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有效课堂

例谈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创设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

新课程强调“创设有效课堂”,所谓有效课堂,即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有效课堂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我认为,要创设有效课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研究课程标准, 确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备课时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全球气候变化》的课标要求只有一句话: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我将课标解读为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②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的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②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 际视野的人。

②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目标中,笔者更看重情感目标。这节课,教材中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用了很多不确定的词语,如“很可能是”“可能影响”等,笔者认为本节课思想性大于知识性,因而本节课的重点其实是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

二、合理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梳理

教材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而且要进行提炼,合理取舍。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应该选择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

经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这部分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则是本课的重点,需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与分析。“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主要有人类的行动和学生个人的行动,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笔者在此处做了取舍,“人类的行动”只做点拨,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的个人行动”上。通过在课前进行“我们的节能行动——地理课课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节能习惯,通过问卷结果分析,鼓励学生关注节能减排,从而达到渗透环境教育、情感教育的目标。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地理有效课堂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

1.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教师应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本课中,为了引起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笔者选择了从电影《后天》中剪辑一些片段。例如电影刚开始时南极冰盖断裂的场面非常的震撼,笔者以此作为引入,并提醒学生思考:这段影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最后,也选择了《后天》电影结束时总统的讲话来说明人类的反思,也与引入实现了呼应。

2.问题教学,落实双基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基于教学目标,其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还应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笔者在教授“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个内容时就采用了问题教学法,针对教材中的图2.28《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设置了以下四个问题:

思考1:在地质时期,地表经历几次大冰期?

思考2:从图上看,现代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设计意图:强调全球变暖不仅有人为原因,还有自然原因)

思考3:恐龙繁盛时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温和降水)

思考4: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有何特点?

3.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对于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教师应该有效组织,让学生高效参与。 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的讨论与分析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在课前一周将每组的前后两桌分为一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组织本组同学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本组讨论。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即便学生的思维偏离了课堂的预设,也不要打断学生,要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例如,在谈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时,有学生提出,冰川融化,海平面未必上升,甚至有些地方会因为冰川融化而导致陆地上升,如在某些高纬度地区,原来被冰川压迫而下沉的大陆,反而会抬升。还有学生提出,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洋中珊瑚礁的生长速度加快,因而某些珊瑚岛面积反而增加了。这些看法虽然跟主流看法不一致,但是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

学生发言之后,对学生表述的一些模糊不清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指出、纠正。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很多,教师小结时要点出关键词,以便学生把握要点。

4.精心设计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板书(板图),不仅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而且对启发学生的思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全球气候变化:

地质历史时期 冷暖干湿变化

近现代 全球变暖:人为原因 影响 应对措施

四、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

教学的语言技巧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语言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是创设有效课堂不可缺少的一环。

特别是本课,因为要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因而在语言上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在讨论完“全球变暖的影响”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必须警惕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这让我想起了《后天》电影海报上的一句话:The day after tomorrow, where will you be?(明天之后,你在何方?)”引起学生深思。在分析学生的个人节能行动之后,笔者说“很多时候,正是我们的无所谓,让地球备受伤害。从心动到行动只有一步之遥,希望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开始。”不仅让学生感同身受,而且让学生认识到行动的重要性。

五、课后要及时反思

为了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进行思考与分析,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本课中,在讨论全球变暖的影响时,有学生提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长江、黄河的洪水增多。这个问题就值得商榷,在课堂上笔者就分析:全球变暖是个缓慢的过程,冰川的融化也是长期的过程,长江、黄河的洪水不一定跟冰川融化有关,但有可能是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异常天气多发从而导致洪水。冰川融化,长江、黄河的源头来水不就多了吗?这是学生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其实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课后我也认真上网查找资料研究这个问题。资料表明,冰川后退导致江河源头冻土、湿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江河源头来水实际上是减少的。

六、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野而难以发现问题,同事之间的观摩不仅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见。通过教师之间交流和合作,可以发挥集体力量共同促进教学。这一点,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

我在上这堂课时,科组全体老师两次听课评课,提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令我受益匪浅。这堂课,其实就是集体智慧和个人创新的有机结合。

例谈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创设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

新课程强调“创设有效课堂”,所谓有效课堂,即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对地理有效课堂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我认为,要创设有效课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研究课程标准, 确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备课时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全球气候变化》的课标要求只有一句话: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我将课标解读为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②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的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②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 际视野的人。

②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目标中,笔者更看重情感目标。这节课,教材中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用了很多不确定的词语,如“很可能是”“可能影响”等,笔者认为本节课思想性大于知识性,因而本节课的重点其实是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

二、合理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梳理

教材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内容熟练掌握,而且要进行提炼,合理取舍。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应该选择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掌握方法。

经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这部分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则是本课的重点,需要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与分析。“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主要有人类的行动和学生个人的行动,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笔者在此处做了取舍,“人类的行动”只做点拨,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的个人行动”上。通过在课前进行“我们的节能行动——地理课课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节能习惯,通过问卷结果分析,鼓励学生关注节能减排,从而达到渗透环境教育、情感教育的目标。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地理有效课堂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

1.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教师应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本课中,为了引起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笔者选择了从电影《后天》中剪辑一些片段。例如电影刚开始时南极冰盖断裂的场面非常的震撼,笔者以此作为引入,并提醒学生思考:这段影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最后,也选择了《后天》电影结束时总统的讲话来说明人类的反思,也与引入实现了呼应。

2.问题教学,落实双基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基于教学目标,其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还应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笔者在教授“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这个内容时就采用了问题教学法,针对教材中的图2.28《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设置了以下四个问题:

思考1:在地质时期,地表经历几次大冰期?

