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灯光]课文语言赏析

三年级语文《灯光》课文语言赏析

《灯光》课文语言赏析

听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6年下册第11课王愿坚的《灯光》。教学过程如下:

自学结束,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直接切入到"多好啊"。

文中出现了"多好啊!"这样的赞叹。一共出现了几次?请你们自学课文,找一找,认真想一想,读了这几次"多好啊!"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开始自学,勾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开始谈自己的感受。第一次是游客看到天安门广场夜晚灯光璀璨的时候发出的赞叹;第二次,是战斗中的郝副营长在战斗间隙看书,看到插图中"孩子在灯下看书的情景"的时候,非常羡慕的感慨;第三次,仍然是郝副营长,是他对未来的一种憧憬。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自学讨论,读明白了三次"多好啊"所在段落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教学继续往下进行,教师结合郝副营长的憧憬,引导学生结合"郝副营长点亮书本照亮冲锋道路,最终部队取得战斗胜利",体会到了郝副营长为了后代幸福生活而奉献了自己的精神。

如果这篇文章读到这里就算读完了的话,我觉得,这故事几乎就和《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完全一样的了。

教学结尾,老师又引导学生感知了本文的"倒叙"写法和"首尾照应"的方法。课堂在铃声中结束。

我一边听课,一边产生了几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三次"多好啊",表达上是不完全一样的。

首先,表达主体和场景不一样。第一处,说话人是游客,是"现在"的天安门广场,美好景色是现实,暗示着人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第二处,说话人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的战斗间歇,看着书上的插图感慨,是欣赏,是羡慕。第三处,仍然是郝副营长在说,仍然是在战斗间歇,但是说法不同,"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里面,"明儿,胜利,咱们,让,也能"与"该多好啊!"联系起来,就有了与他第一次说不一样的味道。战斗,暗示了"我们现在"的工作,明儿是未来,这是对胜利、明儿的憧憬啊,憧憬之余,让人感受到了"郝副营长"的责任感。"该"字,在这里强调了那种希冀的语气。

另外一个问题是:三个"多好啊!"之间是啥关系啊?因果关系。第一个多好啊,是"果",第二个、第三个是"因",因为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看到了"孩子们能够在灯下读书",因为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对"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的憧憬、理想,并且他们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而奋斗、牺牲,才有了"现在"(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的"多好啊!"。作者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安排了三个"多好啊",使得"灯光"有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主题魅力。

我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到三处"多好啊!",以此为问题切入,让学生读懂三次描写"多好啊!"的感慨发出的原因之后,继续围绕"多好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三次"多好啊"表达意思的细微差别和联系,理解第二处、第三处"多好啊!"与后文郝副营长牺牲、战斗胜利的关系,再去理解第二处、第三处"多好啊!"与第一处游客的感慨"多好啊!"的关系,文章的主题理解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由此,文章的倒叙手法的作用、文章用固定词句做线索的作用,不就一下子明白了吗?──郝副营长等革命先烈的理想,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这样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多好啊!"这样简单话语的反复出现和细微差异而表现出来。

于是,"多好啊!"反复出现的形式特点对内容表现所起的作用,学生便有所感悟了。

接着,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去体会"照应"的作用:倒叙开头,偏偏安排在了"清明",结尾再回到"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为啥照应啊?因为我怀念他,因为他们为了"他们的理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精神怎能不让人怀念、铭记、承传!这样的教学,学生能不感受到语文的味道吗?

