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家庭万花筒》
设计者 教材分析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继承传统家庭的美德,有效地发扬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 中所扮演的角色。 重点:懂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了解家庭演变的历程。 难点:体会如何在现代家庭中发扬传统家庭生活的美德。 教师: 1.《红楼梦》关于大家庭一起生活的影视片断。 2.江南第一家有关视频剪辑。 3.《红楼梦》的家谱图和孔子家谱图。 学生: 1.收集有关家庭模式和中国传统大家族典范的资料。 2.搜集家庭生活照片一张,了解自己家庭的有关生活情景。 3.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搜集家庭中有关成员情况和生活照片,了解家庭的简短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诵小诗,感亲情。 导入教学 (教师出示课件:“倾诉的声音”),朗诵这首诗。 师:读着这首诗,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自由说。)父母 给了你们生命,你们给家庭带来快乐。家,是我们成长的港湾,欢乐 的源泉;家,烙印着童年的多少回忆,洋溢着父母多少关爱。 播放一些家庭合影,思考“家是什么?” 所以人们逢年过节总不忘常回家看看,一家团聚的时候会照上一 张合影,留住幸福美好的时刻。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走进《家庭万花筒》,用万花筒来看家庭,了解家 庭模式的变迁。(课件出示课题。) 二、 了解家庭模式 1.了解多彩的家庭模式。 ⑴ 看看现代家庭。 每个同学是否带来了自己家的合影。小组交流,看看合影,你 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展示“独生子女家庭、非独生子女 家庭、三代同堂家庭”学生的家庭合影。) 像这样的家庭就是两代同堂或三代同堂。(板书) 基础教案 个性设计 郭巨小学 李娜
目标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这就是现代家庭普遍的三种家庭模式。说一说,你的家庭属于哪 一种模式? 拓展引伸:当今社会上还有一些特殊家庭,你知道吗?(丁克家 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 教师指名学生简单介绍所了解的有关家庭模式。 小结:像这样,一个,两个……无数个家庭组成了我们的社会大 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⑵ 了解古代家庭。 从古到今,从最早的血缘家庭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组成 模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板书:血缘家庭——一夫一妻制。 对以上两种家庭模式,同学们怎么理解?(引导学生分析:
能看 字面意思来说一说吗?可用自身例子说明:爷爷奶奶生育了你爸爸, 他们之间有血缘关系。兄弟之间也有血缘关系。这样组成的家庭就是 血缘家庭。) ⑶ 家庭模式展示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还出现了另外几种家庭模式: 宗族大家庭, 秦汉时期的小家庭,同居共财的大家族、大家庭。 出示资料,看后你有什么感想? 2.认识大家庭的独特模式。 在传统的习俗中,大家庭模式在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四世同堂、 五世同堂是当时传统家庭生活的理想。很多影视、文艺作品都发生在 传统大家庭的背景中,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⑴ 分析《红楼梦》里的家。 我们班中的一些同学大概看过《红楼梦》吧,谁来说一说?(自 由说。) (教师播放影视片断 《宝玉挨打》 分析贾府是怎么样的一个大家庭。 , ⑵ 出示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人物多达 300 余人。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 大家族,他们“同居共财”——居住在一起,共同拥有财产。 ⑶ 拓展,进一步了解大家庭。 你还知道哪些大家庭?(可以《杨家将》、巴金的《家》为范 本举例。) ⑷ 小结传统家族的异同。 看了以上这些大家庭,你有什么发现?(人多,关系复杂,家 长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3.体验“郑义门”传统家庭美德。 在传统的大家庭中, 有一些特殊的典范。 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郑 义门”,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它以孝、义治家,郑氏 家族同居共炊三百六十余年,因其忠、孝、节、义而屡屡受到历朝皇 帝的表彰。 ⑴ 了解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江南第一家”去看一看。请大家 认真思考,“郑义门”为什么能被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教师播放录像:“江南第一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家庭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郑义门” 的忠、孝、节、义被统治者所推崇,其治家经验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 借鉴用以治理天下。故而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⑵ 感受“郑义门”为人处世的美德。 迈过“江南第一家”的十大牌坊, 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是“郑义门”的治 家规范——“郑氏规范”。这是世界上最齐、最全的家庭管理规范,共 168 条。 教师出示:新修郑氏规范石碑图和郑氏规范木刻碑图。 郑氏家族 168 条家规,其中主要的是:作为郑氏子孙要做到“厚人 伦”“美教化”“讲廉政”“知荣辱”。在朝为官者要勤政爱民,不贪污。若违 反家规,生则削去宗籍名,死则神位不能入祠堂。 “
