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盘点识字教学,我们对识字教学的理论研究并不空虚,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识字教学的派别就有几家,比较有代表的,如集中识字、看图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等。但哪一种识字方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于是我们不断地探索着新的识字方式,或者我们力求把这些识字方式达到完美的结合,但识字关键还是如何用好教材。从人教社教材来看,虽然吸收了众家之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最基本的还是随文识字。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随文识字到底怎么教?大家都在积极探讨。下面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研读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模式   目前,在随文识字领域有三种识字模式:一是在学文之前;二是学文之中;三是学文之后。如何使用模式呢?   模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包括课文和生字),进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对于相对有深度的、篇幅较长的课文,可以采用先学字后学文的方法。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学生深入读文的障碍。如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二年级下册《丑小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对于内容浅显、篇幅较短的课文,可以采用边识字便学文的模式。因为边读文边识字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比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雪地里的小画家》《静夜思》等。对于难易适中、关键词和生字词相对合一的课文,可以采用先学文后识字的模式。因为学文之后再精确的认读生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经过了反复的读文,对字形的感知越来越加深,对一些重点生字词在语境的意思也有了了解,再精确记忆字形就很顺利,比如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画风》等。   二、寓识于读,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   不同模式的背后有着共同的宗旨:寓识于读。坚决摒弃那种将所有的字都离开语境的单纯的识字方式。   (一)随题识字   低年级承载着重要的识字任务,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这些生字分布在课题和课文内容中。所以,老师要研读课文容,要准确把握内容与题目的关系,做到从识引题。而这里不是简简单单的先出示生字,再出示课题。而是要弄清题目中词语之间的关系。   1.结合字理。例如,《比尾巴》一课,主要写的是小动物“比尾巴”。而课题的三个字都是要认读的生字。在教学中,就可以从“比”的汉字演变过程入课,接着引出“比什么”,学习“尾巴”。最后可以让学生读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2.结合生活。例如,《自选商场》一课,“商场”是要认读的生字,可以出示商场的图片,让孩子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做什么用的。然后认读“商场”生字,接着让学生说说都去过哪些商场?在此基础上,将课题补充完整:自选商场,并读读课题。   3.结合预习。其实,从学生踏进学校大门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孩子可以让他回家读读明天要学的课文,记记生字;还可以想想哪读不懂。这样的口头作业学生应该能完成的。这样,学生是带着语系的收获走进课堂的。例如二年级下册《葡萄沟》,课题中的“沟”既是认读字,又是会写字。葡萄沟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模糊的。所以,课上老师可以先板书“沟”字,请学生认读,让学生组组词,进行预习评价。接着将板书补充完整,读读课题,提出问题:葡萄沟是什么地方呢?老师出示图片和狗在字典的义项(①流水道;②像沟的东西)帮助学生理解。   (二)从识入篇   入课后,我们一般都会有读词句的环节。这一环节我们要精心设计。既要考虑易读错的词语,又要考虑读读与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从识入篇。   例如,《最大的书》一课,人物对话很多。以主要人物“川川”的问题贯穿始终。其中一个词语“刨根问底”。“刨、底”是会写字。所以,读词环节是在读读词句的基础上的。出示“底”的字理,明白“点”为什么不但能丢。紧接着围绕“问”引出问题:川川都问叔叔哪些问题了?叔叔是怎么回答的呢?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回归词语。   (三)识读相融   从识悟情,达到文与字完美的统一。这是随文识字的精髓。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有魂,有神韵,有风骨,这就是汉字文化。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首先读透语言文字,把握阅读的重难点,然后分析生字,找准字与文的结合点,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1.字词与所在句子的联系。例如,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课中“聪”字。老师常说,要做聪明的孩子,应该怎么做的?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字形来说。在教学中,我们把字理与句子蕴含的情感融为一体:结合字理引导学生想象妈妈聪明的儿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嘴巴会说,心里会想。)妈妈有这样的儿子心情会是怎么样的?(骄傲、得意、神气等)引导学生想象着妈妈的样子读一读。这里不再是简简单单地记住字,而是结合语境感受字蕴含的情感。   2.字词与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例如,《爷爷和小树》一课中的“两点水和四点底”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偏旁。以往的教学我们或者是当作知识来教;或者是结合字理来教,被忽视的是没有结合语境来学习。