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创作

大家中午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些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都是来自波兰的作曲家,被后人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所以我主要以叙述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肖邦的故事,期间穿插一些他的作品,希望大家对十九世纪浪漫-近现代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钢琴家有所了解。

钢琴诗人:他的曲子犹如诗歌般优美顺畅,被称为钢琴诗人。 爱国家:肖邦的作品至今都非常有影响力,并不只因为作品优美,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爱国音乐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大部分作品都具有爱国情结,肖邦发扬了波兰钢琴音乐风格,包括马祖卡和波罗涅兹。1《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2《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3《降 b小调奏鸣曲》4夜曲与幻想曲;《离别》等感情的钢琴曲。

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四个时期:根据他的创作情况细分为4个时期。

1、 华沙时期(1810至1830年):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音乐具有民族民间风韵,情绪明朗欢快,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

2、 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至1831年):出发前,肖邦将祖国泥土装满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革命练习曲:1830年 11 月,波兰爆发了华沙革命,这时肖邦刚离开波兰不到一个月, 当他知道这个消息后, 想马上赶回祖国也投入到革命的队伍中。 十个月后, 革命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当时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 正动身前往巴黎, 途径德国斯图加特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 他听候感到震惊和极大的悲愤。 就在这种悲愤交加的情绪下, 肖邦写下了著名的 c 小调革命练习曲。在肖邦一生创作的练习曲中,c 小调革命练习曲具有高度的技术性, 但它又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纯技术练习曲,它的艺术性和思想内容都极具影响力。c 小调革命练习曲是现在钢琴音乐会上最为常见的演奏曲目之一。

3、 巴黎全盛时期(1832年至1845年):李斯特: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比肖邦出名较早一些。他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

肖邦初到巴黎,知道他的人不多。 一天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这晚的演奏深沉而淳郁,没有一丝一毫表面效果的东西,听众如痴如醉。 演出结束,灯火重明,坐在钢琴面前的不是李斯特,而是肖邦。 听众才明白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而肖邦也不负重望,一鸣惊人。

波兰舞曲,一种音乐体裁,又被译为波洛奈兹,是一种3/4拍子,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源于波兰。玛祖卡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形式现在仍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

降A大调波兰舞曲: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像一首波澜壮阔的交响诗。因此有人认为本曲是作者用来描述十七世纪的一位波兰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史诗。据说:萧邦在作此曲时,由於倾注了他的全部爱国激情和对波兰历史的无限缅怀,竟仿佛听到了波兰先辈们的脚步声,眼前出现了他们全副武装地愈走愈近的幻影,吓得萧邦逃离自己的创作室。

乔治.桑

在肖邦传记中,他与乔治·桑的爱情总是被戏剧化地渲染一番。乔治·桑是一名法国反传统的多产作家,她比肖邦大6岁,行为惊世骇俗:与丈夫分居,弃家出走到巴黎,不久以文学创作名世。只有1.54米高,抽雪茄、饮烈酒、骑骏马、穿长裤,终日周旋于众多追随者之间。乔治·桑的庄园里接待过的名人不计其数,包括音乐家肖邦和李斯特、诗人缪塞、文学家福楼拜、梅里美、小仲马和巴尔扎克等,还包括拿破仑的小弟弟热罗姆·波拿巴亲王。雨果说:“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特别是,其他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女性。”

4、晚期(1846年-1849):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他的遗体埋葬在巴黎的彼尔. 拉雪兹公墓,紧靠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里尼的墓旁。 这个公墓里长眠着众多伟人: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法国天才音乐家比才,法国印象派时期的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法国著名思想家圣西门,作家王尔德,美国舞蹈家邓肯„„ 《升C小调圆舞曲》: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残秋,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肖邦来到巴黎心情十分忧郁,肺病加重,身体越来越差,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一些,想起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 乍一听,你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好似是以往和乔治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忆。

斗琴2007年上映的电影

第一首是-萧邦的黑键练习曲(在电影里 把白键换成了黑键

第二个肖邦圆舞曲第7首/第二首萧邦的

第三首是即兴发挥的

纪念肖邦: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特色:比赛结果没有一人令评委们满意,使冠军空缺。1990年举行的第十二届比赛1995年举行的第十三届比赛同出现头名空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钢琴家李云迪就是从这个比赛中一曲成名,脱颖而出。

