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程序及要点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程序及要点

【摘要】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的监测、控制也迫在眉睫,给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程序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为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监测程序;技术要点

前言

生态环境监测通过对特定监测区域内的生态的系统组合、类型、结构及功能要素等进行分析,采用可比的方法对人类活动行为可能给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对其不利的影响进行规避。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海洋、森林、农田、 森林、气象及物候等,可为人们的经济、生产、生活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关注,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的监测也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议话题。

1.生态环境监测程序

1.1现场调查并收集资料

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内容多、过程繁琐、涉及专业广的工作,再加上时间跨度通常较长,因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一定的开展难度。为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监测流程来进行。生态环境监测是建立在安全、全面、准确的资料基础上的,因此收集材料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性一步。生态环境污染会随着时间、气象、季节及地形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对现场进行动态的实地调查,从而获取客观、真实的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特定区域内的污染源、自然环境特征及污染程度等,而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相对较多,可利用GRS技术、GIS技术及RS技术。此外,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也有不同的调查方法,如海洋污染问题,可利用传感器、生物芯片、生物免疫法等方式收集数据。

1.2确定环境监测的项目

生态环境监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目的性,而环境监测项目则给监测工作提供一个明确的方面,保障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项目的确定方式通常需要结合现行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及经济项目发展需求进行判断。通过判断该区域内污染源及主要排放物对环境、项目发展的影响,根据判断结果将会对环境、项目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项目作为监测的对象,而监测的项目可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做出选择,确保其具有代表性,如可将水文、气象、污染源及主要排放物等作为监测的项目。在选择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之前,需要根据已知的相关信息制[1]

定技术路线、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监测方案的制定建立在经济项目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环境安全标准的基础上,监测方案的内容包括生态问题、监测台选址、监测范围、监测对象、监测设备、生态系统要素、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监测频度、监测周期11项。

1.3处理监测数据处理并上报结果

环境监测通常需要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时间、多项目、跨物种的监测,因而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再加上监测中存在的误差,导致数据处理工作相对复杂。因此需要采用可靠的采样、分析测试及先进的数理统计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客观、标准、清晰的成像技术反应生态环境信息。此外,在上报结果之前,还需对得到的数据、图像信息等进行多次复核后才可上报。按照一定的监测程序开展监测工作可保障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

2.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要点

2.1GRS技术

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对技术具有较高要求的工作,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利用GRS、GIS及RS技术3种主要的技术来进行,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技术控制要点。GRS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全球性的定位系统,能够对被监测物体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可及时、有效地获取生态环境的变化的数据,从而较为准确的判断出生态的变化规律,预测出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生命体的跟踪监测,还可以用于非生命体的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在生命体的跟踪监测,通常用于海洋、深林、草原等领域的环境监测。如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可将可定位的芯片植入一只海洋生物的体内,根据海洋生物的移动状况,不仅可以观察到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及海洋环境。特别在对海洋濒危物种的跟踪定位,可保护珍稀动物。对于无生命体的检测,如汽车等,通过检测某一地区汽车的数量推测出该地区的尾气污染问题。

2.2RS技术

RS技术是一种远距离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又可称为遥感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空气环境、森林覆盖面积、海洋监测及植被生长等地表各类环境的全天候的监测。该技术可先对所监测物体进行高空扫描、拍摄活动,采集的信息快速、准确且全面;然后利用卫星、雷达等对地面的电磁波进行监测,再利用处理软件传输、处理、分析、反馈接收到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出所监测物体现当前的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该技术在环境恶劣,但是又有开发需要的区域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如在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化的研究中,可利用RS技术对沙漠进行监测,观察沙漠的面积变化,从而推测出其沙漠化[3][2]

速度、趋势等,为沙漠周边人群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对于我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农田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还可将该技术用于对农田面积的监测中,及时了解我国农田面积的变化,从而为国家农业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2.3GIS技术