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因为两点水和四点底的意思来感悟小树的冷和爷爷的热。   例如,《蜜蜂引路》中的“惊讶”。其中“讶“既是认读字,又是会写字。教师可以先结合字理让学生懂得“惊讶”的意思(讶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牙表示上下牙的相互碰撞,加上言字旁,就表示说的话互相矛盾,让人不理解。惊讶就是很吃惊,不理解);然后结合上文想一想,养蜂人吃惊、不理解什么呢?(因为上文写的是往常都是派人去找养蜂人,列宁是第一次亲自去找,而列宁居然找到了。)该怎样读出养蜂人惊讶的语气呢?这样结合上下文学生不仅读懂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字词之间的联系。例如,二年级下册《清澈的湖水》中的“扔”字,既是认读字,又是会写字。我们可以结合语境:“一个小男孩把香蕉扔向了小鱼。”来学习。先动作体验,让学生做做“扔”的动作。再说一说“扔香蕉”后湖水的变化。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攥”字。最后,自发学生思考,这一“扔”一“攥”,有什么不同,感受这动作背后蕴含的情感:保护环境。   4.字词与全文的联系。例如,《三个儿子》中的要求会写的字“桶”与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桶”的字形又和古时候的木桶有联系;故事的发展以“桶”为线索。因此,随文识字的教学就以“桶”为主线:字理认识桶——读文感受桶——升华走出桶。这样的教学主线,赋予了“桶”丰富的情感内涵。   再如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一课中“骄傲”一词是要学习的生字。它是整篇课文的核心词。文中的最后一句点名了主题:“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是7美元和一张便条,便条上写着:‘我为你骄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老奶奶为他骄傲什么?并出示说话提示:老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骄傲,接着给骄傲换词,进而指导学生再读课题。   (三)从识悟法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要学习想象读、观察图读等读书方法 。同时,还要关注基本句型的表达方式。这样的阅读学习任务,我们同样可以和识字融合在一起。   1.想象读书。如一册上《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睡”字,先结合字理让学生知道“睡”,就是把眼睛垂下来,休息,进而组词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想象青蛙睡觉时的情景读书。学生开始习惯用清脆的声音读,老师进一步引导:看,青蛙在睡觉呢,可别吵醒它,再读读。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用轻柔的声音读书。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雨点》中的“飘落”;《两只小狮子》中的“懒洋洋”等,都可以引导学生“从识悟法”。   2.看插图读书。如一册上《雨点》中的生字“飘落”。书上第一幅图的内容就是雨飘落下来的样子。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感受雨点飘落下来的美。告诉学生,看插图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感悟句子的表达方式。例如,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一课中“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其中的“慌、吓、叫”是认读字,“吓、叫”又是会写字。从偏旁体会“吓、叫”是“慌”的不同表现,所以,用“有的……有的……”句式表达。这样,把学习生字和了解句子的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   4.感悟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句子教学是低年级的阅读重点。我认为一、二年级又各有侧重点。二年级应该引导学生感悟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中的第七自然段,两句话都是写水重。第一句是直接写水重,第二句通过“晃荡;走走停停;胳膊酸、痛;”词语写出了水怎么重。其中的“晃荡、停、胳膊”是生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生字复现的环节巩固生字,引导学生体会两句话之间的联系。   三、优势互补,识字方法产生最大合力   每个识字方法都有优势和劣势。随文识字结合语境了解意思,多次复现强化记忆可以做到识读、识用结合。但汉字规律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随文识字的劣势正是集中识字的优势。所以,在随文识字一定要适时适度的融合其他识字方法的优势,达到最佳识字效果。   比如,如果采用先学文后识字的模式,在第二课时一定要突现集中识字的优势,对生字给予巩固、拓展、运用。   四、研究中的思考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研究,看看我区当今的随文识字课堂,教师们喜欢上了。但我们也同时感觉到,教师在课堂上很忙碌,既要顾文,又要顾字,还要想到适当小结提升。看着老师们忙碌的课堂,我们在思考: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问题出现在:   1.我们有些“贪”,还不懂得该怎样科学取舍?   我们懂得了在原来阅读课读文的基础上融入了识字,但还不愿意减少读文的任务。这样,课堂的密度大了,怎么办?   2.我们注重授之于鱼,但还不懂得该怎样“授之于渔”?   “授之与渔”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低年级的课堂也是如此。因为低年级有低年级的“渔”。目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教师引导着结合语境识字的课堂,这种现象体现在每个年级甚至每个学期。学生学有兴趣,但教师教的很忙碌。该怎样教给孩子读识结合的方法? 我们正在思考。   以上是我两年来对随文识字研究的体会。两年来,在随文识字的道路上,我们走得并不顺畅,特别是对于“边识字边学文和先学文后识字”两种模式的研究,我和老师们一路走得更为艰辛。伴随着苦伴随着艰辛,我们的步子迈得更加坚定。因为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随文识字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清晰,它,真的是一种好的识字方法。我们,将继续研究!   (责编 张亚莎)