我又想到了当下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产生了一些遐想。

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在搞内容的烦琐分析。现在,我们要回归语文教育本源,开始强化语言表达学习。但是,语言表达学习等于"表达方法"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吗?有位朋友的话切中了要害:"有人为了强化语言表达,将原来的内容分析变成了表达形式分析",我想如果是这样,语文教育同样是可怕的。因为,我们孤立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语言形式,学生照样不感兴趣,他们会觉得枯燥,语文素养照样不能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里面反复提到了"兴趣"的问题。我们进行语言形式的教学,怎么样让学生感兴趣?我觉得,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让学生尤其是让小学生感悟、体会到"这样写,真的很有意思啊,真的很好啊!"同时,产生一种羡慕感。"这样写,多好啊!",这是语言形式教学应该落实的第一个目标,是语文学习的美妙体验。第二个目标,就是"我要是也能写这样,该多好啊!",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研究,产生对作者"这样写"的羡慕和憧憬。第三个目标是让他们在羡慕的同时,产生进一步学习研究语言文字兴趣和动力,那样,他们就投入、努力。最终,他们才能在将来切实体会到,"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多好啊!"

要让学生体会到"多好啊",就需要研究语文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研究语文形式是如何表现内容的,这样的形式对表现内容与别样的形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形式在表现内容上有怎样的好处。

我跟老师说: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言表达学习,需要往孩子们成长的货车上"加油",而不是"加载"(学习黄全愈的言语),为的是他们能够更轻松地、愉悦地去学好语文,而不是现在教给他们很多知识,让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理想过早夭折。

老师,您是否在引导您的孩子跟您学习小学语文的日子里,每天都在感悟"人家写得多好啊!",并不断产生"我要是也能写成这样该多好啊!"的愿望呢?

三年级语文《灯光》课文语言赏析

《灯光》课文语言赏析

听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6年下册第11课王愿坚的《灯光》。教学过程如下:

自学结束,教师指导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直接切入到"多好啊"。

文中出现了"多好啊!"这样的赞叹。一共出现了几次?请你们自学课文,找一找,认真想一想,读了这几次"多好啊!"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开始自学,勾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开始谈自己的感受。第一次是游客看到天安门广场夜晚灯光璀璨的时候发出的赞叹;第二次,是战斗中的郝副营长在战斗间隙看书,看到插图中"孩子在灯下看书的情景"的时候,非常羡慕的感慨;第三次,仍然是郝副营长,是他对未来的一种憧憬。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自学讨论,读明白了三次"多好啊"所在段落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教学继续往下进行,教师结合郝副营长的憧憬,引导学生结合"郝副营长点亮书本照亮冲锋道路,最终部队取得战斗胜利",体会到了郝副营长为了后代幸福生活而奉献了自己的精神。

如果这篇文章读到这里就算读完了的话,我觉得,这故事几乎就和《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完全一样的了。

教学结尾,老师又引导学生感知了本文的"倒叙"写法和"首尾照应"的方法。课堂在铃声中结束。

我一边听课,一边产生了几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三次"多好啊",表达上是不完全一样的。

首先,表达主体和场景不一样。第一处,说话人是游客,是"现在"的天安门广场,美好景色是现实,暗示着人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第二处,说话人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的战斗间歇,看着书上的插图感慨,是欣赏,是羡慕。第三处,仍然是郝副营长在说,仍然是在战斗间歇,但是说法不同,"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里面,"明儿,胜利,咱们,让,也能"与"该多好啊!"联系起来,就有了与他第一次说不一样的味道。战斗,暗示了"我们现在"的工作,明儿是未来,这是对胜利、明儿的憧憬啊,憧憬之余,让人感受到了"郝副营长"的责任感。"该"字,在这里强调了那种希冀的语气。

另外一个问题是:三个"多好啊!"之间是啥关系啊?因果关系。第一个多好啊,是"果",第二个、第三个是"因",因为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看到了"孩子们能够在灯下读书",因为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对"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的憧憬、理想,并且他们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而奋斗、牺牲,才有了"现在"(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的"多好啊!"。作者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安排了三个"多好啊",使得"灯光"有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主题魅力。

