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引发的人才管理思考

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是正确的决定?马谡真的该杀?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马谡?诸葛亮用人有局限?马谡为什么是悲剧收场?

——题记

所谓诸葛平生唯谨慎,错用马谡失街亭,三国演义中该段故事,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是非常经典的案例,值得深思。

【诸葛亮的此战的用人反思】

1、任命主将,标准不明确,不提胜任力模型分析,缺少岗位匹配度分析,更没有确定作为主将的核心标准是什么?这一点上,诸葛亮甚至都违背了自己在《将苑》中阐述的识人七术,将材九选的标准,马谡无领兵作战经验,让其镇守一方,实为最佳人选。

2、岗位轮换,缺少针对性的培训,从一个岗位换到另一个岗位,可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员工的多面性。但是一定要明确岗位的特征,岗位的技能需求,也就是考虑员工的技能与现有岗位标准的匹配度,这样才能做到员工发展与岗位需求的协调性。所以,明确培训需求才是核心工作,但是马谡从参军到守关主将,跨度大,仅靠马谡掌握的军事理论,能否落地,并没有考虑,也没有再做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3、合适的人没有放在合适的位置,马谡熟读兵书,有丰富的军事理论,有大局观,作为参军是优秀的。所以,马谡可以做培训师,咨询师,是优秀的幕僚型人才。但是作为主将,既需要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素养,也需要有久经沙场的实战经验。所以,用马谡作守关主将,既是越位也是错位。

4、没有做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人才梯队建设,既要考虑实际需要,也要好考虑长远发展,就是走一步,看三步。诸葛亮在出征前,就该想到战争中的人才流失率,考虑核心层的人才来源与培养方式,外招与内培必须双管齐下,也就是强化蜀汉的人才造血功能,但是,实际上蜀汉已无人可用?用马谡不用王平,只能说明在关键时候,诸葛亮只能或者说宁愿选择马谡。

5、没有合适的过程管控,结果导向得出的一定不是正确的结果。以任务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没有错误,但是错在放松了对过程的掌控,让局面偏离了预定的轨道,且又没有进行及时干预,也就是流程上的问题最终在结果上体现。

【诸葛亮的危机处理智慧】

1、拿下马谡,斩首示众,严肃军纪,向所有人表明纪律不可犯,底线不可违,更不会因为亲信犯错而包庇。纪律体现意志,纪律体现公平,以身作则才能做到令行禁止。

2、诸葛亮安抚马谡家人等做法,有情有义,人道主义关怀与领导形象竖立同时进行,让别人觉得跟对人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3、赏王平,肯定王平在街亭一战中的表现,这是向军队传递一个信息,诸葛亮是个赏罚分明的领导,同时也是淡化街亭失守的负面影响,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4、上书后主刘禅请求处罚,这是表明敢做敢为的担当,毕竟街亭失守,不管如何,用人失误,自己都要负领导连带责任;同时,也是表明无论身居何职,都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态度。

【马谡的悲剧】

1、性格过于自负,持才傲物,听不得建议,无容人之量,岂能聚人成事?

2、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死背教条,生搬硬套,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理论需要落地,落地既需要方向明确,也需要方法正确。

3、搞不好部门团结,不能发军副手的作用,失败是必然因素。如果马谡能听王平之言,不武断,不唯书,只唯实,虚心请教,结果定会另当别论。

4、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殆,马谡错在不了解对手,而且还轻视对手,如果把自己的错误,寄托在对手犯更低级的错误,岂能不败!

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是正确的决定?马谡真的该杀?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马谡?诸葛亮用人有局限?马谡为什么是悲剧收场?

——题记

所谓诸葛平生唯谨慎,错用马谡失街亭,三国演义中该段故事,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是非常经典的案例,值得深思。

【诸葛亮的此战的用人反思】

1、任命主将,标准不明确,不提胜任力模型分析,缺少岗位匹配度分析,更没有确定作为主将的核心标准是什么?这一点上,诸葛亮甚至都违背了自己在《将苑》中阐述的识人七术,将材九选的标准,马谡无领兵作战经验,让其镇守一方,实为最佳人选。

2、岗位轮换,缺少针对性的培训,从一个岗位换到另一个岗位,可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员工的多面性。但是一定要明确岗位的特征,岗位的技能需求,也就是考虑员工的技能与现有岗位标准的匹配度,这样才能做到员工发展与岗位需求的协调性。所以,明确培训需求才是核心工作,但是马谡从参军到守关主将,跨度大,仅靠马谡掌握的军事理论,能否落地,并没有考虑,也没有再做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3、合适的人没有放在合适的位置,马谡熟读兵书,有丰富的军事理论,有大局观,作为参军是优秀的。所以,马谡可以做培训师,咨询师,是优秀的幕僚型人才。但是作为主将,既需要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素养,也需要有久经沙场的实战经验。所以,用马谡作守关主将,既是越位也是错位。