  盘点识字教学,我们对识字教学的理论研究并不空虚,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识字教学的派别就有几家,比较有代表的,如集中识字、看图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等。但哪一种识字方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于是我们不断地探索着新的识字方式,或者我们力求把这些识字方式达到完美的结合,但识字关键还是如何用好教材。从人教社教材来看,虽然吸收了众家之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最基本的还是随文识字。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随文识字到底怎么教?大家都在积极探讨。下面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研读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模式   目前,在随文识字领域有三种识字模式:一是在学文之前;二是学文之中;三是学文之后。如何使用模式呢?   模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包括课文和生字),进行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对于相对有深度的、篇幅较长的课文,可以采用先学字后学文的方法。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学生深入读文的障碍。如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二年级下册《丑小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对于内容浅显、篇幅较短的课文,可以采用边识字便学文的模式。因为边读文边识字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比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雪地里的小画家》《静夜思》等。对于难易适中、关键词和生字词相对合一的课文,可以采用先学文后识字的模式。因为学文之后再精确的认读生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经过了反复的读文,对字形的感知越来越加深,对一些重点生字词在语境的意思也有了了解,再精确记忆字形就很顺利,比如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画风》等。   二、寓识于读,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   不同模式的背后有着共同的宗旨:寓识于读。坚决摒弃那种将所有的字都离开语境的单纯的识字方式。   (一)随题识字   低年级承载着重要的识字任务,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这些生字分布在课题和课文内容中。所以,老师要研读课文容,要准确把握内容与题目的关系,做到从识引题。而这里不是简简单单的先出示生字,再出示课题。而是要弄清题目中词语之间的关系。   1.结合字理。例如,《比尾巴》一课,主要写的是小动物“比尾巴”。而课题的三个字都是要认读的生字。在教学中,就可以从“比”的汉字演变过程入课,接着引出“比什么”,学习“尾巴”。最后可以让学生读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2.结合生活。例如,《自选商场》一课,“商场”是要认读的生字,可以出示商场的图片,让孩子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做什么用的。然后认读“商场”生字,接着让学生说说都去过哪些商场?在此基础上,将课题补充完整:自选商场,并读读课题。   3.结合预习。其实,从学生踏进学校大门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孩子可以让他回家读读明天要学的课文,记记生字;还可以想想哪读不懂。这样的口头作业学生应该能完成的。这样,学生是带着语系的收获走进课堂的。例如二年级下册《葡萄沟》,课题中的“沟”既是认读字,又是会写字。葡萄沟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模糊的。所以,课上老师可以先板书“沟”字,请学生认读,让学生组组词,进行预习评价。接着将板书补充完整,读读课题,提出问题:葡萄沟是什么地方呢?老师出示图片和狗在字典的义项(①流水道;②像沟的东西)帮助学生理解。   (二)从识入篇   入课后,我们一般都会有读词句的环节。这一环节我们要精心设计。既要考虑易读错的词语,又要考虑读读与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从识入篇。   例如,《最大的书》一课,人物对话很多。以主要人物“川川”的问题贯穿始终。其中一个词语“刨根问底”。“刨、底”是会写字。所以,读词环节是在读读词句的基础上的。出示“底”的字理,明白“点”为什么不但能丢。紧接着围绕“问”引出问题:川川都问叔叔哪些问题了?叔叔是怎么回答的呢?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回归词语。   (三)识读相融   从识悟情,达到文与字完美的统一。这是随文识字的精髓。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有魂,有神韵,有风骨,这就是汉字文化。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首先读透语言文字,把握阅读的重难点,然后分析生字,找准字与文的结合点,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1.字词与所在句子的联系。例如,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课中“聪”字。老师常说,要做聪明的孩子,应该怎么做的?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字形来说。在教学中,我们把字理与句子蕴含的情感融为一体:结合字理引导学生想象妈妈聪明的儿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嘴巴会说,心里会想。)妈妈有这样的儿子心情会是怎么样的?(骄傲、得意、神气等)引导学生想象着妈妈的样子读一读。这里不再是简简单单地记住字,而是结合语境感受字蕴含的情感。   2.字词与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例如,《爷爷和小树》一课中的“两点水和四点底”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偏旁。以往的教学我们或者是当作知识来教;或者是结合字理来教,被忽视的是没有结合语境来学习。