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大意失荆州

讲到关羽之死,已经有一句成语“大意失荆州”,好像关羽是一个不小心才失了荆州,然后“败走麦城”,父子同死,让人不胜欷觑。但是从《资治通鉴》上看,关羽却是犯了一连串的管理失误才丢掉荆州,并且为整个组织带来了巨大的负面结果。刘备从四川起兵东征为他报仇,却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兵败夷陵。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是,雄踞荆、益二州,外连东吴,内修政治,然后两道北伐,统一中原,恢复汉室。最后因为关羽的“大意”,“隆中对”的战略完全被破坏,两道北伐成了六出祁山,蜀汉大业终于无法完成。那么,关羽是如何“大意”的呢?首先,在外交上,与东吴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是蜀汉集团的最重要资本。刘备占领了荆州南部郡县,又向孙权借了荆州北部郡县,刚好益州州长刘璋昏弱,抵抗不了汉中张鲁的挑衅,就留下关羽坐镇荆州,亲自带军入蜀,趁机把四川吃了下来。原本周瑜想趁赤壁大胜之后征蜀,结果被刘备挡了下来,此时刘备独吞益州,实力大增,孙权怒不可遏。此间,孙权曾向关羽求亲,要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这可是天大的喜讯,对外交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关羽却一口回绝,诟骂使臣,“虎女焉能嫁犬子”之词更是让孙权气上加气。更糟糕的是,此时关羽北伐,大破曹操手下将领于禁,接收了于禁的部队,粮草不足就跑到孙权地盘上抢粮。之前,刘备借荆州不还,孙权要求归还,十分不愉快,好不容易两方和解,才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关羽跨过湘水开孙权的粮仓就食,等于撕毁了和约,孙权找到了出兵的借口,遂全军出动,给关羽致命一击。关羽大军北伐,把基地留给了糜芳与傅士仁,这两人能力不够,供应前方军需常常不能及时,关羽总是大骂“等我班师,军法伺候”,两人遂生叛变之心。之前,以“吴下阿蒙”著称的吕蒙驻守东吴的荆州前线,已密报孙权,决定图谋关羽,陆逊接替他的位置,立刻写信给关羽,对他歌功颂德,大加拍马,还暗示自己也想投靠过来,托以前程。关羽看信,心花怒放,认为自己的后方十分安全,遂抽调全军支持北伐,后方空虚。万事俱备,吕蒙大军出动,一战未打,就占下了关羽的基地江陵。不知道关羽是不是以为两国有和约,认为这只是一场误会,基地被夺后,关羽不立刻急行回军夺回失地,反而带着大军慢慢回程。项羽在基地彭城被刘邦攻占时,杀了报信之人,封锁消息,丢下大军,只带三万铁骑立刻回袭,在刘邦阵脚不稳还在大肆庆祝时,就一举击溃刘邦五十六万大军,相反的,关羽不但让全军知道基地没了,还派了使节往来与吕蒙谈判。吕蒙趁此机会,安定江陵城的治安,秋毫无犯,还让人民写信给关羽军中的子弟报平安,结果关羽大军军心涣散,一路走一路散,又是一仗未打,关羽大军就被击溃了。吕蒙以“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以及“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等语而闻名,看看他能一仗不打就拿下荆州,又一仗不打就击溃关羽大军,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柏杨的评论说得很好,汉高祖刘邦把基地关中留给萧何驻守,刘秀把基地河内留给寇恂主持,曹操把许县屯田交付给枣祗,智能之人都会把基地托付给最有才干的人,以提供源源不绝的粮草与兵源,只有关羽任命两个自己最不信任的蠢材守基地。对独当一面在外经略的方面大才,聪明的领导只能加官晋爵、怀柔以情、系之以恩。韩信趁刘邦之危要求封齐王,刘邦即使再不高兴,但不得已,还是只能封王,否则韩信就会叛变而去,只有关羽口口声声说,我一回来军法从事。这样的“大意”对中国的领导之学有何启示?从种种事迹来看,关羽是一个英雄主义太强的人,他是一个好将领,但是刘备把他放到领导的位置,却是用错了人。关羽的英雄主义在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比如,刘备称帝,封了五虎上将,其中有一个老兵黄忠,关羽就耻于与他并列而大发雷霆,差一点不肯受封,可见得他是如何自负,甚至连孙权都看不在眼里,而自比为虎,比喻孙权为犬。又比如,他身旁都是一些听命行事的人,所以他会把基地留给两个蠢材,而大军在外,也没看到谋略之士为其出谋划策,可见得关羽的军事行动几乎就是他一人的(一人独秀)。为什么英雄主义是一个不好的领导呢?首先,好领导都要靠团队,一个领袖与其团队成员的交换也是长期的人情交换,显出“君恩臣忠”的人伦法则。领袖提供资源,提携后进是“恩德”,而成员努力做事,达成任务是“报恩”。而我们团队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领袖给恩德却“不求回报”,是为了加强他的人脉网,而成员会尽心尽忠,也是因为在一个群体的合作努力中,团队发展壮大,资源丰盛,在“均沾”原则下,大家都能享有更多的资源,进行更多的交换,累积更多的人脉,从而有机会完成个人的目标。所以这依旧是一种理性交换的行为,但要展现出符合人伦法则的风貌。如果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人总是表现出自我为主的理性算计,总是一个人独揽所有光彩,智从己出、谋从己出、恩从己出,让人家做配合表演的角色,就无法建立这样的“自己人”关系。看看关羽集团中一群蠢材,败走麦城时也只有儿子跟着,就可以看出关羽根本没建立一个管理团队。其二,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人无法与人做好长期的互惠交换。中国的组织行为固然有一部分是员工与组织间的互动,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个人与同事间以及领导与部属间的交换行为。唯有透过交换,个人才能累积人脉,为了将来组织内的升迁,或个人的转职甚至于创业储备资源;领导则透过交换建立自己的班底,完成任务,展现绩效,达成组织目标。忽略了这些个人与个人间的社会交换,只分析个人与组织间的关系,就无法了解人的组织行为的全貌。关羽军中所有的光彩都定格在他骑着赤兔马挥着青龙偃月刀就能战无不胜时,别人的价值都不见了,价值交换也显得没必要了。没有交换,没有功劳,也没有资源累积的机会,他的下属如何能够被激励?如何愿意效忠?剩下的不是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之人,就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辈,也难怪这些人一仗不打就投降了,一仗不打就跑光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及《从优秀到卓越》中形容的第五类领导人,正是那种谦逊自牧,能让部属有所发挥的领导。这样的领导不只是成功于一时,而是会立下百年不衰的基业。“谦逊”、“自我克制”、“照顾别人”,这些特质是不是很像中国人传统智慧中的好领导呢?

