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夜莺的歌声
江源小学 汤细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懂得“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课题)
1、师问:通过预习,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2、师:介绍夜莺和课文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并想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出示本课生字词,学生认读,正音。用熟字换偏旁指导写好“喂、挺、枪、惯”等字,同时重点指导写好“滚、毁”二字。
2、全班交流: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
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并解释空行的用意。
4、默读课文,看看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个词概括一下作为小标题?
6、交流归纳:指名说 预设:(第一部分──诱敌带路。)
(第二部分──传递情报。)
(第三部分──歼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放哨。)
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
1、师: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小组分角色读文,划精彩句子。
3、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破题提问,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2、质疑过渡: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读课文。
二、深入读文,感悟体会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同时划记小男孩言行的语句。
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
出示:(1)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①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②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小男孩的勇敢。)
③仔细读小孩和军官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敌人巧妙周旋?指名两学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再交流体会。
(抓住“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蓝眼睛”、“学杜鹃叫”、“夜莺到是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地回答”、“野兽来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词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孩子与敌人巧妙地周旋:表面装傻,实际言语讽刺敌人、迷惑敌人相信他。)
④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孩的机智,在与军官巧妙地周旋?
(同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个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意思。)
(2)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①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
②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③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3)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从孩子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①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②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三、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1、从小孩的言行,你能想到什么词来赞扬他吗?(机智、勇敢……)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到了什么?
3、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呢?动笔写一写。
四、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写下体会。
2、推荐观看影片------《小兵张嘎》、《王二小》 推荐阅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宛转)
诱敌带路 机智 传递情报 勇敢 歼灭敌人 唱歌站岗
13、夜莺的歌声
江源小学 汤细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懂得“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课题)
1、师问:通过预习,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2、师:介绍夜莺和课文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并想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出示本课生字词,学生认读,正音。用熟字换偏旁指导写好“喂、挺、枪、惯”等字,同时重点指导写好“滚、毁”二字。
2、全班交流: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
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并解释空行的用意。
4、默读课文,看看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个词概括一下作为小标题?
6、交流归纳:指名说 预设:(第一部分──诱敌带路。)
(第二部分──传递情报。)
(第三部分──歼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放哨。)
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
1、师: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小组分角色读文,划精彩句子。
3、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破题提问,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2、质疑过渡: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读课文。
二、深入读文,感悟体会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同时划记小男孩言行的语句。
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
出示:(1)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①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②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小男孩的勇敢。)
③仔细读小孩和军官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敌人巧妙周旋?指名两学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再交流体会。
(抓住“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蓝眼睛”、“学杜鹃叫”、“夜莺到是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地回答”、“野兽来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词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孩子与敌人巧妙地周旋:表面装傻,实际言语讽刺敌人、迷惑敌人相信他。)
④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孩的机智,在与军官巧妙地周旋?
(同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个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意思。)
(2)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①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
②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③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3)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从孩子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①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②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三、总结全文,课外拓展
1、从小孩的言行,你能想到什么词来赞扬他吗?(机智、勇敢……)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到了什么?
3、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呢?动笔写一写。
四、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写下体会。
2、推荐观看影片------《小兵张嘎》、《王二小》 推荐阅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宛转)
诱敌带路 机智 传递情报 勇敢 歼灭敌人 唱歌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