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幸福客都从心开始

  佛教胜地,文化梅州。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民风淳朴,千年文化在这里积淀,古韵犹存。来梅州,倾听悦耳的客家话,慢吟客家山歌,尝客家美食,体验浓郁的客家风情。   梅州,历史悠久,有着客家文化的千年积淀,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它既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被誉为“世界客都”。这里崇文重教,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造就了叶剑英、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曾宪梓、田家炳、李惠堂等一大批光耀中华的名人贤士,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辛亥革命以来,这里孕育了23名两院院士、227名大学校长、474名将军,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风水宝地,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去追寻,值广东省第四届六祖文化节,梅州千佛莲花山分会场暨千佛宝塔奠基20周年庆典之际,本刊记者来到这恰人的家园,对梅州市旅游局局长陈建新进行了专访,陈局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梅州的情况。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507万,下辖8个县(市、区),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祖居地也在这里,梅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山明水秀、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民风淳朴、商机勃发。   梅州是粤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里北邻赣南,东连闽西,南接潮汕揭,是连结珠三角、海西区的关键节点,是广东省沿海城市沟通内陆腹地的重要门户。境内有三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两条铁路和梅县机场,是国家交通运输枢纽城市。随着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的建成及广梅汕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5条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将全面打通珠三角、海西区及长三角的交通大动脉,梅州将走进高铁新时代,全面拉近与大都市的时空距离,其区位优势必将更加凸现。   梅州是享受慢生活的好地方。勤劳智慧的客家人,亲切悦耳的客家话,优美动听的客家山歌,绿色健康的客家美食,包容开放的客家围龙屋,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4A级景区雁鸣湖、千佛塔寺、灵光寺、客天下、长潭等,以及丰顺千江温泉、五华热矿泥山庄等众多休闲胜地。梅州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环境优美,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发展区,被评为“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全市有自然保护区51个、森林公园65个,生态公益林6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9.4%:巍巍青山,茫茫林海,粼粼秀水,这里是一处天然氧吧,也是全省宜居城乡建设示范市。现在,梅州正充分利用秀美的山水生态、丰富的温泉资源和人文资源,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区、客都国际休闲养生岛和健康度假文化产业城,打造保健养生、温泉度假、生态体验等精品旅游线路,争创文化旅游、保健养生与农业品牌联动发展“特区”。梅州,正成为挹趣怡情、游山赏水、享受生活、延年益寿的好地方。   当前,围绕广东省“十二五”规划,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发展目标,把旅游产业作为“绿色的经济崛起”先锋产业,把建设以梅县为中心,大埔县、蕉岭县为两翼,以雁洋为核心,周边八镇为重点的文化旅游特色区作为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打好“文化牌、生态牌、名人牌、客商牌、侨乡牌”等“五张牌”,发挥“山、水、人、文”四大优势,打造山水文化、做活山水经济,营造山水相依、湖光山色的优美环境,从而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保健疗养、休闲度假等“慢生活”产业,着力提升“客都梅州美”的城乡形象,力图将梅州市打造成后工业时代的珠三角后花园、全国健康长寿之州,让游客在梅州能够体验“放慢您的脚步、放松您的心情、放飞您的梦想”的休闲慢生活。   在介绍梅州情况的同时,陈局长还着重介绍了六祖禅文化节系列活动的举办地一广东梅州市千佛塔寺,千佛塔位于梅州市区东郊,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当年坐镇在本邑的修慧寺中,清代州官又将其迁于齐州寺中(这两座古寺早已湮没)。千佛铁塔共七层,高4.2米,底宽1.6米,四方形,塔身铸有千佛,故名千佛塔。由于时间久远,千佛铁塔日渐损毁,清末本邑爱国诗人黄遵宪搜集铁塔残片,收藏于人境庐,作千佛塔歌并序,以纪其事。1935年始,由梅县县长彭精一与黄任寰师长将铁塔移于东山岭上,建八角亭保护。由于时代变迁,铁塔被围在钢铁厂内,遭受污染,损毁日重,使得游人不便瞻观,舆论纷纷呼吁加以保护。   1989年冬,明慧法师(现任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梅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千佛塔寺方丈,梅州市第四届、五届人大常委,政协广东省第九、十届委员)应梅州佛教协会邀请,从韶关云门寺回归乡梓,发起筹建的普同塔院,协助弘扬佛法及扩建道场。1990年春,由明慧法师发起、兴建九层花岗石塔来保护文物。这一善举,得到当地政府及社会贤达的响应,旋即得到省文物部门的批准“同意迁建,经费自筹”。同年7月,由市、县、区各级有关领导,佛门大德佛源大和尚、圆彻法师、海内外护法善信成立千佛塔筹委会,由明慧法师负责,积极筹集资金,足迹遍及海内外,得到华侨、港澳乡贤热心支持,佛教居士纷纷前来义务工作。终于在1991年12月3日,千佛塔正式奠基兴建。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塔灯高照,称谓是“岭南明珠”。前来朝礼者络绎不绝。千佛塔寺以石塔为中心,依山建筑,历十余载,日趋完善。其中千佛宝殿是当前罕见的传统古建筑,正门六条青龙花岗石穿花雕刻石柱,殿内正中是千佛绕毗卢,两侧供奉18尊1米多高木雕金身罗汉,墙上是24诸天神及文殊、普贤说法巨型敦煌壁画,手出名家,栩栩如生。   2002年佛陀教育培训中心大楼也相继落成,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高5层,其中第三层是可容纳1000多人的大礼堂,第五层为藏经楼,其余楼层设有教室、图书馆、档案室、资料室、阅览室、电脑室、禅堂、法师休息室等。   另有三圣殿、药师殿、钟楼、鼓楼、法堂、僧舍、上客堂、茶轩、斋馆、大寮形成规模恢宏的殿宇群。翘角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香云弥漫。寺中景点密布,“极乐世界”、“日月回廊”、“九龙吐水”、“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影雕回廊”、“诗画长廊”、“望江观音”、“滴水观音”、文殊亭、普贤亭、剑英亭、碧华亭、呆日亭等等。特别是塔后“极乐世界”有天池、天桥,喷流飞溅,乌语花香,左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石雕巨像兀立天池中,供游人瞻仰,净化身心。亭台楼阁,流光溢彩,四季花木葱笼,绿草如茵,佛号声声,梵乐悠扬,晨钟暮鼓,发人深省,不啻人间净土也。   寺院于2003年成立佛陀教育培训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僧才。目前,已具备基本的软硬件设施,并获得广东云门佛学院同意并设立佛学院女众部,同时发展慈善教育事业,净化人心,回报社会。   站在千佛塔上,聆听梵音钟鸣,俯视梅州大地,浩然之气从心中升起。梅州,好客之都!梅州,休闲之都!   栏目编辑 张秀秀