GIS技术又可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可容纳大量地理信息的大型数据库。该系统由管理员、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数据库4个主要的部分构成,能够为人们提供动态的地理信息。该信息技术依托于由地理研究人员提供的地理、地形环境性质,通过将收集到地理信息与原本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所研究区域的地理特点。研究人员提供的性质包括每一种地理、地形环境的性质,较为全面、详细,因而可作为地理特点比较的模板。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管理员只需要在计算机数据库内输入收集到的地理信息,系统会自动匹配、比对原有的地理信息,能够较为迅速地得出结果,具有强大的运行能力。此外,GIS系统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将信息模拟成直观、清晰的图像,可为人们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当前,该技术普遍被应用在农田管理、地理资源管理、生态规划及灾害预警等多领域的监测中。GRS、GIS及RS技术是当前用于生态环境监测中最为先进的3项监测技术。为实现监测有效性、及时性,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应结合上述3种技术的优势与互联网技术一起实现一体化网络设计。通过一体化的监测网络对生态环境进行检测,提高对环境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能力,保障环境监测系统对人类活动的预警能力。

3.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变化问题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监测也成为人类活动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为了对生态环境进行更为有效的监测,为人们的生产活动提供决策,当前应加强对监测技术的应用、创新,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阎凤军.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及方法解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6(03):79.

[2]严文斌,黎文辉.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4):89.

[3]葛虹.简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程序及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1454.

[4]李晓雪.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5(08):72-75. [4]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程序及要点

【摘要】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的监测、控制也迫在眉睫,给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程序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为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监测程序;技术要点

前言

生态环境监测通过对特定监测区域内的生态的系统组合、类型、结构及功能要素等进行分析,采用可比的方法对人类活动行为可能给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对其不利的影响进行规避。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海洋、森林、农田、 森林、气象及物候等,可为人们的经济、生产、生活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关注,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的监测也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议话题。

1.生态环境监测程序

1.1现场调查并收集资料

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内容多、过程繁琐、涉及专业广的工作,再加上时间跨度通常较长,因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一定的开展难度。为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监测流程来进行。生态环境监测是建立在安全、全面、准确的资料基础上的,因此收集材料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性一步。生态环境污染会随着时间、气象、季节及地形等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对现场进行动态的实地调查,从而获取客观、真实的资料。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特定区域内的污染源、自然环境特征及污染程度等,而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相对较多,可利用GRS技术、GIS技术及RS技术。此外,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也有不同的调查方法,如海洋污染问题,可利用传感器、生物芯片、生物免疫法等方式收集数据。

1.2确定环境监测的项目

生态环境监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目的性,而环境监测项目则给监测工作提供一个明确的方面,保障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项目的确定方式通常需要结合现行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及经济项目发展需求进行判断。通过判断该区域内污染源及主要排放物对环境、项目发展的影响,根据判断结果将会对环境、项目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项目作为监测的对象,而监测的项目可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做出选择,确保其具有代表性,如可将水文、气象、污染源及主要排放物等作为监测的项目。在选择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之前,需要根据已知的相关信息制[1]

定技术路线、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监测方案的制定建立在经济项目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环境安全标准的基础上,监测方案的内容包括生态问题、监测台选址、监测范围、监测对象、监测设备、生态系统要素、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监测频度、监测周期11项。

1.3处理监测数据处理并上报结果

环境监测通常需要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时间、多项目、跨物种的监测,因而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再加上监测中存在的误差,导致数据处理工作相对复杂。因此需要采用可靠的采样、分析测试及先进的数理统计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采用客观、标准、清晰的成像技术反应生态环境信息。此外,在上报结果之前,还需对得到的数据、图像信息等进行多次复核后才可上报。按照一定的监测程序开展监测工作可保障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

2.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要点

2.1GRS技术

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对技术具有较高要求的工作,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利用GRS、GIS及RS技术3种主要的技术来进行,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技术控制要点。GRS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全球性的定位系统,能够对被监测物体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可及时、有效地获取生态环境的变化的数据,从而较为准确的判断出生态的变化规律,预测出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生命体的跟踪监测,还可以用于非生命体的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在生命体的跟踪监测,通常用于海洋、深林、草原等领域的环境监测。如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可将可定位的芯片植入一只海洋生物的体内,根据海洋生物的移动状况,不仅可以观察到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及海洋环境。特别在对海洋濒危物种的跟踪定位,可保护珍稀动物。对于无生命体的检测,如汽车等,通过检测某一地区汽车的数量推测出该地区的尾气污染问题。

