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呼唤个性化的回归

中学生作文呼唤个性化的回归

屏山镇中学 张启营

摘要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憾,那就是丧失了个性。而个性教育是当前教育思想的主流,个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中学生作文呼唤个性化的回归,就是要在作文中展示个性,追求真善美。这需要进行个性化写作的全面训练,只有通过个性化写作的全面训练,才能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当前中学生作文的严重缺失——个性

教育个性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股热潮,强调教育教学个性化是现代教育思想区别于传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更应该是充满个性化的。然而遗憾的是,当前的中学生在作文活动中却严重的丧失了个性。写作的乐趣和冲动没有了,一遇作文就痛苦不堪;写作的意图不甚明了,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获取考试的分数;作文的人文精神少了,所写东西假而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远离生活,言之无物。这类作文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远离了生活,就少了对生活的感悟,其写作就不是从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而是胡编乱造,抄袭模仿。在他们的作文中,看不到时代的痕迹,看不到鲜活的个性,看不到作者的精神风貌

第二,丧失自我,缺乏思想感情。由于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觉和见解,在作文中就出现了人文分离,纯粹是“为

赋新词强说愁”,内容空洞,思想单薄,无法深刻的感染人,打动人。

第三 ,只重技巧,不重积累。这与我们的教学有关。为了考试得高分,教师往往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方法限制得太死,过分强调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甚至准备了各种体裁的“备考作文”让学生去背诵,在考试时根据题目要求去依葫芦画瓢。这样的作文,表面看来选材精当,结构严谨,段落清晰,仔细一瞧,却只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名言佳句的叠加,各种观点的拼凑。

二、个性化写作的意义及要求

个性化作文是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是诸多个性化教学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这一教学思想特别强调人的意识所具有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性,在教育上强调自我和自我实现。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最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作文教学中只有实现个性化写作,才能改变当前中学的作文现状,使他们的作文充满生机活力。

个性化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本质要求。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的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一种最具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既然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特的个性,我们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放在培养学生的个性上,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本质。那种靠抄袭模仿的作文教学方法,其实是缘木求鱼。

那么,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基本已要求是什么呢?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写作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的写作要求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总之,个性化

作文强调文如其人,体现个性,自主写作,有所创新。一言以概之,那就是要追求文章的真善美。

所谓求真,首先是指作文必须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中提取素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胡编乱造。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生活中可写的东西非常之多,只要我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去抓住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所写文章就会有血有肉,内容充实。目前许多学生正因为脱离了现实生活,不能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一旦作文就不知所云。或是胡编乱造,或是记些毫无感情的流水帐,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所谓求真,其次是指作文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针对事一物,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就怎样来写,就是自己的文章要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相一致,以己之笔,抒己之情,不作无病呻。

所谓求善,就是文章的思想的内容要健康。个性化写作并不是脱离主流意识,抛弃社会道德的放任自流,而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表现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抒发纯真美好的思想感情。真实的东西或许是丑恶的,但作者所流露出来的观点、情感必须是正确的、美好的。这既是写文章的原则, 也是做人的原则。

所谓求美,就是指写作要有所创新,不落俗套。一篇个性鲜明的作文,应该言别人之未言,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不断追求新颖。文章所写之内容,应该是自己生活的独特经历与感受,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所抒发的感情,应是自己真实鲜活的情感体验,情不自

禁的流露;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应是自己独出心裁的见解,合情合理的评价。因此,作文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摒弃抄袭模仿;就是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就是要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 、个性化写作的训练

面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令人担忧的现象,根据个性化写作的要求,只有丢弃功利思想,打破陈规,进行突出个性化的写作训练,才是作文的正确出路。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进行。

(一) 进行个性化感受训练

个性化感受来源于个性化观察。当今中学生生活在幸福年代,虽然他们见多识广,生活丰富多彩,可一旦要他们写作文,许多人又觉得无物可写,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正是缺少了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缺乏情感的冲动。为此,必需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训练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1、加大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尽管是老生常谈,却也道出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心理素质,使他们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同时使学生产生丰富细腻、奇异复杂的感情。有了这种艺术素质,学生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色色,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并使之外化为语言文字,形成血肉丰满的文章。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名著,现代精品,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戏剧小说,多多益善。特别是现当代散文更应成为阅读的重