4、没有做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人才梯队建设,既要考虑实际需要,也要好考虑长远发展,就是走一步,看三步。诸葛亮在出征前,就该想到战争中的人才流失率,考虑核心层的人才来源与培养方式,外招与内培必须双管齐下,也就是强化蜀汉的人才造血功能,但是,实际上蜀汉已无人可用?用马谡不用王平,只能说明在关键时候,诸葛亮只能或者说宁愿选择马谡。

5、没有合适的过程管控,结果导向得出的一定不是正确的结果。以任务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没有错误,但是错在放松了对过程的掌控,让局面偏离了预定的轨道,且又没有进行及时干预,也就是流程上的问题最终在结果上体现。

【诸葛亮的危机处理智慧】

1、拿下马谡,斩首示众,严肃军纪,向所有人表明纪律不可犯,底线不可违,更不会因为亲信犯错而包庇。纪律体现意志,纪律体现公平,以身作则才能做到令行禁止。

2、诸葛亮安抚马谡家人等做法,有情有义,人道主义关怀与领导形象竖立同时进行,让别人觉得跟对人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3、赏王平,肯定王平在街亭一战中的表现,这是向军队传递一个信息,诸葛亮是个赏罚分明的领导,同时也是淡化街亭失守的负面影响,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4、上书后主刘禅请求处罚,这是表明敢做敢为的担当,毕竟街亭失守,不管如何,用人失误,自己都要负领导连带责任;同时,也是表明无论身居何职,都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态度。

【马谡的悲剧】

1、性格过于自负,持才傲物,听不得建议,无容人之量,岂能聚人成事?

2、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死背教条,生搬硬套,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理论需要落地,落地既需要方向明确,也需要方法正确。

3、搞不好部门团结,不能发军副手的作用,失败是必然因素。如果马谡能听王平之言,不武断,不唯书,只唯实,虚心请教,结果定会另当别论。

4、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殆,马谡错在不了解对手,而且还轻视对手,如果把自己的错误,寄托在对手犯更低级的错误,岂能不败!


相关内容

  • 解读"挥泪斩马谡"的真相
  • 摘 要:"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故事篇章之一,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管小说中有作者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成分,但街亭一役正史上确有此事,而根据这一篇章创作的戏剧<失空斩>,现在已成为国粹京剧的传统保留剧目,这些都说明了这一事件影响之深和影响之大. ...

  • 趣评[三国演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蕴含的企业管理精髓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里的经典桥段,可是其中蕴藏的的智慧却未必人人知晓,放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同样受用. 诸葛亮自从兵败汉中后,各路将领中只有赵云为折一兵一马.诸葛亮很是欢喜,拿出五十斤,娟一万匹赏赐赵云.这时马谡自缚来到帐前请罪,诸葛亮气愤的说道:"今败军折将,失地 ...

  • 三国演义中的六大艺术
  • 三国演义>中你必学的六大领导艺术 一.感情投资,长线收益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 ...

  • 作文:评诸葛亮一生的是非功过
  • 众所周知,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中华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一书虽然彰显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 ...

  • 关于辩论题目是理想人才以仁为主
  • 关于‚辩论题目是理想人才以'仁'为主‛ 1.什么叫理想人才? 理想人才新标准可概括为: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2.什么叫仁,表现在哪些方面?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 ...

  • _挥泪斩马谡_悲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 "挥泪斩马谡"悲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故事篇章之一,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尽管小说中有作者罗贯中的艺术加工,但街亭一役正史上确有此事.笔者将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入手,尝试分析"挥泪斩马谡"的 ...

  • 挥泪斩马谡
  • 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发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 ...

  • [失街亭]的六个"三"(网友来稿)
  •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不管是人物形象的刻绘,还是故事情节的安排,<失街亭>都匠心独 运 地安置了许多个"三",或言语.或表情.或行为.或波折,敏锐地抓住这些"三",可以高屋建瓴,纲举目张,迅速而全面地把握主旨.了解人物,加深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

  •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不可重用?
  •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不可重 用? 提到<三国演义>对于马谡这个人,不知道大家作何评价,当然了无论是挥泪斩马谡还是说刘备所说的马谡不可重用,这些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马谡不可重用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找一下根本的原因所在,看一看为何马谡无法被重用?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