2.2RS技术

RS技术是一种远距离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又可称为遥感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空气环境、森林覆盖面积、海洋监测及植被生长等地表各类环境的全天候的监测。该技术可先对所监测物体进行高空扫描、拍摄活动,采集的信息快速、准确且全面;然后利用卫星、雷达等对地面的电磁波进行监测,再利用处理软件传输、处理、分析、反馈接收到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出所监测物体现当前的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该技术在环境恶劣,但是又有开发需要的区域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如在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化的研究中,可利用RS技术对沙漠进行监测,观察沙漠的面积变化,从而推测出其沙漠化[3][2]

速度、趋势等,为沙漠周边人群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对于我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农田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还可将该技术用于对农田面积的监测中,及时了解我国农田面积的变化,从而为国家农业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2.3GIS技术

GIS技术又可称为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可容纳大量地理信息的大型数据库。该系统由管理员、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数据库4个主要的部分构成,能够为人们提供动态的地理信息。该信息技术依托于由地理研究人员提供的地理、地形环境性质,通过将收集到地理信息与原本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所研究区域的地理特点。研究人员提供的性质包括每一种地理、地形环境的性质,较为全面、详细,因而可作为地理特点比较的模板。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管理员只需要在计算机数据库内输入收集到的地理信息,系统会自动匹配、比对原有的地理信息,能够较为迅速地得出结果,具有强大的运行能力。此外,GIS系统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将信息模拟成直观、清晰的图像,可为人们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当前,该技术普遍被应用在农田管理、地理资源管理、生态规划及灾害预警等多领域的监测中。GRS、GIS及RS技术是当前用于生态环境监测中最为先进的3项监测技术。为实现监测有效性、及时性,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应结合上述3种技术的优势与互联网技术一起实现一体化网络设计。通过一体化的监测网络对生态环境进行检测,提高对环境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能力,保障环境监测系统对人类活动的预警能力。

3.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变化问题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监测也成为人类活动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为了对生态环境进行更为有效的监测,为人们的生产活动提供决策,当前应加强对监测技术的应用、创新,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阎凤军.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及方法解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6(03):79.

[2]严文斌,黎文辉.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4):89.

[3]葛虹.简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程序及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1454.

[4]李晓雪.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5(08):72-75. [4]


相关内容

  • 环境审核要点提示
  •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提示 说明:1 这里给出的审核要点提示仅作为现场审核通用的最低要求,没有考虑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差异性,审核员还要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取证. 2 这里也没有按照一.二阶段审核目的的不同分别给出审核要点,审核员可以按照一.二阶段审核的需要,参考使用. 3 ...

  • 环评上岗证考试大纲
  •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 本大纲对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知识由低到高提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的要求,它们分别为: 了解:指经过培训有初步的认识. 熟悉:指经过培训能够理解并简单应用. 掌握:指经过培训能够理解.记住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 1.了解有关环境的基本概 ...

  • 能源管理体系培训
  • 能源管理体系及相关知识培训课程 标准理解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要点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适用范围.特点和运行模式 �主要术语的理解要点 �标准要求的理解要点 能源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特点.运行模式�适用于任何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本标准提出了对组织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要求,并未对其所提供产 ...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新)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培 训 教 材 2009年11月3日 目 录 前言„„„„„„„„„„„„„„„„„„„„„„„„„„„„„„„2 第一部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3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3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

  • 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11-28
  • 2012年歙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2年歙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县卫生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 ...

  • 基坑支护控制要点
  • 基坑支护控制控制要点 1.施工前的控制要点 1.1支护方案的设计 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性是直接影响深基坑支护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成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应当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技术可行.在我国,深基坑的出现较晚,深基坑支护设计日趋成熟,但设计参数众多,地质不明因素的影响,使设计工作的难度加大.据 ...

  • 勘察设计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
  • 勘察设计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1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 直线 平面 柱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 1.2 微分学 极限 连续 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 积分学 不定积分 定积分 广义积分 二重积分 三重积分 平面曲线积分 积分应用 ...

  • 土方工程监理细则(可用)
  • 蓝色之都花园A座 土方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编 制:_____ 总监理工程师:_____ 北海鑫诚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 月 日 目录 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 .................................................................. 2 ...

  •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编制内容大纲
  •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大纲 一.说明 本大纲编制的目的是给广大技术人员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时作 为参考,以规范编制格式.提高专项方案的编制质量和效率,但在使 用过程中不得照抄照搬,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 改,按照实际情况如实编写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的方案,使施工组 织设计及专项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