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展望

实现基本医疗的公平性、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公立医院和公立中医院改革的共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医院需要合理的补偿机制。补偿机制的来源主要是政府,但无论中央或地方政府目前都不具备承担全部公立医院补偿费用的能力。目前公立医院90%以上的收入要从市场上获得。如果政府不能加大财政投入,其公益性的体现必将受到制约。

取消“以药养医”, 需要完善补偿机制, 在政府补偿不足的条件下,公立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经费很大一部分要从药品差价中获取。除了“以药养医”,部分还存在“以西养中”现象。如果医院不得不依靠“以药养医”,那么不仅会争取从药品差价中获利,还会出现诱导需求、诱导检查、诱导用药等不良现象。“以药养医”制度的缺陷,直接导致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医疗机构、医生形成一条隐性的利益共生的灰色链,从而影响医院社会功能的发挥,也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取消“以药养医”,需要完善补偿机制。

增强竞争需要体制改革, 目前大部分公立中医院体制单一,缺乏活力。不少医院因财政补助不足,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症”,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动应付,缺乏活力。同时由于权责不清,长期以来政府和院长各有什么责任、权力、义务不明确,医院发展缺乏动力。在人才管理上,陈旧的人事管理模式和方法,束缚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强身固本, 需要补足气血, 我国大部分公立中医院建院晚、底子薄、基础设施差。长期以来,由于投入政策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人才队伍不适应,导致一些中医特色优势逐渐淡化萎缩,甚至弃自己的田,去种别人的地,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自身也落得气血两亏。

另一方面,相关政策缺乏对中医药特殊性的调研,没有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如对现行中药制剂的审批与管理,没有考虑到中药的实际,客观上极大地限制了体现中医特色的院内制剂的使用,不利于中药制剂的保护和利用。

此外,中医医疗收费价格过低。许多治疗效果很好的中医医疗技术得不到与之相符的价值体现。适宜的中医医疗技术和“治未病”措施得不到医保政策的支持,一些简、便、廉、验的中医治疗手段如药物熏蒸等治疗方法甚至被判定为保健方法。

发展新机遇

在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框架下,作为中医药服务网络主体的公立中医院,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新医改政策

注重中医药发展

《指导意见》强调要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在投入政策上要向中医院予以倾斜。对此,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所谓倾斜,就是说中医院更需要补偿。因为中医院的收入比西医院少,如果要充分发挥“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更会影响收入。因此,在加强中医院的建设中,要处理好生存、发展和保持中医特色优势的关系,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则必须获得国家的支持。

新医学模式

与中医药学不谋而合

目前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观念相一致。

疾病谱变化

呼唤中医药发展

疾病谱的变化、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的增加,都预示着中医药应该更加广泛地参与疾病防治,为解决当代医学疑难问题提供更多手段。同时,我国社会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运用中医药防治老年病优势突出,这部分群体对中医药的需求将日益扩大。

“治未病”观念增强

对中医药需求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养生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完全符合人们的现实需求。

抓住机遇 谋发展

发展方向

坚持以中医为主

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现代化中医院的立院之本。建设现代化中医医院首先要姓“中”,必须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医院建设的目标和使命,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建设现代化中医院的立院之本。

坚持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院的发展必须在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的技术成果作为重要支撑条件,不断提升医院综合诊治能力和临床研究水平。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好中医师学习使用中医技术与西医技术的比例;二是要正确处理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合作关

系;三是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重视中医人才培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院不可避免地面临市场中的技术竞争、服务竞争,但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顺应医改

提升服务能力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新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医医院应当顺应时代需要,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医院内营造有利于中医药继承发展创新的环境,加强医院发展战略的思考,主动应对,积极发展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积极实施“三名三进”工程,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六位一体”的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推动作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名院、名科、名医的文章做大,扩大中医的社会影响,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

创新管理模式

突出以人为本

管理创新是时代的需求,是公立中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时代对公立中医院管理创新的要求。在复杂多变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医院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日益受到重视。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前提下,中医院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管理、后勤物流管理、医院文化建设等等。突出“以人为本”,创新激励机制,采用适应时代特点的激励手段,可确保公立中医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管理创新方面取得新的成绩。显微镜的发明医学中解剖

