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开展课前“三两句”活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培养、晨讲、读书汇报活动的开展、评价机制的建立、积累本的创建和使用以及学生日记常态化及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阐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让他们去多读、多说、多写。 语文素养阅读晨讲读书汇报评价积累本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课前“三两句” 知识的积累、祖国文化瑰宝的积淀,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郭沫若先生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 课前“三两句”是一种补记性的听说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是锻炼全班学生口才、胆量、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 时间是利用每节课的课前时间,每次一个小组。内容可以是名言、古诗词、人生哲理等。学生每人两三天可以积累一个新的内容,如果是长的古诗词,可以一天一两个自然段。这些内容定期开展一项,比如,利用前一个月积累名言警句、谚语等;第二个月进行精彩语句积累;再利用半个月进行回顾性积累等。总之,要有计划地进行。这样每个同学不仅能展示自己、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能欣赏到他人带来的知识信息。学生要想表现的出色,就要先做好准备,查阅资料,留心观察,动脑思考,这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对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阅读 广泛地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课内阅读 语文的课堂阅读,直接导致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形成。在阅读分析课文时,学生除了掌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外,更关键的是,在阅读分析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研究课文的写作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把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习作例文“去研究、去赏析,从中挖掘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这样不断地积累。另外,我在口语交际课中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参与,能多说的多说,不能说的少说;能说好的及时赞扬,说不好的及时评价。长期坚持,学生的素养不断提高。 2.课外阅读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要求,创设班级读书氛围就很重要。第一,创设班级图书角。老师、学生可以把家里的书和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书,放在图书角资源共享。学生只要想借书,就向管理员提出,做好记录,看完后归还。这样,每名学生都能读到许多书,全班学生也都在和谐共勉的氛围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实践证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阅读速读明显加快,作文水平也会相应的提高。第二,确保阅读时间。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晚上至少阅读40分钟。第三,经典阅读。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一篇经典、名著类文章,积累精彩词句的同时,根据阅读篇章还要写阅读心得体会,这些都写在积累本上。 久而久之,课外阅读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晨讲 “敢站在众人面前讲话,能够带给全班学生新奇的知识”是我开展晨讲活动的初衷,我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了每天的晨讲活动。 晨讲的顺序按照学号进行。前几次晨讲,我会安排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目的是起到引领作用,教师也可以是第一个晨讲的人。晨讲要求脱稿、注意表情、表达。晨讲的内容、形式不限,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名言名段、生活常识、时事等。晨讲时,晨讲人适时将题目及精彩字词板书,使学生不但从讲的过程中有感悟,还要得到字词积累。晨讲后,晨讲人要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如,“通过我的晨讲你有哪些收获”“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你还有哪些疑问”等。最后,晨讲人点明启示或阐明晨讲的目的。最后,进行综合点评。点评可多方面,如声音、内容、普通话、语调、表达流畅性、形式等。 四、读书汇报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的心得和感悟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或情感体验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强调的是自我思考、反思与内心的交流。因此,本人认为读书汇报是实现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将一个阶段读的好书与其他同学交流,展现了个性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语言素养也会日益提升。 读书汇报会每两周一次,可以利用班队会,也可以利用科任课缺课的时间。每周汇报先在组内汇报,然后小组推选一人在全班汇报,推选的人所介绍的书及内容要有价值。每次汇报会的主持人轮流担当,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五、评价 正确恰当的评价,会使一个人健康地发展。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契机,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小到对朗读的评价,大到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评价。评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通过创造评价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头脑,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了真诚地对人和事的品行。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 六、积累本的创建和使用 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语文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语文积累时,用了“丰富”“有”等描述,体验性目标学习水平的词。表明语文积累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行为,同时也是具有个体色彩的价值尺度。那怎样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系统的整理好,我创建了语文积累本,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成语故事、名言、精彩片段等写在本上。也可以写出自己读书的感悟。有时还要根据课堂教学、课前三两句等进行价值仿写。要求每天积累前要回读前两天的内容,利用节假日回读整个积累本。坚持下去,对于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学生视野的开阔,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与日俱增创造了先决条件。另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教师要上好每一节作文课,还要经常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让他们去多读、多说、多写。