在2000年的第十四届比赛首奖空缺终于被打破。来自中国的李云迪结束金奖连续空缺两届,一举夺冠,成为开赛73年来首位获第一名的中国人。他同时也获得了大波兰舞曲最佳演奏奖。出生于1982年10月7日的李云迪在比赛期间度过了自己的18岁生日,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得主。李云迪的演奏端庄典雅、技巧卓越,对音色层次和对作品整体性的完美掌控,在乐团精湛的配合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当最后一个音符的回响淹没在如潮的掌声中,观众全部起立为李云迪喝彩,评委们也十分罕见地鼓起掌。以音乐的民族著称的波兰人被这个中国男孩征服了,由23位来自世界各地音乐权威组成的评委团被他的才华征服了。

结语: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下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 。肖邦写下的跨时代的钢琴作品为几乎所有钢琴大师所喜爱,尤其在20世纪初,弹奏肖邦作品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希望大家除了流行音乐外能多欣赏古典音乐,

大家中午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些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都是来自波兰的作曲家,被后人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所以我主要以叙述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肖邦的故事,期间穿插一些他的作品,希望大家对十九世纪浪漫-近现代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钢琴家有所了解。

钢琴诗人:他的曲子犹如诗歌般优美顺畅,被称为钢琴诗人。 爱国家:肖邦的作品至今都非常有影响力,并不只因为作品优美,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爱国音乐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 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大部分作品都具有爱国情结,肖邦发扬了波兰钢琴音乐风格,包括马祖卡和波罗涅兹。1《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2《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3《降 b小调奏鸣曲》4夜曲与幻想曲;《离别》等感情的钢琴曲。

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四个时期:根据他的创作情况细分为4个时期。

1、 华沙时期(1810至1830年):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音乐具有民族民间风韵,情绪明朗欢快,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

2、 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至1831年):出发前,肖邦将祖国泥土装满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革命练习曲:1830年 11 月,波兰爆发了华沙革命,这时肖邦刚离开波兰不到一个月, 当他知道这个消息后, 想马上赶回祖国也投入到革命的队伍中。 十个月后, 革命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当时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 正动身前往巴黎, 途径德国斯图加特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 他听候感到震惊和极大的悲愤。 就在这种悲愤交加的情绪下, 肖邦写下了著名的 c 小调革命练习曲。在肖邦一生创作的练习曲中,c 小调革命练习曲具有高度的技术性, 但它又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纯技术练习曲,它的艺术性和思想内容都极具影响力。c 小调革命练习曲是现在钢琴音乐会上最为常见的演奏曲目之一。

3、 巴黎全盛时期(1832年至1845年):李斯特: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比肖邦出名较早一些。他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

肖邦初到巴黎,知道他的人不多。 一天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这晚的演奏深沉而淳郁,没有一丝一毫表面效果的东西,听众如痴如醉。 演出结束,灯火重明,坐在钢琴面前的不是李斯特,而是肖邦。 听众才明白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而肖邦也不负重望,一鸣惊人。

波兰舞曲,一种音乐体裁,又被译为波洛奈兹,是一种3/4拍子,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源于波兰。玛祖卡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形式现在仍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

降A大调波兰舞曲: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像一首波澜壮阔的交响诗。因此有人认为本曲是作者用来描述十七世纪的一位波兰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光辉史诗。据说:萧邦在作此曲时,由於倾注了他的全部爱国激情和对波兰历史的无限缅怀,竟仿佛听到了波兰先辈们的脚步声,眼前出现了他们全副武装地愈走愈近的幻影,吓得萧邦逃离自己的创作室。

乔治.桑

在肖邦传记中,他与乔治·桑的爱情总是被戏剧化地渲染一番。乔治·桑是一名法国反传统的多产作家,她比肖邦大6岁,行为惊世骇俗:与丈夫分居,弃家出走到巴黎,不久以文学创作名世。只有1.54米高,抽雪茄、饮烈酒、骑骏马、穿长裤,终日周旋于众多追随者之间。乔治·桑的庄园里接待过的名人不计其数,包括音乐家肖邦和李斯特、诗人缪塞、文学家福楼拜、梅里美、小仲马和巴尔扎克等,还包括拿破仑的小弟弟热罗姆·波拿巴亲王。雨果说:“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特别是,其他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女性。”

4、晚期(1846年-1849):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他的遗体埋葬在巴黎的彼尔. 拉雪兹公墓,紧靠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里尼的墓旁。 这个公墓里长眠着众多伟人: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法国天才音乐家比才,法国印象派时期的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法国著名思想家圣西门,作家王尔德,美国舞蹈家邓肯„„ 《升C小调圆舞曲》: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残秋,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肖邦来到巴黎心情十分忧郁,肺病加重,身体越来越差,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一些,想起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 乍一听,你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好似是以往和乔治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忆。