讲到关羽之死,已经有一句成语“大意失荆州”,好像关羽是一个不小心才失了荆州,然后“败走麦城”,父子同死,让人不胜欷觑。但是从《资治通鉴》上看,关羽却是犯了一连串的管理失误才丢掉荆州,并且为整个组织带来了巨大的负面结果。刘备从四川起兵东征为他报仇,却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兵败夷陵。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是,雄踞荆、益二州,外连东吴,内修政治,然后两道北伐,统一中原,恢复汉室。最后因为关羽的“大意”,“隆中对”的战略完全被破坏,两道北伐成了六出祁山,蜀汉大业终于无法完成。那么,关羽是如何“大意”的呢?首先,在外交上,与东吴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是蜀汉集团的最重要资本。刘备占领了荆州南部郡县,又向孙权借了荆州北部郡县,刚好益州州长刘璋昏弱,抵抗不了汉中张鲁的挑衅,就留下关羽坐镇荆州,亲自带军入蜀,趁机把四川吃了下来。原本周瑜想趁赤壁大胜之后征蜀,结果被刘备挡了下来,此时刘备独吞益州,实力大增,孙权怒不可遏。此间,孙权曾向关羽求亲,要为自己的儿子迎娶关羽的女儿,这可是天大的喜讯,对外交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关羽却一口回绝,诟骂使臣,“虎女焉能嫁犬子”之词更是让孙权气上加气。更糟糕的是,此时关羽北伐,大破曹操手下将领于禁,接收了于禁的部队,粮草不足就跑到孙权地盘上抢粮。之前,刘备借荆州不还,孙权要求归还,十分不愉快,好不容易两方和解,才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关羽跨过湘水开孙权的粮仓就食,等于撕毁了和约,孙权找到了出兵的借口,遂全军出动,给关羽致命一击。关羽大军北伐,把基地留给了糜芳与傅士仁,这两人能力不够,供应前方军需常常不能及时,关羽总是大骂“等我班师,军法伺候”,两人遂生叛变之心。之前,以“吴下阿蒙”著称的吕蒙驻守东吴的荆州前线,已密报孙权,决定图谋关羽,陆逊接替他的位置,立刻写信给关羽,对他歌功颂德,大加拍马,还暗示自己也想投靠过来,托以前程。关羽看信,心花怒放,认为自己的后方十分安全,遂抽调全军支持北伐,后方空虚。万事俱备,吕蒙大军出动,一战未打,就占下了关羽的基地江陵。不知道关羽是不是以为两国有和约,认为这只是一场误会,基地被夺后,关羽不立刻急行回军夺回失地,反而带着大军慢慢回程。项羽在基地彭城被刘邦攻占时,杀了报信之人,封锁消息,丢下大军,只带三万铁骑立刻回袭,在刘邦阵脚不稳还在大肆庆祝时,就一举击溃刘邦五十六万大军,相反的,关羽不但让全军知道基地没了,还派了使节往来与吕蒙谈判。吕蒙趁此机会,安定江陵城的治安,秋毫无犯,还让人民写信给关羽军中的子弟报平安,结果关羽大军军心涣散,一路走一路散,又是一仗未打,关羽大军就被击溃了。吕蒙以“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以及“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等语而闻名,看看他能一仗不打就拿下荆州,又一仗不打就击溃关羽大军,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柏杨的评论说得很好,汉高祖刘邦把基地关中留给萧何驻守,刘秀把基地河内留给寇恂主持,曹操把许县屯田交付给枣祗,智能之人都会把基地托付给最有才干的人,以提供源源不绝的粮草与兵源,只有关羽任命两个自己最不信任的蠢材守基地。