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因为两点水和四点底的意思来感悟小树的冷和爷爷的热。   例如,《蜜蜂引路》中的“惊讶”。其中“讶“既是认读字,又是会写字。教师可以先结合字理让学生懂得“惊讶”的意思(讶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牙表示上下牙的相互碰撞,加上言字旁,就表示说的话互相矛盾,让人不理解。惊讶就是很吃惊,不理解);然后结合上文想一想,养蜂人吃惊、不理解什么呢?(因为上文写的是往常都是派人去找养蜂人,列宁是第一次亲自去找,而列宁居然找到了。)该怎样读出养蜂人惊讶的语气呢?这样结合上下文学生不仅读懂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字词之间的联系。例如,二年级下册《清澈的湖水》中的“扔”字,既是认读字,又是会写字。我们可以结合语境:“一个小男孩把香蕉扔向了小鱼。”来学习。先动作体验,让学生做做“扔”的动作。再说一说“扔香蕉”后湖水的变化。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攥”字。最后,自发学生思考,这一“扔”一“攥”,有什么不同,感受这动作背后蕴含的情感:保护环境。   4.字词与全文的联系。例如,《三个儿子》中的要求会写的字“桶”与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桶”的字形又和古时候的木桶有联系;故事的发展以“桶”为线索。因此,随文识字的教学就以“桶”为主线:字理认识桶——读文感受桶——升华走出桶。这样的教学主线,赋予了“桶”丰富的情感内涵。   再如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一课中“骄傲”一词是要学习的生字。它是整篇课文的核心词。文中的最后一句点名了主题:“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是7美元和一张便条,便条上写着:‘我为你骄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老奶奶为他骄傲什么?并出示说话提示:老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骄傲,接着给骄傲换词,进而指导学生再读课题。   (三)从识悟法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低年级,学生要学习想象读、观察图读等读书方法 。同时,还要关注基本句型的表达方式。这样的阅读学习任务,我们同样可以和识字融合在一起。   1.想象读书。如一册上《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睡”字,先结合字理让学生知道“睡”,就是把眼睛垂下来,休息,进而组词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想象青蛙睡觉时的情景读书。学生开始习惯用清脆的声音读,老师进一步引导:看,青蛙在睡觉呢,可别吵醒它,再读读。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用轻柔的声音读书。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雨点》中的“飘落”;《两只小狮子》中的“懒洋洋”等,都可以引导学生“从识悟法”。   2.看插图读书。如一册上《雨点》中的生字“飘落”。书上第一幅图的内容就是雨飘落下来的样子。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感受雨点飘落下来的美。告诉学生,看插图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感悟句子的表达方式。例如,一年级下册《司马光》一课中“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其中的“慌、吓、叫”是认读字,“吓、叫”又是会写字。从偏旁体会“吓、叫”是“慌”的不同表现,所以,用“有的……有的……”句式表达。这样,把学习生字和了解句子的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   4.感悟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句子教学是低年级的阅读重点。我认为一、二年级又各有侧重点。二年级应该引导学生感悟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中的第七自然段,两句话都是写水重。第一句是直接写水重,第二句通过“晃荡;走走停停;胳膊酸、痛;”词语写出了水怎么重。其中的“晃荡、停、胳膊”是生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生字复现的环节巩固生字,引导学生体会两句话之间的联系。   三、优势互补,识字方法产生最大合力   每个识字方法都有优势和劣势。随文识字结合语境了解意思,多次复现强化记忆可以做到识读、识用结合。但汉字规律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随文识字的劣势正是集中识字的优势。所以,在随文识字一定要适时适度的融合其他识字方法的优势,达到最佳识字效果。   比如,如果采用先学文后识字的模式,在第二课时一定要突现集中识字的优势,对生字给予巩固、拓展、运用。   四、研究中的思考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研究,看看我区当今的随文识字课堂,教师们喜欢上了。但我们也同时感觉到,教师在课堂上很忙碌,既要顾文,又要顾字,还要想到适当小结提升。看着老师们忙碌的课堂,我们在思考: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问题出现在:   1.我们有些“贪”,还不懂得该怎样科学取舍?   我们懂得了在原来阅读课读文的基础上融入了识字,但还不愿意减少读文的任务。这样,课堂的密度大了,怎么办?   2.我们注重授之于鱼,但还不懂得该怎样“授之于渔”?   “授之与渔”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低年级的课堂也是如此。因为低年级有低年级的“渔”。目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教师引导着结合语境识字的课堂,这种现象体现在每个年级甚至每个学期。学生学有兴趣,但教师教的很忙碌。该怎样教给孩子读识结合的方法? 我们正在思考。   以上是我两年来对随文识字研究的体会。两年来,在随文识字的道路上,我们走得并不顺畅,特别是对于“边识字边学文和先学文后识字”两种模式的研究,我和老师们一路走得更为艰辛。伴随着苦伴随着艰辛,我们的步子迈得更加坚定。因为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随文识字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清晰,它,真的是一种好的识字方法。我们,将继续研究!   (责编 张亚莎)


