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人性复活的盛宴
—读《复活》有感
《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剧变后,用长达十年之久的时间以一个真实事件为原型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这部小说融合了托尔斯泰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见解,向我们展示了一场人性复活的盛宴,被公认为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
《复活》主要写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人性的复活。小说以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聂赫留朵夫精神升华蜕变的一个过程。青少年时期的聂赫留朵夫纯真、热诚、朝气蓬勃,在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开始过上了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奢华生活,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没有思想、自私自利的公爵大夫,这一阶段的他追求的仅仅是自己的幸福,而且为了自己的幸福他可以不惜牺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后来作为陪审员出席一个法庭审判时,聂赫留朵夫遇见了自己的初恋情人玛丝洛娃,玛丝洛娃因涉嫌谋杀被告上了法庭。聂赫留朵夫得知玛丝洛娃是因为几年前自己将其诱奸后导致其怀孕而遭遇到一系列的苦难最终沦为妓女,在了解了这令人羞愧的事实真相之后,聂赫留朵夫开始醒悟,他身上的人性开始复活。他对玛丝洛娃充满深深的愧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满厌恶,因而下决心帮助玛丝洛娃脱离苦海,洗清罪名,甚至决定与她结婚,以此来弥补自己对玛丝洛娃造成的伤害。
在经历为玛丝洛娃翻案的一系列奔波之后,聂赫留朵夫越来越看清了社会的黑暗面,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那所谓的上流社会和贵族阶级是有多么地肮脏丑陋,他们自以为是上等人,实则卑劣可耻,而那代表着人类正义的所谓法律,实际上是“贵族阶级先把所有的人抢得光光的,把人家所有的土地、所有的财产都夺过去,算成自己的,把反对他们的人统统杀死,然后再定出法律,不准抢劫,不准杀人”,这种所谓的法律只是为贵族阶级服务的,是为维护贵族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对于下层阶级的人民,他们只有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所以监狱里面才会出现那么多冤假错案,许多明明无罪的人被终身监禁在那不见天日的牢笼里。玛丝洛娃便是这种腐朽法律制度下的牺牲品的最好代表。她明明是清白无辜的,却被荒唐可笑的法庭审判为“她有罪,但并非蓄意害命”,玛丝洛娃因而平白无故地被判为了苦役犯。那法庭审判的场景尤其令人发笑,与其说审判,倒不如说他们是在执行一道例行的程序而已,这种审判完全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闹剧,是法庭官员们的一种敷衍了事,这里无所谓正义,也无所谓公平,正如书里所描述的一样: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而不是那样的决定,不是因为大家都同意这样的决定,而是因为大家都十分疲乏,都想快点儿脱身,所以就同意了可以快点儿了结此事的答案。至于宗教,它完全就是官办教会欺骗和愚弄人民,维护专制政体的工具,那些封建官僚们更是一群群没有廉耻的吸血鬼,他们残忍暴戾,背信弃义,口腹蜜剑,贪赃枉法,麻木不仁,虚伪荒诞,“他们没有把人当做人,他们看到的不是他们应当对人负的责任,而是官职和官职上的要求,他们把官职和官职上的要求看得高于人与人关系的要求”,就连那些原来善良正直的人,一旦进入这个圈子,便也开始变得残忍暴戾了,就如聂赫留朵夫的大学同学谢列宁,他原本是一个善良有教养的人,待人接物总是极有分寸,斯斯文文,风度翩翩,而且忠厚诚恳,可自从进入官场之后,他便也变得跟其他官员一样的虚伪麻木。官场就像一个大染缸,可以让原本清白单纯的人染上复杂虚伪的习性。
聂赫留朵夫在看过如此之多的社会黑暗面后,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的肮脏和卑鄙可耻,也越来越意识到下层阶级生活的不易,于是他渐渐地恢复了青少年时期那种正义与崇高的思想觉悟,那种“土地和水、空气一样,不应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的崇高意识又开始重新占据了他的整个世界,他决心改造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所以他决定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农民,并且主动脱离自身优越富裕的生活一路追随玛丝洛娃。他越来越厌恶那些所谓贵族阶级的丑恶嘴脸,反倒认为跟那些政治犯、苦役犯呆在一起才觉得自己是进入了真正的上流社会,在与他们的相处中,聂赫留朵夫抛弃了那万恶的利己主义,他开始追求能使别人幸福的幸福,他的心灵得到了极大地净化。小说最后写到聂赫留朵夫读起了福音书,并从中得到极大地启发:我们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在生活,认为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可是,这显然是很荒谬的,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上来,那就是奉有某某的旨意,有所为而来的,可是我们却认定,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图快活,所以很清楚我们不会有好下场的,就像那不依照园主意图行事的园户一样,主人的意图就表现在这些戒律里,只要这些人奉行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类就能得到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自此以后,聂赫留朵夫开始过起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他所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跟以前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这也就意味着聂赫留朵夫人性的完全复活,他的整个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得到了天地翻地覆的改变,他的灵魂得到了重生。
《复活》给我们展现了一场人性复活的盛宴。人性,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不应抛弃的。当今社会,我们提倡人性化,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与美好世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为了谋取一己私利而不惜泯灭了自己的人性,如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有毒食品,如三聚氰胺奶粉的出现,还有一些官员为了一己私欲贪赃枉法,做出一些天理难容的不法勾当等等,数不胜数,令人发指。我们应时时刻刻警戒自己牢牢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些对得起社会、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我们的整个社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一场人性复活的盛宴
