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论中韩经贸交流与合作关系

【摘要】:中国自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两国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规模逐渐扩大,2008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甚至达1683亿美元,韩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并且从几年前,中国就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的进口来源地,韩国也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这由于中韩之间贸易规模的不断,很多问题也逐渐浮出表面,这里我们将会探讨中韩经贸合作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韩国;中国;贸易状况;经济合作

一.中韩两国的经贸状况

(一)贸易状况。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久远,自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势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增额非常迅速。并且近几年,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韩国也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

虽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中韩两个已经建交,但是贸易总量并不是非常的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两国贸易额为240.5亿美元,中方逆差58.1亿美元;1998年进出口总值为212.6亿美元,中方逆差87.2亿美元;且从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韩两个间贸易经济发展更加迅速,贸易额也在不断扩大。据中国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韩中双边贸易规模1180.2亿美元,增长17.4%;2007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1450.2亿美元,增长22.9%;2008年,中韩贸易额为1683.3亿美元,增长为16.1%,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韩双边贸易额1409.5亿美元,下降16.3%,韩方贸易顺差324.6亿美元,增长124.5%,这年主要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韩国对中国出口减少但同时也从中国进口减少;2010年1-6月中韩双边贸易额为893.4亿美元,增长43.1%。韩方贸易顺差219.6亿美元,增长76.8%。

从以上数据可知,中韩之间贸易,且大多数年份是保持高增长速度,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几年里,韩对华贸易顺差增长加快。不过韩贸易顺差增大的同时,韩中两个的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

(二)商品结构。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增加,两个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由初期的合成树脂,钢板,石化和服装等产品为主逐渐转向产业用电子产品,运输机械等零部件为主;由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技术集约型产品为主。

在加入世贸组织前,2001年韩国对华出口商品主要是以石化,矿物性燃料和纺织品为主。同期,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是以产业用电子产品,矿物性燃料,纤维制品和农产品为主。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2009年韩国对华出口商品主要是电机电气等零附件,达到339亿美元,光学设备149亿美元还有化工产品97亿美元这三类排前三名。

从中可以看出,韩国对华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大,韩国从中国进口产品结构变化较小,产业用电子制品,电子零部件,纤维制品和矿物性燃料保持增长势头。

(三)原因分析。中韩两国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史诸多有利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总体来说国家进行合作交流主要是由于有共同的利益,在经济贸易可以求同存异,存在互补性。

1. 地理上的相近和文化历史上的相连性。韩国在中国的东部,离中国很近,地理上距离的接近,减少了中韩两国贸易的很多成本,更加便于交流。并且两国在历史文化上渊源很深厚,可以追溯到唐朝。

2.区域优势导致贸易发展。比如说中国纺织业具有明显优势,成为纺织品主要出口国,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让中国市场;同时,由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互补,韩国加快对中国投资步伐。

3.由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东北亚局势缓和为中韩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和平是发展的重要前提,东北亚局势的缓和,为中韩贸易提供了安稳的外部环境。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经济上互通有无,促进了经济了快速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阶段,但是两国间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在两国贸易中,韩国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中方贸易逆差不断增大

长期以来,中韩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逆差,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1-2006年的6年间中方

,贸易逆差增长了3.8倍,在2009年,韩方贸易顺差更增长了124.5%。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对韩国产品需求增加。由于发展阶段不同,韩中经济互补性较强,中国从韩方进口的主要是其具有竞争力的机电设备,精密仪器,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等。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对韩国的资本品和中间品需求增加,导致韩对中国的出口规模扩大;

第二,韩国在华投资企业多采用加工贸易方式。中韩两个地理位置临近,中国队加工贸易的优惠贸易政策吸引大量的韩国企业来中国投资设厂。这些企业多采取加工贸易方式,从韩国进口核心零部件,在中国组装,然后出口到韩国;

第三,韩国贸易壁垒限制从中国进口。韩国在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存在较大限制和贸易壁垒,这是导致中韩双方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

2. 韩国出现对华投资“缩水”