郑氏规范”的很多为人处世之道,和我们当今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 相吻合。小小组选择一条规范,讨论后交流。 ⑶ 体验“郑义门”的孝敬传统。 现在, 我们进入的景点是“孝感泉”。 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教师讲诉故事:“孝感泉”。) 郑义门白麟溪南岸,有一口底圆上方的井,直径一丈有余。泉水清冽 水晶沏见底。井上有一个亭,亭后靠壁处,坚着一块石碑,刻着“孝 感泉”三个大字。这亭子是明朝郑崇岳建造。传说南宋初期,正是郑 氏义门九世同居的第一世。这一年长期干旱,溪水干涸。郑绮的母亲 张氏生病世上卧床不起,欲饮清凉水。孝子郑绮四处挖泉,却找不到 母亲如意的。几天已经过去,郑绮无奈,便双膝跪地拜天三日三夜, 要求上帝保佑,赐恩降雨。第四天,天气十分炎热,空中无丝毫云彩。 郑绮照样双膝跑地,仰天痛哭,这时感动了上帝。正是中午时分,郑 氏义门上空驾了一大块乌云。只看见“唰”一个大花闪,接着又听见 “轰隆隆”一个大天雷,打在白麟溪南岸。地被炸开,裂缝里涌出泉 水。郑绮跑去一看,见泉水涌出,高兴万分,马上盛了一碗,双手捧 给母亲。可是张氏喝后不久就死了。郑氏义门的后辈把这口井挖大, 砌了石墈,在井上建了亭,供村人饮用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三、拓展 1.了解更多的传统家庭美德。 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有关传统家庭的美德,大家互相交流(小 组内交流,教师有选择性地在投影仪上展示。) 2.了解家庭中的家谱。 为了记录血缘和亲情的传承,家族中出现了家谱。(教师出示课 件:“郑义门”家谱)。你对家谱了解多少?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如何 制作家谱图。 3 课堂小结。 小家庭,大社会,家庭的和睦团结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只有创造 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创建文明城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基础教案 1.家庭亲情树。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我想有个家” ) 我们每个人的家庭就像一棵树,每个成员就像是树上的枝,我们 就是树上的果子。说一说,你的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都有一 样共同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血缘和亲情。) 2.导入学习制作家谱。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家庭模式,知道了家谱可以记录一个家庭 的演变过程。今天,我们将学习和研究制作简单的家谱。 教师出示课题。
个性设计
二、学习
1.出示孔子家谱图 这是孔子家谱图,从这张家谱图上,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
出示其他家谱图。 这是其他家谱图,仔细观察一下,与孔子家谱图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你认为, 制作家谱图需要详细了解哪些资料? (除了文章信息外, 还可以附上图片等资料。) 根据家谱的需要,看看你搜集的资料齐全了没有,如果还缺少一 些信息,想一想,该怎么办? 3.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如何制作家谱,要注意什么问题等。 4.制作家谱:你能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制作三代以上的简单的家 谱吗? 5.小组开展活动,可以独立制作,也可以互相合作。 6.家谱展示会。 学生展示家谱图,教师指名学生作讲解员进行简要说明并进行评比。 根据学生制作的家谱,选取一名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分析家谱,并引入 到独生子女政策上。 1.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 你知道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吗?指名学生说说计划生育政策,让 学生明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辩论会。 让学生辩论“独生子女好还是非独生子女好”。加深对独生子女政 策的理解。 3.课堂小结。 面对着如树枝分杈的家谱,面对着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一家人,面 对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我们要感谢他们,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 我们。我们在这棵繁茂的亲情树下成长,是那样的快乐、幸福,正如 歌中所唱的——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欣赏音乐并结束:“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三、拓展
课后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于非独生子女的生活没有 体验,没有对比,辩论的时候显得苍白无力。在课前应该向父母打听 一下,这样就有辩论的味道了。 家谱的制作中发现,好多学生只写出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 几个人,叔叔伯伯这些什么的没有编进家谱。编出来的形式还是挺丰 富的,五花八门。
课题: 《家庭万花筒》