  佛教胜地,文化梅州。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民风淳朴,千年文化在这里积淀,古韵犹存。来梅州,倾听悦耳的客家话,慢吟客家山歌,尝客家美食,体验浓郁的客家风情。   梅州,历史悠久,有着客家文化的千年积淀,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它既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也是明、清以来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被誉为“世界客都”。这里崇文重教,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造就了叶剑英、宋湘、丁日昌、丘逢甲、黄遵宪、张弼士、曾宪梓、田家炳、李惠堂等一大批光耀中华的名人贤士,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辛亥革命以来,这里孕育了23名两院院士、227名大学校长、474名将军,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风水宝地,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去追寻,值广东省第四届六祖文化节,梅州千佛莲花山分会场暨千佛宝塔奠基20周年庆典之际,本刊记者来到这恰人的家园,对梅州市旅游局局长陈建新进行了专访,陈局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梅州的情况。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507万,下辖8个县(市、区),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祖居地也在这里,梅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广东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山明水秀、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民风淳朴、商机勃发。   梅州是粤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里北邻赣南,东连闽西,南接潮汕揭,是连结珠三角、海西区的关键节点,是广东省沿海城市沟通内陆腹地的重要门户。境内有三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两条铁路和梅县机场,是国家交通运输枢纽城市。随着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的建成及广梅汕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5条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将全面打通珠三角、海西区及长三角的交通大动脉,梅州将走进高铁新时代,全面拉近与大都市的时空距离,其区位优势必将更加凸现。   梅州是享受慢生活的好地方。勤劳智慧的客家人,亲切悦耳的客家话,优美动听的客家山歌,绿色健康的客家美食,包容开放的客家围龙屋,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4A级景区雁鸣湖、千佛塔寺、灵光寺、客天下、长潭等,以及丰顺千江温泉、五华热矿泥山庄等众多休闲胜地。梅州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环境优美,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发展区,被评为“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全市有自然保护区51个、森林公园65个,生态公益林6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9.4%:巍巍青山,茫茫林海,粼粼秀水,这里是一处天然氧吧,也是全省宜居城乡建设示范市。现在,梅州正充分利用秀美的山水生态、丰富的温泉资源和人文资源,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区、客都国际休闲养生岛和健康度假文化产业城,打造保健养生、温泉度假、生态体验等精品旅游线路,争创文化旅游、保健养生与农业品牌联动发展“特区”。