点。广泛的阅读,无疑会使学生直接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陶和理性光芒的照耀,形成良好的写作素质。

2、劳动锻炼和挫折体验。艺术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内容丰富的作品。现在的学生,只知道读书,学校和家庭也忽略了劳动教育,致使他们很少参加劳动,十四五岁还不会洗衣做饭,十六七岁还不会上街买菜,下地干活。不会干活就不会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更不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体察他人的情感,体现在作文上,常常是空洞乏味,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促进他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从而能体谅父母,体谅他人。这是写作中难能可贵的精神。有劳动,就会有挫折,人在经历挫折时,感情往往是最为丰富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意识的让学生接受劳动锻炼,经历挫折,会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情感,为他们的写作积累宝贵的财富。

3、培养爱心。一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无非都是对生活、对社会、对他人的爱与恨。爱是情感的基础,一个人有了爱心,才会真正关注社会人生,关注他人、关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个人有了爱心,才会有积极的态度,高昂的情调和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情感写入作文,才是符合主流意识的,健康的。

(二) 进行个性化思维训练

思维在文章的生成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个性化写作要求所写的文章要有新意。选材要新、

立意要新、手法要新、语言要新。一句话,个性化写作就是要体现自己独特的东西,是自己个性的直接外现。而个性化思维在文章的生成过程中,对文章的主体题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语言创新都起着决定作用,只有个性化思维,才会生成个性化的文章。个性化思维有多种形式,个性化思维的训练也应从多方面进行。

1、灵活性思维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思考问题进行训练。例如进行多文体对比写作训练时,可作如下尝试:

思考:圆像什么?

要求一, 你说圆像什么? 像空虚, 还是像充实? 像一无所有还是像丰满充盈? 它是成功者的花环, 还是失败者的陷阱? 是表示结束的句号, 还是表示开始的零?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圆作为某种象征, 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要求二,由圆很容易想到“圆滑”一词。圆滑的人,为人处世处处讨好别人,放弃原则立场,对工作敷衍塞责。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你也一定讨厌这样的人。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刻画一个圆滑者的形象。

要求三,有人在大森林或茫茫雪原上探索前进的道路,往往费了不少力气,走了很多路,却发现又回到了出发点,只不过是绕了一个大圆圈。对这种现象你一定悟出点什么,请认真思考后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感想。

2、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具有多角度、多层次、多样化

的特点。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新颖性。引导学生不断转换思路,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探索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无疑将使他们摆脱定势思维的影响,从而走上创造性思维的坦途。例如给一个以“秋”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想到丰收,还要想到凋谢;不仅要想到“枯藤老树昏鸦”的孤寂,还要想到“晴空一鶴排云上”的诗情;不仅要想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还要想到望月伤怀的游子,甚至荒野觅食的孤狼……. 再如,由“甜”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是蜂蜜、糖葫芦?还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张灿烂的笑脸?也或许是曾经吃过的苦荞饭,失去亲人的隐痛。诸如此类,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促使其摆脱桎梏,有所创新,实现个性化写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3、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对于写作来说,善用逆向思维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运用逆向思维,反其意而写,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进而写出好文章来。毛泽东的《咏梅》,就是从陆游《咏梅》诗的相反角度出发,获得了另一种境界。郭沫若也写过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桌上珍,灰作田中肥。本是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诗中的豆萁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与曹诗中的豆萁截然相反,表现了一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逆向思维训练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针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例如从“艺高人胆大”反思到“大意失荆州”;从“玉不雕,不成器”反思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思到“孟母三迁”等等。二是针对某篇文章的某一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毫不含糊。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个性化写作也定然会有所收获。

(三) 进行个性化语言训练。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文章的外化形式。个性化语言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有很强的私密性,久而久之,能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从当前中学生的作文语言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贫乏,空洞无物;陈词滥调,缺少个性;语言枯涩,表达不清。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语言训练。