设计者 教材分析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继承传统家庭的美德,有效地发扬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生活 中所扮演的角色。 重点:懂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了解家庭演变的历程。 难点:体会如何在现代家庭中发扬传统家庭生活的美德。 教师: 1.《红楼梦》关于大家庭一起生活的影视片断。 2.江南第一家有关视频剪辑。 3.《红楼梦》的家谱图和孔子家谱图。 学生: 1.收集有关家庭模式和中国传统大家族典范的资料。 2.搜集家庭生活照片一张,了解自己家庭的有关生活情景。 3.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搜集家庭中有关成员情况和生活照片,了解家庭的简短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诵小诗,感亲情。 导入教学 (教师出示课件:“倾诉的声音”),朗诵这首诗。 师:读着这首诗,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自由说。)父母 给了你们生命,你们给家庭带来快乐。家,是我们成长的港湾,欢乐 的源泉;家,烙印着童年的多少回忆,洋溢着父母多少关爱。 播放一些家庭合影,思考“家是什么?” 所以人们逢年过节总不忘常回家看看,一家团聚的时候会照上一 张合影,留住幸福美好的时刻。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走进《家庭万花筒》,用万花筒来看家庭,了解家 庭模式的变迁。(课件出示课题。) 二、 了解家庭模式 1.了解多彩的家庭模式。 ⑴ 看看现代家庭。 每个同学是否带来了自己家的合影。小组交流,看看合影,你 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展示“独生子女家庭、非独生子女 家庭、三代同堂家庭”学生的家庭合影。) 像这样的家庭就是两代同堂或三代同堂。(板书) 基础教案 个性设计 郭巨小学 李娜
目标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这就是现代家庭普遍的三种家庭模式。说一说,你的家庭属于哪 一种模式? 拓展引伸:当今社会上还有一些特殊家庭,你知道吗?(丁克家 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 教师指名学生简单介绍所了解的有关家庭模式。 小结:像这样,一个,两个……无数个家庭组成了我们的社会大 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⑵ 了解古代家庭。 从古到今,从最早的血缘家庭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组成 模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板书:血缘家庭——一夫一妻制。 对以上两种家庭模式,同学们怎么理解?(引导学生分析:
能看 字面意思来说一说吗?可用自身例子说明:爷爷奶奶生育了你爸爸, 他们之间有血缘关系。兄弟之间也有血缘关系。这样组成的家庭就是 血缘家庭。) ⑶ 家庭模式展示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还出现了另外几种家庭模式: 宗族大家庭, 秦汉时期的小家庭,同居共财的大家族、大家庭。 出示资料,看后你有什么感想? 2.认识大家庭的独特模式。 在传统的习俗中,大家庭模式在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四世同堂、 五世同堂是当时传统家庭生活的理想。很多影视、文艺作品都发生在 传统大家庭的背景中,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⑴ 分析《红楼梦》里的家。 我们班中的一些同学大概看过《红楼梦》吧,谁来说一说?(自 由说。) (教师播放影视片断 《宝玉挨打》 分析贾府是怎么样的一个大家庭。 , ⑵ 出示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人物多达 300 余人。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 大家族,他们“同居共财”——居住在一起,共同拥有财产。 ⑶ 拓展,进一步了解大家庭。 你还知道哪些大家庭?(可以《杨家将》、巴金的《家》为范 本举例。) ⑷ 小结传统家族的异同。 看了以上这些大家庭,你有什么发现?(人多,关系复杂,家 长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3.体验“郑义门”传统家庭美德。 在传统的大家庭中, 有一些特殊的典范。 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郑 义门”,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它以孝、义治家,郑氏 家族同居共炊三百六十余年,因其忠、孝、节、义而屡屡受到历朝皇 帝的表彰。 ⑴ 了解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江南第一家”去看一看。请大家 认真思考,“郑义门”为什么能被赐封为“江南第一家”? (教师播放录像:“江南第一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历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家庭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家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郑义门” 的忠、孝、节、义被统治者所推崇,其治家经验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 借鉴用以治理天下。故而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⑵ 感受“郑义门”为人处世的美德。 迈过“江南第一家”的十大牌坊, 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是“郑义门”的治 家规范——“郑氏规范”。这是世界上最齐、最全的家庭管理规范,共 168 条。 教师出示:新修郑氏规范石碑图和郑氏规范木刻碑图。 郑氏家族 168 条家规,其中主要的是:作为郑氏子孙要做到“厚人 伦”“美教化”“讲廉政”“知荣辱”。在朝为官者要勤政爱民,不贪污。若违 反家规,生则削去宗籍名,死则神位不能入祠堂。 “
