自动手去做,以检查全过程所达到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的。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这些设想、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一定要有方法。因此,作为新教师,熟悉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有必要的。比如:讲授法、实验法等等。教师要认真掌握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要求,充分发挥教学设备、教材的作用,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同时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以及不同学生的特点,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之,中学物理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物理科学的新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
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崔秀梅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5月第1版;
2、《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阎金铎、田世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12月第2版;
3、《心理学》黄希庭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4、《心理学》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年第2版;
5、《教育学新编》徐学莹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
2版;
6、《教育学》王蕙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7、《中学物理教育文萃》刘甲珉主编、选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版。
8、《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
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2005年8月第4版
新教师如何备课
经过了多年的学生生涯,初上讲台的老师虽然对如何学习都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做老师和做学生完全不同。如何能让一名新教师少走 一些弯路,使教学效果获得更佳,在这里向大家谈一些见解。
一、初上讲台时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老师的初讲经验,感到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5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
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好的备课标准是什么
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讲课,非但达不到前后贯通的效果,就连老师自己也可能讲到后面忘了前面。
因此,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老师准备的内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课教给学生的只有一杯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
(一桶水与一杯水的比喻,老师充分准备的重要性)
(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
1.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决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在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并按教学大纲确定了章节学时后,便可以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 新教师如何备课
显然,备课就是去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就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去领会它。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重视呢?在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重视。如果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带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了。
四. 板书问题
板书,无非包括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但千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
却可以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作为老师,对板书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决不要乱划乱写,也不要什么都不写。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在备课时设计好。对于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备课教案里除了有文字外,还应该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切忌不要成为教材的电子版再现。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干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备课备得越充分,上讲台讲课的底气就越足。特别是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最好能作一二次课前自我或集体的试讲,看看自己在一堂课内的讲授和备课是否合拍,看看一堂课的时间掌握得怎么样,以备在正式的讲课中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谈谈物理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课
摘要:作为新教师要备好一节课应该经过这么几个环节:一要备好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即:熟悉教学大纲、其次是要熟悉教材、最后是要正确地确立知识目标;二是要备好学生,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三要备好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确保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的完成。当然,在新课改中,这“三备”要与传统教学的“三备”有所不同,要全面贯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精神。
作为新教师,虽然经过一定量的教师能力、教师素质、教育技能的培训,但毕竟是刚刚出道,经验不足,或多或少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而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不好课就根本谈不上上好一节课。因此,知道怎样备好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而备好一节课一般应该包括:备好教学知识内容、备好学生、备好教学方法这几个环节。
一、备好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确立知识目标
要备好知识内容的教学,首要的问题是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其次是要熟悉教材、最后是要正确地确立知识目标。
1、熟悉新课程标准:
只有对新课程标准熟悉,才能够明确该教哪些、不该教哪些,教学目标才明确,才会有针对性地教学,以至不会盲目地教学。要围绕《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来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可概括为:教授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高尚品德。而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①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品德
教育。
2、熟悉教材:
只有熟悉教材,才会明确该教哪些,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于理解,哪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作为新教师,要做到熟悉教材,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真阅读教材并思考:教材中的每一环节的安排是有何种目的、教学先后顺序的安排有何用途。
②要做相应的习题,熟悉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方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应该教哪些物理知识,哪些知识难教,哪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难懂的,又是如何教才能使学生易学易懂易于理解。而习题集本身就是物理知识应用的一个仓库。做一定量的习题可以使我们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能够做到有的放失。
③看一定量的参考书:
补充和完善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吸收与学习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因为
在备课的过程可能出现漏备的知识点,或授课的方法可能不够恰当、甚至可能会讲错。
例如在二“力”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举这样的例子:地球吸引月球,月球也吸引地球;或是磁铁吸引铁屑,铁屑也吸引磁铁。前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难以想象;后者学生会提出异议,因为他们只看到铁屑向磁铁运动,并“粘”在磁铁上,而磁铁未动,所以不相信“铁屑也会吸引磁铁”。所以,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转变一下角度:两根弹簧对拉,二者均被拉长;两只皮球挤压,两者均被挤瘪;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两辆小车,车上各放一条形磁铁,使之演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
3、确立知识目标:
确立知识目标,通俗地讲,就是要传授哪些科学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学得哪些知识物理知识,把这些知识要点整理好!这就要理清以下内容:
(1)哪些知识点为本节课主要传授的知识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2)哪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于理解?哪些知识比较难于解释?(确定教学难点)
(3)哪些知识内容是使学生在认识上容易产生误区:
如学习凹凸透镜这一课中,主要是了解它们的光学性质。而学生在认识上容易产生这样的误区: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的所用的就是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发散的所用的就是凹透镜。所谓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都是相对入射光线而言的。就应该指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线会聚了,其折射光线不一定是会聚;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线发散了,其折射光线不一定是发散的。
(4)要使学生能够学到什么样的程度?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标准?
