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名词补充

333教育综合补充

1. 《教育诗》

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轲的著作,叙述了教育院的流浪儿童,从不守纪律的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最终成为苏维埃新人的故事。《教育诗》的教育思想包括:尊重,信任儿童,以正面教育的方法情真意切地去感染儿童;教师要以身作则并倾注自己的心血去塑造儿童的灵魂;对学员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注重提高学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教育诗》是一部很有益的好作品,达到了崇高理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前苏联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修养

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其内涵包括修养和养性两个方面。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在道德、情操、理想、意志等各个方面能够保持良好的修炼心态,持之以恒,修身终生;养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够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

3. 智育

是开发智力的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智育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其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发面的兴趣和才能。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来实现。智育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4. 隐性知识

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难以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号系统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和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

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知觉和预感都属于这类知识。个体通过社会化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分享别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外化把隐性知识用其他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自然的交谈,是知识外化的有效途径。

5. 三艺

是指“七艺”教育中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三艺是古希腊的智者先确定下来的。普罗塔哥拉及智者派教师充当了传授辩术的角色,他们周游各城市,以游学的方式给贵族青年传授“三艺”—文法、修辞、雄辩术,培养了一批演说家和辩论人才。

6. 美育

是指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又称美感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7. 常模参照测验

是将被试与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独立地位为目的。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常模参照测验重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编组或编班。

8. 标准参照测验

是一种精心编制的,在一定的行为领域上按照具体的行为标准水平对被测试的测验结果做出直接解释的测验,又称准则参照测验。在学校里,凡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都属于标准参照测验。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绝对的,并不表示他在同辈集体中的相对位置。这种测验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产生,从20世纪60年代起颇受关注。

9. 真实验设计

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的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在这种实验设

计中,实验组都有一个控制组,随机选择被试并随机分派到组。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要求较高,使用真实验设计可以使实验结果更能客观的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

10. 非智力因素

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包括: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巩固作用和弥补作用。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陶冶人的高尚生活情趣,对造就人才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11. 知识领会

是指了解传输知识的媒体的含义,懂得词所标志的事物的情形,性质,获得对事物间接认识的过程。知识的领会是掌握知识的首要阶段,主要通过对教材的直观与概括两个认识环节来实现的。教材直观即学生对教材所做出的感性的能动反映,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式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

12. 操作定义

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它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判断一项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13. 学习风格

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这一概念是由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提出的。学习风格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作为个体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源于学习者的个性,是学生的个人学习活动的定型化和习惯化,学生一旦形成某种学习风格,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4.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了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

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包括问题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学科式合作学习等方式。合作学习可以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认知品质的形成,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15. 知识表征

包括知识的内容与知识的形成两个方面。内容指知识表征所具有的实际信息,形成即表达内容的方式。相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知识表征有概念、命题、表象和图式等多种类型。

16. 原型启发

是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原型启发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都可以形成“原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原型启发理论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17. 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的迁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或领域上看,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同样也发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学习和形成中,从迁移的方向而言,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的影响效果看,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8. 锻炼

是一种德育方法,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实际的活动与交往的锻炼。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和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品德才能形成,发展和完善。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运用锻炼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适当指导,坚持严格要求以及注意检查和坚持。

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生活。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促进新生

一代的成长。①教育是人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社会活动;③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 人的身心发展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3. 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另一种涵义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3. 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

4. 探究式学习

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①以解决问题为主题;②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主导性;③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

5. 陶冶教育法

是指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6. 教学方法

是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7.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教学方式常常是构成教学方法运用的细节或形式;广义的教学方式外延很广,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甚至涉及教学内容的组合与安排。

8. 生计教育

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其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它要求以职业教育为核心重新建立教育制度。生计教育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生计教育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部分课程,而不只是某些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②生计教育应当贯穿于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专院校的所有年级之中;③凡中学毕业或中途退学的学生都将掌握维持生计的各种技能,以适应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需要。生计教育构思的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反映了当今世界中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9. 隐性课程

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隐性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和心理性隐性课程等。隐性课程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

10. 榜样示范法

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榜样的类型有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等。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教育者要做到:所选榜样必须真实可信;帮助学生缩短自己和榜样的角色距离;促进榜样成为学生自律的力量。