对独当一面在外经略的方面大才,聪明的领导只能加官晋爵、怀柔以情、系之以恩。韩信趁刘邦之危要求封齐王,刘邦即使再不高兴,但不得已,还是只能封王,否则韩信就会叛变而去,只有关羽口口声声说,我一回来军法从事。这样的“大意”对中国的领导之学有何启示?从种种事迹来看,关羽是一个英雄主义太强的人,他是一个好将领,但是刘备把他放到领导的位置,却是用错了人。关羽的英雄主义在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比如,刘备称帝,封了五虎上将,其中有一个老兵黄忠,关羽就耻于与他并列而大发雷霆,差一点不肯受封,可见得他是如何自负,甚至连孙权都看不在眼里,而自比为虎,比喻孙权为犬。又比如,他身旁都是一些听命行事的人,所以他会把基地留给两个蠢材,而大军在外,也没看到谋略之士为其出谋划策,可见得关羽的军事行动几乎就是他一人的(一人独秀)。为什么英雄主义是一个不好的领导呢?首先,好领导都要靠团队,一个领袖与其团队成员的交换也是长期的人情交换,显出“君恩臣忠”的人伦法则。领袖提供资源,提携后进是“恩德”,而成员努力做事,达成任务是“报恩”。而我们团队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领袖给恩德却“不求回报”,是为了加强他的人脉网,而成员会尽心尽忠,也是因为在一个群体的合作努力中,团队发展壮大,资源丰盛,在“均沾”原则下,大家都能享有更多的资源,进行更多的交换,累积更多的人脉,从而有机会完成个人的目标。所以这依旧是一种理性交换的行为,但要展现出符合人伦法则的风貌。如果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人总是表现出自我为主的理性算计,总是一个人独揽所有光彩,智从己出、谋从己出、恩从己出,让人家做配合表演的角色,就无法建立这样的“自己人”关系。看看关羽集团中一群蠢材,败走麦城时也只有儿子跟着,就可以看出关羽根本没建立一个管理团队。其二,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人无法与人做好长期的互惠交换。中国的组织行为固然有一部分是员工与组织间的互动,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个人与同事间以及领导与部属间的交换行为。唯有透过交换,个人才能累积人脉,为了将来组织内的升迁,或个人的转职甚至于创业储备资源;领导则透过交换建立自己的班底,完成任务,展现绩效,达成组织目标。忽略了这些个人与个人间的社会交换,只分析个人与组织间的关系,就无法了解人的组织行为的全貌。关羽军中所有的光彩都定格在他骑着赤兔马挥着青龙偃月刀就能战无不胜时,别人的价值都不见了,价值交换也显得没必要了。没有交换,没有功劳,也没有资源累积的机会,他的下属如何能够被激励?如何愿意效忠?剩下的不是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之人,就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辈,也难怪这些人一仗不打就投降了,一仗不打就跑光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及《从优秀到卓越》中形容的第五类领导人,正是那种谦逊自牧,能让部属有所发挥的领导。这样的领导不只是成功于一时,而是会立下百年不衰的基业。“谦逊”、“自我克制”、“照顾别人”,这些特质是不是很像中国人传统智慧中的好领导呢?