是让学生记得这些物理知识?是让学生理解这一物理知识?还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物理知识来分析存在的物理现象、解决存在的物理问题?
二、备好学生
现代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主体性是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知识具有强烈的学习的欲望,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兴趣是人要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物理智力活动由最初发生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由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向自觉学习的意志,让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出抢劫学习、提高效率的巨大作用。
初中生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对形象的直观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物理教学中:(1)、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事例的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变为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再通过教给学生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
的方法,引导他们入门,甚至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3)、最后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的意志。
如初中生在学习“密度”这一课时,就不会像“电路”这一课那样直观,若一直给学生处在紧张、抽象的环境中学习,不免会出现厌烦的情绪。但若出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智力竞赛题:“副食店的售货员由于一时找不到盛油的提子,而给一位顾客用盛酱油的提子盛了‘500克’的花生油,顾客说:‘你把我的油盛少了,这些油不够500克。’售货员却不高兴的说,‘我用500克的提子给你盛得满满的,怎么会不够呢?’那么到底油够不够500克呢?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无不对此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通过问题的讨论、解答,既活跃了课堂的紧张气氛,又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2、培养科学态度:态度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行动,而科学的态度是指人对事物符合自然、社会、思维等规律的看法和行动。一般来讲,科学态度主要是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
3、培养科学的习惯,树立科学的观点和远大的理想:习惯是人在一定情景中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科学的观点、理想、信念:科学的观点指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核心是物质观、运动观、联系发展观、规律观、实践观。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物理教学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物质运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三、备好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把教学方法只看作是教师教的方法,这是片面的,与教学双边性相违背。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约翰?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学生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在教学过程中要唤起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作用就是将模糊的、疑难的情境,转变为清晰的、确定的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有以下五个步骤:
①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课题的情境,情境必须与实际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产生了要了解它的兴趣;
②给学生足够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的观察、分析、研究该课题的性质和问题所在;
③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暂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不同的解答方案; ④学生自己根据设想,进行推理,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⑤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要根据明确的假设方案亲自动手去做,以检查全过程所达到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的。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这些设想、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一定要有方法。因此,作为新教师,熟悉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有必要的。比如:讲授法、实验法等等。教师要认真掌握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要求,充分发挥教学设备、教材的作用,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同时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以及不同学生的特点,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加以综合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之,中学物理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物理科学的新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
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崔秀梅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5月第1版;
2、《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阎金铎、田世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12月第2版;
3、《心理学》黄希庭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4、《心理学》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年第2版;
5、《教育学新编》徐学莹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
2版;
6、《教育学》王蕙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7、《中学物理教育文萃》刘甲珉主编、选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版。
8、《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
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2005年8月第4版
新教师如何备课
经过了多年的学生生涯,初上讲台的老师虽然对如何学习都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做老师和做学生完全不同。如何能让一名新教师少走 一些弯路,使教学效果获得更佳,在这里向大家谈一些见解。
一、初上讲台时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老师的初讲经验,感到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5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
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好的备课标准是什么
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讲课,非但达不到前后贯通的效果,就连老师自己也可能讲到后面忘了前面。
因此,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老师准备的内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课教给学生的只有一杯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
(一桶水与一杯水的比喻,老师充分准备的重要性)
(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
1.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决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在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并按教学大纲确定了章节学时后,便可以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 新教师如何备课
显然,备课就是去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就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去领会它。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重视呢?在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重视。如果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带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了。
四. 板书问题
板书,无非包括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但千万不可小看它的作用,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
却可以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作为老师,对板书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决不要乱划乱写,也不要什么都不写。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在备课时设计好。对于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备课教案里除了有文字外,还应该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切忌不要成为教材的电子版再现。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干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备课备得越充分,上讲台讲课的底气就越足。特别是第一次上讲台的老师,最好能作一二次课前自我或集体的试讲,看看自己在一堂课内的讲授和备课是否合拍,看看一堂课的时间掌握得怎么样,以备在正式的讲课中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