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开展课前“三两句”活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培养、晨讲、读书汇报活动的开展、评价机制的建立、积累本的创建和使用以及学生日记常态化及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阐述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让他们去多读、多说、多写。 语文素养阅读晨讲读书汇报评价积累本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课前“三两句” 知识的积累、祖国文化瑰宝的积淀,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郭沫若先生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 课前“三两句”是一种补记性的听说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是锻炼全班学生口才、胆量、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 时间是利用每节课的课前时间,每次一个小组。内容可以是名言、古诗词、人生哲理等。学生每人两三天可以积累一个新的内容,如果是长的古诗词,可以一天一两个自然段。这些内容定期开展一项,比如,利用前一个月积累名言警句、谚语等;第二个月进行精彩语句积累;再利用半个月进行回顾性积累等。总之,要有计划地进行。这样每个同学不仅能展示自己、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同时还能欣赏到他人带来的知识信息。学生要想表现的出色,就要先做好准备,查阅资料,留心观察,动脑思考,这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对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阅读 广泛地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课内阅读 语文的课堂阅读,直接导致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形成。在阅读分析课文时,学生除了掌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外,更关键的是,在阅读分析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研究课文的写作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把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习作例文“去研究、去赏析,从中挖掘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这样不断地积累。另外,我在口语交际课中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参与,能多说的多说,不能说的少说;能说好的及时赞扬,说不好的及时评价。长期坚持,学生的素养不断提高。 2.课外阅读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要求,创设班级读书氛围就很重要。第一,创设班级图书角。老师、学生可以把家里的书和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书,放在图书角资源共享。学生只要想借书,就向管理员提出,做好记录,看完后归还。这样,每名学生都能读到许多书,全班学生也都在和谐共勉的氛围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实践证明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阅读速读明显加快,作文水平也会相应的提高。第二,确保阅读时间。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晚上至少阅读40分钟。第三,经典阅读。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一篇经典、名著类文章,积累精彩词句的同时,根据阅读篇章还要写阅读心得体会,这些都写在积累本上。 久而久之,课外阅读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晨讲 “敢站在众人面前讲话,能够带给全班学生新奇的知识”是我开展晨讲活动的初衷,我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了每天的晨讲活动。 晨讲的顺序按照学号进行。前几次晨讲,我会安排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目的是起到引领作用,教师也可以是第一个晨讲的人。晨讲要求脱稿、注意表情、表达。晨讲的内容、形式不限,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名言名段、生活常识、时事等。晨讲时,晨讲人适时将题目及精彩字词板书,使学生不但从讲的过程中有感悟,还要得到字词积累。晨讲后,晨讲人要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如,“通过我的晨讲你有哪些收获”“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你还有哪些疑问”等。最后,晨讲人点明启示或阐明晨讲的目的。最后,进行综合点评。点评可多方面,如声音、内容、普通话、语调、表达流畅性、形式等。 四、读书汇报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的心得和感悟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或情感体验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强调的是自我思考、反思与内心的交流。因此,本人认为读书汇报是实现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将一个阶段读的好书与其他同学交流,展现了个性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语言素养也会日益提升。 读书汇报会每两周一次,可以利用班队会,也可以利用科任课缺课的时间。每周汇报先在组内汇报,然后小组推选一人在全班汇报,推选的人所介绍的书及内容要有价值。每次汇报会的主持人轮流担当,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五、评价 正确恰当的评价,会使一个人健康地发展。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契机,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小到对朗读的评价,大到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评价。评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通过创造评价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头脑,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了真诚地对人和事的品行。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面对人生。 六、积累本的创建和使用 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语文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到语文积累时,用了“丰富”“有”等描述,体验性目标学习水平的词。表明语文积累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行为,同时也是具有个体色彩的价值尺度。那怎样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系统的整理好,我创建了语文积累本,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成语故事、名言、精彩片段等写在本上。也可以写出自己读书的感悟。有时还要根据课堂教学、课前三两句等进行价值仿写。要求每天积累前要回读前两天的内容,利用节假日回读整个积累本。坚持下去,对于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学生视野的开阔,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与日俱增创造了先决条件。另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教师要上好每一节作文课,还要经常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让他们去多读、多说、多写。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