在出现金融危机情况下,整个经济形势走软,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双边贸易发展。

3. 中韩两国贸易摩擦增多

在当今世界,国家或者地区间的贸易摩擦成为普遍发生的现象。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但是同时也带来风险。每个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所以摩擦就难免要出现。在中韩的贸易中,一国可能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通过提高关税来限制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种种的贸易壁垒,不断阻碍着两国间的政策贸易。

4. 中韩贸易商品结构的不合理

在这里,主要讨论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对中韩贸易商品构成的影响。韩国企业大多属于追求成本节约型的直接投资,中间产品和产成品返销及销往第三国促进了韩中贸易发展,然而由于韩国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国内劳动力成本,公共费用提高,加速了韩国企业对中国轻纺,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投资动机决定了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项目较少。所以目前韩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是化工,机电纺织原料等产品。

三.解决对策

1. 中韩两国要加强交流和磋商,建立全贸易摩擦解决机制。

中韩双方应共同遵守WTO的原则,在各个领域加强磋商,目前存在的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多立足在以经济为主,自发地或者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仅仅依靠磋商,没有强支性规则难以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冲突,所以扩大对彼此的开发,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有效的磋商机制,妥善解决不合理的限制,降低贸易壁垒,解决市场准入问题。另外,还应建立健全的贸易摩擦解决机制。两国应充分发挥各类商会的智能,对企业间争端及时调整,建立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企业仲裁体系。

2. 建立贸易均衡机制,扩大对韩商品出口。

首先,韩国应该进一步向中国开发国内市场,取消对进口中国部分商品的限制及跳过关税率的政策,实行对等贸易。

其次,中方应注意调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根据韩国市场需求特点和韩国人消费习惯,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出口商品。同时促进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充分利用当地原料生产产品,较少从韩国的原料进口。

最后,利用韩国在华投资企业的返销渠道,扩大对韩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特别是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

3. 加强企业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近年来,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和保障措施调查日渐增多,在韩方面,中国已成为其反倾销第一大国。为了保护国际和企业的出口利益,企业自身应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相关人才,熟悉估计贸易的相关条文,规则,增强解决纠纷的能力。同时,企业也要加强自律,同行业间应避免为扩大出口而进行压价的恶性竞争,企业应不断提高产品的及时含量,提升出来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品牌,变价格优势为质量优势。

四.总结

总的来说,随着中韩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不断加速,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将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很好。会继续稳定的发展,但不可避免的摩擦还是存在的。只要两国能够经常进行交流和磋商,遵守世贸组织的规章制度,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同时不忘了全世界的安全,那么这样完全符合两国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切身利益,也将为东北亚得和平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景宁.论中韩贸易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4)

2. 朴广姬.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及问题[J].当代亚太,2007,(07)

3. 张宝仁,曹洪举.近期中韩经贸合作现状及前景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8(03)

4. 范爱军,金宁.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0(02)

5. 刘鑫.中韩贸易关系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世界经济

6. 孟祥伟.中韩贸易摩擦之我见[J].北方经贸,2008(05)

7. 张培.浅析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8,(19)

8. 张颖.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9)

9. 李晓峰,张巍.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解决中韩贸易摩擦问题的有效途径[J].国际贸易,2006

(0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数据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index.asp?p_coun

论中韩经贸交流与合作关系

【摘要】:中国自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两国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规模逐渐扩大,2008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甚至达1683亿美元,韩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并且从几年前,中国就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的进口来源地,韩国也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这由于中韩之间贸易规模的不断,很多问题也逐渐浮出表面,这里我们将会探讨中韩经贸合作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韩国;中国;贸易状况;经济合作

一.中韩两国的经贸状况

(一)贸易状况。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久远,自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势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增额非常迅速。并且近几年,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韩国也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

虽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中韩两个已经建交,但是贸易总量并不是非常的大。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两国贸易额为240.5亿美元,中方逆差58.1亿美元;1998年进出口总值为212.6亿美元,中方逆差87.2亿美元;且从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韩两个间贸易经济发展更加迅速,贸易额也在不断扩大。据中国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韩中双边贸易规模1180.2亿美元,增长17.4%;2007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1450.2亿美元,增长22.9%;2008年,中韩贸易额为1683.3亿美元,增长为16.1%,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韩双边贸易额1409.5亿美元,下降16.3%,韩方贸易顺差324.6亿美元,增长124.5%,这年主要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韩国对中国出口减少但同时也从中国进口减少;2010年1-6月中韩双边贸易额为893.4亿美元,增长43.1%。韩方贸易顺差219.6亿美元,增长76.8%。