斗琴2007年上映的电影

第一首是-萧邦的黑键练习曲(在电影里 把白键换成了黑键

第二个肖邦圆舞曲第7首/第二首萧邦的

第三首是即兴发挥的

纪念肖邦: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特色:比赛结果没有一人令评委们满意,使冠军空缺。1990年举行的第十二届比赛1995年举行的第十三届比赛同出现头名空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钢琴家李云迪就是从这个比赛中一曲成名,脱颖而出。

在2000年的第十四届比赛首奖空缺终于被打破。来自中国的李云迪结束金奖连续空缺两届,一举夺冠,成为开赛73年来首位获第一名的中国人。他同时也获得了大波兰舞曲最佳演奏奖。出生于1982年10月7日的李云迪在比赛期间度过了自己的18岁生日,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得主。李云迪的演奏端庄典雅、技巧卓越,对音色层次和对作品整体性的完美掌控,在乐团精湛的配合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当最后一个音符的回响淹没在如潮的掌声中,观众全部起立为李云迪喝彩,评委们也十分罕见地鼓起掌。以音乐的民族著称的波兰人被这个中国男孩征服了,由23位来自世界各地音乐权威组成的评委团被他的才华征服了。

结语: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下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 。肖邦写下的跨时代的钢琴作品为几乎所有钢琴大师所喜爱,尤其在20世纪初,弹奏肖邦作品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希望大家除了流行音乐外能多欣赏古典音乐,


相关内容

  • 浅析肖邦夜曲的艺术特点
  • 摘 要:肖邦是波兰杰出的钢琴作曲家,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很多属于夜曲体裁.本文在引言部分先从研究目的与意义和肖邦的生平进行简介,说明对肖邦夜曲的研究能够提升个人的艺术综合素养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意义.然后在第一部分归纳出夜曲的起源和艺术特征.再在第二部分从情怀.旋律和诗意三个方面分析肖邦夜曲的 ...

  • 论肖邦圆舞曲的创作
  • 论肖邦圆舞曲的创作 肖邦,浪漫主义时期被誉为"钢琴诗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波兰作曲家,是继菲尔德之后对夜曲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肖邦在菲尔德首创夜曲的基础上继续创作,写作了21首夜曲.其作品的旋律,织体,和声更加丰富,赋予夜曲更完美的形式.这21首夜曲中,有宁静优雅带有梦幻般的气氛 ...

  •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的风格及特点
  • 浅谈肖邦钢琴夜曲的风格及特点 夜曲原始"夜间的音乐"的意思,他是浪漫派音乐独特的体裁,通常是指一种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大多为钢琴曲,伴奏音型常常采用分解和弦. 在19世纪前叶是浪漫思想风起云涌的时代,肖邦的作品充满浪漫的色彩,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 ...

  • 肖邦练习曲与李斯特练习曲对比浅析
  • EXPLORATIONSINMUSIC 音乐探索2007.1增刊 肖邦练习曲与李斯特练习曲对比浅析 □许 兵 (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 四川成都 610021) 摘要: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与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所作的练习曲都是音乐与技术完美结合的作品,是钢琴艺术史中的两块瑰宝,文章从创作背景.创 ...

  • 肖邦和李斯特--同一时代的钢琴大师
  • 肖邦和李斯特--同一时代的钢琴大师  肖邦 肖邦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不仅能弹钢琴,并能作曲.七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时,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肖邦就以钢琴演奏 肖邦生于波兰,祖籍是法国,又游学德奥,对巴赫以及莫扎特的音乐推崇备至.这三个不同的民族对肖 ...

  • 民族性元素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族性元素在肖邦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作者:史响 隋欣 来源:<艺术研究>2015年第02期 摘 要: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肖邦一生的创作几乎只专注于钢琴一个领域.由于出 ...

  • 关汉卿杂剧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关汉卿杂EilfilJ作由的女性形象分析 冯晓琴 (延安教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肖邦音乐鉴赏论文
  • 肖邦音乐鉴赏论文 肖邦是一位杰出的钢琴艺术家,对于他的生平已无须作任何多余的介绍.没有一个弹钢琴的人不曾弹过他的作品,毫无疑问,每一个钢琴家都学习他的作品.研究他的音乐.而一辈子只弹肖邦一个人的作品的钢琴家也不在少数.所以他的作品在钢琴文献中占有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在钢琴作曲和演奏技术上,充分地 ...

  • [肖邦故园](教案)
  • 肖邦故园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 [重点难点] 1. 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2. 文本结构把握 [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