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yiduiread)
孔子说:君子不能用深青色和黑红色的布镶边,不能用红色或紫色布做家居服,夏天不管穿粗或细的葛布薄衣,出门时必须加穿外衣。
整理|王璐瑶
汉代以前的中国男人,讲究文武双全,健硕刚猛,很有男人味,符合完美男人的标准;魏晋时期,男人们崇尚品格高尚,虽然有点狂傲,不失为另类的完美男人;唐宋开始,男人虽不能武,但是文质彬彬;明清男人有点脂粉气;民国的男人被外国人贬称为“东亚病夫”。
不同时期,中国男人流行的审美与崇尚的形象也有所不同,有些标准甚至与今天背道而驰。
长发为美
现代男性认为留长发是女性化的表现,但是古人以长发为美,留长发的才是男子汉。中国先民最早披发,进入文明社会后束成发髻。北方少数民族则喜欢剃光一些部位的头发,剩下的梳成发辫。
大腹为美
现代人讲求肩宽腰细,追求的是八块腹肌加上“人鱼线”。这样的身材在中国古代绝对没有市场。中国传统文化以大为美,腰腹粗壮被视为一种福气,所以才尊称胖胖的肚子为“将军肚”。目前,东亚地区只有蒙古国还保留着这种男性审美观。
弃裙改裤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适应军事需要,令军队改习弓箭,改穿胡服。汉服上衣下裳,阔袍大袖,在平原上车战还可以,一旦出入山区或骑马时,胡服的短衣窄袖便占尽优势。赵武灵王服装改革主要是废去裙子改穿裤子,弃履穿靴,一切都是为了作战方便。
美甲
现代,男性留指甲被认为是不注意个人卫生的表现。而在中国古代,富贵人家的男子都把指甲留得很长并精心打理,只有劳动者才剪去指甲。所以长指甲代表荣华富贵,生活无忧。
文身
在唐代,文身风靡一时。当时已有美容师专门从事刺青工作,被称为“劄工”。他们先用针将图案刺在皮肤上,再涂上石墨。唐代的刺青内容往往与诗歌有关,有人在脖子以下全身刺满白居易的诗,还配上插图。
化妆
唐朝,贵族男子日常使用面膜、唇膏等化妆品是平常事。他们洗完头,要两个婢女捧着头发梳理。贵族们洗脸时还会用自制的洗面奶,洗完后用芹菜捣成泥,敷在脸上做面膜。
香薰
唐代以前,香料作为西域贡品,非常珍贵。唐朝男人是名符其实的“香薰控”,每件衣服都要用名贵香料熏过多次后才穿。香随人行,走过的地方都是香喷喷的。
-------------------
时装教主:孔子
孔子提倡以礼治国,服装成为体现礼仪的重要部分,因此他常常教导学生们,注重衣着整齐就是礼,不修仪容视为非礼。
孔子说:君子不能用深青色和黑红色的布镶边,不能用红色或紫色布做家居服,夏天不管穿粗或细的葛布薄衣,出门时必须加穿外衣;黑衣需配黑羊皮袍,白衣需配白鹿皮袍,黄衣需配黄狐皮袍;家居皮衣需做长一些,右边袖要做短一些。
时尚教父: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年既老而不衰”,成语“奇装异服”就源于此。屈原钟爱花草,在《离骚》中写道,自己用荷叶裁成上衣,荷花做成下裳。不仅如此,他还头戴极高的冠,身挂很长的佩饰,香气四散。
时尚达人:苏东坡
苏东坡是生活的艺术家,他的生活态度、情趣、喜好都被视为时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食和生活用品很多,例如东坡肉、东坡壶,也有衣物,如东坡巾。士大夫们争相效仿苏东坡的穿着打扮,他引领的潮流到明代依然盛行。
潮流领袖:傅仪
傅仪喜欢的时尚物品众多,怀表、戒指、领带都是他的所爱,他剪辫与戴眼镜的举动不但轰动紫禁城,更成为欧洲传媒的炒作焦点。戴圆框眼镜的不止傅仪一人,但傅仪就有能力把圆框眼镜戴出名堂,变成自己的标记。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yiduiread)