梅州,正成为挹趣怡情、游山赏水、享受生活、延年益寿的好地方。   当前,围绕广东省“十二五”规划,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发展目标,把旅游产业作为“绿色的经济崛起”先锋产业,把建设以梅县为中心,大埔县、蕉岭县为两翼,以雁洋为核心,周边八镇为重点的文化旅游特色区作为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打好“文化牌、生态牌、名人牌、客商牌、侨乡牌”等“五张牌”,发挥“山、水、人、文”四大优势,打造山水文化、做活山水经济,营造山水相依、湖光山色的优美环境,从而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保健疗养、休闲度假等“慢生活”产业,着力提升“客都梅州美”的城乡形象,力图将梅州市打造成后工业时代的珠三角后花园、全国健康长寿之州,让游客在梅州能够体验“放慢您的脚步、放松您的心情、放飞您的梦想”的休闲慢生活。   在介绍梅州情况的同时,陈局长还着重介绍了六祖禅文化节系列活动的举办地一广东梅州市千佛塔寺,千佛塔位于梅州市区东郊,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当年坐镇在本邑的修慧寺中,清代州官又将其迁于齐州寺中(这两座古寺早已湮没)。千佛铁塔共七层,高4.2米,底宽1.6米,四方形,塔身铸有千佛,故名千佛塔。由于时间久远,千佛铁塔日渐损毁,清末本邑爱国诗人黄遵宪搜集铁塔残片,收藏于人境庐,作千佛塔歌并序,以纪其事。1935年始,由梅县县长彭精一与黄任寰师长将铁塔移于东山岭上,建八角亭保护。由于时代变迁,铁塔被围在钢铁厂内,遭受污染,损毁日重,使得游人不便瞻观,舆论纷纷呼吁加以保护。   1989年冬,明慧法师(现任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梅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千佛塔寺方丈,梅州市第四届、五届人大常委,政协广东省第九、十届委员)应梅州佛教协会邀请,从韶关云门寺回归乡梓,发起筹建的普同塔院,协助弘扬佛法及扩建道场。1990年春,由明慧法师发起、兴建九层花岗石塔来保护文物。这一善举,得到当地政府及社会贤达的响应,旋即得到省文物部门的批准“同意迁建,经费自筹”。同年7月,由市、县、区各级有关领导,佛门大德佛源大和尚、圆彻法师、海内外护法善信成立千佛塔筹委会,由明慧法师负责,积极筹集资金,足迹遍及海内外,得到华侨、港澳乡贤热心支持,佛教居士纷纷前来义务工作。终于在1991年12月3日,千佛塔正式奠基兴建。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塔灯高照,称谓是“岭南明珠”。前来朝礼者络绎不绝。千佛塔寺以石塔为中心,依山建筑,历十余载,日趋完善。其中千佛宝殿是当前罕见的传统古建筑,正门六条青龙花岗石穿花雕刻石柱,殿内正中是千佛绕毗卢,两侧供奉18尊1米多高木雕金身罗汉,墙上是24诸天神及文殊、普贤说法巨型敦煌壁画,手出名家,栩栩如生。   2002年佛陀教育培训中心大楼也相继落成,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高5层,其中第三层是可容纳1000多人的大礼堂,第五层为藏经楼,其余楼层设有教室、图书馆、档案室、资料室、阅览室、电脑室、禅堂、法师休息室等。   另有三圣殿、药师殿、钟楼、鼓楼、法堂、僧舍、上客堂、茶轩、斋馆、大寮形成规模恢宏的殿宇群。翘角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香云弥漫。寺中景点密布,“极乐世界”、“日月回廊”、“九龙吐水”、“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影雕回廊”、“诗画长廊”、“望江观音”、“滴水观音”、文殊亭、普贤亭、剑英亭、碧华亭、呆日亭等等。特别是塔后“极乐世界”有天池、天桥,喷流飞溅,乌语花香,左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石雕巨像兀立天池中,供游人瞻仰,净化身心。亭台楼阁,流光溢彩,四季花木葱笼,绿草如茵,佛号声声,梵乐悠扬,晨钟暮鼓,发人深省,不啻人间净土也。   寺院于2003年成立佛陀教育培训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僧才。目前,已具备基本的软硬件设施,并获得广东云门佛学院同意并设立佛学院女众部,同时发展慈善教育事业,净化人心,回报社会。   站在千佛塔上,聆听梵音钟鸣,俯视梅州大地,浩然之气从心中升起。梅州,好客之都!梅州,休闲之都!   栏目编辑 张秀秀


