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重要课题,也是人类安身立命的重要方面。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里所讲的“际”,就是关系。自古以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也称为天人之学。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群在生产中软弱乏力,因而对自然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状况,处在崇拜自然的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而迅速的变化。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危机之一。因此,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过于张扬,要善待自然,以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严酷的事实,迫使人类自己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作一次全面的反省:人类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才能维护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人类应当既注意代内需求,也应当关注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求得“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目标。于是,人类在认识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不断升华境界,提高自身素质,逐渐达成了“天人调谐”的思想共识,进入了协调自然的阶段。
天人调谐,是我国自古以来研究天人之学的一条主线,是中国天人之学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大多数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都主张一种整体观的理论,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既不屈从自然,又不破坏自然。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自然的朋友,要参与大自然造化养育万物的活动。在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朴素整体观的同时,也明确承认人在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人类和万物一样,是天地自然而然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人具有重要的地位,“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这万物之中,只有人,才可与天地相提并论,合称“三才”。天、地、人作为各自独立的形态虽或有别,但作为一个宇宙生命的整体,合德并进,圆融无间,才是天人调谐的最高境界。古人认为,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之道。天地之道,即指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规律。人道指的是道德准则和治国原则。人道应当效法天道,也就是说,人要服从自然规律,通过认识和效法天道,就可以从中汲取教益,引伸出人事所遵循的原则。
(节选自《传承中华精神 建设和谐文化》)
1.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合德并进,圆融无间”境界的一项是 ( )
A.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自强不息”,发挥主动创造精神,积极参加自然的演进。
B.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厚德载物”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万物,并在人类活动中不超出自然的限度。
C.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不菲薄,不张扬,善待自然。
D.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然。
2.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类只有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达成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思想共识,才能持续和发展自己所创造的文明。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终于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于是充分依靠科技力量,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老子提出的尊重自然、师法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观点,体现了“人天协调”的朴素思想,对现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D.人类可以从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和变化规律中吸取营养,以指导我们的行动,使之成为为政为人为事的准则。
3.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类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用三个短语概括。(3分)
答:
阅读答案:
【答案】
1.C
2.B
3.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 协调自然 (每格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文章内容看,尤其是第三段内容,“合德并进,圆融无间”包含“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层面的内容,A、B分析不全面。D强调的是人的主宰地位,与A有相似之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解题时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仔细的通读全文结合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观点,然后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区别,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2.
试题分析: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考点: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或辨析正误。
点评:根据文中的材料推断新的结论。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3.
试题分析:“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群在生产中软弱乏力,因而对自然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状况,处在崇拜自然的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人类在认识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不断升华境界,提高自身素质,逐渐达成了“天人调谐”的思想共识,进入了协调自然的阶段。”通过筛选可得出答案: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 协调自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一般来说,论述类文本中主观题的答案,其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因此在解答时,首要的是要锁定好答题区间,找出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对原句进行删减或重组,尤其是要删去冗繁的修饰性的词语,只需保留句子的主干,这样会使得语言准确、精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重要课题,也是人类安身立命的重要方面。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里所讲的“际”,就是关系。自古以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也称为天人之学。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群在生产中软弱乏力,因而对自然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状况,处在崇拜自然的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而迅速的变化。同时,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危机之一。因此,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过于张扬,要善待自然,以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严酷的事实,迫使人类自己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作一次全面的反省:人类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才能维护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人类应当既注意代内需求,也应当关注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求得“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目标。于是,人类在认识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不断升华境界,提高自身素质,逐渐达成了“天人调谐”的思想共识,进入了协调自然的阶段。
天人调谐,是我国自古以来研究天人之学的一条主线,是中国天人之学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大多数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都主张一种整体观的理论,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既不屈从自然,又不破坏自然。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自然的朋友,要参与大自然造化养育万物的活动。在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朴素整体观的同时,也明确承认人在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人类和万物一样,是天地自然而然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人具有重要的地位,“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这万物之中,只有人,才可与天地相提并论,合称“三才”。天、地、人作为各自独立的形态虽或有别,但作为一个宇宙生命的整体,合德并进,圆融无间,才是天人调谐的最高境界。古人认为,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之道。天地之道,即指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规律。人道指的是道德准则和治国原则。人道应当效法天道,也就是说,人要服从自然规律,通过认识和效法天道,就可以从中汲取教益,引伸出人事所遵循的原则。
(节选自《传承中华精神 建设和谐文化》)
1.下列说法,最能体现“合德并进,圆融无间”境界的一项是 ( )
A.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自强不息”,发挥主动创造精神,积极参加自然的演进。
B.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厚德载物”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万物,并在人类活动中不超出自然的限度。
C.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不菲薄,不张扬,善待自然。
D.人类若要和自然和谐统一,必须“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然。
2.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类只有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达成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思想共识,才能持续和发展自己所创造的文明。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终于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于是充分依靠科技力量,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C.老子提出的尊重自然、师法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观点,体现了“人天协调”的朴素思想,对现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D.人类可以从自然界阴阳刚柔的变化法则和变化规律中吸取营养,以指导我们的行动,使之成为为政为人为事的准则。
3.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类经历了怎样的认识过程?用三个短语概括。(3分)
答:
阅读答案:
【答案】
1.C
2.B
3.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 协调自然 (每格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文章内容看,尤其是第三段内容,“合德并进,圆融无间”包含“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层面的内容,A、B分析不全面。D强调的是人的主宰地位,与A有相似之处。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解题时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仔细的通读全文结合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观点,然后比较选项与原文的区别,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
2.
试题分析: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考点: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或辨析正误。
点评:根据文中的材料推断新的结论。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3.
试题分析:“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群在生产中软弱乏力,因而对自然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状况,处在崇拜自然的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人类在认识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不断升华境界,提高自身素质,逐渐达成了“天人调谐”的思想共识,进入了协调自然的阶段。”通过筛选可得出答案: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 协调自然。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一般来说,论述类文本中主观题的答案,其关键性的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因此在解答时,首要的是要锁定好答题区间,找出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对原句进行删减或重组,尤其是要删去冗繁的修饰性的词语,只需保留句子的主干,这样会使得语言准确、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