11. 活动课程

又叫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由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活动课程形成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活动课程以生活中的儿童兴趣与动机为课程中心,课程范围和教学内容选择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组织。它突破了学科界限、重视直接经验、主张“做中学”。其基本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及个性养成。活动课程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但其课程内容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12. 教育

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教育类型,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阶级斗争功能;选择功能等。

13. 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心理发展过程呈现出许多阶段;各个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的发展速度不完全一样;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14. 价值性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价值性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个人情操的人。

15. 班级组织

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

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班级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正式组织之

一。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得以建立,不仅是为了实现某些外向性的指标(如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学校管理等) ,而且按照现代教育原理,更重要的是基于其成员—学生自身的奠基性学习的需要。

333教育综合补充

1. 《教育诗》

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轲的著作,叙述了教育院的流浪儿童,从不守纪律的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最终成为苏维埃新人的故事。《教育诗》的教育思想包括:尊重,信任儿童,以正面教育的方法情真意切地去感染儿童;教师要以身作则并倾注自己的心血去塑造儿童的灵魂;对学员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注重提高学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教育诗》是一部很有益的好作品,达到了崇高理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前苏联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修养

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其内涵包括修养和养性两个方面。修身就是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在道德、情操、理想、意志等各个方面能够保持良好的修炼心态,持之以恒,修身终生;养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够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

3. 智育

是开发智力的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智育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其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发面的兴趣和才能。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来实现。智育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4. 隐性知识

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难以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号系统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和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

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知觉和预感都属于这类知识。个体通过社会化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分享别人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外化把隐性知识用其他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自然的交谈,是知识外化的有效途径。

5. 三艺

是指“七艺”教育中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三艺是古希腊的智者先确定下来的。普罗塔哥拉及智者派教师充当了传授辩术的角色,他们周游各城市,以游学的方式给贵族青年传授“三艺”—文法、修辞、雄辩术,培养了一批演说家和辩论人才。

6. 美育

是指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又称美感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7. 常模参照测验

是将被试与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独立地位为目的。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常模参照测验重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编组或编班。

8. 标准参照测验

是一种精心编制的,在一定的行为领域上按照具体的行为标准水平对被测试的测验结果做出直接解释的测验,又称准则参照测验。在学校里,凡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都属于标准参照测验。其特点是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绝对的,并不表示他在同辈集体中的相对位置。这种测验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产生,从20世纪60年代起颇受关注。

9. 真实验设计

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的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在这种实验设

计中,实验组都有一个控制组,随机选择被试并随机分派到组。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要求较高,使用真实验设计可以使实验结果更能客观的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

10. 非智力因素

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包括: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巩固作用和弥补作用。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陶冶人的高尚生活情趣,对造就人才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11. 知识领会

是指了解传输知识的媒体的含义,懂得词所标志的事物的情形,性质,获得对事物间接认识的过程。知识的领会是掌握知识的首要阶段,主要通过对教材的直观与概括两个认识环节来实现的。教材直观即学生对教材所做出的感性的能动反映,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式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

12. 操作定义

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它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判断一项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13. 学习风格

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这一概念是由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提出的。学习风格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作为个体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源于学习者的个性,是学生的个人学习活动的定型化和习惯化,学生一旦形成某种学习风格,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4. 合作学习

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了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

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包括问题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学科式合作学习等方式。合作学习可以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认知品质的形成,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15. 知识表征

包括知识的内容与知识的形成两个方面。内容指知识表征所具有的实际信息,形成即表达内容的方式。相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知识表征有概念、命题、表象和图式等多种类型。

16. 原型启发

是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原型启发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都可以形成“原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原型启发理论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17. 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的迁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或领域上看,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同样也发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学习和形成中,从迁移的方向而言,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的影响效果看,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8. 锻炼

是一种德育方法,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实际的活动与交往的锻炼。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和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品德才能形成,发展和完善。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运用锻炼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适当指导,坚持严格要求以及注意检查和坚持。

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生活。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促进新生

一代的成长。①教育是人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社会活动;③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 人的身心发展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3. 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另一种涵义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3. 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