“anatomy ”一词来自希腊语“anatomia ”,其意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 世纪 Lee Wenhock 发明了光学显微镜,使人们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细胞形态结构,从而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组织学、细胞学、病理学等,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学水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 (μm) 级水平,而 20 世纪 60 年代赫斯费尔德发明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 (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结构,如核结构 DNA、RNA 等大分子,医学跨进了“超微结构”观察“分子水平”时代。

2 生物医学分析测量技术飞速发展近年来,材料、集成电子工艺发展迅猛,微处理器、集成电子器件等装置大量应用使医疗检测设备向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 技术综述 Review 微型化和智能化发展,对医疗参数如体温、呼吸、血压等的测量越来越准

确、快速。各种常规的微小型医学传感器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如红外体温检测仪、酒精呼吸测量仪、臂 / 腕式血压检测仪等,不但用于对病后的生理监测,还越来越多地用于日常的生理检测和疾病的预防控制,如血压、血糖监测等 [3] 。一些新型的医疗检测监护设备将多种信号传感、处理功能集成在一起,由于其制造成本低,操作简便,不但在医院,而且在社区甚至家庭医护保健中也开始大量使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极有发展前景的低成本医疗器械产业。

3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X 线技术是 19 世纪末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应用于临床医学,形成了医学影像学,是 20 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 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由 X 线荧光成像技术演变为数字成像技术。20 世纪后期,各种新型医疗设备装置层出不穷,诊疗技术明显改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已起了革命性变化 [2] 。随着当今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CT 、DSA 、MRI 等生物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实现了对生物医学对象和组织的图像采集、处理和分析,使医学诊断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4] 。

4 介入医学问世介入放射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是一种 微创伤诊疗技术,涉及消化、呼吸、泌尿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Dotter 和 Judkin(1964 年 )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1977 年 Gruenzing 成功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的特点而倍受临床欢迎。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介入诊疗技术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为 20 世纪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 [5] 。

5 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的进展现代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生物医学材料,常见的应用包括人造皮肤、心血管修复材料 [6] 、人工器官 [7] 等。如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心外科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更换人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非常迅速,人工关节、人工心脏、人工肝等的临床应用,使千千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此外,核医学、激光医学、计算机远程医疗技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可见,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推动着医学的进步。

6 21 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历史,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与其他学科的集成交叉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来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奥秘,是 21 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主攻方向。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加强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如生物医学纳米工程技术 [8,9] ,是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微创伤手术、生物医学微机电技术 [10,11] 、生物医学机器人技术 [12]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 [8] 等正在成长为新的研究领域。随着广泛应用现代相关技术成果,未来的医疗仪器装置、医学诊疗过程必将融合更广泛的集成科学技术,创造出新设备和新技术,推动现代医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实现基本医疗的公平性、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公立医院和公立中医院改革的共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医院需要合理的补偿机制。补偿机制的来源主要是政府,但无论中央或地方政府目前都不具备承担全部公立医院补偿费用的能力。目前公立医院90%以上的收入要从市场上获得。如果政府不能加大财政投入,其公益性的体现必将受到制约。

取消“以药养医”, 需要完善补偿机制, 在政府补偿不足的条件下,公立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经费很大一部分要从药品差价中获取。除了“以药养医”,部分还存在“以西养中”现象。如果医院不得不依靠“以药养医”,那么不仅会争取从药品差价中获利,还会出现诱导需求、诱导检查、诱导用药等不良现象。“以药养医”制度的缺陷,直接导致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医疗机构、医生形成一条隐性的利益共生的灰色链,从而影响医院社会功能的发挥,也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取消“以药养医”,需要完善补偿机制。

