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概念: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
1)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里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其中一
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同时还有另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物质里面而发生了折射; (2)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光的折射定律 (重点) 如图所示
光的折射定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中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如图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条光线,则______是法线,反射角 为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度。界面的______边是玻璃。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水中映出岸边树木的倒影 B.从侧旁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 C.小孔成像 D.日食的形成
3、靠海的有经验的渔民是如何叉鱼的?为什么? 答:渔民叉鱼时要向_______(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叉鱼,因为光的_______现象使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要_______(填“深”或“浅”)一些,所以才有上述做法. 4、站在岸边的人看到水中A’处有一条鱼,此人若用激光器打这条鱼,应该对
打,(A’,A’的上方,A’的下方)
5、在如图中画出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再从三棱镜射出后的大致光路图。
6、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
1
A、 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层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7.如图中,容器底有一探照灯S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MN木板上,在B点形成一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水时,光斑B将移向( ) A.B的上方 B.B的下方 C.B的左边
D.B的右边
8、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C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9、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的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中,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图如图所示。 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
试回答:
(1)针对小明填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
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中画出光从玻璃斜射入酒精中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凸透镜成像:
图
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
远视镜的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透镜就叫做凸透镜.(如图甲) 近视镜的中间薄.边缘厚,这样的透镜就叫做凹透镜.(如图乙)
透镜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
2 凸透镜的基本知识(重点)
1.主光轴:如图所示,通过两个球面球心CC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2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O).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也叫做实焦点(实焦点是指实际光线会聚成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是相互对称的。 4.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见图),用字母f表示
.
同一个凸透镜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的焦距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 f越小,凸透镜对光会聚能力越强。
补充问题: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研习点5 凸透镜的有关的专题知识(难点) 1.有关透镜的作图
2.正确区分影、虚像、实像
3.凸透镜成“倒立”的含义:
1. 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凸透镜能使光线间的距离变小,即使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
光线变得合拢些,而不一定把光线变成会聚光线,即不一定使光线相交.下面六种情况(图
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出射光与入射光相比变得发散些)如果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能相交于一点,(实焦点与虚焦点的区别)该点就是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的两个虚焦点也是相互对称的。)
3
补充练习: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
实验过程:
成像规律:
镜在各种条件下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如下表:
1.物距:物体(蜡烛)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用“u”表示。
2.像距: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用“v”表示(凸透镜到银幕的距离)
练习:
1、 凸透镜的会聚能力:
典例1 下列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凸透镜只有右侧有焦点;B.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随时变化的; C.过光心的直线都叫做主光轴; D.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典例2(光路可逆) 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这时光屏上(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典例3(光路会聚、发散)画出图中光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
典例4 放映幻灯片时,就是要在银幕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在要在银幕上出现一个放大的“F”字母,则幻灯片的正确放法应该是( )
易错点1 误作透镜的光路图 易错点2 误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典例5 关于凸透镜成像,正确的说法是( )
A.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内成实像,只有实像才能在光屏上显示出来; B.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外成虚像,只有虚像才能在光屏上显示出来; C.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内成虚像,实像、虚像都可以用眼睛观察到; D.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外成实像,只有实像才可以用眼睛观察到。
典例6 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 )
A.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细; B.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细 C.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细; D.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细 6.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蜡烛的像,则蜡烛位于( ) A.二倍焦距之外 B.一倍焦距以内
C.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二倍焦距处
6.2如图所示,小宝用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纸上,根据小宝的实验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窗户在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B.窗户在透镜的一、二倍焦距之间 C.窗户在透镜的焦点上
D.窗户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典例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 )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2.发光物P从距凸透镜40 cm的地方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透镜方向以v=8 c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运动到3 s时,发光物P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等大的像。
典例7 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
5
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 D.缩小的虚像。
7.发光物P从距凸透镜40 cm的地方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透镜方向以v=8 c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运动到3 s时,发光物P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等大的像。
典例8 做凸透镜成像时,恰好有一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此时对像的影响是( ) A.几乎没有影响; B.像上有只小虫; C.像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像变得模糊。
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张黑色纸片遮去凸透镜上面一大半镜面,不让光透过,则光屏上的像变化情况是:( ) A.像消失; B.像模糊要重度调节光屏位置;
C.光屏上只有一小半烛焰的像;D.光屏上仍有完整的像,只是亮度减弱。
典例9.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 ) A.像变大,速度变大 B.像变大,速度不变 C.像变小,速度变小 D.像变小,速度不变
典例10.从前药房橱窗里时常用装有颜色水的很大的圆底烧瓶来装饰,这种瓶有时候竟会引起极大的灾害,使得附近容易燃烧的药品燃烧起来,你能猜想出其中的道理吗? 典例11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的适当位置,填入符合要求的面镜或透镜
.