郑氏规范”的很多为人处世之道,和我们当今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 相吻合。小小组选择一条规范,讨论后交流。 ⑶ 体验“郑义门”的孝敬传统。 现在, 我们进入的景点是“孝感泉”。 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教师讲诉故事:“孝感泉”。) 郑义门白麟溪南岸,有一口底圆上方的井,直径一丈有余。泉水清冽 水晶沏见底。井上有一个亭,亭后靠壁处,坚着一块石碑,刻着“孝 感泉”三个大字。这亭子是明朝郑崇岳建造。传说南宋初期,正是郑 氏义门九世同居的第一世。这一年长期干旱,溪水干涸。郑绮的母亲 张氏生病世上卧床不起,欲饮清凉水。孝子郑绮四处挖泉,却找不到 母亲如意的。几天已经过去,郑绮无奈,便双膝跪地拜天三日三夜, 要求上帝保佑,赐恩降雨。第四天,天气十分炎热,空中无丝毫云彩。 郑绮照样双膝跑地,仰天痛哭,这时感动了上帝。正是中午时分,郑 氏义门上空驾了一大块乌云。只看见“唰”一个大花闪,接着又听见 “轰隆隆”一个大天雷,打在白麟溪南岸。地被炸开,裂缝里涌出泉 水。郑绮跑去一看,见泉水涌出,高兴万分,马上盛了一碗,双手捧 给母亲。可是张氏喝后不久就死了。郑氏义门的后辈把这口井挖大, 砌了石墈,在井上建了亭,供村人饮用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三、拓展 1.了解更多的传统家庭美德。 课前大家收集了许多有关传统家庭的美德,大家互相交流(小 组内交流,教师有选择性地在投影仪上展示。) 2.了解家庭中的家谱。 为了记录血缘和亲情的传承,家族中出现了家谱。(教师出示课 件:“郑义门”家谱)。你对家谱了解多少?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如何 制作家谱图。 3 课堂小结。 小家庭,大社会,家庭的和睦团结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只有创造 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创建文明城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基础教案 1.家庭亲情树。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我想有个家” ) 我们每个人的家庭就像一棵树,每个成员就像是树上的枝,我们 就是树上的果子。说一说,你的家庭中有哪些成员?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都有一 样共同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血缘和亲情。) 2.导入学习制作家谱。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家庭模式,知道了家谱可以记录一个家庭 的演变过程。今天,我们将学习和研究制作简单的家谱。 教师出示课题。
个性设计
二、学习
1.出示孔子家谱图 这是孔子家谱图,从这张家谱图上,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
出示其他家谱图。 这是其他家谱图,仔细观察一下,与孔子家谱图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你认为, 制作家谱图需要详细了解哪些资料? (除了文章信息外, 还可以附上图片等资料。) 根据家谱的需要,看看你搜集的资料齐全了没有,如果还缺少一 些信息,想一想,该怎么办? 3.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如何制作家谱,要注意什么问题等。 4.制作家谱:你能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制作三代以上的简单的家 谱吗? 5.小组开展活动,可以独立制作,也可以互相合作。 6.家谱展示会。 学生展示家谱图,教师指名学生作讲解员进行简要说明并进行评比。 根据学生制作的家谱,选取一名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分析家谱,并引入 到独生子女政策上。 1.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 你知道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吗?指名学生说说计划生育政策,让 学生明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辩论会。 让学生辩论“独生子女好还是非独生子女好”。加深对独生子女政 策的理解。 3.课堂小结。 面对着如树枝分杈的家谱,面对着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一家人,面 对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我们要感谢他们,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 我们。我们在这棵繁茂的亲情树下成长,是那样的快乐、幸福,正如 歌中所唱的——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欣赏音乐并结束:“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三、拓展
课后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于非独生子女的生活没有 体验,没有对比,辩论的时候显得苍白无力。在课前应该向父母打听 一下,这样就有辩论的味道了。 家谱的制作中发现,好多学生只写出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 几个人,叔叔伯伯这些什么的没有编进家谱。编出来的形式还是挺丰 富的,五花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