孔子说:君子不能用深青色和黑红色的布镶边,不能用红色或紫色布做家居服,夏天不管穿粗或细的葛布薄衣,出门时必须加穿外衣。
整理|王璐瑶
汉代以前的中国男人,讲究文武双全,健硕刚猛,很有男人味,符合完美男人的标准;魏晋时期,男人们崇尚品格高尚,虽然有点狂傲,不失为另类的完美男人;唐宋开始,男人虽不能武,但是文质彬彬;明清男人有点脂粉气;民国的男人被外国人贬称为“东亚病夫”。
不同时期,中国男人流行的审美与崇尚的形象也有所不同,有些标准甚至与今天背道而驰。
长发为美
现代男性认为留长发是女性化的表现,但是古人以长发为美,留长发的才是男子汉。中国先民最早披发,进入文明社会后束成发髻。北方少数民族则喜欢剃光一些部位的头发,剩下的梳成发辫。
大腹为美
现代人讲求肩宽腰细,追求的是八块腹肌加上“人鱼线”。这样的身材在中国古代绝对没有市场。中国传统文化以大为美,腰腹粗壮被视为一种福气,所以才尊称胖胖的肚子为“将军肚”。目前,东亚地区只有蒙古国还保留着这种男性审美观。
弃裙改裤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适应军事需要,令军队改习弓箭,改穿胡服。汉服上衣下裳,阔袍大袖,在平原上车战还可以,一旦出入山区或骑马时,胡服的短衣窄袖便占尽优势。赵武灵王服装改革主要是废去裙子改穿裤子,弃履穿靴,一切都是为了作战方便。
美甲
现代,男性留指甲被认为是不注意个人卫生的表现。而在中国古代,富贵人家的男子都把指甲留得很长并精心打理,只有劳动者才剪去指甲。所以长指甲代表荣华富贵,生活无忧。
文身
在唐代,文身风靡一时。当时已有美容师专门从事刺青工作,被称为“劄工”。他们先用针将图案刺在皮肤上,再涂上石墨。唐代的刺青内容往往与诗歌有关,有人在脖子以下全身刺满白居易的诗,还配上插图。
化妆
唐朝,贵族男子日常使用面膜、唇膏等化妆品是平常事。他们洗完头,要两个婢女捧着头发梳理。贵族们洗脸时还会用自制的洗面奶,洗完后用芹菜捣成泥,敷在脸上做面膜。
香薰
唐代以前,香料作为西域贡品,非常珍贵。唐朝男人是名符其实的“香薰控”,每件衣服都要用名贵香料熏过多次后才穿。香随人行,走过的地方都是香喷喷的。
-------------------
时装教主:孔子
孔子提倡以礼治国,服装成为体现礼仪的重要部分,因此他常常教导学生们,注重衣着整齐就是礼,不修仪容视为非礼。
孔子说:君子不能用深青色和黑红色的布镶边,不能用红色或紫色布做家居服,夏天不管穿粗或细的葛布薄衣,出门时必须加穿外衣;黑衣需配黑羊皮袍,白衣需配白鹿皮袍,黄衣需配黄狐皮袍;家居皮衣需做长一些,右边袖要做短一些。
时尚教父: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年既老而不衰”,成语“奇装异服”就源于此。屈原钟爱花草,在《离骚》中写道,自己用荷叶裁成上衣,荷花做成下裳。不仅如此,他还头戴极高的冠,身挂很长的佩饰,香气四散。
时尚达人:苏东坡
苏东坡是生活的艺术家,他的生活态度、情趣、喜好都被视为时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食和生活用品很多,例如东坡肉、东坡壶,也有衣物,如东坡巾。士大夫们争相效仿苏东坡的穿着打扮,他引领的潮流到明代依然盛行。
潮流领袖:傅仪
傅仪喜欢的时尚物品众多,怀表、戒指、领带都是他的所爱,他剪辫与戴眼镜的举动不但轰动紫禁城,更成为欧洲传媒的炒作焦点。戴圆框眼镜的不止傅仪一人,但傅仪就有能力把圆框眼镜戴出名堂,变成自己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