相关内容

  • 人民好书记
  • 人民好书记 ------朱泽君书记网络形象分析报告 一,经历丰富的书记 朱泽君,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广东省茂名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1983年8月后,任茂名市第二小学教师.教导处副主任:19 ...

  • 乡村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析
  •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村旅游逐步成为人们节假日和自驾游的首选.在此以梅州旅游产业发展为例,探讨我国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近几年,粤东梅州积极开展客家乡村游,不但有利于梅州作为"广东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而且促进了粤东客家地 ...

  • 全民读书日活动方案
  • 活动主题:阅读给力幸福生活。 主办单位:梅州市委宣传部、梅州市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时间:4月22-30日 地点: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横幅标语: 正门:“4·23”世界读书日暨“书香客都”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 后门:阅读给力幸福生活。 活动内容: 1、在96169部队举行“市剑英图书 ...

  • 大学毕业论文选题
  • 思想政治教育类 1. 青年学生人生观的可行问题研究 2. 青年学生人生观的认知形式研究 3. 青年学生人生观的实践形态研究 4.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方法论研究 5.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论研究 6.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7. 发挥课堂教学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 8 ...

  • 梅州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策划方案
  • 梅州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 策 划 方 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只因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目 录 一. 活动背景分析 3 1.世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3 2.中国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3 3.广东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4 4.梅州市经济现状分析及梅州市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4 5.旅游市场消费者 ...

  • 关于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的调查报告(1)
  • 经管学院083班 目录 一.摘要 1. 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现状 2. 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3. 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的建议 二.调查概况 1. 研究背景 2. 调查目的 3. 调查时间 4. 调查方法 三.梅州地区旅游民居资源开发现状 1. 围龙式 2. 围楼式 3. 中 ...

  • 广州梅州:品尝客家人的美食
  • 品尝客家人美食不是难事,只要有个好胃口就可以.但是,若想把品尝的美食依次介绍出来,那就麻烦大了!尽管每次端上一道菜,服务生都用不太规范的普通话简单报了菜名,但那些陌生的菜名很快随着咀嚼而吞咽肚里广东梅州是"世界客都",或许相当于穆斯林的麦加,所有正宗.主流的客家文化与美食自然也必 ...

  • 梅州文化的传承
  • 梅州文化的传承 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擦亮叫响广东文化品牌,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作为传统的文化之乡.公认的世界客都,梅州更应按照全会的部署,通过提高客家文化创新能力.擦亮世界客都品牌,全力加快文化梅州建设.打造全国文化名城,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文化价值观 ...

  • 旅游产业园开工典礼策划方案
  • 广东鸿艺集团策划部 xx年3月16日 【活 动 思 路】 鸿艺集团以城市运营商的角色,荣誉推出“客天下旅游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以“再造一个城”的国际定位为目标,以城市、人、自然有机结合为开发理念,保护生态,扩展梅州城区,增加城市功能,建成后将会成为“世界客都”的标志之一。该项目的开工对梅州经济指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