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
感谢您参加我们的访谈。
下面是关于教师学习和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请您就您本人的观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我们所指的教师学习是教师工作情境中的学习,一般是指教师在自身努力或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和生长变化。
1、请介绍一下你的年龄、学历、教龄、职称和任教课程等基本情况。
答:我今年29岁,本科毕业,我至今已执教5年,我现任长治是第七中学高二语文课老师,是中教一级教师。
2、现在要求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您对教师培训、校本学习和自学谈谈您的看法。
答:我认为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是很重要的事情,现在老师们都特别忙,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不能够按时去学习,从而耽搁了学习,教师培训则可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跟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就很重要了,校本学习是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学校引导教师展开学习的活动,教师将从“读书”中获得“自我超越”的热情,学校教育改革将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既有针对教育问题的教师学习又有引起行动的反思的校本教研。
3、现实中,您是不是想学习?如果想学,主要学习哪些内容?通过哪些途径学习?
答:想,主要会学习一些与我自己所教科目相关的一些内容,我主要是依靠现如今网络的便利和各种教参书来进行学习,还有就是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来进行学习和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各种问题的探讨。
4、教师专业发展是内在需求还是外在的要求和期望?
答:其实我觉得教师专业发展即是内在需求也是外在要求和期望,首先是人都是学到老活到老的,你的专业是你不断发展的资本,只有你本身的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能够更好的完善自己,同时,现在的教材和课标的不断改善,会促使你不断完善自己,教师是教育下一代的主要支柱,只有你不断完善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下一代,所以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是内在需求也是外在的要求和期望。
5、总体上,您喜欢自学还是培训?
答:我觉得自己还是喜欢自学,因为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人的知识面不同,在培训中不能够完全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己补习自己的不足,而自学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其实,培训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现在老师们都特别忙,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不能够按时去学习,从而耽搁了学习,培训则可解决这些问题。
6、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您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您所关注的东西有怎样的变化?
答:我在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学到的最多的是跟同学们怎么交流,怎么样子能够和引导同学们跟着你的步伐,从而引导全局。在学生时
代我所关注的东西都是些单纯的怎样去学习,怎样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现在我所关注的是怎样教同学们去学习,怎样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还有就是怎样能够在保证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同时在平时的考试中和高考里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把自主学习和应试技巧能够充分结合起来。
7、您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足不足?简单说下您的理由或原因? 答:我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还是很足的,现在的高中课本进了改革,虽然改动并不是很大,但是新课标要求进行创新型学习,这也使老师们遇到了考验,如果不学习,在很多方面都跟不上学生的进度,也不能很好的引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老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就是处于授之以人的这个处境,如果老师的能力高则能够授之以同学们“渔”,反之只能授之以“鱼”,我认为老师学习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授之以同学们“渔”,如果老师不能够加紧学习,跟紧时代的步伐,而永远局限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你授之以的“渔”,则是落后的方式,那样就还是不能应用于实践当中,你所授之以的“渔”就是无用的“渔”,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将我本身的知识交给同学们,使他们在用的时候能够应用于实践之中,我本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这就使我有了学习的动力。
美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读《大国的崛起—美国》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
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 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
南北战争以后,公立中学本来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面要求的4年制综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学生则增加
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
“2061计划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我们只有在认识到这种差距中不断的改进自己,我们才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奋进,才能够不落后其他国家,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加应该努力提高自己,
尊敬的老师:
感谢您参加我们的访谈。
下面是关于教师学习和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请您就您本人的观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我们所指的教师学习是教师工作情境中的学习,一般是指教师在自身努力或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和生长变化。
1、请介绍一下你的年龄、学历、教龄、职称和任教课程等基本情况。
答:我今年29岁,本科毕业,我至今已执教5年,我现任长治是第七中学高二语文课老师,是中教一级教师。
2、现在要求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您对教师培训、校本学习和自学谈谈您的看法。
答:我认为教师不断进行学习是很重要的事情,现在老师们都特别忙,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不能够按时去学习,从而耽搁了学习,教师培训则可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跟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就很重要了,校本学习是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学校引导教师展开学习的活动,教师将从“读书”中获得“自我超越”的热情,学校教育改革将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既有针对教育问题的教师学习又有引起行动的反思的校本教研。
3、现实中,您是不是想学习?如果想学,主要学习哪些内容?通过哪些途径学习?
答:想,主要会学习一些与我自己所教科目相关的一些内容,我主要是依靠现如今网络的便利和各种教参书来进行学习,还有就是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来进行学习和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各种问题的探讨。
4、教师专业发展是内在需求还是外在的要求和期望?
答:其实我觉得教师专业发展即是内在需求也是外在要求和期望,首先是人都是学到老活到老的,你的专业是你不断发展的资本,只有你本身的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能够更好的完善自己,同时,现在的教材和课标的不断改善,会促使你不断完善自己,教师是教育下一代的主要支柱,只有你不断完善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下一代,所以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是内在需求也是外在的要求和期望。
5、总体上,您喜欢自学还是培训?
答:我觉得自己还是喜欢自学,因为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人的知识面不同,在培训中不能够完全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己补习自己的不足,而自学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其实,培训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现在老师们都特别忙,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不能够按时去学习,从而耽搁了学习,培训则可解决这些问题。
6、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您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您所关注的东西有怎样的变化?
答:我在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学到的最多的是跟同学们怎么交流,怎么样子能够和引导同学们跟着你的步伐,从而引导全局。在学生时
代我所关注的东西都是些单纯的怎样去学习,怎样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现在我所关注的是怎样教同学们去学习,怎样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还有就是怎样能够在保证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同时在平时的考试中和高考里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把自主学习和应试技巧能够充分结合起来。
7、您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足不足?简单说下您的理由或原因? 答:我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还是很足的,现在的高中课本进了改革,虽然改动并不是很大,但是新课标要求进行创新型学习,这也使老师们遇到了考验,如果不学习,在很多方面都跟不上学生的进度,也不能很好的引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老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就是处于授之以人的这个处境,如果老师的能力高则能够授之以同学们“渔”,反之只能授之以“鱼”,我认为老师学习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授之以同学们“渔”,如果老师不能够加紧学习,跟紧时代的步伐,而永远局限于自己的教学方式,你授之以的“渔”,则是落后的方式,那样就还是不能应用于实践当中,你所授之以的“渔”就是无用的“渔”,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将我本身的知识交给同学们,使他们在用的时候能够应用于实践之中,我本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这就使我有了学习的动力。
美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读《大国的崛起—美国》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n,当时任麻省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才引进了当时普鲁士的教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西欧最先进的教学制度。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
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 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当今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由此而来。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众多贫苦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
南北战争以后,公立中学本来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面要求的4年制综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公立中学逐渐以职业准备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科目,这是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不仅如此,1880年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达州首创农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大量涌现。欧洲人由于世俗观念而不喜欢职业中学,以
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3倍,而中学生则增加
了90倍。当时的口号是:
“2061计划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我们只有在认识到这种差距中不断的改进自己,我们才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奋进,才能够不落后其他国家,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加应该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