典例1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典例13.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看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4-5-15所示.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及.后来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的作用相当于 ,这个虚拟导游是 .电视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
典例11、如图所示,已知一入射光线经过某镜后的光线传播情况,试通过作图确定三种不同镜子的类型及镜子所处的位置.
6
11.请你将图所示的光学暗箱填画好.
典例12、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以看做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射出时,出射光束(如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如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以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在这种手电筒中,灯丝应位于( )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C.凸透镜的焦点处; D.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典例13、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左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 .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右所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和.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典例14 右图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的物体离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
7
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cm B、40cm C、20cm D、10cm
典例15某校学生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用同一照像机改拍个人半身校园纪 念照,这时应该 ( )
A.把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B.把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C.把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D.把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典例16.放大镜、照相机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光学器件,若用u表示物距,f表示焦距,在正常使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u2f,成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u>2f,成缩小的虚像
补充练习:
1.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2.如图: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a光线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凸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下图可知:(
)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3.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cm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4.有A、B、C三个凸透镜,用它们做成像实验时,烛焰与透镜的距离相同,得到的像分别为:A镜:倒立放大的像;B镜:倒立缩小的像;C镜:正立放大的像.则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fA>fB>fC B.fC>fA>fB C.fA<fB<fC D.fB>fC>fA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蜡烛、光屏、凸透镜 B.虚像也能成在光屏上
8
C.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D.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6.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从距透镜15cm处沿透镜主轴远离,移动到距透镜40cm处的过程中,物体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 ( )(如果是到20cm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A. 逐渐增大 B. 先减小,后增大
C. 逐渐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7.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点时,可以在C点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至C点,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放在图中的( ) A.AB之间 B.A点 C.A点的左侧
D.B点的右侧
8. 一根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5倍焦距处的地方向凸透镜2倍焦距处靠近时,像的大小变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像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大
C.像先变大,后变小 D.像先变小,后变大 9. 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0.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离凸透镜8cm的纸上得到一个很小的亮点,那么,当一个物体位于此凸透镜前2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调整光屏的位置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9
光的折射
概念: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
1)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里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其中一
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同时还有另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物质里面而发生了折射; (2)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光的折射定律 (重点) 如图所示
光的折射定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中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如图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条光线,则______是法线,反射角 为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度。界面的______边是玻璃。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水中映出岸边树木的倒影 B.从侧旁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 C.小孔成像 D.日食的形成
3、靠海的有经验的渔民是如何叉鱼的?为什么? 答:渔民叉鱼时要向_______(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叉鱼,因为光的_______现象使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要_______(填“深”或“浅”)一些,所以才有上述做法. 4、站在岸边的人看到水中A’处有一条鱼,此人若用激光器打这条鱼,应该对
打,(A’,A’的上方,A’的下方)
5、在如图中画出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再从三棱镜射出后的大致光路图。
6、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
1
A、 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的密度分布不稳定,星光经过大气层后,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层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7.如图中,容器底有一探照灯S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MN木板上,在B点形成一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水时,光斑B将移向( ) A.B的上方 B.B的下方 C.B的左边
D.B的右边
8、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C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9、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的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中,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图如图所示。 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
试回答:
(1)针对小明填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
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中画出光从玻璃斜射入酒精中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凸透镜成像:
图
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
远视镜的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透镜就叫做凸透镜.(如图甲) 近视镜的中间薄.边缘厚,这样的透镜就叫做凹透镜.(如图乙)
透镜是组成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
2 凸透镜的基本知识(重点)
1.主光轴:如图所示,通过两个球面球心CC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2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O).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也叫做实焦点(实焦点是指实际光线会聚成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是相互对称的。 4.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见图),用字母f表示
.