1 、认识语言的个性,说自己该说的话。语言是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其语言表达方式也就不同。我国的几大语系,各地的民间方言,都具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虽然在写作时我们强调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但带有自己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语言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不同的年龄身份,不同的性格心情,其语言也就打上了个性的烙印。因此,我们训练学生语言时,就应该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环境来说话,根据自己的身份,性格,心境来选择语言,说自己该说的话。那种夸夸其谈,故作深沉的语言是不可取的。

2 、张扬个性化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在语言运用中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语言的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个性化语言要求词句新鲜,角度巧妙。“老师脸上写满了笑容”,一个“写”字,看似

无理,却新颖别致。“小宝宝把妈妈丢了,急得哇哇大哭”。“宝宝丢了妈妈”,看似荒唐,却视觉独特,充满童趣。“母亲那只高高挥动的手,散发着默默的叮呤”,“我能观察音乐的形状,触摸音乐的质地,品尝音乐的的滋味”。这两个句子运用了词语的超常搭配,造语奇特,让人过目不忘。只要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就必然是生动活泼的。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个性化的作文也就展现出来了。

个性化写作是作文的本质,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呼唤作文个性化的回归,找回作文的本质,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性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作文呼唤个性化的回归

屏山镇中学 张启营

摘要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憾,那就是丧失了个性。而个性教育是当前教育思想的主流,个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中学生作文呼唤个性化的回归,就是要在作文中展示个性,追求真善美。这需要进行个性化写作的全面训练,只有通过个性化写作的全面训练,才能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当前中学生作文的严重缺失——个性

教育个性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股热潮,强调教育教学个性化是现代教育思想区别于传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更应该是充满个性化的。然而遗憾的是,当前的中学生在作文活动中却严重的丧失了个性。写作的乐趣和冲动没有了,一遇作文就痛苦不堪;写作的意图不甚明了,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获取考试的分数;作文的人文精神少了,所写东西假而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远离生活,言之无物。这类作文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远离了生活,就少了对生活的感悟,其写作就不是从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而是胡编乱造,抄袭模仿。在他们的作文中,看不到时代的痕迹,看不到鲜活的个性,看不到作者的精神风貌

第二,丧失自我,缺乏思想感情。由于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觉和见解,在作文中就出现了人文分离,纯粹是“为

赋新词强说愁”,内容空洞,思想单薄,无法深刻的感染人,打动人。

第三 ,只重技巧,不重积累。这与我们的教学有关。为了考试得高分,教师往往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方法限制得太死,过分强调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甚至准备了各种体裁的“备考作文”让学生去背诵,在考试时根据题目要求去依葫芦画瓢。这样的作文,表面看来选材精当,结构严谨,段落清晰,仔细一瞧,却只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名言佳句的叠加,各种观点的拼凑。

二、个性化写作的意义及要求

个性化作文是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是诸多个性化教学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这一教学思想特别强调人的意识所具有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性,在教育上强调自我和自我实现。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最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作文教学中只有实现个性化写作,才能改变当前中学的作文现状,使他们的作文充满生机活力。

个性化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本质要求。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的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一种最具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既然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其独特的个性,我们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放在培养学生的个性上,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本质。那种靠抄袭模仿的作文教学方法,其实是缘木求鱼。

那么,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基本已要求是什么呢?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写作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的写作要求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总之,个性化

作文强调文如其人,体现个性,自主写作,有所创新。一言以概之,那就是要追求文章的真善美。

所谓求真,首先是指作文必须写自己真实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中提取素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胡编乱造。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生活中可写的东西非常之多,只要我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去抓住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所写文章就会有血有肉,内容充实。目前许多学生正因为脱离了现实生活,不能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一旦作文就不知所云。或是胡编乱造,或是记些毫无感情的流水帐,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所谓求真,其次是指作文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针对事一物,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就怎样来写,就是自己的文章要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相一致,以己之笔,抒己之情,不作无病呻。

所谓求善,就是文章的思想的内容要健康。个性化写作并不是脱离主流意识,抛弃社会道德的放任自流,而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表现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抒发纯真美好的思想感情。真实的东西或许是丑恶的,但作者所流露出来的观点、情感必须是正确的、美好的。这既是写文章的原则, 也是做人的原则。

所谓求美,就是指写作要有所创新,不落俗套。一篇个性鲜明的作文,应该言别人之未言,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不断追求新颖。文章所写之内容,应该是自己生活的独特经历与感受,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所抒发的感情,应是自己真实鲜活的情感体验,情不自