—读《复活》有感
《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剧变后,用长达十年之久的时间以一个真实事件为原型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这部小说融合了托尔斯泰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见解,向我们展示了一场人性复活的盛宴,被公认为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
《复活》主要写的是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人性的复活。小说以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聂赫留朵夫精神升华蜕变的一个过程。青少年时期的聂赫留朵夫纯真、热诚、朝气蓬勃,在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开始过上了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奢华生活,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没有思想、自私自利的公爵大夫,这一阶段的他追求的仅仅是自己的幸福,而且为了自己的幸福他可以不惜牺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后来作为陪审员出席一个法庭审判时,聂赫留朵夫遇见了自己的初恋情人玛丝洛娃,玛丝洛娃因涉嫌谋杀被告上了法庭。聂赫留朵夫得知玛丝洛娃是因为几年前自己将其诱奸后导致其怀孕而遭遇到一系列的苦难最终沦为妓女,在了解了这令人羞愧的事实真相之后,聂赫留朵夫开始醒悟,他身上的人性开始复活。他对玛丝洛娃充满深深的愧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满厌恶,因而下决心帮助玛丝洛娃脱离苦海,洗清罪名,甚至决定与她结婚,以此来弥补自己对玛丝洛娃造成的伤害。
在经历为玛丝洛娃翻案的一系列奔波之后,聂赫留朵夫越来越看清了社会的黑暗面,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那所谓的上流社会和贵族阶级是有多么地肮脏丑陋,他们自以为是上等人,实则卑劣可耻,而那代表着人类正义的所谓法律,实际上是“贵族阶级先把所有的人抢得光光的,把人家所有的土地、所有的财产都夺过去,算成自己的,把反对他们的人统统杀死,然后再定出法律,不准抢劫,不准杀人”,这种所谓的法律只是为贵族阶级服务的,是为维护贵族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对于下层阶级的人民,他们只有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所以监狱里面才会出现那么多冤假错案,许多明明无罪的人被终身监禁在那不见天日的牢笼里。玛丝洛娃便是这种腐朽法律制度下的牺牲品的最好代表。她明明是清白无辜的,却被荒唐可笑的法庭审判为“她有罪,但并非蓄意害命”,玛丝洛娃因而平白无故地被判为了苦役犯。那法庭审判的场景尤其令人发笑,与其说审判,倒不如说他们是在执行一道例行的程序而已,这种审判完全就是一场又一场的闹剧,是法庭官员们的一种敷衍了事,这里无所谓正义,也无所谓公平,正如书里所描述的一样: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而不是那样的决定,不是因为大家都同意这样的决定,而是因为大家都十分疲乏,都想快点儿脱身,所以就同意了可以快点儿了结此事的答案。至于宗教,它完全就是官办教会欺骗和愚弄人民,维护专制政体的工具,那些封建官僚们更是一群群没有廉耻的吸血鬼,他们残忍暴戾,背信弃义,口腹蜜剑,贪赃枉法,麻木不仁,虚伪荒诞,“他们没有把人当做人,他们看到的不是他们应当对人负的责任,而是官职和官职上的要求,他们把官职和官职上的要求看得高于人与人关系的要求”,就连那些原来善良正直的人,一旦进入这个圈子,便也开始变得残忍暴戾了,就如聂赫留朵夫的大学同学谢列宁,他原本是一个善良有教养的人,待人接物总是极有分寸,斯斯文文,风度翩翩,而且忠厚诚恳,可自从进入官场之后,他便也变得跟其他官员一样的虚伪麻木。官场就像一个大染缸,可以让原本清白单纯的人染上复杂虚伪的习性。
聂赫留朵夫在看过如此之多的社会黑暗面后,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的肮脏和卑鄙可耻,也越来越意识到下层阶级生活的不易,于是他渐渐地恢复了青少年时期那种正义与崇高的思想觉悟,那种“土地和水、空气一样,不应成为任何人的私有财产”的崇高意识又开始重新占据了他的整个世界,他决心改造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所以他决定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农民,并且主动脱离自身优越富裕的生活一路追随玛丝洛娃。他越来越厌恶那些所谓贵族阶级的丑恶嘴脸,反倒认为跟那些政治犯、苦役犯呆在一起才觉得自己是进入了真正的上流社会,在与他们的相处中,聂赫留朵夫抛弃了那万恶的利己主义,他开始追求能使别人幸福的幸福,他的心灵得到了极大地净化。小说最后写到聂赫留朵夫读起了福音书,并从中得到极大地启发:我们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在生活,认为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可是,这显然是很荒谬的,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上来,那就是奉有某某的旨意,有所为而来的,可是我们却认定,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图快活,所以很清楚我们不会有好下场的,就像那不依照园主意图行事的园户一样,主人的意图就表现在这些戒律里,只要这些人奉行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类就能得到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自此以后,聂赫留朵夫开始过起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他所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跟以前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这也就意味着聂赫留朵夫人性的完全复活,他的整个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得到了天地翻地覆的改变,他的灵魂得到了重生。
《复活》给我们展现了一场人性复活的盛宴。人性,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不应抛弃的。当今社会,我们提倡人性化,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与美好世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多人为了谋取一己私利而不惜泯灭了自己的人性,如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有毒食品,如三聚氰胺奶粉的出现,还有一些官员为了一己私欲贪赃枉法,做出一些天理难容的不法勾当等等,数不胜数,令人发指。我们应时时刻刻警戒自己牢牢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些对得起社会、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让人性的光辉照亮我们的整个社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