相关内容

  • 识字教学 开题报告
  • "巧用识字卡片优化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 曲洪艳 一. 研究目的.意义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不像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教师需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识字教学.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 ...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申 报 人: 所在单位: 立项编号:结项报告 李玉玲 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2015-ZJKYB-X10-222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支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尽早 ...

  •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策略
  • ◎新探索◎ 新教育2015·2(总第293期) 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策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蒋秀琴 [摘要]在苏教版教材中,针对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主要提供了两条途径:一是集中识字,二是随文识字.而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我们主要运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笔者针对苏教版教材的一系列研究后, ...

  • 小学语文重难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小学语文重难点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颁发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小学语文课程的 ...

  • 减少错别字
  • 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及教学策略的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阶段,老师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总是花相当长的时 间,一字一字的认真教.可是听写时写不对的情况时有发生:学过 的常用字运用情况更让人担心,要么多笔少画,要么写成别字.可 以说,学生写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事之 ...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C ) A课程内容 B课程结构 C课程性质 D课程管理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B ) A18%-20% B20% -22% C23%-25% D26% 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这三 ...

  •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策略
  • [摘 要]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写字教学不仅关系到低年级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影响他们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语文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写字指导,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关键词] ...

  • 小学语文教育期末复习
  •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发展功能,包括培养学生以思维 ...

  •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
  •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及早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综观我校识字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这样直接影响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针对识字教学的现状,本人通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总结了一些教学策略: 一.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