禁的流露;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应是自己独出心裁的见解,合情合理的评价。因此,作文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摒弃抄袭模仿;就是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就是要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 、个性化写作的训练

面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令人担忧的现象,根据个性化写作的要求,只有丢弃功利思想,打破陈规,进行突出个性化的写作训练,才是作文的正确出路。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进行。

(一) 进行个性化感受训练

个性化感受来源于个性化观察。当今中学生生活在幸福年代,虽然他们见多识广,生活丰富多彩,可一旦要他们写作文,许多人又觉得无物可写,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正是缺少了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缺乏情感的冲动。为此,必需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训练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1、加大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尽管是老生常谈,却也道出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心理素质,使他们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同时使学生产生丰富细腻、奇异复杂的感情。有了这种艺术素质,学生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色色,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并使之外化为语言文字,形成血肉丰满的文章。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名著,现代精品,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戏剧小说,多多益善。特别是现当代散文更应成为阅读的重

点。广泛的阅读,无疑会使学生直接受到作家艺术灵气的熏陶和理性光芒的照耀,形成良好的写作素质。

2、劳动锻炼和挫折体验。艺术源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内容丰富的作品。现在的学生,只知道读书,学校和家庭也忽略了劳动教育,致使他们很少参加劳动,十四五岁还不会洗衣做饭,十六七岁还不会上街买菜,下地干活。不会干活就不会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更不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体察他人的情感,体现在作文上,常常是空洞乏味,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促进他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从而能体谅父母,体谅他人。这是写作中难能可贵的精神。有劳动,就会有挫折,人在经历挫折时,感情往往是最为丰富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意识的让学生接受劳动锻炼,经历挫折,会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情感,为他们的写作积累宝贵的财富。

3、培养爱心。一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无非都是对生活、对社会、对他人的爱与恨。爱是情感的基础,一个人有了爱心,才会真正关注社会人生,关注他人、关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个人有了爱心,才会有积极的态度,高昂的情调和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情感写入作文,才是符合主流意识的,健康的。

(二) 进行个性化思维训练

思维在文章的生成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个性化写作要求所写的文章要有新意。选材要新、

立意要新、手法要新、语言要新。一句话,个性化写作就是要体现自己独特的东西,是自己个性的直接外现。而个性化思维在文章的生成过程中,对文章的主体题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语言创新都起着决定作用,只有个性化思维,才会生成个性化的文章。个性化思维有多种形式,个性化思维的训练也应从多方面进行。

1、灵活性思维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思考问题进行训练。例如进行多文体对比写作训练时,可作如下尝试:

思考:圆像什么?

要求一, 你说圆像什么? 像空虚, 还是像充实? 像一无所有还是像丰满充盈? 它是成功者的花环, 还是失败者的陷阱? 是表示结束的句号, 还是表示开始的零? 请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圆作为某种象征, 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要求二,由圆很容易想到“圆滑”一词。圆滑的人,为人处世处处讨好别人,放弃原则立场,对工作敷衍塞责。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你也一定讨厌这样的人。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刻画一个圆滑者的形象。

要求三,有人在大森林或茫茫雪原上探索前进的道路,往往费了不少力气,走了很多路,却发现又回到了出发点,只不过是绕了一个大圆圈。对这种现象你一定悟出点什么,请认真思考后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感想。

2、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具有多角度、多层次、多样化

的特点。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发展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新颖性。引导学生不断转换思路,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探索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无疑将使他们摆脱定势思维的影响,从而走上创造性思维的坦途。例如给一个以“秋”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想到丰收,还要想到凋谢;不仅要想到“枯藤老树昏鸦”的孤寂,还要想到“晴空一鶴排云上”的诗情;不仅要想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还要想到望月伤怀的游子,甚至荒野觅食的孤狼……. 再如,由“甜”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是蜂蜜、糖葫芦?还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张灿烂的笑脸?也或许是曾经吃过的苦荞饭,失去亲人的隐痛。诸如此类,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促使其摆脱桎梏,有所创新,实现个性化写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3、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对于写作来说,善用逆向思维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运用逆向思维,反其意而写,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进而写出好文章来。毛泽东的《咏梅》,就是从陆游《咏梅》诗的相反角度出发,获得了另一种境界。郭沫若也写过一首《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桌上珍,灰作田中肥。本是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诗中的豆萁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与曹诗中的豆萁截然相反,表现了一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逆向思维训练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针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例如从“艺高人胆大”反思到“大意失荆州”;从“玉不雕,不成器”反思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思到“孟母三迁”等等。二是针对某篇文章的某一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毫不含糊。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个性化写作也定然会有所收获。