从以上数据可知,中韩之间贸易,且大多数年份是保持高增长速度,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几年里,韩对华贸易顺差增长加快。不过韩贸易顺差增大的同时,韩中两个的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

(二)商品结构。随着双边贸易额的增加,两个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由初期的合成树脂,钢板,石化和服装等产品为主逐渐转向产业用电子产品,运输机械等零部件为主;由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技术集约型产品为主。

在加入世贸组织前,2001年韩国对华出口商品主要是以石化,矿物性燃料和纺织品为主。同期,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是以产业用电子产品,矿物性燃料,纤维制品和农产品为主。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2009年韩国对华出口商品主要是电机电气等零附件,达到339亿美元,光学设备149亿美元还有化工产品97亿美元这三类排前三名。

从中可以看出,韩国对华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大,韩国从中国进口产品结构变化较小,产业用电子制品,电子零部件,纤维制品和矿物性燃料保持增长势头。

(三)原因分析。中韩两国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史诸多有利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总体来说国家进行合作交流主要是由于有共同的利益,在经济贸易可以求同存异,存在互补性。

1. 地理上的相近和文化历史上的相连性。韩国在中国的东部,离中国很近,地理上距离的接近,减少了中韩两国贸易的很多成本,更加便于交流。并且两国在历史文化上渊源很深厚,可以追溯到唐朝。

2.区域优势导致贸易发展。比如说中国纺织业具有明显优势,成为纺织品主要出口国,是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让中国市场;同时,由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互补,韩国加快对中国投资步伐。

3.由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东北亚局势缓和为中韩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和平是发展的重要前提,东北亚局势的缓和,为中韩贸易提供了安稳的外部环境。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经济上互通有无,促进了经济了快速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阶段,但是两国间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在两国贸易中,韩国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中方贸易逆差不断增大

长期以来,中韩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逆差,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1-2006年的6年间中方

,贸易逆差增长了3.8倍,在2009年,韩方贸易顺差更增长了124.5%。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对韩国产品需求增加。由于发展阶段不同,韩中经济互补性较强,中国从韩方进口的主要是其具有竞争力的机电设备,精密仪器,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等。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对韩国的资本品和中间品需求增加,导致韩对中国的出口规模扩大;

第二,韩国在华投资企业多采用加工贸易方式。中韩两个地理位置临近,中国队加工贸易的优惠贸易政策吸引大量的韩国企业来中国投资设厂。这些企业多采取加工贸易方式,从韩国进口核心零部件,在中国组装,然后出口到韩国;

第三,韩国贸易壁垒限制从中国进口。韩国在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存在较大限制和贸易壁垒,这是导致中韩双方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

2. 韩国出现对华投资“缩水”

在出现金融危机情况下,整个经济形势走软,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双边贸易发展。

3. 中韩两国贸易摩擦增多

在当今世界,国家或者地区间的贸易摩擦成为普遍发生的现象。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但是同时也带来风险。每个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目的最主要的是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所以摩擦就难免要出现。在中韩的贸易中,一国可能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通过提高关税来限制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种种的贸易壁垒,不断阻碍着两国间的政策贸易。

4. 中韩贸易商品结构的不合理

在这里,主要讨论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对中韩贸易商品构成的影响。韩国企业大多属于追求成本节约型的直接投资,中间产品和产成品返销及销往第三国促进了韩中贸易发展,然而由于韩国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国内劳动力成本,公共费用提高,加速了韩国企业对中国轻纺,食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投资动机决定了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项目较少。所以目前韩国对中国出口最多的是化工,机电纺织原料等产品。

三.解决对策

1. 中韩两国要加强交流和磋商,建立全贸易摩擦解决机制。

中韩双方应共同遵守WTO的原则,在各个领域加强磋商,目前存在的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多立足在以经济为主,自发地或者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仅仅依靠磋商,没有强支性规则难以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冲突,所以扩大对彼此的开发,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有效的磋商机制,妥善解决不合理的限制,降低贸易壁垒,解决市场准入问题。另外,还应建立健全的贸易摩擦解决机制。两国应充分发挥各类商会的智能,对企业间争端及时调整,建立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企业仲裁体系。