增强竞争需要体制改革, 目前大部分公立中医院体制单一,缺乏活力。不少医院因财政补助不足,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症”,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动应付,缺乏活力。同时由于权责不清,长期以来政府和院长各有什么责任、权力、义务不明确,医院发展缺乏动力。在人才管理上,陈旧的人事管理模式和方法,束缚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强身固本, 需要补足气血, 我国大部分公立中医院建院晚、底子薄、基础设施差。长期以来,由于投入政策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人才队伍不适应,导致一些中医特色优势逐渐淡化萎缩,甚至弃自己的田,去种别人的地,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自身也落得气血两亏。

另一方面,相关政策缺乏对中医药特殊性的调研,没有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如对现行中药制剂的审批与管理,没有考虑到中药的实际,客观上极大地限制了体现中医特色的院内制剂的使用,不利于中药制剂的保护和利用。

此外,中医医疗收费价格过低。许多治疗效果很好的中医医疗技术得不到与之相符的价值体现。适宜的中医医疗技术和“治未病”措施得不到医保政策的支持,一些简、便、廉、验的中医治疗手段如药物熏蒸等治疗方法甚至被判定为保健方法。

发展新机遇

在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框架下,作为中医药服务网络主体的公立中医院,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新医改政策

注重中医药发展

《指导意见》强调要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在投入政策上要向中医院予以倾斜。对此,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所谓倾斜,就是说中医院更需要补偿。因为中医院的收入比西医院少,如果要充分发挥“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更会影响收入。因此,在加强中医院的建设中,要处理好生存、发展和保持中医特色优势的关系,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则必须获得国家的支持。

新医学模式

与中医药学不谋而合

目前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这与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观念相一致。

疾病谱变化

呼唤中医药发展

疾病谱的变化、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的增加,都预示着中医药应该更加广泛地参与疾病防治,为解决当代医学疑难问题提供更多手段。同时,我国社会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运用中医药防治老年病优势突出,这部分群体对中医药的需求将日益扩大。

“治未病”观念增强

对中医药需求上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养生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完全符合人们的现实需求。

抓住机遇 谋发展

发展方向

坚持以中医为主

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现代化中医院的立院之本。建设现代化中医医院首先要姓“中”,必须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医院建设的目标和使命,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建设现代化中医院的立院之本。

坚持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院的发展必须在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的技术成果作为重要支撑条件,不断提升医院综合诊治能力和临床研究水平。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好中医师学习使用中医技术与西医技术的比例;二是要正确处理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合作关

系;三是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重视中医人才培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院不可避免地面临市场中的技术竞争、服务竞争,但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顺应医改

提升服务能力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新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医医院应当顺应时代需要,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医院内营造有利于中医药继承发展创新的环境,加强医院发展战略的思考,主动应对,积极发展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积极实施“三名三进”工程,在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六位一体”的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推动作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名院、名科、名医的文章做大,扩大中医的社会影响,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

创新管理模式

突出以人为本

管理创新是时代的需求,是公立中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时代对公立中医院管理创新的要求。在复杂多变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医院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日益受到重视。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前提下,中医院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管理、后勤物流管理、医院文化建设等等。突出“以人为本”,创新激励机制,采用适应时代特点的激励手段,可确保公立中医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管理创新方面取得新的成绩。显微镜的发明医学中解剖

“anatomy ”一词来自希腊语“anatomia ”,其意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 世纪 Lee Wenhock 发明了光学显微镜,使人们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细胞形态结构,从而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组织学、细胞学、病理学等,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学水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 (μm) 级水平,而 20 世纪 60 年代赫斯费尔德发明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 (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结构,如核结构 DNA、RNA 等大分子,医学跨进了“超微结构”观察“分子水平”时代。

2 生物医学分析测量技术飞速发展近年来,材料、集成电子工艺发展迅猛,微处理器、集成电子器件等装置大量应用使医疗检测设备向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 技术综述 Review 微型化和智能化发展,对医疗参数如体温、呼吸、血压等的测量越来越准

确、快速。各种常规的微小型医学传感器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如红外体温检测仪、酒精呼吸测量仪、臂 / 腕式血压检测仪等,不但用于对病后的生理监测,还越来越多地用于日常的生理检测和疾病的预防控制,如血压、血糖监测等 [3] 。一些新型的医疗检测监护设备将多种信号传感、处理功能集成在一起,由于其制造成本低,操作简便,不但在医院,而且在社区甚至家庭医护保健中也开始大量使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极有发展前景的低成本医疗器械产业。