(三) 进行个性化语言训练。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文章的外化形式。个性化语言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有很强的私密性,久而久之,能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从当前中学生的作文语言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贫乏,空洞无物;陈词滥调,缺少个性;语言枯涩,表达不清。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语言训练。

1 、认识语言的个性,说自己该说的话。语言是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其语言表达方式也就不同。我国的几大语系,各地的民间方言,都具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虽然在写作时我们强调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但带有自己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语言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不同的年龄身份,不同的性格心情,其语言也就打上了个性的烙印。因此,我们训练学生语言时,就应该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环境来说话,根据自己的身份,性格,心境来选择语言,说自己该说的话。那种夸夸其谈,故作深沉的语言是不可取的。

2 、张扬个性化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只有在语言运用中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语言的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个性化语言要求词句新鲜,角度巧妙。“老师脸上写满了笑容”,一个“写”字,看似

无理,却新颖别致。“小宝宝把妈妈丢了,急得哇哇大哭”。“宝宝丢了妈妈”,看似荒唐,却视觉独特,充满童趣。“母亲那只高高挥动的手,散发着默默的叮呤”,“我能观察音乐的形状,触摸音乐的质地,品尝音乐的的滋味”。这两个句子运用了词语的超常搭配,造语奇特,让人过目不忘。只要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就必然是生动活泼的。一旦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个性化的作文也就展现出来了。

个性化写作是作文的本质,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呼唤作文个性化的回归,找回作文的本质,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性发展的需要。


相关内容

  • 作文课呼唤"自我"的回归
  •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 一节呼唤"自我"回归的作文课 山东省商河县郑路镇明德小学 孙学红 [小学作文教学案例] 一节呼唤"自我"回归的作文课 山东省商河县郑路镇明德小学 孙学红 案例背景: 3月29 日上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在教学楼前举行了‚一人一瓶水,爱心送旱区‛ ...

  • 书信体作文例文
  • 例文一 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2000年高考作文) 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 来声讨你. 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 ...

  • 2014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
  • 2014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 ...

  • 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
  • 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 我"是作文的灵魂,人文合一是作文的规律, 应试的作文训练模式丢失了"我",压抑了"我",扼杀了"我"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审视角度去认识时代.观察时代.感悟时代 让时代的脉搏中有"我& ...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期待着"百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缤纷 --感悟"书香岭南"全民阅读的启动 廖庆衍 4月24日南方日报"广东新闻"版报道,今年4月23日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2010"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活动在广州图书馆拉开序幕. 省委宣传部 ...

  • 13.开天辟地说课
  • 18.<开天辟地>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开天辟地>.下面我就教材方面.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 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 ...

  • 论文快乐作文三步曲
  • "快乐作文"方法初探 江阴华姿职业学校 刘巧云 内容摘要: 本文就教师平时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作一些不成熟的探讨,希望能让学生面对作文有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写得出且乐于写,并希望能从人性的高度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愉快地成长. 关键字: 应试作文 写作空间 写作兴趣 作 ...

  • 论文题目汇总
  • 论文题目汇总 探寻被遗忘的宝藏 从完事到完人,从中间到中坚 真爱的品味,真情的表达 博客,累积起步作文教学之精彩 课文课上的困惑究竟该抛给谁 语文味,还语文课的亮丽本色 让英雄活在孩子心中 对阅读教学中三个关键操作流程的理性审视 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 寻找口语训练的另一片天地 点在肯綮 拨在当口 行 ...

  • 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 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从语言中能折射出个人的思想和品格,"会说话"成为交际文明的主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今天,社会呼唤能言善断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从学生时代抓起,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