2. 建立贸易均衡机制,扩大对韩商品出口。

首先,韩国应该进一步向中国开发国内市场,取消对进口中国部分商品的限制及跳过关税率的政策,实行对等贸易。

其次,中方应注意调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根据韩国市场需求特点和韩国人消费习惯,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出口商品。同时促进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充分利用当地原料生产产品,较少从韩国的原料进口。

最后,利用韩国在华投资企业的返销渠道,扩大对韩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特别是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

3. 加强企业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近年来,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和保障措施调查日渐增多,在韩方面,中国已成为其反倾销第一大国。为了保护国际和企业的出口利益,企业自身应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相关人才,熟悉估计贸易的相关条文,规则,增强解决纠纷的能力。同时,企业也要加强自律,同行业间应避免为扩大出口而进行压价的恶性竞争,企业应不断提高产品的及时含量,提升出来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品牌,变价格优势为质量优势。

四.总结

总的来说,随着中韩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不断加速,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将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很好。会继续稳定的发展,但不可避免的摩擦还是存在的。只要两国能够经常进行交流和磋商,遵守世贸组织的规章制度,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同时不忘了全世界的安全,那么这样完全符合两国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切身利益,也将为东北亚得和平和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景宁.论中韩贸易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4)

2. 朴广姬.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及问题[J].当代亚太,2007,(07)

3. 张宝仁,曹洪举.近期中韩经贸合作现状及前景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8(03)

4. 范爱军,金宁.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0(02)

5. 刘鑫.中韩贸易关系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世界经济

6. 孟祥伟.中韩贸易摩擦之我见[J].北方经贸,2008(05)

7. 张培.浅析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8,(19)

8. 张颖.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9)

9. 李晓峰,张巍.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解决中韩贸易摩擦问题的有效途径[J].国际贸易,2006

(0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数据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index.asp?p_coun


相关内容

  • 于贵瑞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创新团队成员简介 于贵瑞研究员 于贵瑞,博士,1959年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资助 ...

  • 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宣传册
  • 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原名福州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环境与资源遥感应用领域的研究和高级人 ...

  • 自然地理学核心投稿
  • 自然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一).地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二).地理学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 1. <地理学报> http://www.geog.com.cn/ 中文版征稿简则 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 ...

  •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论文
  • 中国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借鉴德国的循环经济策略) 夏艳婷 12英语3班 [1**********]62 摘要:对外贸易是一国在国际中经济实力的展示.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中国的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优势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为粗放型增长模式,其对环境的影响 ...

  • 十年来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分析
  • - 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6月第12卷第3期 CHINESE JOURNALOFAPPLIEDECOLOGY,Jun.2001,12(3):474-477 近十年来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分析" 曹 宇+. 肖笃宁- [摘要] 赵羿李秀珍王连平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 ...

  • 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及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述评
  • 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及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述评 一.前言 由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从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背景出发研究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长期互动关系,已成为近2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之一.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对于进一步再现历史时期的生 ...

  • 教育资源库
  • 教育资源库 天津教研网 2009  http://www.tjjy.com.cn/2009/ 综合类网站:中国教育网  中国国际教育网 中国基础教育部 中华教育网  中国学习网  世界艺术网 中国教育第一网 中华家庭教育网  国际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家协会   中国高考招生网  世界教育网   ...

  • 人口统计的时空分析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第12卷第4期 CHINA POPtn.ATION,RESOURCES AⅫ]ENlVIRONMENTv0]12No42002 人口统计的时空分析+ 陈述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窒.北京 _ 100101) -.-::--一-一 ...

  • 产业集群化转移_世界性规律与中国的趋势
  • 第20卷第2期 2011年6月世界地理研究WORLDREGIONALSTUDIESV01.20,No.2Jun..2011产业集群化转移:世界性规律与中国的趋势 毛广雄1,2 (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Ilj研究中心卜海200062:2.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随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