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设计与反思

《电磁铁》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六年级能量单元的第二课《电磁铁》

教学目的:

1、通过指导学生自行探索,使学生知道电磁铁在通电的条件下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电磁铁有两极,而且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制作电磁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自行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制作铁钉电磁铁;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难点:

控制一定变量,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通过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科学概念。

实验准备:

1、分组实验器材:铁钉、绝缘细导线、大头钉、电池、指南针。

2、教师演示器材:电磁铁、电池、铁钉、大头钉、大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电磁铁

师:桌子上有许多大头针,用什么办法才能迅速把大头针全部

拾起来?

生:用磁铁

教师给予肯定后,

师:今天老师用一根导线,一个铁钉,一个节电池,也能快速地把大头针全部拾起来?

你们相信吗?

师演示制作电磁铁:

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快速拾起大头针的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二:制作电磁铁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做一个这样的装置呢?

1、 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1)所需要材料:导线、铁钉。

(2)制作方法:

A、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50—100圈,导线的两头要留有10—15厘米做引出线。

B、缠绕的线圈要紧密一些,一圈挨着一圈。

C、固定导线两头,以免松开。

2、学生分组制作电磁铁

学生分组活动,绕线、师巡视,给予指导帮助。

3、感受电磁铁

师:都做好了,想不想连接到电池上,试试你所做的装置是否能把大头针吸起来呢?(出示提示:在实验时还要注意:因为我们实验时用的导线比较短,这个装置是很耗电的,所以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师发电池,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对于不能吸的同学,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师: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成功了,大头针被吸起来了,说明了什么?

生:这个装置具有了磁性

师:我们断开电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师:大头针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生:因为断电后这个装置就没有磁性了,所以曲别针掉下来了。 师:那你们看这个装置有什么样的性质?(板书: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师:那么同学们给他起个的名字吧。

生:电磁铁

设计意图:在有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的科学概念:首先是学生动手制作,其次是描述通断电流时看到的现象,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电磁铁基本性质的过程,最后通过取名字,建立电磁铁概念。

三.认识电磁铁也有两极

1、质疑:我们知道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

北两极呢?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

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使用磁铁和指南针;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3、分组实验:

用指南针检验电磁铁两端是否有南、北极。

(刚才大家做实验做得很认真。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把通电后的电磁铁的一端靠近指南针,能吸住磁针的一端,就断定电磁铁有两极,大家看,老师手中的这一根大铁钉显然没有两极,现在我把这根铁钉的一端接近磁针,也能吸住磁针,(教师边说边演示)我们能说铁钉也有南北两极吗?)

4、汇报结果:

(1)钉帽一端是南极、钉尖一端是北极。

(2)钉帽一端是北极、钉尖一端是南极。

5、师生得到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之分。(板书:有两极)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用“指南针测试法”来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从而建立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这个概念;从交流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有些组的铁钉的南北极不一样,从而过渡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又一次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计划制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并依托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个科学概念。

四、认识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变化的及其原因

1、鼓励学生质疑:

通过刚才各组的汇报,我们制作的电磁铁,同是钉帽或钉尖一端,为什么有的是北极,有的是南极?)

设疑:老师给你们的材料都是一样的,同样是钉尖,为什么磁极会不同?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2、谈话:

(1)两个实验不同结果的小组,把你们的装置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

(2)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实验,能解释原因吗?

3、分组讨论:

与电池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4、各实验小组选择其中一项分组实验:

(1)把电磁铁接通电源,用指南针试一试,记住此时电磁铁两端分别是什么极。

(2)把导线两端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交换一下,再用指南针试一试,看看是否有变化?

(3)把电磁铁的线圈拆开,仍然从钉帽一端开始,沿着与刚才相反的方向缠好线圈。接通电源,原来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两极不变。用指南针试一试,此时电磁铁两端分别是什么极?与改变线圈方向之

前相比,是否有变化?

5、得到结论:改变电池正负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板书:两极可以变化)

五、练习与测试

(一)、判断

1、电磁铁上只是北极没有南极。( )

2、同种磁极相吸,异种磁极相斥。( )

3、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

4、断电以后,铁钉上面还有大头针吸在上面,说明该铁钉已被磁化了( )

(二)、选择

1、下面跟电磁铁磁极方向无关的是( )

A 电池的正负极 B 导线的缠绕方向

C 电池的节数

2、制作电磁铁时需要( )

A 选择带有绝缘层的导线 B 用砂纸把导线磨光亮

C 用砂纸把铁钉磨光亮

3、做电磁铁时可以不考虑( )

A 使用带有绝缘层的导线

B 导线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绕

C 导线的绝缘层一定要是红色的

设计意图: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指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做到所学知识 “堂堂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课后拓展.

