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自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向下至小转子下5cm 之间的骨折,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
1. 护理评估
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1.2 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1.3 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1.4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摄片、CT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2. 护理要点
2.1. 一般护理
2.1.1. 维持有效牵引,嘱患者做踝关节曲伸运动与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全身锻炼。
2.1.2. 日常生活 为了方便病人在床上大小便及避免暴露隐私,可给病人穿方便短裤。指导病人用健足及双手撑床,悬空臀部,便于放置便盆。女病人可用女式便壶或自制的小便壶。
2.2. 病情观察
2.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2. 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敷料如有渗湿,报告医生及时更换。
2.3. 给药护理
2.3.1.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3.2. 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局部皮肤过敏者应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2.3.3. 中药汤剂宜温服。
2.4. 饮食护理
2.4.1. 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
2.4.2. 早期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鱼汤,忌辛辣刺激湿热食物。
2.4.3. 中期宜接骨续筋之品,如猪脚筋、牛脚筋、鸡汤等。
2.4.4. 后期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杜仲猪骨汤、水鱼汤、冬虫草炖鸡,饮食配以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2.5. 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并介绍相关成功病例,以增强治疗的信心。
2.6. 临证(症)施护
2.6.1. 壮热者,遵医嘱予温水或酒精擦浴,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者,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6.2. 尿潴留者,可遵医嘱予按摩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以助排尿。
2.6.3. 失眠者,可遵医嘱予耳穴埋豆:神门、心、肝、肾、皮质下等穴。
2.7. 并发症的护理
2.7.1. 预防便秘的发生:
调理饮食,少量多餐,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多吃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若出现便秘可用番泻叶代茶饮缓解症状。
2.7.2. 预防压疮的发生: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对受压部位皮肤定时按摩,同时指导病人保持皮肤的清洁,经常更换内衣。
2.7.3. 预防肺部感染:
①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洁净,减少探视;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和咳痰。 ②翻身按摩叩背每2小时1次,痰液粘稠不易咯出时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以稀释痰液,利于引流。
2.7.4. 预防泌尿道感染:
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的清洁;留置导尿者遵循留置导尿的相关注意事项。
2.7.5.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卧床病人至少每2-3小时翻身一次,被动锻炼每4小时一次。术后抬高患肢20-30cm ,促进静脉回流;鼓励病人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以促进腿部静脉窦内的血液回流;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静脉扩张和压痛等症状,警惕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另外,可采用穿弹力长袜、间歇外部加压等方法增加血流速度。
2.7.6. 预防发生髋内翻畸形:
①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保持正确体位是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的最根本措施。
②指导与协助维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患足穿丁字鞋,忌盘腿、侧卧及负重。6周后,在夹板和双拐的保护下,可下地练习行走。骨折愈合后,患肢才能负重。
3. 健康指导
3.1. 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3.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3.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3.4. 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3.5. 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3.6. 定期到医院复查。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自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向下至小转子下5cm 之间的骨折,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
1. 护理评估
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1.2 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1.3 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1.4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摄片、CT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2. 护理要点
2.1. 一般护理
2.1.1. 维持有效牵引,嘱患者做踝关节曲伸运动与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全身锻炼。
2.1.2. 日常生活 为了方便病人在床上大小便及避免暴露隐私,可给病人穿方便短裤。指导病人用健足及双手撑床,悬空臀部,便于放置便盆。女病人可用女式便壶或自制的小便壶。
2.2. 病情观察
2.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2. 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敷料如有渗湿,报告医生及时更换。
2.3. 给药护理
2.3.1.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3.2. 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局部皮肤过敏者应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2.3.3. 中药汤剂宜温服。
2.4. 饮食护理
2.4.1. 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
2.4.2. 早期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鱼汤,忌辛辣刺激湿热食物。
2.4.3. 中期宜接骨续筋之品,如猪脚筋、牛脚筋、鸡汤等。
2.4.4. 后期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杜仲猪骨汤、水鱼汤、冬虫草炖鸡,饮食配以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2.5. 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并介绍相关成功病例,以增强治疗的信心。
2.6. 临证(症)施护
2.6.1. 壮热者,遵医嘱予温水或酒精擦浴,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者,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
2.6.2. 尿潴留者,可遵医嘱予按摩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以助排尿。
2.6.3. 失眠者,可遵医嘱予耳穴埋豆:神门、心、肝、肾、皮质下等穴。
2.7. 并发症的护理
2.7.1. 预防便秘的发生:
调理饮食,少量多餐,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多吃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若出现便秘可用番泻叶代茶饮缓解症状。
2.7.2. 预防压疮的发生: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对受压部位皮肤定时按摩,同时指导病人保持皮肤的清洁,经常更换内衣。
2.7.3. 预防肺部感染:
①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洁净,减少探视;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和咳痰。 ②翻身按摩叩背每2小时1次,痰液粘稠不易咯出时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以稀释痰液,利于引流。
2.7.4. 预防泌尿道感染:
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的清洁;留置导尿者遵循留置导尿的相关注意事项。
2.7.5.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卧床病人至少每2-3小时翻身一次,被动锻炼每4小时一次。术后抬高患肢20-30cm ,促进静脉回流;鼓励病人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以促进腿部静脉窦内的血液回流;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静脉扩张和压痛等症状,警惕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另外,可采用穿弹力长袜、间歇外部加压等方法增加血流速度。
2.7.6. 预防发生髋内翻畸形:
①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保持正确体位是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的最根本措施。
②指导与协助维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患足穿丁字鞋,忌盘腿、侧卧及负重。6周后,在夹板和双拐的保护下,可下地练习行走。骨折愈合后,患肢才能负重。
3. 健康指导
3.1. 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3.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3.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3.4. 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3.5. 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3.6. 定期到医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