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令人堪忧。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出现的各种网络道德问题,简要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关键词:网络道德;现状;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01-02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深入,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据有关数据显示,25岁以下的网民占总网民人数的46%。网络形式多样性和现代化使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很快成为网络支持者中的主要群体。正如大家所知,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发展使其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有了新平台,如何正确合理地发挥网络的积极性,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网络成为现今主流的传媒工具,其庞大的信息量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网络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况等方面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认识上的缺失。网络信息具有无国界的特征,作为新时代的传媒工具,网络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在网络世界里,有着各个不同国家的文化传播。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时期,也正是其道德品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缺乏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外来文化通过网络的侵入特别是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文化道德不仅会对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抨击,还会对价值观未定型的大学生的道德思想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弱化了主流思想的教育效果[1]。   2.沉溺网络,人格扭曲。由于大学生对于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网络信息对于大学生而言有着较强的吸引能力,于是很多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长时间的网络生活常常造成大学生无精打采、情绪波动、精神倦怠、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的涌现,失去了大学生原本应该有的朝气蓬勃和活力。网络上的一些负面信息如网络赌博、网络暴力等通过图文声并茂在无形之中逐步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长而久之,会造成大学生人格上的扭曲。特别是网络上时常出现一些虚假的电子邮件,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判别是非的能力而被误导。同时,网络上经常出现的一些消极的思想会导致大学生逐步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动力,患上各种网络焦虑综合征。   3.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网络的出现,使每个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再仅仅局限于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结识同龄人或者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网络自身存在很大的虚拟性,因此存在很多虚假的现象,人与人的交往在网络世界里逐步地被数字信息所代替,大学生在这样虚拟隐蔽的世界里能够得到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满足感。但是一味沉浸于此,会造成大学生渐渐地忽略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愈发逃避现实世界,导致与现实社会逐步脱节,形成自我封闭的意识。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业的荒废[2]。   4.浏览非法网站。网络系统由于信息量庞大,形形色色的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浏览各种信息。有些非法商家抓住大学生的这一心理,开设了各种非法网站赚取暴利,如一些色情网站、暴力视频等。同时在网络上也时常出现反动言论,并煽动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对策   网络道德教育主要是指在遵循网络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塑造人的品德。随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日益严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现象的产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1.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大学生由于好奇心过强,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出现受到网络信息诱惑的现象,甚至出现网络犯罪的现象。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出现的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归根究底是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较差。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面临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是首要之选。网络道德意识包括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主、自觉、自律的意识以及对事物的责任感等。学校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网络问题,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加大宣传的力度,从潜意识增强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意识[3]。   2.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网络上的信息形形色色。再加上网络信息的庞大,监管力度不够往往会造成负面非法的信息大量涌进大学生的生活。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积极采取有关的技术监控措施,有效控制不良信息,从源头上解决信息杂乱的问题,进而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但是在信息的监管问题上,信息的过于庞大造成监管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国家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学校还应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让他们养成远离非法网站和不良信息的自觉性。   3.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学校和教师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引导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网络道德教学氛围能正确引导学生看待网络上的各种问题,有助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增强。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开设有关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重点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进而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其次,学校应该适当地举行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道德教育宣传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适当地开展一些有关网络道德方面的辩论赛、研讨会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寓教育于活动,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争取在思想上做到意识增强,在行为上做到坚决抵制和杜绝不合法的行径[4]。   4.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很多学校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常常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忽略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是社会的接班人,学会自我教育是十分关键的。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加大了学校杜绝学生不文明上网现象的难度,因此,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克制以及良好人格的塑造和道德思想、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它为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军,祖国未来的希望,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让人担忧。因此,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和老师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道德问题,使网络信息完全服务于社会,以适应网络道德教育的新形势,创建新的网络时代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忠新.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23-125.   [2]张丽萍.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26(3):66-68.   [3]管煜武.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实证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10):76-78.   [4]刘新奇.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22-24.   作者简介:张雅晶(1982-),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宣传教育科副科长,文学学士,具体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令人堪忧。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出现的各种网络道德问题,简要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关键词:网络道德;现状;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01-02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深入,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据有关数据显示,25岁以下的网民占总网民人数的46%。网络形式多样性和现代化使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很快成为网络支持者中的主要群体。正如大家所知,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发展使其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有了新平台,如何正确合理地发挥网络的积极性,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网络成为现今主流的传媒工具,其庞大的信息量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网络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况等方面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认识上的缺失。网络信息具有无国界的特征,作为新时代的传媒工具,网络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在网络世界里,有着各个不同国家的文化传播。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时期,也正是其道德品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缺乏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外来文化通过网络的侵入特别是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文化道德不仅会对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抨击,还会对价值观未定型的大学生的道德思想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弱化了主流思想的教育效果[1]。   2.沉溺网络,人格扭曲。由于大学生对于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网络信息对于大学生而言有着较强的吸引能力,于是很多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长时间的网络生活常常造成大学生无精打采、情绪波动、精神倦怠、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的涌现,失去了大学生原本应该有的朝气蓬勃和活力。网络上的一些负面信息如网络赌博、网络暴力等通过图文声并茂在无形之中逐步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长而久之,会造成大学生人格上的扭曲。特别是网络上时常出现一些虚假的电子邮件,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判别是非的能力而被误导。同时,网络上经常出现的一些消极的思想会导致大学生逐步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动力,患上各种网络焦虑综合征。   3.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网络的出现,使每个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再仅仅局限于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结识同龄人或者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网络自身存在很大的虚拟性,因此存在很多虚假的现象,人与人的交往在网络世界里逐步地被数字信息所代替,大学生在这样虚拟隐蔽的世界里能够得到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满足感。但是一味沉浸于此,会造成大学生渐渐地忽略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愈发逃避现实世界,导致与现实社会逐步脱节,形成自我封闭的意识。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业的荒废[2]。   4.浏览非法网站。网络系统由于信息量庞大,形形色色的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浏览各种信息。有些非法商家抓住大学生的这一心理,开设了各种非法网站赚取暴利,如一些色情网站、暴力视频等。同时在网络上也时常出现反动言论,并煽动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对策   网络道德教育主要是指在遵循网络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塑造人的品德。随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日益严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现象的产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1.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大学生由于好奇心过强,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出现受到网络信息诱惑的现象,甚至出现网络犯罪的现象。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出现的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归根究底是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较差。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面临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是首要之选。网络道德意识包括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主、自觉、自律的意识以及对事物的责任感等。学校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网络问题,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加大宣传的力度,从潜意识增强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意识[3]。   2.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网络上的信息形形色色。再加上网络信息的庞大,监管力度不够往往会造成负面非法的信息大量涌进大学生的生活。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积极采取有关的技术监控措施,有效控制不良信息,从源头上解决信息杂乱的问题,进而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但是在信息的监管问题上,信息的过于庞大造成监管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国家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学校还应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让他们养成远离非法网站和不良信息的自觉性。   3.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学校和教师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引导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网络道德教学氛围能正确引导学生看待网络上的各种问题,有助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增强。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开设有关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重点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教育,进而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其次,学校应该适当地举行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道德教育宣传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适当地开展一些有关网络道德方面的辩论赛、研讨会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寓教育于活动,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争取在思想上做到意识增强,在行为上做到坚决抵制和杜绝不合法的行径[4]。   4.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很多学校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常常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忽略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是社会的接班人,学会自我教育是十分关键的。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加大了学校杜绝学生不文明上网现象的难度,因此,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克制以及良好人格的塑造和道德思想、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它为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军,祖国未来的希望,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让人担忧。因此,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和老师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道德问题,使网络信息完全服务于社会,以适应网络道德教育的新形势,创建新的网络时代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忠新.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23-125.   [2]张丽萍.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26(3):66-68.   [3]管煜武.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实证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10):76-78.   [4]刘新奇.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22-24.   作者简介:张雅晶(1982-),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研究员,宣传教育科副科长,文学学士,具体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内容