同一个凸透镜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的焦距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 f越小,凸透镜对光会聚能力越强。
补充问题: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研习点5 凸透镜的有关的专题知识(难点) 1.有关透镜的作图
2.正确区分影、虚像、实像
3.凸透镜成“倒立”的含义:
1. 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凸透镜能使光线间的距离变小,即使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
光线变得合拢些,而不一定把光线变成会聚光线,即不一定使光线相交.下面六种情况(图
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出射光与入射光相比变得发散些)如果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能相交于一点,(实焦点与虚焦点的区别)该点就是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的两个虚焦点也是相互对称的。)
3
补充练习:
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
实验过程:
成像规律:
镜在各种条件下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如下表:
1.物距:物体(蜡烛)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用“u”表示。
2.像距: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用“v”表示(凸透镜到银幕的距离)
练习:
1、 凸透镜的会聚能力:
典例1 下列关于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凸透镜只有右侧有焦点;B.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随时变化的; C.过光心的直线都叫做主光轴; D.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典例2(光路可逆) 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这时光屏上(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典例3(光路会聚、发散)画出图中光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
典例4 放映幻灯片时,就是要在银幕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在要在银幕上出现一个放大的“F”字母,则幻灯片的正确放法应该是( )
易错点1 误作透镜的光路图 易错点2 误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典例5 关于凸透镜成像,正确的说法是( )
A.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内成实像,只有实像才能在光屏上显示出来; B.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外成虚像,只有虚像才能在光屏上显示出来; C.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内成虚像,实像、虚像都可以用眼睛观察到; D.当蜡烛位于焦点以外成实像,只有实像才可以用眼睛观察到。
典例6 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 )
A.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细; B.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细 C.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细; D.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细 6.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蜡烛的像,则蜡烛位于( ) A.二倍焦距之外 B.一倍焦距以内
C.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二倍焦距处
6.2如图所示,小宝用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纸上,根据小宝的实验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窗户在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B.窗户在透镜的一、二倍焦距之间 C.窗户在透镜的焦点上
D.窗户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典例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 )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2.发光物P从距凸透镜40 cm的地方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透镜方向以v=8 c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运动到3 s时,发光物P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等大的像。
典例7 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
5
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 D.缩小的虚像。
7.发光物P从距凸透镜40 cm的地方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透镜方向以v=8 c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运动到3 s时,发光物P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等大的像。
典例8 做凸透镜成像时,恰好有一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此时对像的影响是( ) A.几乎没有影响; B.像上有只小虫; C.像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像变得模糊。
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张黑色纸片遮去凸透镜上面一大半镜面,不让光透过,则光屏上的像变化情况是:( ) A.像消失; B.像模糊要重度调节光屏位置;
C.光屏上只有一小半烛焰的像;D.光屏上仍有完整的像,只是亮度减弱。
典例9.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 ) A.像变大,速度变大 B.像变大,速度不变 C.像变小,速度变小 D.像变小,速度不变
典例10.从前药房橱窗里时常用装有颜色水的很大的圆底烧瓶来装饰,这种瓶有时候竟会引起极大的灾害,使得附近容易燃烧的药品燃烧起来,你能猜想出其中的道理吗? 典例11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的适当位置,填入符合要求的面镜或透镜
.
典例1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典例13.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看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4-5-15所示.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及.后来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的作用相当于 ,这个虚拟导游是 .电视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
典例11、如图所示,已知一入射光线经过某镜后的光线传播情况,试通过作图确定三种不同镜子的类型及镜子所处的位置.
6
11.请你将图所示的光学暗箱填画好.
典例12、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小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以看做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射出时,出射光束(如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如图中虚线所示)要窄,即它可以减小光束的发散,有聚光功能,在这种手电筒中,灯丝应位于( )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C.凸透镜的焦点处; D.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典例13、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左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 .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右所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和.
(4)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典例14 右图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的物体离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
7
系,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cm B、40cm C、20cm D、10cm
典例15某校学生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用同一照像机改拍个人半身校园纪 念照,这时应该 ( )
A.把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B.把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C.把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D.把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典例16.放大镜、照相机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光学器件,若用u表示物距,f表示焦距,在正常使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u2f,成放大的实像 D.照相机:u>2f,成缩小的虚像
补充练习:
1.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2.如图:虚线框内为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a光线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凸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下图可知:(
)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 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 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 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
3.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cm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4.有A、B、C三个凸透镜,用它们做成像实验时,烛焰与透镜的距离相同,得到的像分别为:A镜:倒立放大的像;B镜:倒立缩小的像;C镜:正立放大的像.则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fA>fB>fC B.fC>fA>fB C.fA<fB<fC D.fB>fC>fA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具座上器材的排列次序是蜡烛、光屏、凸透镜 B.虚像也能成在光屏上
8
C.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D.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6.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从距透镜15cm处沿透镜主轴远离,移动到距透镜40cm处的过程中,物体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 ( )(如果是到20cm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A. 逐渐增大 B. 先减小,后增大
C. 逐渐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7.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点时,可以在C点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放至C点,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放在图中的( ) A.AB之间 B.A点 C.A点的左侧
D.B点的右侧
8. 一根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5倍焦距处的地方向凸透镜2倍焦距处靠近时,像的大小变化,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像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大
C.像先变大,后变小 D.像先变小,后变大 9. 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0.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离凸透镜8cm的纸上得到一个很小的亮点,那么,当一个物体位于此凸透镜前2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调整光屏的位置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