相关内容

  • 关羽败走麦城是刘备谋害吗?十分钟读懂三国之大意失荆州
  • 前面我们说到刘备拿下关中,天天抱着斩掉夏候渊的黄忠晒朋友圈,关羽表面狂点赞,心里却打翻了醋瓶子. 远在荆州,关二哥感觉自己边缘化了,他决定干点大事,重新回到刘备核心朋友圈. 关羽点起小弟,冲到了曹操的地盘襄樊.一去就人品大暴发.天都感动了,连下大水淹了前来救援的曹营猛男于禁七处安居房.史称水淹七军. ...

  • 曹操从襄樊起兵南下
  • 龙山 曹操从襄樊起兵南下,扬言要夺取荆州.关公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带领人马出荆州城,向西北方向迎击曹军. 这天,关公带领队伍火速赶路,约走了二十多里,忽然天空乌云密布,猛刮狂风,昏天黑地,大雨倾盆,伸手不见五指,队伍失去了联系.不一会,平地陡起水尺余,将关公所有的人马淹于水中.这时,只有关公眼睛还能 ...

  • 论关汉卿的历史剧[单刀会]
  • 第21卷第4期2005年10月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llalofGansuLianh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01.21.No.4 oct.2005 论关汉卿的历史剧<单刀会> 李占鹏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摘 730070 ...

  • 互动百科新版本:介绍关羽
  • 关羽 图片 讨论 知识魔块   分类树 新知社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飞信空间 MSN 移动说客 关羽 关羽(160或162-219)本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山西运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由将而候而王而帝而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是中华民族的 ...

  • 蜀汉的衰败与覆灭,诸葛亮和关羽得被这个锅!
  • 公元219年(建安24年),刘备在四川称汉中王,蜀汉政权正式崛起.蜀汉政权持续了42年,在这42年里,究竟有那些战略上的失误而导致蜀汉政权最终的覆灭呢? <隆中对>的战略思想存在很大的弊端 诸葛亮在给刘备做的<隆中对>战略中明确指出"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 ...

  • 荆州是关羽大意丢失的吗
  • 学教 育 荆 州是 关 羽大 意 丢 失 的 吗 回 张 文 戌 内容摘 要: 任何偶然事件 的发 生都 有某种 必然的因素在支撑.人们都说关 羽大意失荆州 , 乎荆州 的丢 失 似 是 关羽的一时疏 忽大 意导致 , 也有人说是关羽致命 的性格缺 陷导致.但笔者 以为 , 分析一件事情 , 评价一 ...

  • 观关羽之死明相处之道
  • 观关羽之死明相处之道 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同东吴关系不断恶化,最终反目成仇,那么他与部属的关系又如何呢?关羽北攻襄樊,留守江陵与公安的是糜芳和傅士仁.然而,关羽同这二员承担守御大本营重任将领的关系极为糟糕,并由此酿成糜芳.傅士仁叛变投敌,拱手献城于吕蒙的惨祸. <关羽传>载:"南 ...

  •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4(71-80回教师版)
  •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71-80回 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情节梳理填空] 操亲出征,至蓝田,看望蔡邕之女蔡琰,试杨修才. 黄忠从法正"反客为主"之计,步步为营,打败驻守定军山的夏侯渊,俘夏侯尚.黄忠在法正帮助下,先夺得定军山西一山头,以逸 ...

  • 关羽或死于谋杀:腹背受敌刘备为何见死不救
  • 关羽或死于谋杀:腹背受敌刘备为何见死不救 从小看三国,看到关羽之死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蹊跷.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么?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看不明白,诸葛亮也看不明白? 后来总算明白,其实刘备看明白了,诸葛亮看明白了,关羽也看明白了,就连曹操和孙权也都看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