  • 网络新闻论文选题题库
  • 新闻学(网络方向)论文选题 1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 正面报道的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3 我国新闻网络传播研究 5 手机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6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7 论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8 论我国新闻传播报道"三贴近"原则 10 网络 ...

  • 思政教学毕业论文题目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 ...

  • 会计专业论文题目
  • 选题的范围 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2.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3.管理会计方面 4. 审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1.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2.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3.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4.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5. 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6. ...

  •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选题原则说明: 1. 2. 3. 4. 5. 后面所附选题为参考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另外选题. 后面所附参考选题只是指出一个研究方向,并非不可更改的题目,学生可以 从一个选题中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加以研究. 选题题目不必与所附参考选题完全一致. 选题时应说明自 ...

  • _农业网络信息_2011年总目次
  • <农业网络信息>2011年总目次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探析 苏建英蔡立(83) 郭 凌(85) 第1期 高校图书馆和谐阅览环境的构建 基于读者信息行为规律的信息服务管理策略构建高校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的意义与作用 综述与专论 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科技远程服务平台构建 任玉珍(88) 贺兰 ...

  • 新闻传播学类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
  • 新闻传播学类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方向-更新版 新闻学 一.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方面 1.中国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娱乐化倾向)与规制 2.新闻炒作的道德思考 3.有偿新闻在中国当下的具体表现及其治理 4.论当下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5.论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隐私权.知情权和采访权的冲突与平衡) ...

  • 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 第29卷第5期 2010年10月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ofNanchangInstituteofTechnology V01.29No.50ct.2010 文章编号:1674一0076(20]o)05-0054-04 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巢传宣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
  • 电子商务论文题目汇总(参考) 电子货币的风险与研究 浅析电子商务在中国酒店业的应用 浅探网络品牌的误区 浅谈网上书店的顾客忠诚度 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 计算机行业中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电子商务下零售业顾客忠诚的建立 中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 国内专 ...

  • 经济管理系论文题目
  • 经济管理系论文选题 ( 这个范围好广啊.....) 企业管理方面的:企业管理有规律可循--企业运行轨道的探索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张康宁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7-05-15 期刊 0 24 2 转型经济中的企业管理--第六届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 赵曙明; 李乾文; 王文宇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