思考2:从图上看,现代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设计意图:强调全球变暖不仅有人为原因,还有自然原因)

思考3:恐龙繁盛时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温和降水)

思考4: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有何特点?

3.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对于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教师应该有效组织,让学生高效参与。 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的讨论与分析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在课前一周将每组的前后两桌分为一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组织本组同学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本组讨论。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即便学生的思维偏离了课堂的预设,也不要打断学生,要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例如,在谈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时,有学生提出,冰川融化,海平面未必上升,甚至有些地方会因为冰川融化而导致陆地上升,如在某些高纬度地区,原来被冰川压迫而下沉的大陆,反而会抬升。还有学生提出,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洋中珊瑚礁的生长速度加快,因而某些珊瑚岛面积反而增加了。这些看法虽然跟主流看法不一致,但是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

学生发言之后,对学生表述的一些模糊不清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指出、纠正。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很多,教师小结时要点出关键词,以便学生把握要点。

4.精心设计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板书(板图),不仅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而且对启发学生的思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全球气候变化:

地质历史时期 冷暖干湿变化

近现代 全球变暖:人为原因 影响 应对措施

四、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

教学的语言技巧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语言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活跃,是创设有效课堂不可缺少的一环。

特别是本课,因为要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因而在语言上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在讨论完“全球变暖的影响”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必须警惕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这让我想起了《后天》电影海报上的一句话:The day after tomorrow, where will you be?(明天之后,你在何方?)”引起学生深思。在分析学生的个人节能行动之后,笔者说“很多时候,正是我们的无所谓,让地球备受伤害。从心动到行动只有一步之遥,希望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开始。”不仅让学生感同身受,而且让学生认识到行动的重要性。

五、课后要及时反思

为了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进行思考与分析,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本课中,在讨论全球变暖的影响时,有学生提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长江、黄河的洪水增多。这个问题就值得商榷,在课堂上笔者就分析:全球变暖是个缓慢的过程,冰川的融化也是长期的过程,长江、黄河的洪水不一定跟冰川融化有关,但有可能是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异常天气多发从而导致洪水。冰川融化,长江、黄河的源头来水不就多了吗?这是学生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其实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课后我也认真上网查找资料研究这个问题。资料表明,冰川后退导致江河源头冻土、湿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江河源头来水实际上是减少的。

六、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野而难以发现问题,同事之间的观摩不仅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出很好的修改意见。通过教师之间交流和合作,可以发挥集体力量共同促进教学。这一点,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

我在上这堂课时,科组全体老师两次听课评课,提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令我受益匪浅。这堂课,其实就是集体智慧和个人创新的有机结合。


相关内容

  • 玉泉区职称论文发表-高中地理思维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玉泉区职称论文发表-高中|地理|思维论文选题题目 玉泉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高中|地理|思维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 ...

  • 高一地理微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2013-2014学年度砀山铁路中学 微 课 题 研 究 结 题 报 告 <课堂小组活动有效实施>结题报告 高一地理组 一. 课题确立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活中接受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授课方式占据着学生太多的时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机 ...

  • 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并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那么,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该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地理的教学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想获 ...

  •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_邹少华
  • 2014年第1期 教学动态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邹少华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结构的思维工具,能够将思维过程可视化,把纷繁复杂的文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整体性与局部性相互联系统一的特点与高中地理学科的性质不谋而合.本文以二者的结合为出发点,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 ...

  •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总结
  • 以培养地理情怀促成有效教学 --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总结 余宏船 众所周知,自课程改革开始,关于地理有效教学的经验研究成果丰硕,各种具体和实用性的章节及知识点教学方法论著层出不穷,且水平日益提升.但是,专业领域内还比较缺乏高屋建瓴式的总体教育教学思想.本文即是笔者通过数年的地理教学实践,观察思考,并参 ...

  •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
  •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 沛县湖西中学 徐兴朋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基本理念.在编排模式和教材内容上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教材内容编排不拘泥内容标准表达顺序,内容标准表达并无学科逻辑内涵,而以‚小主题‛形式出现,对 ...

  • 教学研究报告,地理
  • 篇一:<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厦门集美中学 陈庆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背景:<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

  •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刘国斌 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04期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 ...

  • 地理教学目标论文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完成时间2014年8月 课程名称 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任课老师 李家清 专 业 地理学科教学 年 级 2014 目 录 摘要................................................... ...

  •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打开图像这扇窗
  •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打开图像这扇窗 张亮 句容市第三中学 212400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中最直观.最生动的教学形式就是利用地理图像,因为几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于地理图像方能表述完整.这种引导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地理图像,作为直观教学的 ...