4. 探究式学习

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①以解决问题为主题;②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主导性;③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

5. 陶冶教育法

是指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6. 教学方法

是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7.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教学方式常常是构成教学方法运用的细节或形式;广义的教学方式外延很广,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甚至涉及教学内容的组合与安排。

8. 生计教育

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其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它要求以职业教育为核心重新建立教育制度。生计教育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生计教育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部分课程,而不只是某些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②生计教育应当贯穿于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专院校的所有年级之中;③凡中学毕业或中途退学的学生都将掌握维持生计的各种技能,以适应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需要。生计教育构思的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反映了当今世界中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9. 隐性课程

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隐性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观念性隐性课程、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和心理性隐性课程等。隐性课程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

10. 榜样示范法

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榜样的类型有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等。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教育者要做到:所选榜样必须真实可信;帮助学生缩短自己和榜样的角色距离;促进榜样成为学生自律的力量。

11. 活动课程

又叫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由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活动课程形成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活动课程以生活中的儿童兴趣与动机为课程中心,课程范围和教学内容选择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组织。它突破了学科界限、重视直接经验、主张“做中学”。其基本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及个性养成。活动课程把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但其课程内容安排往往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12. 教育

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教育类型,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阶级斗争功能;选择功能等。

13. 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心理发展过程呈现出许多阶段;各个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的发展速度不完全一样;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14. 价值性教育目的

是指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价值性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个人情操的人。

15. 班级组织

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

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班级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而且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正式组织之

一。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得以建立,不仅是为了实现某些外向性的指标(如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学校管理等) ,而且按照现代教育原理,更重要的是基于其成员—学生自身的奠基性学习的需要。


相关内容

  •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语文教学394经验
  •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语文教学394经验 看来大家对考学科教学专业怎么复习还是挺迷茫的,尽管资料找好了,不听听学长学姐的经验还是心里不踏实啊,我今天就讲讲我的复习经历吧. 我考394分,英语66,政治77,专业一122,专业二128.对于这个结果很是惊讶,估计也是付出最好的结果吧. 上半年比较恐 ...

  •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语文历年真题.1doc
  • 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联系电话:027-67868350 传真:027-67868353 邮政编码:430079 地址:二号教学楼 招生人数: 学术型 历年真题如下: 2013年文学类大综合题目 名词解释普通话 词类活用 形声字 古诗十九首 性灵派 问题小说 简答 什么 ...

  •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及大题
  •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 1.质粒:P82 ③ 缩短长度,切去不必要的片段,增加装载量. ④ 改变复制子,由严紧变为松弛型,以增加拷贝数. 2.半保留复制:P103 3.衰减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4.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 ...

  • 14年华中师大学科教学数学399分,经验分享
  • 心路:在进入大学,甚至是毕业的时候,我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回去考研,但是现在我却已经在等待拟录取的通知了. 我是去年毕业的一名学生,本科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学校是普通的一本,毕业之后在一个培训机构大概工作了三个月左右,工作带给我的难过和折磨我就不说了,后来我辞职了,当时我感觉考研是我最后能够紧紧 ...

  • 有趣的数学谜语
  • 有趣的数学谜语 猜谜是一种非常有趣有益的智力活动.有一类谜语与数学有关,读者朋友不妨一猜,可在紧张学习之余博得一乐,或许还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以数学用语为谜底的谜语 1.五角一趟 2.两羊打架 3.完全合算 4.勤点钞票 5.两边清点 6.有情人终成眷属 7.合法开支 8.打得鸳鸯各一方 9 ...

  • 2015考研陕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 2015考研陕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一.名词解释,(总共是5个) 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2.成就动机 3.稷下学宫 4.教学 5.学习 二.单选(总共是10个) 1,提出灵魂转向,学习即回忆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2 ...

  • 辽宁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学费统计
  • 辽宁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学费 统计 本文系统介绍辽宁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辽宁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辽宁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辽宁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辽宁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辽宁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 ...

  • 西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就业好不好
  • 西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就业 好不好 本文系统介绍西北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西北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西北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西北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西北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西北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 ...

  • 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学费总额是多少
  • 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学费 总额是多少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凯程东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考研所遇到的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