回家自找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并查找资料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铁。

教学反思: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我觉得衡量一堂科学课的好与差是没有标准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科学性的东西,要想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懂得科学是什么,这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未免要求太高了吧。另外制约科学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实验器材的准备,并不是有了器材室就可以不用准备别的材料了。能找到的材料不用说了,还有找不到了材料就费脑筋了。所以对小学生来说主要还是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方法。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目标。现在就本节课中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实验中是否能给每个小组确定一下分工,记录员,操作员,组长,观察员。

2.学生虽然在实验讨论、交流实验方案的时候很清楚,但是等到真正动手实验时有的小组就无从下手了。这是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我想学生多接触这类型的课就能熟悉了。

3.有的小组甚至出现了和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相反的情况,我想我是疏忽了没有强调各自小组的实验方案。以至于他们看到别的小组多领了几节电池自己小组也跟着上来领的局面。

4.学生在进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所使用的电池由于学生一直和导线连着以至于出现短路现象,使得这个电池一会儿就没电了,从而也得不出预设的实验结果来。结果使得整堂课只能停留在那一刻,而科学课与其他课的区别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实验的结论就是一定要从实验中来,老师又不能直接把实验结论告诉给学生,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一种办法就是老师将错就错这个实验,然后再让学生来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哪个因素上面出现了问题。科学家们也并不是做了一次实验就成功的,有时为了一个实验甚至要做上百次的试验。可是一堂课40分钟时间不允许,那就另一种办法提醒学生不要长时间的把电磁铁连在电池上,不过这种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也会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来。所以最好还是在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桌上配备学生电源,这要比用干电池来的好多了。

5、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对于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现象不是很清

楚,所以导致学生对这堂课既感兴趣但又陌生。是否能够在导入电磁铁这段后提前插入介绍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呢?课后好多学生都上来要求我把他们制作的电磁铁送给他们,这个现象我觉得很好,说明我们的学生主动要求去探索这里的秘密了。

《电磁铁》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六年级能量单元的第二课《电磁铁》

教学目的:

1、通过指导学生自行探索,使学生知道电磁铁在通电的条件下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电磁铁有两极,而且两极是可以改变的。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制作电磁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自行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制作铁钉电磁铁;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难点:

控制一定变量,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通过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科学概念。

实验准备:

1、分组实验器材:铁钉、绝缘细导线、大头钉、电池、指南针。

2、教师演示器材:电磁铁、电池、铁钉、大头钉、大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电磁铁

师:桌子上有许多大头针,用什么办法才能迅速把大头针全部

拾起来?

生:用磁铁

教师给予肯定后,

师:今天老师用一根导线,一个铁钉,一个节电池,也能快速地把大头针全部拾起来?

你们相信吗?

师演示制作电磁铁:

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快速拾起大头针的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

二:制作电磁铁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做一个这样的装置呢?

1、 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1)所需要材料:导线、铁钉。

(2)制作方法:

A、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50—100圈,导线的两头要留有10—15厘米做引出线。

B、缠绕的线圈要紧密一些,一圈挨着一圈。

C、固定导线两头,以免松开。

2、学生分组制作电磁铁

学生分组活动,绕线、师巡视,给予指导帮助。

3、感受电磁铁

师:都做好了,想不想连接到电池上,试试你所做的装置是否能把大头针吸起来呢?(出示提示:在实验时还要注意:因为我们实验时用的导线比较短,这个装置是很耗电的,所以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师发电池,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对于不能吸的同学,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师: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成功了,大头针被吸起来了,说明了什么?

生:这个装置具有了磁性

师:我们断开电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师:大头针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生:因为断电后这个装置就没有磁性了,所以曲别针掉下来了。 师:那你们看这个装置有什么样的性质?(板书: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师:那么同学们给他起个的名字吧。

生:电磁铁

设计意图:在有结构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磁铁”的科学概念:首先是学生动手制作,其次是描述通断电流时看到的现象,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电磁铁基本性质的过程,最后通过取名字,建立电磁铁概念。

三.认识电磁铁也有两极

1、质疑:我们知道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也有南、

北两极呢?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

2、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使用磁铁和指南针;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3、分组实验:

用指南针检验电磁铁两端是否有南、北极。

(刚才大家做实验做得很认真。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把通电后的电磁铁的一端靠近指南针,能吸住磁针的一端,就断定电磁铁有两极,大家看,老师手中的这一根大铁钉显然没有两极,现在我把这根铁钉的一端接近磁针,也能吸住磁针,(教师边说边演示)我们能说铁钉也有南北两极吗?)

4、汇报结果:

(1)钉帽一端是南极、钉尖一端是北极。

(2)钉帽一端是北极、钉尖一端是南极。

5、师生得到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之分。(板书:有两极)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用“指南针测试法”来验证电磁铁的南北极,从而建立电磁铁也有南北极这个概念;从交流中学生会很自然地发现,有些组的铁钉的南北极不一样,从而过渡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又一次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计划制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并依托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个科学概念。

四、认识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变化的及其原因

1、鼓励学生质疑:

通过刚才各组的汇报,我们制作的电磁铁,同是钉帽或钉尖一端,为什么有的是北极,有的是南极?)