我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到三处"多好啊!",以此为问题切入,让学生读懂三次描写"多好啊!"的感慨发出的原因之后,继续围绕"多好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三次"多好啊"表达意思的细微差别和联系,理解第二处、第三处"多好啊!"与后文郝副营长牺牲、战斗胜利的关系,再去理解第二处、第三处"多好啊!"与第一处游客的感慨"多好啊!"的关系,文章的主题理解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由此,文章的倒叙手法的作用、文章用固定词句做线索的作用,不就一下子明白了吗?──郝副营长等革命先烈的理想,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这样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多好啊!"这样简单话语的反复出现和细微差异而表现出来。

于是,"多好啊!"反复出现的形式特点对内容表现所起的作用,学生便有所感悟了。

接着,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去体会"照应"的作用:倒叙开头,偏偏安排在了"清明",结尾再回到"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为啥照应啊?因为我怀念他,因为他们为了"他们的理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精神怎能不让人怀念、铭记、承传!这样的教学,学生能不感受到语文的味道吗?

我又想到了当下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产生了一些遐想。

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在搞内容的烦琐分析。现在,我们要回归语文教育本源,开始强化语言表达学习。但是,语言表达学习等于"表达方法"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吗?有位朋友的话切中了要害:"有人为了强化语言表达,将原来的内容分析变成了表达形式分析",我想如果是这样,语文教育同样是可怕的。因为,我们孤立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语言形式,学生照样不感兴趣,他们会觉得枯燥,语文素养照样不能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里面反复提到了"兴趣"的问题。我们进行语言形式的教学,怎么样让学生感兴趣?我觉得,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让学生尤其是让小学生感悟、体会到"这样写,真的很有意思啊,真的很好啊!"同时,产生一种羡慕感。"这样写,多好啊!",这是语言形式教学应该落实的第一个目标,是语文学习的美妙体验。第二个目标,就是"我要是也能写这样,该多好啊!",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研究,产生对作者"这样写"的羡慕和憧憬。第三个目标是让他们在羡慕的同时,产生进一步学习研究语言文字兴趣和动力,那样,他们就投入、努力。最终,他们才能在将来切实体会到,"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多好啊!"

要让学生体会到"多好啊",就需要研究语文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研究语文形式是如何表现内容的,这样的形式对表现内容与别样的形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形式在表现内容上有怎样的好处。

我跟老师说: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言表达学习,需要往孩子们成长的货车上"加油",而不是"加载"(学习黄全愈的言语),为的是他们能够更轻松地、愉悦地去学好语文,而不是现在教给他们很多知识,让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理想过早夭折。

老师,您是否在引导您的孩子跟您学习小学语文的日子里,每天都在感悟"人家写得多好啊!",并不断产生"我要是也能写成这样该多好啊!"的愿望呢?


相关内容

  • 多角度进行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整合
  • 随着参加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开展的"语文主题学习"课程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觉得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材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联系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更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综合性学习,强调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 ...

  • 九年级语文_________这就是幸福作文
  • 这就是幸福 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幸福很遥远,却不曾想到自己天天被幸福环绕, 哪里有爱,哪里便有幸福. 深黑色的夜,风一个劲嘶嚎,娇弱的小树被强悍的风摇得晕头转向,落叶像夜幕下翩飞的蛾,旋转着继而便消失不见了.往日里叫个不停的小虫子们,也早已枕着湿润的泥土,不安稳地想要睡下-- 暗黄的灯光下,我依旧在奋 ...

  • 雨之歌说课稿(2)
  • <雨之歌>说课稿 说课人:张余家 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纪伯伦<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 (一)说教材: 八年级的第二单元所选择的都是散文诗,都是由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语言优美且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 ...

  •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作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作文教案:这就是我 一.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3.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材分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叙事性散文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作者选取"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用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传神的细节和白描手法,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父亲浦口 ...

  • 二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春天里的发现"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春天"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 ...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珍珠鸟]说课稿鲁教版
  • <珍珠鸟>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珍珠鸟>一课是六年级(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与动物"为内容专题编选课文.这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都各自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阅读这五篇课文,不但可以 ...

  •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针,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观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未来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 ...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理念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 12<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第一次教学反思 <北京亮起来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这篇课文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