3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X 线技术是 19 世纪末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应用于临床医学,形成了医学影像学,是 20 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 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由 X 线荧光成像技术演变为数字成像技术。20 世纪后期,各种新型医疗设备装置层出不穷,诊疗技术明显改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已起了革命性变化 [2] 。随着当今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CT 、DSA 、MRI 等生物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实现了对生物医学对象和组织的图像采集、处理和分析,使医学诊断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4] 。

4 介入医学问世介入放射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是一种 微创伤诊疗技术,涉及消化、呼吸、泌尿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Dotter 和 Judkin(1964 年 )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1977 年 Gruenzing 成功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的特点而倍受临床欢迎。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介入诊疗技术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为 20 世纪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 [5] 。

5 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的进展现代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生物医学材料,常见的应用包括人造皮肤、心血管修复材料 [6] 、人工器官 [7] 等。如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心外科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更换人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非常迅速,人工关节、人工心脏、人工肝等的临床应用,使千千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此外,核医学、激光医学、计算机远程医疗技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可见,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推动着医学的进步。

6 21 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历史,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与其他学科的集成交叉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来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奥秘,是 21 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主攻方向。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加强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如生物医学纳米工程技术 [8,9] ,是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微创伤手术、生物医学微机电技术 [10,11] 、生物医学机器人技术 [12]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 [8] 等正在成长为新的研究领域。随着广泛应用现代相关技术成果,未来的医疗仪器装置、医学诊疗过程必将融合更广泛的集成科学技术,创造出新设备和新技术,推动现代医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关内容

  •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 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 BiomadicalEngineeringinMyMind 陈凯乐U201312603生物医学工程201301班 内容摘要: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揭示人体奥秘,特别 ...

  • 世界20种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必看!)
  • 世界20种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必看! ) 世界 种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必看! 种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首次分享者: 狠狠 追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 举报 世界 20 种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 法庭会计师:经济犯罪情况增多条件:兼具法律和会计学方面的专业学习,并取得相应学 科或专业 ...

  • 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 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1.课题分析 磁性纳米材料的特性不同于常规的磁性材料,其原因是关联于与磁相关的特征物理长度恰好处于纳米量级,例如:磁单畴尺寸,超顺磁性临界尺寸,交换作用长度,以及电子平均自由路程等大致处于1-100nm量级,当磁性体的尺寸与这些特征物理长度相当时,就会呈现反常的 ...

  •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摘 要:: 阐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与发展状况 ,综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性及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分类 进展 综述 发展趋势 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可谓异军突起,目前已成为发展最 ...

  • 一.二类核心期刊目录
  • 济宁医学院一类核心期刊目录 人文.社科类: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毛泽东思想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编辑学报 大学图书馆学报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档案学通讯 法学 法学评论 法学研究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革 管理世界 国际金融研究 国际新闻界 会计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 ...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 ・6・ ComputerEraNo.92005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刘中合,王瑞雪,王锋德,马长青,刘贤喜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 要:简述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系统分析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优点.不足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阐述了数字图像 ...

  • 分子生药学教学调研分析及展望
  • [摘要] 该文以问卷的形式对我国28所机构的分子生药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开课时间.专业.学时.课程性质.授课方式方法.理论和实践课内容.考核方式.教材选用.教学成果以及师资状况等,并用SPSS对调研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调研结果显示,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至少已有20所院校 ...

  • 未来中国十大高薪职业
  • 未来中国十大高薪职业 未来中国十大高薪职业分类,这些信息仅供参考望大家选择好职业.读书的专业哦! (一)第一,销售人才居榜首:优秀的销售人员月薪可达万元以上. 第二,地产稳居前三甲:房地产从业人员月薪在8000-10000元左右. 第三,金融行业魅力不减:金融行业经理人,月薪7000元左右. 第四, ...

  •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论文
  •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论文 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 作者姓名 ZYK 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班级 1004 班 学号 U201234567 日期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 摘要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简称 BME)是一 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