设疑:老师给你们的材料都是一样的,同样是钉尖,为什么磁极会不同?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2、谈话:

(1)两个实验不同结果的小组,把你们的装置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

(2)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实验,能解释原因吗?

3、分组讨论:

与电池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4、各实验小组选择其中一项分组实验:

(1)把电磁铁接通电源,用指南针试一试,记住此时电磁铁两端分别是什么极。

(2)把导线两端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交换一下,再用指南针试一试,看看是否有变化?

(3)把电磁铁的线圈拆开,仍然从钉帽一端开始,沿着与刚才相反的方向缠好线圈。接通电源,原来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两极不变。用指南针试一试,此时电磁铁两端分别是什么极?与改变线圈方向之

前相比,是否有变化?

5、得到结论:改变电池正负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板书:两极可以变化)

五、练习与测试

(一)、判断

1、电磁铁上只是北极没有南极。( )

2、同种磁极相吸,异种磁极相斥。( )

3、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

4、断电以后,铁钉上面还有大头针吸在上面,说明该铁钉已被磁化了( )

(二)、选择

1、下面跟电磁铁磁极方向无关的是( )

A 电池的正负极 B 导线的缠绕方向

C 电池的节数

2、制作电磁铁时需要( )

A 选择带有绝缘层的导线 B 用砂纸把导线磨光亮

C 用砂纸把铁钉磨光亮

3、做电磁铁时可以不考虑( )

A 使用带有绝缘层的导线

B 导线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绕

C 导线的绝缘层一定要是红色的

设计意图: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指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做到所学知识 “堂堂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课后拓展.

回家自找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并查找资料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铁。

教学反思: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我觉得衡量一堂科学课的好与差是没有标准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科学性的东西,要想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懂得科学是什么,这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未免要求太高了吧。另外制约科学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实验器材的准备,并不是有了器材室就可以不用准备别的材料了。能找到的材料不用说了,还有找不到了材料就费脑筋了。所以对小学生来说主要还是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方法。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目标。现在就本节课中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实验中是否能给每个小组确定一下分工,记录员,操作员,组长,观察员。

2.学生虽然在实验讨论、交流实验方案的时候很清楚,但是等到真正动手实验时有的小组就无从下手了。这是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我想学生多接触这类型的课就能熟悉了。

3.有的小组甚至出现了和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相反的情况,我想我是疏忽了没有强调各自小组的实验方案。以至于他们看到别的小组多领了几节电池自己小组也跟着上来领的局面。

4.学生在进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所使用的电池由于学生一直和导线连着以至于出现短路现象,使得这个电池一会儿就没电了,从而也得不出预设的实验结果来。结果使得整堂课只能停留在那一刻,而科学课与其他课的区别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实验的结论就是一定要从实验中来,老师又不能直接把实验结论告诉给学生,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一种办法就是老师将错就错这个实验,然后再让学生来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哪个因素上面出现了问题。科学家们也并不是做了一次实验就成功的,有时为了一个实验甚至要做上百次的试验。可是一堂课40分钟时间不允许,那就另一种办法提醒学生不要长时间的把电磁铁连在电池上,不过这种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也会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来。所以最好还是在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桌上配备学生电源,这要比用干电池来的好多了。

5、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对于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现象不是很清

楚,所以导致学生对这堂课既感兴趣但又陌生。是否能够在导入电磁铁这段后提前插入介绍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呢?课后好多学生都上来要求我把他们制作的电磁铁送给他们,这个现象我觉得很好,说明我们的学生主动要求去探索这里的秘密了。


相关内容

  • 科学教学反思
  • 科学教学反思 (2015_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 八郎小学 马 术 杰 2015.10.23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节课正是按照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 ...

  • [电磁铁]教学实录
  • <电磁铁>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所给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 能够做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能选择适当方式表达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研究结果. 二.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

  • 电和磁复习(教案反思)
  • 电和磁复习 (第一部分.电生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磁场和磁感线的相关知识,会判断磁体的南北极. 2.知道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3.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4.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理解电 ...

  • 磁铁有磁性课后反思
  • <磁铁有磁性>课后反思 3月17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泗门镇小学线共同体教研教学课,作为科学组成员,我上了三上的<磁铁有磁性>. 磁铁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 ...

  •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磁铁有磁性>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因此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实验利用科学,使得学生对磁铁进一步加深认识. 一.对<磁铁有磁性>的教学反思: 1.在教学导入部分利用魔术:用铁制玩 ...

  • 磁铁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磁铁>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当初之所以选这一课,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且他们对此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另外,本节中的实验有一定的探究性,可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验证和加深,同时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而这些新 ...

  • 科学文章1
  • 在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当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同学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效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同学的科学 ...

  •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教学反思
  •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之一,纵观物理学史,其又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精彩片段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出于知识掌握的需要,还是培养物理素养的需要,本节知识都更有重点研究.实践并思考的必要. 教学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初步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知道在 ...

  •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与反思
  • 1.学情分析 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